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素养是人在道德认识及其行为习惯方面内化的、较稳固的品质或特性,它在人的素质结构体系中具有主导作用,它对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处事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初中阶段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历史课是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要在自己的课堂上充分挖掘历史道德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素养,本文主要从历史史料的运用、道德问题情境的创设和历史教学语言的锤炼三方面提出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道德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
运用史料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历史教学中的史料主要包括文字、图片资料、视频、音频等资料。在历史教学中,合理运用史料,不仅可以营建生动高效的历史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培养学生道德素养也会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选择恰当的史料,直接地、有针对性地施加影响和熏陶,这是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道德素养最常用的方法。下面,笔者以北京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11课“星火燎原”为例加以说明。
在结合教材内容学习完基本的历史知识信息后,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笔者做了如下教学设计:
师:井冈山斗争时期,革命前辈有哪些可贵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通过两则文字材料来领会。
幻灯片:
一:毛泽东对井冈山岁月的回憶性文字:当时,我们在井冈山住的是破草房,吃的是红米饭、南瓜汤,穿的是百家衣,没有统一服装。夜里盖的是禾草,脚上穿的是草鞋。有的同志甚至连草鞋都穿不上,打赤脚。上山下山全靠两条腿。所有吃的、用的东西全靠两肩挑。
二:红军关于井冈山斗争的歌谣: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这两则史料是井冈山岁月的真实写照。学生通过阅读、对照和感悟,会深刻地体会到革命军队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可贵精神。此后,我用幻灯片慢速展示了井冈山斗争以来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的一组图片资料:长征图片: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长征精神;延安图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雷锋图片:艰苦朴素、大公无私的雷锋精神……
在带领学生观看完这组图片资料后,开始转入情感升华:
师: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井冈山精神在后来的革命和建设中,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通过井冈山斗争以来的历史回顾,我们有哪些感悟呢?
生:……
师:所有这一切,无不传承着井冈山精神的光辉。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切切实实地继承发扬这种精神品德,让井冈山精神代代相传。
通过上述设计,学生首先会在阅读毛泽东关于井冈山岁月的回忆性文字和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红军歌谣中,体验到革命先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然后,让他们观看井冈山斗争以来的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图片,在此过程中,学生又会感受到井冈山精神的继承和发扬,自然而然会产生“接过革命的火炬,让井冈山精神代代相传”的思想感情。
合理创设道德问题情境
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曾提出“道德两难法”。“道德两难法”即道德两难故事问答讨论法,就是在道德两难故事讨论中,启发儿童积极思考道德问题,从道德冲突中寻找正确的答案,以有效地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结合学生思想实际,也尝试着创设一些道德问题教学情境,以激起学生内心深处道德认知的冲突。实践证明,科学巧妙的道德问题情境也会达到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的良好效果。
巧妙锤炼历史教学语言
任何学科的教学语言都有严格的专业性要求。对于初中历史课教学来说,在语言表达上应该尽可能做到叙述客观、理性。但专业性不是学科教学的唯一要求,尤其是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课。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在追求严格的专业性和科学性的同时,还应追求生动性和感染力。用生动、形象、慷慨激昂、富于感召力的语言触动学生心灵,也是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重要方法之一。我认为,为了培养初中学生的道德素养,历史教学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应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尤其应当突出表现在课堂导入、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和过渡以及结束语的设计等方面。
我以北京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星火燎原”的结束语为例:在复习完本课的基础知识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段结束语:大渡河的河水还在咆哮,泸定桥的铁索仍在摇荡,但当年红军长征的故事已成为历史。一位重走长征路的诗人曾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地址都成了遗址,笑容都成了遗容。长征是他们的苦难,苦难是他们的光荣。”是啊!长征,那段血雨腥风的苦难岁月,已经成为用无数生命写下的英雄史诗,成为中国革命一座高耸入云的丰碑,永远激励着我们,“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愿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炼就长征的铁骨精魂,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所畏惧,奋勇向前。
(作者单位:北京市育才学校通州分校)
运用史料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历史教学中的史料主要包括文字、图片资料、视频、音频等资料。在历史教学中,合理运用史料,不仅可以营建生动高效的历史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培养学生道德素养也会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选择恰当的史料,直接地、有针对性地施加影响和熏陶,这是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道德素养最常用的方法。下面,笔者以北京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11课“星火燎原”为例加以说明。
在结合教材内容学习完基本的历史知识信息后,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笔者做了如下教学设计:
师:井冈山斗争时期,革命前辈有哪些可贵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通过两则文字材料来领会。
幻灯片:
一:毛泽东对井冈山岁月的回憶性文字:当时,我们在井冈山住的是破草房,吃的是红米饭、南瓜汤,穿的是百家衣,没有统一服装。夜里盖的是禾草,脚上穿的是草鞋。有的同志甚至连草鞋都穿不上,打赤脚。上山下山全靠两条腿。所有吃的、用的东西全靠两肩挑。
二:红军关于井冈山斗争的歌谣: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这两则史料是井冈山岁月的真实写照。学生通过阅读、对照和感悟,会深刻地体会到革命军队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可贵精神。此后,我用幻灯片慢速展示了井冈山斗争以来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的一组图片资料:长征图片: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长征精神;延安图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雷锋图片:艰苦朴素、大公无私的雷锋精神……
在带领学生观看完这组图片资料后,开始转入情感升华:
师: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井冈山精神在后来的革命和建设中,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通过井冈山斗争以来的历史回顾,我们有哪些感悟呢?
生:……
师:所有这一切,无不传承着井冈山精神的光辉。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切切实实地继承发扬这种精神品德,让井冈山精神代代相传。
通过上述设计,学生首先会在阅读毛泽东关于井冈山岁月的回忆性文字和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红军歌谣中,体验到革命先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然后,让他们观看井冈山斗争以来的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图片,在此过程中,学生又会感受到井冈山精神的继承和发扬,自然而然会产生“接过革命的火炬,让井冈山精神代代相传”的思想感情。
合理创设道德问题情境
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曾提出“道德两难法”。“道德两难法”即道德两难故事问答讨论法,就是在道德两难故事讨论中,启发儿童积极思考道德问题,从道德冲突中寻找正确的答案,以有效地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结合学生思想实际,也尝试着创设一些道德问题教学情境,以激起学生内心深处道德认知的冲突。实践证明,科学巧妙的道德问题情境也会达到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的良好效果。
巧妙锤炼历史教学语言
任何学科的教学语言都有严格的专业性要求。对于初中历史课教学来说,在语言表达上应该尽可能做到叙述客观、理性。但专业性不是学科教学的唯一要求,尤其是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课。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在追求严格的专业性和科学性的同时,还应追求生动性和感染力。用生动、形象、慷慨激昂、富于感召力的语言触动学生心灵,也是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重要方法之一。我认为,为了培养初中学生的道德素养,历史教学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应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尤其应当突出表现在课堂导入、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和过渡以及结束语的设计等方面。
我以北京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星火燎原”的结束语为例:在复习完本课的基础知识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段结束语:大渡河的河水还在咆哮,泸定桥的铁索仍在摇荡,但当年红军长征的故事已成为历史。一位重走长征路的诗人曾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地址都成了遗址,笑容都成了遗容。长征是他们的苦难,苦难是他们的光荣。”是啊!长征,那段血雨腥风的苦难岁月,已经成为用无数生命写下的英雄史诗,成为中国革命一座高耸入云的丰碑,永远激励着我们,“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愿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炼就长征的铁骨精魂,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所畏惧,奋勇向前。
(作者单位:北京市育才学校通州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