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素质教育的浅显认识

来源 :中国教师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wd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基础教育。国情与社会的发展需要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有助于全面教育,素质教育深化了我国的教育目的,又能克服教育中存在的某些片面性,所以我们必须有效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学;能力;创新
  “素质”在学校、社会成了代名词,作为一个教师,很有必要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意义及推行素质教育的方法。
  1 什么是素質教育
  站在21世纪的教育者们,面对该名词,都身有体会,有不同程度的理解,有深有浅。本人经过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认为,“素质”在资料上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个人先天具有的解剖生理的特点,包括神经系统,感觉运动器官,大脑的特点,而且这种特点是通过遗传获得的,所以也叫做遗传素质,或叫禀赋。这种遗传素质,对人后天的学习、技能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另一种是个人在后天环境或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这对于勤奋学习的人来说,是学习成才的一个重要条件。”而我认为素质是指人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心理品质等。素质与先天的禀赋有密切关系。如:要把一个盲人培养成画家是相当困难的。先天的禀赋对人的学习、发展是有影响的,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先天禀赋差异并不大。人们素质的高低,主要是在后天的社会环境和教育训练中形成的。素质的形成主要是在幼儿和中小学阶段。现在我们所说的素质这个概念是指后天的学习和训练的。素质教育,它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是基础教育。它是相对于“应试教育”来讲,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素质教育与教学上的死记硬背、满堂灌、题海战术、加班加点的教学方法背离的,它是要研究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用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办法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导向,因材施教,不但要研究孩子们的共性,还要研究孩子们的个性,使得他们各得其所。
  2 素质教育的意义:
  知道了素质教育的概念之后,推行素质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首先,素质教育符合当前世界教育改革的总趋势。从50年代起,国外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教育改革浪潮。在这浪潮中,各教育改革派别及其代表人物的主张虽各不相同,但在某些点上却是有共同语言的。其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都主张把教育与发展结合起来,亦即主张通过发展个性教育,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素质,以适应我们这个时代的发展需要。当然,由于各国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经济水平、社会制度等等的不同,对学生素质的具体要求是会有所区别的。我国理所当然地要根据自己的国情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素质教育所包含的六个方面,提出各项具体的培养目标与要求。
  其次,素质教育有助于贯彻全面发展教育的方针。建国以来,我们一直在讲全面发展教育,现在又讲素质教育,二者是否矛盾呢?众所周知,一般都把全国发展教育理解为德、智、体或德、智、体、美,或德、智、体、美、劳的发展;似乎只要从这几个(三个、四个或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教育,就能使他们获得全面发展。我认为,对全面发展教育的这种理解是没有把握其精髓的。只有把全面发展落实到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上,只有把全面发展教育与素质教育联系起来,才会有真正意义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发展教育。从这看来,可以说素质教育乃是全面发展教育进一步的具体化,是贯彻全面教育的必由之路。
  再次,素质教育深化了我国的教育目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目的,就在于“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这里的“提高民族素质”指何而言呢?素质教育的提出便回答了这个问题。就是说,所谓提高民族素质,就是要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这里的“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又如何理解呢?素质教育的提出也回答了这个问题。就是说,所谓人才,就是其全部素质都具有一定的水平,合乎我国现实的要求。所谓多出人才,就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保证所培养人才的数量。所谓出好人才,就是在众多的具有一定素质水平的人才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提高其中的部分人,使他们具有更高的素质水平,以保证所培养人才的质量。一句话,无论振奋民族精神,或培养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人才,归根到底,都是要提高、发展和培养其素质水平。
  最后,素质教育有助于克服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某些片面性。前面说过,素质是一个完整结构,其所包含的各种素质具有相互促进和相互促退的关系。因此,素质教育的提出与实施,就要求我们必须全面地、整体地去考虑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长时期来,我国的教育理论存在着片面性,教育实践也存在着片面性;而克服这种片面性,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了。我以为,素质教育就为克服教育中的各种片面性提出了正确的方向与途径。
  3 怎样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是教师,主阵地是课堂教学。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而高素质的教师主要表现在:⑴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密切团结在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⑵更新观念,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树立有教无类的因材施教的教育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质量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人才观,和睦、平等的师生观。⑶有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师德和健全人格的感召力。⑷具有改革意识,富有创新精神,具有创新能力。⑸教育教学专业知识扎实,包括所教学科的系统知识和交叉学科知识,还能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并能善于总结,升华为新的理论。⑹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⑺具有较高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顾明远主编.《素质教育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年7月第1版
  [2] 顾明远主编.《素质教育的理论探讨》.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年7月第1版
  [3] 刘小灿主编.《中国语文创新教法》.学苑出版社,1998年8月北京第1版
  [4] 陈俱生主编.《现代汉语辞海》.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
其他文献
随着党和国家坚定优先发展教育的决心越来越强,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全社会对孩子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却很少关注孩子们心理素质的健康成长。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潜能的发挥是受心理状况决定的,要做合格的人才,必须注意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与保持,21世纪需要生理、心理和人格都健全的人才。作为"望生成才"的教育工作者,在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上,肩挑重担,任重而道远。  1
期刊
【摘要】“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理念,如何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⑴联系生活,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具有时代感的学习材料,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建构;⑵展示过程,变示范性教材为探究性学习材料,让学生体验数学;⑶拓展空间,变封闭性教材为开放性素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材;联系生活;探究材料;开放素材  新课程改革实施几年
期刊
学数学的目的是在于应用数学。而在课堂中恰当地联系我们生活素材,即便于学生掌握本节内容的重难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勤学好学的习惯和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及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根据已知的数学现象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进而引导学生动脑、小组合作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既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期刊
【摘要】通过“德”“智”“紧”的字理析解,引典及名言,让学生明白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毕业生。  【关键词】如何;成为;合格;小学毕业生  今天我跟大家聊一个话题: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毕业生,想与同学们解读分享三个字。  第一个字“德”  “德”分解为彳(行的半文,在此表示行为),十(用横竖表示端正、正值),罒(目的横倒),一、心,会意为行正(行为端正),目直(目不斜视),心一(用心专一),這就
期刊
【摘要】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推动国家之间的竞争,而国家之间的竞争又是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又是青年人创新能力的竞争。学校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素质培养  在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新世纪,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人才竞争的关键是创新,创新的希望在青年人。而学校是培养创新
期刊
长期以来,习作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是老师们心中永远的一块心病,也是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学生的积累太少,没有生活源泉,加上学生家庭教育缺乏,文化底蕴浅,导致学生习作困难。那么,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习作能力呢?  1 首先要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并非是一刀切的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针对每一个学生特点的教育,要尽可能开发每个学生的潜力,让他们在各方面都得到理想的发展,成为老师及家长所期望的“优生”,成为对民族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创建爱的氛围;全面发展;以活动促优  很多人认为,品学兼优的学生才是优生,我个人认为应该把在某方面表现比较突出的学生也算作优生。素质教育并非是一刀
期刊
【摘要】中国的振兴靠教育,教育的振兴靠教师。而教师的教育信念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各个方面起着统帅的作用。本文主要采用了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来自南宁、桂林、柳州、梧州、贺州等广西不同地区的近50名中学英语教师的信念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本文主要从教师信念的界定、教师对教育、教学、学生、学习以及学习方式的理解几个主要方面进行剖析。结果表明:信念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体系,教师之间的信念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总体上来说,在新
期刊
这学期我遵照学校领导的安排,兼上了学校书法兴趣小组的课。为此我把授课过程中的点滴感受跟大家分享:从古至今,老百姓评判一个人的文化水平和素质高低的标准之一就是习惯看他写字的好坏。可见,这就是书法传统深入人心的表现所在。但这样一个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却在信息时代日渐式微。我们不能沉醉与现代工具的便利之中而忘记了自身的文化使命,我们有责任传承自己的民族文化。有幸的是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做出把书法课纳入学校总
期刊
关于作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要抓好三件事,即抓好指导观察、抓好引导阅读、抓好指导构思。这对农村的教师来说都是挺伤脑筋的,本文试图就这个问题来浅谈自己如何指导农村小学生习作的“放”与“扶”。  1 让学生放眼观察,扶他们写好日记  作文教学是一项带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社会性实践性都很强。所以,教师平时要求学生放眼去观察自己喜爱的奇花异草美在何处,吸引人的飞虫鸟兽有何特征,多姿多彩的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