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古诗词的教学,尤其是《唐诗宋词》的文本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项目,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典范的载体,地位不言而喻,做好它的教学,也是对一个语文教师的考验。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大胆尝试,我们就針对教学任务采取多种形式多方位的进行古诗文阅读的指导,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拘泥于原有的课堂模式,从学生兴趣入手,集知识积累、理解创新、文化浸润、情感提升于一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就课堂教学的创新方面,选取一节课堂实录展示给大家,共大家指导。
(师生问好,进入课堂)
【师】我们今天进行的课堂学习是“读古诗,习作词”(多媒体展示),实际上是古诗阅读延伸至写作的一堂训练课。古诗文是我们从小学就朗朗读书的内容。至今,很多诗歌张口就能吟出,谁能背诵一首?
【生】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背得很好,但是总感觉情感表达上是不是少了点什么?
【生】好像没有表现出诗歌的感情。
【师】对,那谁能再有感情的朗诵一遍?
(学生再背诵,全体学生鼓掌)
【师】看,加上肢体语言更具备表现力了。
(大屏幕展示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同学们看屏幕上的诗歌,齐声读。(学生齐读)
【师】大家从诗歌中可以看出它的什么特点?
【生】用字比较少。
【生】语言非常精炼。
【生】很有内涵,让人思考,给人以启发。
【师】针对这首诗歌,我们想想它能给我们那些启发?首先闭上眼,回味一下,在你的脑海中出现怎样的一幅画面?
【生】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落榜之后的心情,用月亮、乌鸦啼叫的景物,展示的是一种凄凉,惆怅的心情。
【师】很好,抓住了诗歌的根本,这是理解好诗歌的关键一步。大家想想,诗人这种心情是不是在诗句中直抒胸臆?
【生】没有。
【师】能不能看出凄凉来?
【生】看出来了
【师】怎样看出来的?依据的是什么?
【生】意象。(教师展示课件中的“意象”一词)
【师】大家对古诗中的专有名词非常的熟悉,那么你能不能找出这首诗中的意象?
【生】能(学生讨论)
【生】月落、乌啼、霜、天空、江水、枫树、渔火、姑苏城、寒山寺、钟声、客船。
【生】还有桥、夜晚。
(学生回答,老师通过课件展示:下划线标出诗歌中的意象)
【师】我们通过意象用现代人的视角去品味诗歌,不过我们没有张继那样落第之后凄凉、清冷、彻夜无眠的心情感受,但是不影响我们读懂他的心情感受。这就是和古诗的共鸣,尤其是一些词作者在理解了古诗意境下,加上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创设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下面我们就欣赏一首根据《枫桥夜泊》完成的歌曲
大屏幕投出《涛声依旧》歌词:
带走一盏渔火让他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
无助的我已经疏远那份情感
许多年以后才发觉又回到你面前
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
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久违的你一定保存着那张笑脸
许多年以后能不能接受彼此的改变
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
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
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
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
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久违的你一定保存着那张笑脸
许多年以后能不能接受彼此的改变
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
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
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
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生】(齐读)
(放毛宁演唱的《涛声依旧》)
【师】大家读并且听了这首优美的歌曲,能不能感受到歌词中保留了原有诗词中的那些意象?
【生】渔火,枫桥,钟声,月落乌啼,风霜,客船。
【师】那歌词中为表达而新出现的意象有哪些?
【生】双眼,那份真情,疏远的情感,一片云烟,那张笑脸,一张旧船票,
【师】从意象的变化中可以看出歌词相对于诗词在情感上也有较大的改变,这种改变是什么?
【生】诗词写得是作者落榜之后的凄凉,而歌词写得是与恋人分别后的伤感。
【师】对,有吸收有创造更有区别,保留的意象为自己作品服务,但是情感主题往往已经发生了变化了,这就是歌词与诗词的异同点。
【师】如果用一个程序说明的话,应当是这样的:
读诗—理解----鉴赏----共鸣-----习作
【师】同学们可以任选我们《古诗文阅读》中的一首诗歌,创作一首自己的歌词。
(学生活动,教师巡回查看指导)
【师】刚才看了部分同学的作品,有的堪称精品,下面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因为时间的关系,不可能每位同学都能展示,我们分一下小组,每个小组推荐一篇最好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小组活动,展开热烈的讨论,老师参与到其中一个小组中。)
【师】大家的作品写得非常好,我参与的小组有三篇作品我真是难于取舍啊!哪个小组先展示?可以抢答。
其中一个学生已经站起来了。
【生】依据《静夜思》创作,(读) 流星划过了天际,错过了许愿。
身在家乡时刻,错过了珍惜。
床头上的明月依旧清晰,
快乐的日子早已烟消云散,
小时的八音盒还在选转,
星星依旧在天空眨眼,
四周一切寂静,
心中一片空白,
只有思念。
夜更深了,
心中的情感更加强烈,
怀着思念的心情久久不能入睡。
【生】依据《关雎》创作,题目是《永恒的眷恋》
我对你的思念,
填满整个夏天,
偶然间的相遇,
却深深触动了我的心弦。
飞舞的裙边,
扰乱我的视线。
飘起的长发,
拨动我的琴弦。
多少日夜,
孤枕难眠。
熟悉的笑脸,
一遍一遍在我的脑海浮现。
转身离去的瞬间,
泪水模糊了双眼。
就让思念伸向天边,
润泽我对你的思念,
那个被风吹过的夏天,
成了我一生一世的眷恋。
(学生掌声)
【师】从掌声中我们知道了大家对她作品的态度。这样,我们既然有创作,就要有对比,大家可以从对比当中得到更大的启发。
【生】依据《静夜思》,作品的名字是《月光》。
朦胧的月光透进我的心房,
冰冷的血水在我的身体里流淌,
视角的天窗遮挡了我的目光。
好像有双翅膀,带着我飞向远方。
飛得很远、很高,看不到我的家乡,
昨日还依稀可见,
今日却不知去向何方?
忽然感觉好冷好冷,
泪水已模糊了我的双眼,
身体僵硬的无力回望。
心在燃烧,
小小的火焰却温暖了我的胸膛。
我感觉好温暖,
灵魂已飞跃时空,
飞向了天堂,
而身体却烧尽了灰烬,
留在了异国他乡。
(掌声)
【生】依据《关雎》,题目是《梦牵绿洲》
明净的河面中镶嵌着一方绿洲
关关叫声铺开舒散的水波
戏水的鸟儿追逐彼此的划痕
远方的人儿可知我相思的心情
茂盛的绿草间站立着一位姑娘
婀娜身影映衬盛开的花朵
风吹长发舞动清澈的天空
远方的你是否有思念的牵挂
皎洁的月光下坐着仰望星空的我
夜中无眠击碎入梦的境幻
窈窕的身影牵动反复的辗转
远方的你能否读懂遥望的忧愁
铮铮的琴弦上跳出伤感的低吟
无助的双手抖落高音的震颤
双飞的水鸟扯动我痴呆的视线
远方的你是否听见钟鼓的召唤
【师】从展示的作品来看,同学们都不是普通人了,而是词作家了(学生笑声),大家应该把自己的作品投到报社,如果变成铅字,就有可能让某位作曲家看到,觉得很不错,谱上曲子,有一位当红歌星演唱了,就成为经典了。当然,最根本的是同学们应当坚持的是读诗词这种收获是最主要的。时间久了,就会提升我们的素养了。下课。
【教后记】
学生阅读古诗词,以往我们的做法往往是先读,再诵,带着问题切入,进行诗歌的分析鉴赏,一般都是从诗歌内容,诗歌结构,用词炼句,情感表达,艺术手法等方面一一展现。现在想来,效果虽好,也能贴近高考考查能力训练的要求。但是对起始年级的学生来说,失去了对古诗词的阅读欣赏的兴趣要求,支离破碎总是不让人喜欢的。于是,在这个状况下,结合课题要求,我们对古诗词的诵读要求是:站在高处,整体感知、把握。充分引导、调动学生,激发学生阅读欣赏的积极性,动脑、动手,动心。让头脑中产生知识风暴,训练学生的图文、诗文、诗画等的转换,在这样的过程中真正达到提升审美能力,陶冶情操的目的。去除功利性,回归阅读鉴赏的原生态,是语文教学的宗旨核心。语文教学改革创新永远在路上。
(作者单位:山东省宁阳县复圣中学)
(师生问好,进入课堂)
【师】我们今天进行的课堂学习是“读古诗,习作词”(多媒体展示),实际上是古诗阅读延伸至写作的一堂训练课。古诗文是我们从小学就朗朗读书的内容。至今,很多诗歌张口就能吟出,谁能背诵一首?
【生】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背得很好,但是总感觉情感表达上是不是少了点什么?
【生】好像没有表现出诗歌的感情。
【师】对,那谁能再有感情的朗诵一遍?
(学生再背诵,全体学生鼓掌)
【师】看,加上肢体语言更具备表现力了。
(大屏幕展示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同学们看屏幕上的诗歌,齐声读。(学生齐读)
【师】大家从诗歌中可以看出它的什么特点?
【生】用字比较少。
【生】语言非常精炼。
【生】很有内涵,让人思考,给人以启发。
【师】针对这首诗歌,我们想想它能给我们那些启发?首先闭上眼,回味一下,在你的脑海中出现怎样的一幅画面?
【生】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落榜之后的心情,用月亮、乌鸦啼叫的景物,展示的是一种凄凉,惆怅的心情。
【师】很好,抓住了诗歌的根本,这是理解好诗歌的关键一步。大家想想,诗人这种心情是不是在诗句中直抒胸臆?
【生】没有。
【师】能不能看出凄凉来?
【生】看出来了
【师】怎样看出来的?依据的是什么?
【生】意象。(教师展示课件中的“意象”一词)
【师】大家对古诗中的专有名词非常的熟悉,那么你能不能找出这首诗中的意象?
【生】能(学生讨论)
【生】月落、乌啼、霜、天空、江水、枫树、渔火、姑苏城、寒山寺、钟声、客船。
【生】还有桥、夜晚。
(学生回答,老师通过课件展示:下划线标出诗歌中的意象)
【师】我们通过意象用现代人的视角去品味诗歌,不过我们没有张继那样落第之后凄凉、清冷、彻夜无眠的心情感受,但是不影响我们读懂他的心情感受。这就是和古诗的共鸣,尤其是一些词作者在理解了古诗意境下,加上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创设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下面我们就欣赏一首根据《枫桥夜泊》完成的歌曲
大屏幕投出《涛声依旧》歌词:
带走一盏渔火让他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
无助的我已经疏远那份情感
许多年以后才发觉又回到你面前
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
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久违的你一定保存着那张笑脸
许多年以后能不能接受彼此的改变
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
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
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
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
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久违的你一定保存着那张笑脸
许多年以后能不能接受彼此的改变
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
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
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
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生】(齐读)
(放毛宁演唱的《涛声依旧》)
【师】大家读并且听了这首优美的歌曲,能不能感受到歌词中保留了原有诗词中的那些意象?
【生】渔火,枫桥,钟声,月落乌啼,风霜,客船。
【师】那歌词中为表达而新出现的意象有哪些?
【生】双眼,那份真情,疏远的情感,一片云烟,那张笑脸,一张旧船票,
【师】从意象的变化中可以看出歌词相对于诗词在情感上也有较大的改变,这种改变是什么?
【生】诗词写得是作者落榜之后的凄凉,而歌词写得是与恋人分别后的伤感。
【师】对,有吸收有创造更有区别,保留的意象为自己作品服务,但是情感主题往往已经发生了变化了,这就是歌词与诗词的异同点。
【师】如果用一个程序说明的话,应当是这样的:
读诗—理解----鉴赏----共鸣-----习作
【师】同学们可以任选我们《古诗文阅读》中的一首诗歌,创作一首自己的歌词。
(学生活动,教师巡回查看指导)
【师】刚才看了部分同学的作品,有的堪称精品,下面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因为时间的关系,不可能每位同学都能展示,我们分一下小组,每个小组推荐一篇最好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小组活动,展开热烈的讨论,老师参与到其中一个小组中。)
【师】大家的作品写得非常好,我参与的小组有三篇作品我真是难于取舍啊!哪个小组先展示?可以抢答。
其中一个学生已经站起来了。
【生】依据《静夜思》创作,(读) 流星划过了天际,错过了许愿。
身在家乡时刻,错过了珍惜。
床头上的明月依旧清晰,
快乐的日子早已烟消云散,
小时的八音盒还在选转,
星星依旧在天空眨眼,
四周一切寂静,
心中一片空白,
只有思念。
夜更深了,
心中的情感更加强烈,
怀着思念的心情久久不能入睡。
【生】依据《关雎》创作,题目是《永恒的眷恋》
我对你的思念,
填满整个夏天,
偶然间的相遇,
却深深触动了我的心弦。
飞舞的裙边,
扰乱我的视线。
飘起的长发,
拨动我的琴弦。
多少日夜,
孤枕难眠。
熟悉的笑脸,
一遍一遍在我的脑海浮现。
转身离去的瞬间,
泪水模糊了双眼。
就让思念伸向天边,
润泽我对你的思念,
那个被风吹过的夏天,
成了我一生一世的眷恋。
(学生掌声)
【师】从掌声中我们知道了大家对她作品的态度。这样,我们既然有创作,就要有对比,大家可以从对比当中得到更大的启发。
【生】依据《静夜思》,作品的名字是《月光》。
朦胧的月光透进我的心房,
冰冷的血水在我的身体里流淌,
视角的天窗遮挡了我的目光。
好像有双翅膀,带着我飞向远方。
飛得很远、很高,看不到我的家乡,
昨日还依稀可见,
今日却不知去向何方?
忽然感觉好冷好冷,
泪水已模糊了我的双眼,
身体僵硬的无力回望。
心在燃烧,
小小的火焰却温暖了我的胸膛。
我感觉好温暖,
灵魂已飞跃时空,
飞向了天堂,
而身体却烧尽了灰烬,
留在了异国他乡。
(掌声)
【生】依据《关雎》,题目是《梦牵绿洲》
明净的河面中镶嵌着一方绿洲
关关叫声铺开舒散的水波
戏水的鸟儿追逐彼此的划痕
远方的人儿可知我相思的心情
茂盛的绿草间站立着一位姑娘
婀娜身影映衬盛开的花朵
风吹长发舞动清澈的天空
远方的你是否有思念的牵挂
皎洁的月光下坐着仰望星空的我
夜中无眠击碎入梦的境幻
窈窕的身影牵动反复的辗转
远方的你能否读懂遥望的忧愁
铮铮的琴弦上跳出伤感的低吟
无助的双手抖落高音的震颤
双飞的水鸟扯动我痴呆的视线
远方的你是否听见钟鼓的召唤
【师】从展示的作品来看,同学们都不是普通人了,而是词作家了(学生笑声),大家应该把自己的作品投到报社,如果变成铅字,就有可能让某位作曲家看到,觉得很不错,谱上曲子,有一位当红歌星演唱了,就成为经典了。当然,最根本的是同学们应当坚持的是读诗词这种收获是最主要的。时间久了,就会提升我们的素养了。下课。
【教后记】
学生阅读古诗词,以往我们的做法往往是先读,再诵,带着问题切入,进行诗歌的分析鉴赏,一般都是从诗歌内容,诗歌结构,用词炼句,情感表达,艺术手法等方面一一展现。现在想来,效果虽好,也能贴近高考考查能力训练的要求。但是对起始年级的学生来说,失去了对古诗词的阅读欣赏的兴趣要求,支离破碎总是不让人喜欢的。于是,在这个状况下,结合课题要求,我们对古诗词的诵读要求是:站在高处,整体感知、把握。充分引导、调动学生,激发学生阅读欣赏的积极性,动脑、动手,动心。让头脑中产生知识风暴,训练学生的图文、诗文、诗画等的转换,在这样的过程中真正达到提升审美能力,陶冶情操的目的。去除功利性,回归阅读鉴赏的原生态,是语文教学的宗旨核心。语文教学改革创新永远在路上。
(作者单位:山东省宁阳县复圣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