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莺深X井C1-1层在进行射孔测试联作试气施工过程中,出现P—T卡瓦封隔器不能坐封,上提方余过程中指重表显示异常的情况,由于地层压力系数高,达到1.45,试气井段地层温度160℃(4380m),无法应用测井方法对井眼轨迹进行检查,对此,试采公司通过一系列物理方法对井眼进行复查,找准套管变形点后,更改施工方案,顺利完成了该层的施工。
[关键词]指重表显示异常;套管变形;井眼轨迹复查;更改施工方案
中图分类号:U41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6-0522-01
1 莺深X井基本数据
1.1 钻井气侵情况
(1)20**年5月3日13:03钻至营城组井深4388.72m发生气浸,岩性:灰黑色泥岩。全烃含量由0.4%迅速升高至61%,槽池面见大量气泡,钻井液密度由1.14 g/cm3逐渐下降,最低降至1.07 g/cm3,粘度由57s迅速升至120s。随后,钻井采用提高钻井液密度的方法进行处理,循环至05月06日00:00,密度为1.33g/cm3,粘度达到最高232s。最终于5月9日19:00,密度达到1.52 g/cm3,粘度70s。
(2)5月5-8日发生三次溢流,溢流量1.5~2.0m3。
(3)5月4-14日,井深4388.72~4391.75m期間循环钻井液过程中共点火成功14次,最长持续1429min,气测值最高达56%,一般为25%左右,火焰高度最高达8.0m。
1.2 井深结构示意图
1.3 试气井段数据
莺深X井C1-1层层位:K1yc,层号:127,射孔井段:4429.0—4420.0m,人工井底:4446.8m,套管头至补心距:10.21m,油层套管不同壁厚下深:10.21 9.17mm4474.48m。
2 套变发现过程
2.1 洗井施工简况
8月22日6:00—27日10:00下入通、洗井管柱,底部带φ114mm×194mm通井规,共计下入φ88.9mm外加厚油管474根,完成深度:4446.19m,管柱悬重:480kN。其中:24日12:00—16:00用清水60m?在3001.84m处进行反洗井;8月27日6:00—10:00用清水60m?在4446.19m处进行反洗井。
8月27日10:00—10:30井口施压30MPa,压降0.5MPa,试压合格。
8月27日10:30—11:00实探人工井底三次,探得人工井底为4446.80m。
8月27日11:00—23:00活动并起出井内全部通、洗井管柱及通井规,通井规无明显划痕,起管过程中,指重表显示异常,最高悬重:600kN,起出φ88.9mm外加厚油管80根时,指重表悬重指示正常。
2.2 测试施工情况
9月15日14:00—16日8:30下入射孔测试联作管柱,共计下入φ73mm外加厚油管44根,φ88.9mm外加厚油管424根及射孔测试工具,下至116根时环空返水,返出清水20.43m?,其中:15日15:50—16:20向封隔器以下油管内加满水2.18m?。18:50—21:30向油管内加入柴油液垫4.6m?,液垫高度1000m。
9月16日8:30—11:10射孔校深,下调管柱2.35m,上提管柱时悬重不正常。
9月16日11:10—16:10坐封封隔器不成功。其中:11:10—11:50对封隔器进行坐封操作3次,均未成功,上提管柱时指重表最大指示悬重:850kN,下放管柱最小指示悬重:310kN。12:20—12:50上提至方余,旋转16圈后下放管柱,封隔器不坐封。12:50—14:34方余由2.63m,调整至3.66m,上提方余,旋转30圈,下放管柱,封隔器不坐封。14:34—14:46上提管柱,最大悬重850kN,下放管柱,最低悬重300kN。14:46—14:53上提管柱11.42m至最大悬重850kN,下放管柱至最低悬重300kN。14:53—14:54上提管柱1.44m,指重表悬重由300kN升至500kN。14:54—15:10对管柱旋转30圈后,边旋转边下放,封隔器不坐封。16:00—16:10封隔器卡点下调2m,重新坐封封隔器,封隔器不坐封。
9月16日16:10—17日17:00起出井内全部射孔测试联作管柱。其中:9月17日12:00—12:06在井深1000m处验证封隔器,12:04封隔器坐封,坐封吨位200kN,封隔器验证完好。起管过程中,指重表显示异常,最高悬重:900kN,起出φ88.9mm外加厚油管80根时,指重表悬重指示正常。
3 套变分析处理
9月20日17:00—21日20:30下入通井管柱,底部带φ117mm×400mm通井规,共计下入φ88.9mm外加厚油管475根,通至人工井底,完成深度:4446.80m。其中每下入2根油管记录一次指重表悬重,下通井管柱指重表悬重变化情况见下图:
9月21日20:40—22日13:20起出井内全部通井管柱,通井规完好,无明显划痕,起管指重表最大悬重:940kN,起管过程中,每2根记录一次指重表悬重,指重表悬重变化情况见下图:
经过起下大外径通井规,指重表悬重显示情况的分析,探明在深度3299.57m以下,套管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施工中应避免使用卡瓦类工具,经研究决定,该井C1-1层执行管输射孔后钢丝橇对地层测压力梯度,然后直接测气的施工方案,测得日产气36000m?。
4 总结
该井在前期通、洗井过程中,针对指重表显示异常的情况,没有引起重视,未考虑到套管变形的情况,从而导致后续测试联作施工的失败,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经过对该井进行大尺寸通径、逐根记录悬重变化情况的分析,找准了套变的位置,为后续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通过该井的施工,为我们以后的高温、高压套变井施工,提供了宝贵的处理经验。在新井通、洗井过程中密切关注悬重变化情况,做到下管柱要有悬重资料记录,进行理论悬重与实际悬重的对比工作,一旦发现悬重异常,应做全面分析,避免因套变情况的出现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 试油试采作业指导书(内部资料).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试油试采分公司,2007.10.31
[2] 白玉、王俊亮 井下作业实用数据手册. 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8
[关键词]指重表显示异常;套管变形;井眼轨迹复查;更改施工方案
中图分类号:U41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6-0522-01
1 莺深X井基本数据
1.1 钻井气侵情况
(1)20**年5月3日13:03钻至营城组井深4388.72m发生气浸,岩性:灰黑色泥岩。全烃含量由0.4%迅速升高至61%,槽池面见大量气泡,钻井液密度由1.14 g/cm3逐渐下降,最低降至1.07 g/cm3,粘度由57s迅速升至120s。随后,钻井采用提高钻井液密度的方法进行处理,循环至05月06日00:00,密度为1.33g/cm3,粘度达到最高232s。最终于5月9日19:00,密度达到1.52 g/cm3,粘度70s。
(2)5月5-8日发生三次溢流,溢流量1.5~2.0m3。
(3)5月4-14日,井深4388.72~4391.75m期間循环钻井液过程中共点火成功14次,最长持续1429min,气测值最高达56%,一般为25%左右,火焰高度最高达8.0m。
1.2 井深结构示意图
1.3 试气井段数据
莺深X井C1-1层层位:K1yc,层号:127,射孔井段:4429.0—4420.0m,人工井底:4446.8m,套管头至补心距:10.21m,油层套管不同壁厚下深:10.21 9.17mm4474.48m。
2 套变发现过程
2.1 洗井施工简况
8月22日6:00—27日10:00下入通、洗井管柱,底部带φ114mm×194mm通井规,共计下入φ88.9mm外加厚油管474根,完成深度:4446.19m,管柱悬重:480kN。其中:24日12:00—16:00用清水60m?在3001.84m处进行反洗井;8月27日6:00—10:00用清水60m?在4446.19m处进行反洗井。
8月27日10:00—10:30井口施压30MPa,压降0.5MPa,试压合格。
8月27日10:30—11:00实探人工井底三次,探得人工井底为4446.80m。
8月27日11:00—23:00活动并起出井内全部通、洗井管柱及通井规,通井规无明显划痕,起管过程中,指重表显示异常,最高悬重:600kN,起出φ88.9mm外加厚油管80根时,指重表悬重指示正常。
2.2 测试施工情况
9月15日14:00—16日8:30下入射孔测试联作管柱,共计下入φ73mm外加厚油管44根,φ88.9mm外加厚油管424根及射孔测试工具,下至116根时环空返水,返出清水20.43m?,其中:15日15:50—16:20向封隔器以下油管内加满水2.18m?。18:50—21:30向油管内加入柴油液垫4.6m?,液垫高度1000m。
9月16日8:30—11:10射孔校深,下调管柱2.35m,上提管柱时悬重不正常。
9月16日11:10—16:10坐封封隔器不成功。其中:11:10—11:50对封隔器进行坐封操作3次,均未成功,上提管柱时指重表最大指示悬重:850kN,下放管柱最小指示悬重:310kN。12:20—12:50上提至方余,旋转16圈后下放管柱,封隔器不坐封。12:50—14:34方余由2.63m,调整至3.66m,上提方余,旋转30圈,下放管柱,封隔器不坐封。14:34—14:46上提管柱,最大悬重850kN,下放管柱,最低悬重300kN。14:46—14:53上提管柱11.42m至最大悬重850kN,下放管柱至最低悬重300kN。14:53—14:54上提管柱1.44m,指重表悬重由300kN升至500kN。14:54—15:10对管柱旋转30圈后,边旋转边下放,封隔器不坐封。16:00—16:10封隔器卡点下调2m,重新坐封封隔器,封隔器不坐封。
9月16日16:10—17日17:00起出井内全部射孔测试联作管柱。其中:9月17日12:00—12:06在井深1000m处验证封隔器,12:04封隔器坐封,坐封吨位200kN,封隔器验证完好。起管过程中,指重表显示异常,最高悬重:900kN,起出φ88.9mm外加厚油管80根时,指重表悬重指示正常。
3 套变分析处理
9月20日17:00—21日20:30下入通井管柱,底部带φ117mm×400mm通井规,共计下入φ88.9mm外加厚油管475根,通至人工井底,完成深度:4446.80m。其中每下入2根油管记录一次指重表悬重,下通井管柱指重表悬重变化情况见下图:
9月21日20:40—22日13:20起出井内全部通井管柱,通井规完好,无明显划痕,起管指重表最大悬重:940kN,起管过程中,每2根记录一次指重表悬重,指重表悬重变化情况见下图:
经过起下大外径通井规,指重表悬重显示情况的分析,探明在深度3299.57m以下,套管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施工中应避免使用卡瓦类工具,经研究决定,该井C1-1层执行管输射孔后钢丝橇对地层测压力梯度,然后直接测气的施工方案,测得日产气36000m?。
4 总结
该井在前期通、洗井过程中,针对指重表显示异常的情况,没有引起重视,未考虑到套管变形的情况,从而导致后续测试联作施工的失败,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经过对该井进行大尺寸通径、逐根记录悬重变化情况的分析,找准了套变的位置,为后续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通过该井的施工,为我们以后的高温、高压套变井施工,提供了宝贵的处理经验。在新井通、洗井过程中密切关注悬重变化情况,做到下管柱要有悬重资料记录,进行理论悬重与实际悬重的对比工作,一旦发现悬重异常,应做全面分析,避免因套变情况的出现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 试油试采作业指导书(内部资料).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试油试采分公司,2007.10.31
[2] 白玉、王俊亮 井下作业实用数据手册. 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