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教育智库建设:功能定位与运行机制

来源 :智库理论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gmx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意义]教育智库建设是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深入,急需有专业研究机构承担起区域教育智库角色。新的时代背景下,地方教育教学机构应有新的功能定位与责任承担,从传统的教师培训和教研指导功能走向对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区域教育公共服务创新起到思想引领、决策咨询与专业支持作用的新型智库功能。[方法/过程]本论文在对相关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基础上,参考智库内涵、政策精神、区域现实等,提出地方教育智库的功能定位与建设原则。[结果/结论]论文从组织、人才、成果、保障4方面就地方教育智库的运行机制建设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智库 地方教育智库 功能定位 运行机制
  分类号:C931
  DOI: 10.19318/j.cnki.issn.2096-1634.2018.06.10
  教育智库建设是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国家、地方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日渐深入,急需有专业研究机构承担起地方教育智库角色,从思想引领、决策咨询、专业支持等角度为建立和完善区域教育治理体系和公共服务提供服务。长期以来,地方教育教学研究机构(主要包括省、地市级教育学院、教研室或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区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师进修学校改制而成的教育事业发展中心等)主要承担着区域内的教师(含干部)培训、教研指导、科研管理、教育评价、信息化建设等职能,实现教研、科研、培训、评价的“四位一体”是其重要理想。随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推进,不少地方教育教学研究机构尚在进行机构“整合”工作,但尚未实现组织层面的“四位一体”;另一方面,完成机构“整合”也并不意味着实现了功能“融合”。因整合前各机构(或部门)人员长期囿于各自具体业务,缺少从整体层面、区域视角研究、思考、设计教育发展的能力。当下,教育治理现代化已从国家层面转向更为深层的区域层面,地方教育教学机构应根据教育改革方向,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开展功能更新与职能转变,充分发挥地方教育智库的功能。
  1 核心概念界定
  1.1 教育智库
  智库(think tanks),又称为思想库、智囊团、咨询机构等,一般是指以公共政策研究、分析与评估为己任,以影响政策决策和执行为目标的非营利研究组织。教育智库是一般智库的特殊化,是由教育界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组成的,围绕国家、区域战略、经济社会发展与教育间的关系[1],从专业化的角度,客观、科学地对教育领域出现的相关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并向政府部门或教育主管部门提出政策建议的研究型、专业化的教育决策支持机构[2]。参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中给出的智库定义和评判标准,教育智库应该具有健全的治理结构和组织章程,有相对稳定的资金来源,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代表人物和专、兼职研究人员,有多层次的成果转化渠道,有功能完备的信息采集分析系统,以及开展合作交流的良好条件[3]。
  1.2 运行机制
  一般而言,“机制具有静态结构和动态表现两种形式,静态结构指的是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动态表现则是指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静态结构及动态表现具有稳定性和规律性,并由此产生相应的功能”[4]。智库的运行机制主要是指智库作为政策研究机构,为实现其政策研究、决策服务的基本职能,在管理体制框架下具体的、规则性的、动态的工作方式,即参与智库内部运行的各要素相互作用的根本活动程序方式和相应的规范、制度[5]。具体而言,教育智库的运行机制是一种制度性安排,主要从系统的结构、功能、作用原理与方式等要素着眼,在静态组织结构框架下,通过组织建设、制度确立、人才培养、资源建设等,对智库所涉基本要素进行管理,以期最大限度发挥智库功能。
  2 地方教育智库的功能定位
  2.1 定位依据
  一是智库内涵特征,“智库”主要致力于公共政策的研究与咨询,地方教育教学研究机构开展教育智库建设,首先意味着功能的拓展,在既有业务功能之上,将“咨政”服务作为机构的重要职能之一,做到定位“准确”;二是上位政策要求,2015年以来,中央、地方相继出台了多项关于新型智库建设的文件与政策,对新时代新型智库建设的机构性质、服务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等做出明确规定,这应成为地方教育智库建设的重要参考,做到定位“正确”;三是区域教育现实,相比国家级教育智库,地方教育智库应该更加突出区域性,立足地方教育发展实际,推动区域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到定位“务实”;四是机构核心业务,教育智库必须突出和体现“教育”二字,充分考虑其机构属性、业务范围与工作能力,不盲目追求“高大上”,做到定位“切实”。
  2.2 主要功能
  2.2.1 思想引领:区域教育发展规划 所谓教育智库的“思想引领”功能,就是地方教育教学研究机构基于教育教学理论发展前沿,为决策者提供诸如标准研发、方案制定、政策草拟等服务,为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提供理论支持,并进行思想引领。由于地方教育教学研究机构长期专注于自己的专业领域,故对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进展有非常清晰的把握,可以为教育行政领域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最新的、最适宜的理论支持与思想力量[6]。例如,广东教育研究院提出了“打造南方先进教育思想理论形成与实践高地”的目标;地方教育智库虽立足区域,但同样要有全局意识,需不断拓宽理论研究视野,注意学习借鉴国内外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的教育理念和制度设计。例如,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提出了“立足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长远规划。
  2.2.2 决策咨询:区域教育问题破解 所谓教育智库的“决策咨询”功能,就是地方教育教学研究机构基于自身业务优势,积极开展协同创新,系统、深入研究区域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如区域内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区域教育结构布局调整、城镇化进程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解决思路。教育现实问题来自实践,地方教育教学研究机构长年身处“实践”领域,应充分发挥其与教育一线联系紧密,与地方党政部门关系密切的优势,快捷把握區域教育教学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及政策需求,主动与上级教育科研机构、地方高校、兄弟单位、社会团体等开展协同合作,科学采集实证信息,积极开展应用性、对策性研究,形成实效强、有创见、可操作的决策咨询成果。   2.2.3 专业支持:区域教育教学咨询 所谓教育智库的“专业支持”功能,就是地方教育教学研究机构不断更新服务理念,丰富服务内容,面向直接服务对象(基层学校、学生、家长等)开展各类专业支持活动。地方教育教学研究机构的业务内容较为具体,诸如区域基础教育教研、教师培训等,所以在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优质课程资源等方面理应有新作为。要“守常”,更要“立新”,即不断强化研发功能,尤其要注重发起或参与学校层面(特色发展、教师成长、教学创新等)的变革,对区域教育品牌发展进行整体策划与集体研发,以提高区域教育整体创新能力和品牌效应[6]。例如,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其定位即是全国第1家区域性教育研发机构,多年来不断思考如何从被动的“任务派发式”业务机构,走向主动创新研发与引领发展的地方教育智库。
  3 地方教育智库的建设原则
  3.1 立足区域,深耕细作
  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不同追求的智库均应有自己的专业领域,既要“专业”,又要“专注”。当下,党政部门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区域教育教学的改革与试验,大都是通过地方教育教学研究机构来实施。正因为这种特殊性,与部、省属高校相比,地方教育教学研究机构对区域教育发展承担着更为直接、更为具体的研究与指导责任,对区域教育整体质量的提升发挥着更为直接的作用。另一方面,诸如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等现实难题的破解,必须有来自教育一线的大样本数据支撑。地方教育智库须立足于区域教育现实,借助丰富的基层教育实践开展应用对策研究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基础理论研究。
  3.2 发挥优势,突出特色
  地方教育智库属于专门智库,故其建设要树立比较优势观,避免“大而全”的误区。与党政、党校、社科智库相比,地方教育教学研究机构有相对明显的独立性,故更易保持客观、理性的研究立场;与普通高校智库相比,地方教育教学研究机构作为专门服务于地方教育发展的机构,更易于捕捉教育领域最新、最真实的动态,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与基层学校的影响更为深入和直接;与各类民间智库相比,地方教育教学研究机构的业务范围涵盖了各级各类教育,除了拥有更为齐全的学段、学科集群优势之外,更有教师教育与教学研究方面的专长,便于学科融合和资源整合,在专业领域内彰显自身优势。
  3.3 基于专长,协作开放
  对地方教育教学研究机构而言,一方面要基于自身业务,即在研究领域方面突出智库研究与业务工作的相关性。尤其要利用多年来形成的“省—市—区(县)—校”4级科研、教研工作网络体系所积累的资源优势,譬如专家团队、项目经验、研究基地等,实现智库研究与业务工作的双向促进与提高。另一方面要突出协作开放,即在研究工作方面突出顶层设计下的多方参与。影响区域教育发展的各类问题不完全是教育领域的单一问题,具有跨学科、多变量、多层次等特点,譬如普惠性幼儿园建设问题,除了教育学之外,还牵涉了人口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单从教育领域内部是不能有效解决的。在开展内部各部门、各学段、各学科间协作式研究的同时,地方教育智库更要注意开展与党政机关、兄弟单位、基层学校、其他智库等不同层面的联合攻关。
  4 地方教育智库的运行机制
  为更好地服务教育决策,发挥智库效用,地方教育智库需从组织管理、人才选用、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保障激励等方面多举并进,以形成独特的运行机制。
  4.1 组织管理机制
  4.1.1 组织架构 地方教育智库大都依托于地方教育教学研究机构,而非独立建制的专门智库,相较于等级式、矩阵式等,更宜采用功能式组织结构。具体而言,地方教育智库在组织架构上应有以下3方面的基本设置:一是教育智库领导机构,该机构主要负责确定教育智库的目标使命和价值标准;二是教育智库专家咨询团队,该团队主要负责把握教育智库课题的前瞻性、方向性,研究过程与研究成果指导与评审;三是教育智库研究团队,该团队主要承担智库课题研究与项目管理双重任务。另外可设研究人员、研究辅助人员、行政人员:其中,研究人员与研究辅助人员主要负责智库研究的选题与实施;行政人员主要负责智库日常运行过程中的组织、沟通、协调、宣传等。
  4.1.2 管理模式 地方教育智库宜采用机动灵活的管理模式,课题牵动与项目管理相结合,即按照所要研究的课题,成立不同的项目组。项目组由组长统管,既负责组内日常事务,也承担课题的研究与推进任务。一个项目组可承担一项完整课题,也可承担完整课题的一个或几个分课题。项目结束之后,小组随之解散。这种管理模式采用“小平台,大网络”的方法:一方面,保留适量的、相对固定的教育智库专兼职研究人员,以便于开展重大且长期的课题研究;另一方面,依據课题类别成立临时项目组,充分发挥机构内外参与智库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利于建立机构内(各部门、各学段、各学科)外(政府机关、科研机构、基层学校、其他智库等)相关研究力量的协同机制。
  4.2 人才选用机制
  4.2.1 人才选拔 地方教育教学研究机构应在现有人才基础上,面向全国各级各类教育机关、师范院校、科研机构等公开招录、选聘或选调专、兼职研究人员或研究辅助人员。可重点从以下群体中引进:一是已离任的政府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官员,其审视教育问题的宏观视角,能够对智库课题研究的精准性进行把关;二是其他研究机构(不限于教育类研究机构)中的专家学者,他们看待教育问题的独到思维与专家智慧,可为智库课题研究提供专业保证;三是知名高校(不限于师范高校)的优秀硕博毕业生,他们具有较强的文献搜集与数据采集能力,可为智库课题研究提供基础性工作支持;四是基层学校(不限于本辖区)的优秀校长和教师,他们通常具有较强的行动研究能力,可为智库课题研究提供“真”问题和“详”数据。其中,第1和2类人才可以以研究顾问的身份引入;第3类可以以全职研究人员或研究辅助人员的身份引入;第4类可以以兼职身份纳入研究团队。   4.2.2 人才使用 教育智库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人员配置不应只有研究人员,还需要研究辅助人员、相关行政人员等,他们既为智库课题研究做好服务,也为智库提高影响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参与做好基础性工作。为保证智库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效率,教育智库人才的使用应追求学科背景的多元,以便解决综合性、复杂性课题中遇到的问题。可选用那些“博中有专,专博相济”的“T型人才”作为项目组长,基于课题类型和项目要求选择研究成员,充分考虑他们在专业、学科、年龄等方面的多样性,根据研究任务需要,合理搭配骨干团队、基础团队与合作团队,有机整合学科专长人才和跨学科人才,将拥有不同知识优势的个体合理配置。
  4.2.3 人才培养 地方教育智库的人才培养途径有3种。一是内部培训,围绕教育智库的研究方向和发展需要,定期开展以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为重点的培训。围绕教育智库课题研究所需,定期开展以研究选题、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为重点的培训,提高智库人员从事咨政研究的积极性、敏锐度与能力水平。二是行业交流,定期选派研究人员到省内外其他智库(不限于教育智库)进行访问式学习,以增强智库之间的联系,确保研究的协作性。鼓励智库研究人员到各级党政机关,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挂职学习,培养其捕捉政策信息的敏感性。三是政府指导性学习,结合政府或官方部门的智库发展规划,结合区域内教育问题的解决需要,对智库研究人员进行政策指示或研究方向的引导。
  4.3 成果转化机制
  4.3.1 成果应用 智库服务于决策的重要方式是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府或公众可接受的形式并用于现实问题的解决。地方教育智库要由注重学术成果发表转向重视成果转化:一是通过签署合作协议、开展委托研究、承担项目评估等形式,与地方党政、教育行政部门,基层学校等建立起长期或短期协作关系,直接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二是通过主动承担研究课题,上呈研究成果,充分利用党委政府决策内外脑之间的对接机构(政研室、社科联等),间接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三是积极主动加入地方性智库联盟,与区域内各类智库建立密切联系,以便整合资源,协同发力,提升对决策的影响力;四是以机构自身开展的各级各类业务活动为依托,直接将智库研究成果转化为服务地方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专业智慧和行动力量。
  4.3.2 成果宣传 地方教育智库建设须有经营理念和推介意识,善用各类媒介进行知识和思想的传播,建构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立体化成果宣传平台。一是纸质媒体,包括专著(如区域教育发展蓝皮书)、学术期刊(如可利用机构自办刊物开辟教育智库专栏)、研究报告集(如可按年度发布教育智库工作报告)、简报(如发布教育智库项目研究进度、发展规划等重要信息)等,充分发挥纸媒持久、稳定的影响力;二是网络平台,包括建立官方网站(如在机构官网增加教育智库专栏)、建设大型教育数据库,实现教育智库信息的公开化、专门化;三是会议或论坛,围绕教育智库议题举办学术研讨会或主题论坛,通过面对面的形式与教育决策者和公众沟通,影响教育决策,引导教育舆论;四是各类新媒体,包括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传播教育智库最新的工作动态与政策主张,扩大公众影响。
  4.4 保障激励机制
  4.4.1 制度保障 一是教育智库内部治理方面制度建设,即通过规范化文件,确定地方教育智库的地位、功能、职责、运营等内容,对机构智库建设与业务发展之间的关系给予明确界定;二是教育智库人才管理方面制度建设,即研究制定教育智库人才选聘标准、培养规划、考核办法等,建立围绕研究任务和项目要求的人才柔性流动管理制度;三是教育智库研究管理方面制度建设,即围绕课题申报、立项、实施、评审等工作,建立健全一整套有利于知识产品生产和决策咨询作用发挥的制度;四是教育智库成果认定与奖励制度,即利用规范化文件对教育智库成果的来源、等级、奖励标准予以明确;五是教育智库经费保障制度,即围绕教育智库专用资金的筹措、分配与使用,研究制定教育智库研究经费管理办法,规范智库资金使用流程,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高效。
  4.4.2 资金保障 在地方教育智库建设的起步阶段,教育教学研究机构须将智库发展经费列入单位事业经费预算。可设立教育智库研究专项预算资金,用于研究人员的交流学习与资源购置、项目前期调研与研究推进、智库成果出版与奖励等方面的支出。随着地方教育智库规模与影响力的扩大,可改变经费来源单一化的模式,逐步构建事业专项经费、社会委托、企事业赞助等多元保障体系,为智库研究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一方面积极争取政府财政拨款,主动了解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需求,积极影响政府的未来议程,推动政府购买智库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开拓社会资助渠道,以实用有效的智库研究成果为相关单位提供有偿咨询,通过承接教育调研项目、积极寻求社会捐赠等,努力吸引民间资金的支持,服务智库长远发展。
  4.4.3 信息保障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准确、全面、富有前瞻性的政策信息、教育资讯及调研数据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前提,地方教育智库要探索建立多元、立体、畅通的信息获取渠道。一是积极了解上级党委、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信息,通过联席工作会议、决策公开征询、研究项目招标等途径加强与党政及教育决策部门的沟通;二是打通与政府相关部门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的数据共享渠道,要通过组织程序,及时获取相關部门的非涉密非公开数据;三是建立交流平台,广泛开展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国家级教育智库和地方智库(不限于地方教育智库)的交流合作;四是征订智库研究类期刊、杂志、报纸等文献资料,为研究者提供充分的、权威的、前沿的研究资讯;五是建立覆盖区域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教育信息采集点,实时获取基层教育教学相关数据,实现智库调研信息来源的准确、可靠、广泛。
  参考文献:
  [1] 庞丽娟. 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教育智库发展创新:我国新型教育智库若干重要问题的思考[J]. 教育研究, 2015(4): 4-8.
  [2] 王建梁, 郭万婷. 我国教育智库建设:问题与对策[J]. 教育发展研究, 2014(9): 1-6.
  [3] 周宏春. 中国智库发展现状与促进建议[J]. 中国经济报告, 2017(11): 45-53.
  [4] 辛鸣著. 制度论:关于制度哲学的理论建构[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5: 99.
  [5] 佘妍文. 美国教育智库运行机制研究[D]. 四川: 西华师范大学, 2016.
  [6] 李彦荣. 走向教育智库:论区域教育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地区教育研发机构的建设[J]. 基础教育, 2015(12): 19-2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意义]如何治理科技重大风险,实现可持续安全与可持续创新及发展是当务之急。[方法/过程]本文通过论证“科技发展下去会发生毁灭性灾难甚至毁灭人类”这一判断确实正确并给出条件关系,[结果/结论]证明了目前趋势外推的乐观派科技大局观是错误的,指出目前科技大爆发和科技伦理失灵、科技法律失灵、安全监管失灵、“尖端武器平衡”失灵、扬长不能避短、致毁知识不可逆增长等使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和危机
期刊
摘要:[目的/意义]为更好了解国内智库现状及收录情况。[方法/过程]本文从工具书的使用和特点等多方面分析比较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中国智库索引》及CTTI系统。[结果/结论]该书收录国内598家智库,全书共69.3万字,是一部较为权威的全国性智库总目,是一本收录完备、信息精准、检索方便、质量优良的机构指南类工具书,兼具历史性和时代性、独立性和延伸性、实用性和学术性,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国内智
期刊
为加强和增进学术论文写作、评审和编辑过程中的学术规范、科研诚信与学术道德建设,树立良好学风,弘扬科学精神,坚决抵制学术不端,建立和维护公平、公正、公开的学术交流生态环境,《智库理论与实践》特制订出版伦理声明,承诺本刊将严格遵守并执行国家有关学术道德和编辑出版相关政策与法规,规范作者、同行评议专家、期刊编辑等在编辑出版全流程中的行为,并接受学术界和全社会的监督。  一、作者的出版伦理  1.学术论文
期刊
2018年11月1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智库理论与实践》编辑部共同发起的“第四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京成功举办。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与会,分析智库建设的新问题,研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加强能力建设的新路径。  人大重阳执行院长王文,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
期刊
《智库理论与实践》(双月刊)是我国智库界专注于智库理论研究与智库实践创新相结合的高端专业学术期刊,2016 年2月28日创刊,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南京大学联合主办。创刊两年来得到学界业界的鼎力支持与热切关注。新的一年,本刊将继续邀请智库专家对热点政策问题进行解读,报道有关智库领域的好观点、好思想、好报告等,继续跟踪智库领域热切关注的重要问题,鼓励和推动学术争鸣与学术创新,致力于通过新型智库研
期刊
2018年11月29日-12月2日 海口  为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指示精神,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核心能力建设,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解决新型智库建设理论与实践发展中所面临的新问题,加强智库实践界、学术界与决策部门间的交流与研讨,促进新型智库发展,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智库理论与实践》编辑部于2018年11月29日-12月
期刊
摘要:[目的/意义]教育智库肩负着咨政建言、舆论引导,推动我国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作用。美国教育智库起步较早,有较成熟的影响政策的体制机制,通过中美教育智库对比分析,可以得到有助于中国教育智库发展的启示。[方法/过程]本文对比了中美教育智库在结构、影响、功能3个方面的特点及差异。[结果/结论]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了中国教育智库需要增强人员多样性,培育具有教育专长的综合智库,增强教育智库社会影响力和舆论
期刊
摘要:[目的/意义]话语权博弈是国家间博弈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迫切需要与大国实力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智库作为国际话语权构建的重要推动力量,研究如何提升其思想产品的国际传播能力,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方法/过程]本文首先阐明了智库在国际传播方面的重要性,并以智库英文网站建设为例对中国智库国际传播实践中的进展和不足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未来智
期刊
《智库理论与实践》从2019年第1期起正式加入OSID(Open Science Identity)开放科学计划。通过在文章上添加开放科学二维标识码(OSID码),为读者和作者提供一个与业界同行和专家进行学术交流研究成果的途径,同时提供系列增值服务,提升论文的科研誠信。  OSID开放科学计划,是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发起的一项促进学术交流,推动科研诚信的计划。通过OSID,
期刊
摘要:[目的/意义]现代智库定位于“公共政策研究分析与参与”,在国家立法和政策制定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方法/过程]本文从高校学者被时代赋予智库使命出发,结合近几年来参与国家立法和政策制定的实践与体会,以国家公共图书馆立法为例,阐述学者的智库作用,分析立法服务中的学者角色问题,为高校学者参与智库与社会服务提供参考借鉴。[结果/结论]学者要发挥学理保障作用,以客观公正为前提,善于理性思考和理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