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治疗,为临床医学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近五年的67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患者采取单纯手术治疗,52例患者采取药物治疗,6例患者采取手术+药物治疗。
结果:三组患者总病程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治疗需要根据病理检查确定,药物联合手术治疗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非哺乳期乳腺炎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185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115-02
非哺乳期乳腺炎是指成人非哺乳期的乳腺炎过程,近些年发病率逐渐增长,非哺乳期乳腺炎处理不当有可能会形成乳管萎,为研究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治疗,现分析近五年收治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一般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近五年收治的67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其中51例患者已生育,16例患者未生育,19例患者存在哺乳期乳腺炎史,平均年龄(36±4.5)岁,经空心针穿刺或者手术切取组织确诊为非哺乳期乳腺炎,包括45例导管周围乳腺炎(简称PDM),22例肉芽肿性乳腺炎(简称GM)。
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在临床表现中均无明显发热或者中性粒细胞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乳房肿块、乳腺疼痛以及反复脓肿等,乳晕2cm内患者53例,伴随乳头内线基础病变14例,伴有乳腺窦道19例,35例患者病变位于左侧乳房,32例位于右侧,没有出现双侧乳房病变患者。依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手术组9例,药物组52例,药物+手术组6例。
1.2 方法。针对9例急性炎症表现患者采取单纯病灶切除术、病变导管楔形切除术以及脓肿切开引流术,药物治疗组患者先给予注射器抽吸排脓,使用抗生素患者炎症,症状无改善患者更换异烟肼每天0.3g、利福平每天0.45g、乙胺丁醇每天0.75g,联合药物治疗,直至病变消除后1个月停药。药物+手术治疗组患者先采用甲泼尼龙片每天20mg治疗,病变缓解后逐渐减轻药量,病变缩小至1~2cm后进行手术治疗,治疗结束后所有患者接受6个月随访工作。
1.3 治疗标准。患者复发率采用Kaplan-Meier和Log-rank检验。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4.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2检验作为计数资料,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程比较。单纯手术组患者,行肿块切除术患者1周痊愈,其余患者病程较长,平均病程为(26.34±3.64)周,单纯药物组患者平均病程为(14.01±4.62)周,手术+药物组患者平均病程为(6.45±2.61)周,手术+药物组患者总病程明显短于其他两组患者(t=2.097),P<0.05,单纯药物组患者平均病程明显长于其他两组(t=2.073),P<0.05。
2.2 复发率比较。三组患者复发率见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单纯手术组患者复发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药物+手术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
表1 三组患者复发率比较
3 讨论
近些年随着孕期知识的逐渐普及,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率已逐渐下降,但是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率却是呈现升高状态,发病高峰在20~40岁,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原因目前还不太清楚,一般认为与乳腺导管扩张、乳头内陷以及厌氧菌的感染有关。在临床表现中分为急性乳房脓肿型、乳房肿块型和慢性痿管型,在临床诊断中主要通过B超检查、病理检查以及细针穿刺活检。PCM发病原因主要是乳头凹陷,易反复发作,难以治疗,GM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疾病,多发生在停经的妇女中,关于发病原因还不太清楚,一般认为与病原体无关,可能是因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引起。
在本组研究患者中出现的症状是多种多样的,病例常规细菌均为阴性,一般认为在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取合适的治疗方式,在临床治疗中广谱抗生素在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并没有太大的效果,非哺乳期乳腺炎在临床中常常导致皮损溃疡、窦道等,为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国内有报告早期完整的局部切除并进行乳头回缩是治疗PCM的有效治疗方法,能够缩小手术范围,改善症状,有研究认为可以采用雌激素受体拮抗剂进行治疗,在国内报告中也存在中医治疗报告,能够缩小肿块范围,减小复发的可能性。国内研究认为针对有患者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导致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可以采用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药物联合治疗,国外与研究认为治疗还需要采取抗生素治疗为主。采用手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一种常规方法,这种方法患者易出现脓肿反复发作的情况。关于GM的治疗方法目前还没有比较明确的方法,一般认为手术治疗的最佳方法,单纯手术治疗可能导致复发,需要先确定验证范围,精心设计切口保证完全清除病灶,对于炎症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对乳房进行切除再进行乳房重建术。
在本研究中可以看出手术组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在治疗中患者若是存在多发病变,就为手术带来很大的麻烦,也会为患者带来疤痕,治疗过程患者非常痛苦,采取药物治疗辅助手术治疗,具有更好的效果,在本研究中可以看出,药物+手术治疗组患者的复发率和治疗周期都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有更大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泽斌,吕美婧,田原等.老年病人心理和心血管疾病的护理-对“双心护理”的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12(06):208
[2] 李征毅,刘瑾琨,张家庭等.超声引导麦默通微创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1,27(10):894-896
[3] 蔡国英.中西医结合治疗39例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疗效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4(01):45-46
[4] 于海静,王顾,杨剑敏,等.抗分枝杆菌药物治疗窦道型导管周围乳腺炎[J].中华外科杂志,2012,50(11):971-974
方法:回顾近五年的67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患者采取单纯手术治疗,52例患者采取药物治疗,6例患者采取手术+药物治疗。
结果:三组患者总病程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治疗需要根据病理检查确定,药物联合手术治疗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非哺乳期乳腺炎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185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115-02
非哺乳期乳腺炎是指成人非哺乳期的乳腺炎过程,近些年发病率逐渐增长,非哺乳期乳腺炎处理不当有可能会形成乳管萎,为研究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治疗,现分析近五年收治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一般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近五年收治的67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其中51例患者已生育,16例患者未生育,19例患者存在哺乳期乳腺炎史,平均年龄(36±4.5)岁,经空心针穿刺或者手术切取组织确诊为非哺乳期乳腺炎,包括45例导管周围乳腺炎(简称PDM),22例肉芽肿性乳腺炎(简称GM)。
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在临床表现中均无明显发热或者中性粒细胞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乳房肿块、乳腺疼痛以及反复脓肿等,乳晕2cm内患者53例,伴随乳头内线基础病变14例,伴有乳腺窦道19例,35例患者病变位于左侧乳房,32例位于右侧,没有出现双侧乳房病变患者。依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手术组9例,药物组52例,药物+手术组6例。
1.2 方法。针对9例急性炎症表现患者采取单纯病灶切除术、病变导管楔形切除术以及脓肿切开引流术,药物治疗组患者先给予注射器抽吸排脓,使用抗生素患者炎症,症状无改善患者更换异烟肼每天0.3g、利福平每天0.45g、乙胺丁醇每天0.75g,联合药物治疗,直至病变消除后1个月停药。药物+手术治疗组患者先采用甲泼尼龙片每天20mg治疗,病变缓解后逐渐减轻药量,病变缩小至1~2cm后进行手术治疗,治疗结束后所有患者接受6个月随访工作。
1.3 治疗标准。患者复发率采用Kaplan-Meier和Log-rank检验。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4.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2检验作为计数资料,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程比较。单纯手术组患者,行肿块切除术患者1周痊愈,其余患者病程较长,平均病程为(26.34±3.64)周,单纯药物组患者平均病程为(14.01±4.62)周,手术+药物组患者平均病程为(6.45±2.61)周,手术+药物组患者总病程明显短于其他两组患者(t=2.097),P<0.05,单纯药物组患者平均病程明显长于其他两组(t=2.073),P<0.05。
2.2 复发率比较。三组患者复发率见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单纯手术组患者复发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药物+手术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
表1 三组患者复发率比较
3 讨论
近些年随着孕期知识的逐渐普及,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率已逐渐下降,但是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率却是呈现升高状态,发病高峰在20~40岁,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原因目前还不太清楚,一般认为与乳腺导管扩张、乳头内陷以及厌氧菌的感染有关。在临床表现中分为急性乳房脓肿型、乳房肿块型和慢性痿管型,在临床诊断中主要通过B超检查、病理检查以及细针穿刺活检。PCM发病原因主要是乳头凹陷,易反复发作,难以治疗,GM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疾病,多发生在停经的妇女中,关于发病原因还不太清楚,一般认为与病原体无关,可能是因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引起。
在本组研究患者中出现的症状是多种多样的,病例常规细菌均为阴性,一般认为在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取合适的治疗方式,在临床治疗中广谱抗生素在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并没有太大的效果,非哺乳期乳腺炎在临床中常常导致皮损溃疡、窦道等,为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国内有报告早期完整的局部切除并进行乳头回缩是治疗PCM的有效治疗方法,能够缩小手术范围,改善症状,有研究认为可以采用雌激素受体拮抗剂进行治疗,在国内报告中也存在中医治疗报告,能够缩小肿块范围,减小复发的可能性。国内研究认为针对有患者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导致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可以采用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药物联合治疗,国外与研究认为治疗还需要采取抗生素治疗为主。采用手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一种常规方法,这种方法患者易出现脓肿反复发作的情况。关于GM的治疗方法目前还没有比较明确的方法,一般认为手术治疗的最佳方法,单纯手术治疗可能导致复发,需要先确定验证范围,精心设计切口保证完全清除病灶,对于炎症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对乳房进行切除再进行乳房重建术。
在本研究中可以看出手术组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在治疗中患者若是存在多发病变,就为手术带来很大的麻烦,也会为患者带来疤痕,治疗过程患者非常痛苦,采取药物治疗辅助手术治疗,具有更好的效果,在本研究中可以看出,药物+手术治疗组患者的复发率和治疗周期都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有更大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泽斌,吕美婧,田原等.老年病人心理和心血管疾病的护理-对“双心护理”的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12(06):208
[2] 李征毅,刘瑾琨,张家庭等.超声引导麦默通微创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1,27(10):894-896
[3] 蔡国英.中西医结合治疗39例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疗效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4(01):45-46
[4] 于海静,王顾,杨剑敏,等.抗分枝杆菌药物治疗窦道型导管周围乳腺炎[J].中华外科杂志,2012,50(11):97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