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平谷区第一职业学校 开拓创新 打造高品质职教品牌

来源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iaotiancxk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长 李瑞庭
  平谷区第一职业校长、党支部书记。工作中,他与时俱进,高屋建瓴,使平谷区第一职业学校继98年圆满完成省部级重点校评审之后,2006年又成功完成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验收,创造了郊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奇迹。
  
  


  北京市平谷区第一职业学校始建于1988年,是一所以培养二、三产专业技术人才为主,兼顾一产的综合性职业学校。学校分东、西两个校区,占地面积7.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72万平方米,教职工202人,在校生1500多人。
  多年来,学校坚持“锐意改革,开拓创新,打造品牌,争创一流”的办学理念,在市、区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全校师生齐心协力,创建了一个又一个辉煌。1998年成功创建了省部级重点职业学校,2006年又迈进了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的行列。近日,《教育与职业》采访了该校李瑞庭校长。
  
  十年磨一剑,规模求发展,
  成功创办省部级重点职业学校
  
  屈指算来,李瑞庭担任平谷第一职业学校校长已整整14年了。在老师们的眼里,14年来,他上下求索,立党为公,勤政为民,求真务实,敢于创新。
  1992年,李瑞庭走马上任。学校新教学楼虽已落成,却是个空壳,教学设施一无所有;学校养殖场的破产,又让学校背上了30万元的债务。面对八个专业十几个教学班的五百余名学生,思索之后,他做出了一项重要的决定,改变原有的办学模式,走城乡联合办学之路。
  为了找联办单位,李瑞庭开始频繁出入县委各部门及市里的一些大中专院校。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李校长的努力下,一个个新专业在一职生了根,一批批新生涌进了一职的校门。终于,平谷一职发展了,学校由最初的八个专业发展到现在的十三个专业,由500多名学生发展到现在的1500多人。但是,初步的胜利并没有让李瑞庭满足,为了实现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他审时度势,力排众议,果断地提出创办市级骨干校的目标。1996年,学校开始筹建6400平方米的综合实习楼,并藉此顺利通过了北京市级骨干校的验收,计算机、服装制作、中餐烹饪、机械制造、汽车运用与维修成为了骨干特色专业。后来,为了构建一流的校园网,学校又投资223万元用于校园网建设,并以较高的水平通过了北京市教委的验收。1998年,学校被评为北京市骨干示范校,成为了平谷区惟一的一所省部级重点职业学校。平谷一职的发展从此揭开了新的一页。
  
  八年努力奋斗,以质求生,
  创建了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
  
  1999年,學校进入快速发展期。然而,到了2000年,伴随着“双高”扩招,职业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滑坡,生源数量急剧减少,生源质量急剧下降。
  面对严峻的生源危机,学校开始转变办学理念,确立以质求生的发展目标,加大软、硬件建设力度,解决进口,扩大出口。据统计,从2002年到2006年,学校先后建成了公寓式的宿舍楼、实习实训楼、学生餐厅、体育馆等基础设施,新购置了1500多万元的计算机、机械、汽修、烹饪、服装等实习实训设备,并建成了市、区级五大培训基地,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
  “我们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软件建设。按市区发展规划及市场需求,设置新专业,改造老专业。将原来的23个专业调整为五大类15个专业,打造品牌,创建特色,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结合企业需求,拓宽办学形式,与企业联合,开展‘1+2’和‘2+1’模式的联合办学,为企业发展服务。”采访中,李瑞庭如是说。
  


  目前,学校已与北京碧海山庄等20多个企业实施了联合办学。此外,他们还与日本冈山中国棉织品有限会社开展研修学习交流活动,并与国外企业联合,探索校企合一办学模式。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采取派出到高职院校进修、到企业顶岗实践、开展校内科研、教学改革等多种形式,全方位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不断扩大双师型教师比例,先后送出了40多名教师进行专业进修,专业教师每年进行两个月的企业实践。几年来,弹性学制等五项改革获得了圆满成功,130多名教师获得了各级各类奖励。
  一流的办学条件,开放的办学模式,良好的师资队伍,丰富的教学内容,灵活的教学方法,赢得了高质量的办学效益,吸引了生源,成就了学生。8000多名毕业生80%已成为技术骨干,其中20%走上了管理岗位。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在职教生源整体减少的情况下,学校仍保持了原有的学生数量。2006年,学校顺利通过了国家教育部重点职业学校的验收,进入了崭新的里程碑。
  
  重新定位,发挥功能,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通过学习国外的职教办学经验,学校深深体会到,学历教育的发展,未能使职业教育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因此,在李瑞庭校长的指导下,学校重新确立职教定位,确立了“小学历,大培训”的办学思路。并结合本区 “工业强区,旅游富民”发展战略,适时转变服务方向,在农村找市场,在需求中找定位。与职能部门、高职院校、社区联合开展合作培训,将社会培训做大做强。
  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学校积极与区农委、教委、劳动局、乡镇政府联系,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农民的培训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民俗旅游培训、农民干部素质提高培训、专业技能提高培训以及农民素质提高培训等,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水平以及村官的管理水平。
  为企业发展服务随着当今企业对职工的文化素质、技术水平要求的提高,学校启动了企业职工岗前培训、岗后再提高培训工程。例如,自2006年起,学校应企业单位邀请,对平谷区妇幼保健所等3个单位258名职工进行了职业礼仪培训;为中美制尼有限公司等单位98名职工进行了岗前培训等,极大地提高了企业职工的专业素质。
  为社区教育服务学校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特长,丰富社区文化生活,音乐、舞蹈、美术教师深入社区,为平谷区老年大学等单位进行了健美操、书法、绘画、舞蹈培训。学校还与区司法所联合,免费为8名刑满释放人员开展技能培训,为他们就业打下基础,帮他们找回自信。学校还接收了5名大学生来学校学技术,并且帮他们找到了理想的工作。
  


  为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服务2006年,学校与66362部队签署了军校共建协议,为他们培养电工、车工、烹饪、计算机等军地两用人才。还准备利用学分制,对士兵开展学历教育。
  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学校已开展各种培训近6000人,投入资金50多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06年,学校被评为了北京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先进单位。事实证明,十几年来,学校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社会需求办学,为经济发展育人,开拓进取,锐意改革的办学思路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学校不仅实现了办学目标,而且还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收到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先后被评为市级职教先进集体、北京市绿色学校、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文明礼仪教育示范校、校本培训示范校、法制教育示范校、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今天,伴随着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职业教育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为此,李瑞庭校长对于学校今后的发展更加充满信心,“今后,我们继续秉承‘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以教师的发展为本,一切以学校的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从学校利益、教师利益、学生利益、家长利益出发,创建产学研三位一体、实习实训为主的计算机应用、机械制造、服装设计与制作、中西餐烹饪、汽车检测与维修五大企业,以保证学校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决定了高职院校应重视和加强教育科研工作,然而教育科研在我国高职院校尚未引起充分的重视,也未受到正确的对待。当前,我国高职教育科研的主体内容并非纯粹的书斋式理论研究,而是高职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行动中所进行的现实反思性探索。以教育行动研究思想为指导,确定高职院校教育科研的主体、客体、重点、思路与目的,从而使高职教育研究与高职教育行动实现完美的结合,有效地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科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系由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的地球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现任主编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林学钰教授。
采用中空纤维膜作生物膜载体及无泡供氧装置,利用具有死端式和漂浮式特点的浸没式接触氧化工艺进行污水处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系统工作压力 0.03 MPa、污水中ρ(DO)为 5~8 mg/L及HRT=8h的条件下,污水中COD、BOD、SS的去除率分别达70%、90%和75%以上,NH3-N、P的去除率也在70%以上。系统连续运行3个月,表现了较好的稳定性和抗有机负荷冲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