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减速力的影响。方法 将1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瑞舒伐他汀治疗组(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瑞舒伐他汀20mg/d,疗程12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8周、12周监测两组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计算心率减速力。结果瑞舒伐他汀治疗组患者心率减速力水平在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 高血压;心率减速力;瑞舒伐他汀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16X(2015)06-0450-02
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rate,DC)技术是近年研究发现用于检测自主神经张力的新技术,能够定量分析迷走神经作用强度,从而判断猝死高危患者,比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检测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近年研究表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减速力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降低,存在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减弱现象,发生猝死的风险相应增大。林涛等研究提示他汀类药物能有效改善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HRV水平。本文旨在研究瑞舒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减速力的作用。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本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180例,均符合《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高脂血症、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瑞舒伐他汀治疗组(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男47例,女43例,年龄23~86岁,平均(65.30±16.82)岁:观察组男46例,女44例,年龄25~87岁,平均(66.21±15.91)岁。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药物控制血压治疗,观察组在常规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基础上加瑞舒伐他汀20mg/d,疗程12周。两组患者均避免使用β受体阻滞剂。对所有病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8周、12周给予24h动态心电图记录,离线分析计算DC值。动态心电监测采用美国DMS300-3A型十二导同步动态心电记录仪DC检测采用DMS迪姆软件(北京)有限公司开发DMS24小时心率减速力处理软件。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22.0版软件分析数据,数据以(x±s)表示,两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q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两组高血压患者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soce,FPG)、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lipoprotein, HDL)、收缩压(systloic blood pressure, 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l。
2.2 两组患者DC值比较观察组DC水平在治疗前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观察组治疗后D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而且治疗时间越长,DC水平升高越明显(P<0.01),见表2。
3 讨论
研究发现,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早期即可出现HRV减低,表现出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现象,即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及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与HRV相比,心率减速力(DC)检测是一种检测自主神经张力的新技术,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研究结果表明,瑞舒伐他汀治疗组患者治疗4周、8周、12周后DC均较同期对照组患者升高(P<0.01),同时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DC呈明显升高趋势(P<0.01)。说明瑞舒伐他汀具有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减速力的作用。张超等研究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DC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降低,且随动态脉压的增大而有进一步降低趋势,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因此结合本研究结果,瑞舒伐他汀能够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减速力,改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
另外本研究结果发现,在常规降压药物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12周,未发生明显的肝功能异常及肌肉损害,提示高血压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瑞舒伐他汀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减速力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张超等发现阿托伐他汀可以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水平和抑制炎症反应。瑞舒伐他汀比阿托伐他汀调脂作用及抗炎作用更强,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瑞舒伐他汀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减速力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基于瑞舒伐他汀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用以及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功能。但其确切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瑞舒伐他汀能够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减速力,改善自主神经功能,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16X(2015)06-0450-02
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rate,DC)技术是近年研究发现用于检测自主神经张力的新技术,能够定量分析迷走神经作用强度,从而判断猝死高危患者,比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检测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近年研究表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减速力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降低,存在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减弱现象,发生猝死的风险相应增大。林涛等研究提示他汀类药物能有效改善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HRV水平。本文旨在研究瑞舒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减速力的作用。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本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180例,均符合《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高脂血症、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瑞舒伐他汀治疗组(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男47例,女43例,年龄23~86岁,平均(65.30±16.82)岁:观察组男46例,女44例,年龄25~87岁,平均(66.21±15.91)岁。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药物控制血压治疗,观察组在常规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基础上加瑞舒伐他汀20mg/d,疗程12周。两组患者均避免使用β受体阻滞剂。对所有病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8周、12周给予24h动态心电图记录,离线分析计算DC值。动态心电监测采用美国DMS300-3A型十二导同步动态心电记录仪DC检测采用DMS迪姆软件(北京)有限公司开发DMS24小时心率减速力处理软件。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22.0版软件分析数据,数据以(x±s)表示,两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q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两组高血压患者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soce,FPG)、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lipoprotein, HDL)、收缩压(systloic blood pressure, 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l。
2.2 两组患者DC值比较观察组DC水平在治疗前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观察组治疗后D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而且治疗时间越长,DC水平升高越明显(P<0.01),见表2。
3 讨论
研究发现,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早期即可出现HRV减低,表现出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现象,即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及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与HRV相比,心率减速力(DC)检测是一种检测自主神经张力的新技术,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研究结果表明,瑞舒伐他汀治疗组患者治疗4周、8周、12周后DC均较同期对照组患者升高(P<0.01),同时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DC呈明显升高趋势(P<0.01)。说明瑞舒伐他汀具有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减速力的作用。张超等研究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DC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降低,且随动态脉压的增大而有进一步降低趋势,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因此结合本研究结果,瑞舒伐他汀能够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减速力,改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
另外本研究结果发现,在常规降压药物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12周,未发生明显的肝功能异常及肌肉损害,提示高血压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瑞舒伐他汀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减速力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张超等发现阿托伐他汀可以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水平和抑制炎症反应。瑞舒伐他汀比阿托伐他汀调脂作用及抗炎作用更强,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瑞舒伐他汀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减速力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基于瑞舒伐他汀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用以及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功能。但其确切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瑞舒伐他汀能够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减速力,改善自主神经功能,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