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中的体验法指学生写作的时候对知、情、意、行的亲历和体认,以及对事物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产生情感并生成语言文字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能够促使学生深刻了解对所写之事的来龙去脉,作文的时候就不会出现思路混乱等现象,而且能够促使学生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或叙述,把事情写得具体、生动,并在写感受的时候写出真话、心里话。
【案例描述】
清明时节了,我们让学生背诵了《清明》这首古诗,然后让学生说了说自己对诗歌的理解,结果,许多学生只是对诗歌作了翻译性的叙述,没有渲染出清明时节雨纷纷的那种自然氛围和路上行人忧愁悲凉的那种人文情怀。为了深刻理解这首诗,我们对学生说:“今天是清明节,我们要去红军长征纪念园扫墓,希望同学们带着扫墓与体验古诗意境这两种特殊的任务,亲历扫墓的具体过程,深刻体验特定情境中的感受,回来后写一篇情真意切的作文。”
活动结束后,学生都写出了比较满意的作文。下面这篇《清明时节雨纷纷》就很典型——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记得以前语文老师讲解这首诗,眼泪像雨一样纷纷落下,而我们只是觉得老师很动情,讲得很投入,我们并没有流泪,没有动情。
今天是清明节,我们去为红军长征途中牺牲的烈士扫墓。天公显灵,飞起毛毛细雨,让我们体验“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诗境,更让我们体验游子千里赶路,为亲人扫墓的那种深切思念、极度忧伤的心情。
我们手捧小花,排着队伍,沿着小路缓缓地前行。到墓地后,由老师主持祭扫。先是献花,再是鞠躬,然后是请红军老爷爷讲战斗故事。老爷爷“未开言来珠泪滚”,惹得我们也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老爷爷终于稳定了情绪,上气不接下气地讲大墩梁战斗的情景,讲罗南辉军长壮烈牺牲的经过。这故事早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了,但今天再听,感觉却大不一样。老爷爷讲完故事,我们就返回学校了。到学校,老师为我们播放了会宁庆祝红军长征胜利暨会宁会师七十周年的相关录像。我感到最亲切的是崔永元等“我的长征”队员到会宁的场面,因为这场面里有我们班同学,我们班同学在会师园门口敲锣打鼓欢迎他们的到来。我最激动的是胡锦涛主席在纪念馆和老红军何爷爷握手交谈的情景,那天,我在县政府门口和许多居民一起看到了胡主席,他打开车窗,伸出手向我们挥手致意,他微笑着,好亲切。播放完录像,老师说:清明,是我们中华民族祭奠祖先、祭奠已故亲人、祭奠革命先烈的日子,这种祭奠,不是迷信,是心灵的感情传递,是不忘过去、奋斗未来的心灵驱动,这种祭奠,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而张扬。让我们不忘先烈的血和泪,让我们牢记胡总书记的嘱托,努力学习,将来用我们的才智把革命圣地会宁建设好!老师讲得很精彩很动情,我们没有像往常一样鼓掌,因为,今天是清明,窗外,细雨还在纷纷飘落。
【案例分析】
“体验”一词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共16处,足见体验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从心理学角度看,体验是指对事物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产生情感并生成意义的活动。作文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只有充分调动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对语言文字的体验,才能写出上乘的文章。
这篇作文足以证明体验对作文的重要。“记得以前语文老师讲解这首诗,眼泪像雨一样纷纷落下,而我们只是觉得老师很动情,讲得很投入,我们并没有流泪,没有动情。”这些话真实地表达出了学生当时的感受——没有被老师的悲情和诗歌的断魂之情所打动。学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没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当老师带领学生在清明节这一天去扫墓,恰逢“雨纷纷”的自然情境与老爷爷“千里赶路,为亲人扫墓”的人文情境时,老爷爷的“未开言来珠泪滚”,惹得我们也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就是学生的情之所动——情境的感染。“这故事早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了,但今天再听,感觉却大不一样”,这就是诗歌意境与这次的生活体验融合了,所以,尽管学生有亲眼目睹国家主席胡锦涛风采的自豪,但当看完录像,听老师讲解后生发出这样的感慨——“老师讲得很精彩很动情,我们没有像往常一样鼓掌,因为,今天是清明,窗外,细雨还在纷纷飘落。”这篇作文的成功在于真实地表达了作者对《清明》这首诗的理解过程,因此,要让学生写出情真意切的作文,就必须引导学生深刻的体验生活。
陈严,陈鸿儒,语文教师,现居甘肃会宁。责任编校:洪 鸣
【案例描述】
清明时节了,我们让学生背诵了《清明》这首古诗,然后让学生说了说自己对诗歌的理解,结果,许多学生只是对诗歌作了翻译性的叙述,没有渲染出清明时节雨纷纷的那种自然氛围和路上行人忧愁悲凉的那种人文情怀。为了深刻理解这首诗,我们对学生说:“今天是清明节,我们要去红军长征纪念园扫墓,希望同学们带着扫墓与体验古诗意境这两种特殊的任务,亲历扫墓的具体过程,深刻体验特定情境中的感受,回来后写一篇情真意切的作文。”
活动结束后,学生都写出了比较满意的作文。下面这篇《清明时节雨纷纷》就很典型——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记得以前语文老师讲解这首诗,眼泪像雨一样纷纷落下,而我们只是觉得老师很动情,讲得很投入,我们并没有流泪,没有动情。
今天是清明节,我们去为红军长征途中牺牲的烈士扫墓。天公显灵,飞起毛毛细雨,让我们体验“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诗境,更让我们体验游子千里赶路,为亲人扫墓的那种深切思念、极度忧伤的心情。
我们手捧小花,排着队伍,沿着小路缓缓地前行。到墓地后,由老师主持祭扫。先是献花,再是鞠躬,然后是请红军老爷爷讲战斗故事。老爷爷“未开言来珠泪滚”,惹得我们也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老爷爷终于稳定了情绪,上气不接下气地讲大墩梁战斗的情景,讲罗南辉军长壮烈牺牲的经过。这故事早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了,但今天再听,感觉却大不一样。老爷爷讲完故事,我们就返回学校了。到学校,老师为我们播放了会宁庆祝红军长征胜利暨会宁会师七十周年的相关录像。我感到最亲切的是崔永元等“我的长征”队员到会宁的场面,因为这场面里有我们班同学,我们班同学在会师园门口敲锣打鼓欢迎他们的到来。我最激动的是胡锦涛主席在纪念馆和老红军何爷爷握手交谈的情景,那天,我在县政府门口和许多居民一起看到了胡主席,他打开车窗,伸出手向我们挥手致意,他微笑着,好亲切。播放完录像,老师说:清明,是我们中华民族祭奠祖先、祭奠已故亲人、祭奠革命先烈的日子,这种祭奠,不是迷信,是心灵的感情传递,是不忘过去、奋斗未来的心灵驱动,这种祭奠,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而张扬。让我们不忘先烈的血和泪,让我们牢记胡总书记的嘱托,努力学习,将来用我们的才智把革命圣地会宁建设好!老师讲得很精彩很动情,我们没有像往常一样鼓掌,因为,今天是清明,窗外,细雨还在纷纷飘落。
【案例分析】
“体验”一词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共16处,足见体验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从心理学角度看,体验是指对事物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产生情感并生成意义的活动。作文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只有充分调动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对语言文字的体验,才能写出上乘的文章。
这篇作文足以证明体验对作文的重要。“记得以前语文老师讲解这首诗,眼泪像雨一样纷纷落下,而我们只是觉得老师很动情,讲得很投入,我们并没有流泪,没有动情。”这些话真实地表达出了学生当时的感受——没有被老师的悲情和诗歌的断魂之情所打动。学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没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当老师带领学生在清明节这一天去扫墓,恰逢“雨纷纷”的自然情境与老爷爷“千里赶路,为亲人扫墓”的人文情境时,老爷爷的“未开言来珠泪滚”,惹得我们也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就是学生的情之所动——情境的感染。“这故事早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了,但今天再听,感觉却大不一样”,这就是诗歌意境与这次的生活体验融合了,所以,尽管学生有亲眼目睹国家主席胡锦涛风采的自豪,但当看完录像,听老师讲解后生发出这样的感慨——“老师讲得很精彩很动情,我们没有像往常一样鼓掌,因为,今天是清明,窗外,细雨还在纷纷飘落。”这篇作文的成功在于真实地表达了作者对《清明》这首诗的理解过程,因此,要让学生写出情真意切的作文,就必须引导学生深刻的体验生活。
陈严,陈鸿儒,语文教师,现居甘肃会宁。责任编校:洪 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