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立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3例观察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tobacco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评价黛立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0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分为两组,每组53例。治疗组口服奥美拉唑20mg,每日1次,莫沙比利5mg,每日3次,黛立新,早晨、下午4点各服1片。对照组53例口服奥美拉唑20mg,每日1次,莫沙比利5mg,每日3次,疗程为2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效率明显尤于对照组(P<0.05)。结论:黛立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显著疗效,而不良反应轻微。
  关键词 黛立新 功能性消化不良 奥美拉唑 莫沙比利
  
  材料与方法
  
  对象:本组功能性消化不良(FD)106例病人均为2003年4月以来消化科门诊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男19例,女34例;年龄18~72岁,平均37.1岁。对照组,男20例,女33例;年龄24~70岁,平均36.3岁。
  所有病例均符合以下标准:①上腹部痛、腹胀、早饱、嗳气、反酸、烧心、恶心、呕吐等上腹部症状至少持续4周,或在12个月中累计超过12周。②内镜检查未发现溃疡、肿瘤等器质性病变,亦未发现食管炎。③实验室、B超、肝功能检查排除肝胆胰病变。④无糖尿病、肾脏病、结缔组织及神经肌肉等疾病。⑤无腹部手术史。
  给药方法:①治疗组:53例患者均口服奥美拉唑20mg,每日1次;莫沙比利分散片5mg,每日3次;黛立新又名黛安神,早晨、下午4:00各服1片。疗程2周。②对照组:53例患者均口服奥美拉唑20mg,每日1次;莫沙比利分散片5mg,每日3次,疗程2周。2周后分别评价临床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
  疗效判断标准:①痊愈:治疗期间症状完全改善;②良好:症状缓解但有时感轻微不适;③改善:症状仍存在,但有所减轻;④失败: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除失败外均视为有效。痊愈、良好及改善之和为总有效。
  不良反应:治疗组发生头晕、轻度嗜睡1例,对照组发生肠鸣2例,两组反应均较轻,且呈一过性,均未发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
  
  结 果
  
  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讨 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国内占胃肠专科门诊1/3以上,西方国家患病率高达20%~40%。约50%病人有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经胃肠动力药物治疗仅部分病人症状得到控制或缓解。
  FD是临床常见病,发病机制复杂,涉及病因多种,目前认为[1,2]:与胃肠动力失衡、内脏感知过度,精神心理障碍、胃酸分泌异常、胃幽门螺杆菌感染,胃肠激素(MOT、CCK、SS、NO)异常等有关。常规应用促动力药,黏膜保护剂、抑酸剂、抗Hp及中成药等治疗,可使部分病人得到缓解。但有不少病人常规治疗无明显疗效而辗转求医,花费很大,严重影响工作及生活。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显示,FD亦与精神因素有关,并有学者提出“生理-心理-社会”的发展模式,强调身心两方面的因素,以及神经、内分泌的中介作用和个体化的发病机制[3]。同样亦有研究认为FD与脑-肠功能调节紊乱有关。脑-肠轴是由神经内分泌和免疫介导,受精神、心理因素调节的胃肠道和脑之间的一个双向整合系统,脑-肠轴异常可导致胃肠道对各种应激运动反应增强和内脏敏感性增高。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观察到,较多FD患者或多或少存在睡眠障碍,精神紧张,植物神经兴奋,疲倦、乏力,对其所患有的症状过于担心等抑郁、焦虑症状。戴氏等[4]对53例FD病人问卷调查,认为FD胃肠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心理健康、个性特征及负性生活事件有关。消化不良症状和抑郁、焦虑情绪、心理因素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故经久不愈,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对于这类病人,单纯用动力药和小剂量质子泵抑制剂,往往效果欠佳,长时间治疗反过来又给病人增加了压力,加重抑郁、焦虑症状。
  精神心理因素异常与FD相关,抗抑郁药为治疗FD开辟了新的途径。黛立新是小剂量氟哌噻吨(0.5mg)与小剂量美利曲辛(10mg)的合剂,美利曲辛为一种新的三环类抗抑郁剂。前者主要作用于突触前膜多巴胺自身调节受体(D2受体),促进多巴胺的合成和释放,使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加;后者可抑制突触前膜对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的再摄取作用,提高了突触间隙单胺类递质的含量。二者综合作用,可提高突触间隙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含量,从而调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改善抑郁和焦虑症状。对FD病人在相应治疗基础上加用黛立新,随着抑郁、焦虑症状的迅速改善,患者上腹部疼痛、早饱、餐后腹胀、嗳气、恶心、反酸等FD症状迅速减轻。黛立新见效快,3~5天有效,7~10天效果显著,而且不良反应少,尤其适用于常规治疗无效的顽固性FD。
  通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黛立新治疗FD的观察,具有见效快、疗效稳定、药价较低廉等优点,是目前治疗FD的较理想的方案,尤其是经常规治疗无效的顽固性FD。治疗中需注意的是,黛立新停药前应逐渐减量,以免精神因素在突然撤药后反复。
  
  参考文献
  1 萧树东.功能性消化不良.江绍基,胃肠病学.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52.
  2 司新敏,罗和生.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因的基础研究.国外医学消化系统疾病分册,2003,23:41.
  3 朱荣申,杨素封,邵慧明.黛立新治疗躯体疾病伴发焦虑及焦虑抑郁症状的双盲对照研究.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8,24:34.
  4 戴晓玲,刘检平,刘晓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心理健康水平研究.临床消化病雜志,1999,11:83-84.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改进小儿贝诺酯维B1颗粒含量测定方法,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方法:离心后取上清液再测定维生素B1含量。结果:方法改进后,测定维生素B1含量结果与实际含量接近。结论:该方法具有可行性,可有效控制本品质量。  关键词 小儿贝诺酯维B1颗粒 含量测定    仪器与试药    仪器:Agilent11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可变波长紫外检测器, N2000色谱数据工作站,电子分析天平(
期刊
摘 要 目的:在家兔膝關节骨性关节炎模型的基础上观察鹿茸多肽对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的影响。方法: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建立Hulth骨性关节炎模型,对照组仅行双侧膝关节切开术,以建立模型。以正常新西兰大白兔膝关节软骨为正常对照组,以鹿茸多肽为实验药,法滋隆为阳性对照药。分别进行MTT法检测、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及琼脂糖电泳检测,获取前后软骨细胞核酸中金属蛋白酶表达情况。结果:鹿茸多肽对骨性关
期刊
关键词 肺结核病 痰标本 耐药    材料与方法    标本来源:2005年7月~2007年7月经临床确诊为肺结核的住院病人,同时伴有呼吸系统感染患者。晨起第1次咳出的痰液,置于无菌瓶中,立即送检。  药敏纸片:选用青霉素G、苯唑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羧苄青霉素、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丁胺卡那霉素
期刊
摘 要 目的:研究健康者和成人牙周炎患者牙周组织中牙龈卟啉菌阳性个体T细胞系中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及γ-干扰素的比例。方法:Elisa法检测牙龈卟啉菌阳性个体T细胞系中CD4+、CD8+T细胞所占比例,流式细胞仪检测三种细胞因子数量。结果:两组间3种细胞因子表达无显著差异,但部分个体γ-干扰素表达高于其他两种细胞因子的表达。结论:牙龈卟啉菌阳性个体易患牙周疾病者,γ-干扰素表达增高。
期刊
摘 要 600多例风湿病病人应用中草药麻疯树、梧桐、鸭脚木、苎麻、血风藤、榕树气根,多数出现不良反应。  关键词 中草药 不良反应    经临床20多年来的试用、验证,共600多例风湿病病人用过中草药麻疯树、梧桐、鸭脚木、苎麻、血风藤、榕树气根,多数产生不良反应。现分析如下。  试用1:用麻疯树30g,梧桐30g,鸭脚木30g,苎麻30g,血风藤30g,榕树气根30g,治疗风湿病病人31例
期刊
胰岛素由A、B两个肽链组成。人胰岛素A链有11种21个氨基酸,B链有15种30个氨基酸,共由16种51个氨基酸组成。其中A7(Cys)-B7(Cys)、A20(Cys)-B19(Cys)四个半胱氨酸中的巯基形成两个二硫键,使A、B两链连接起来。此外A链中A6(Cys)与A11(Cys)之间也存在一个二硫键。  胰岛素治疗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重要内容,也是使血糖达标的有效方法,如何正确使用胰岛素及其
期刊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1年来收治脑梗死患者40例,治疗组40例,男15例,女25例;脑梗死急性期20例,腔隙性梗死12例,恢复期8例。对照组39例,男13例,女26例;脑梗死急性期19例,腔隙性梗死13例,恢复期7例。两组年龄均45~70岁,全部经脑CT确诊为脑梗死,病程1天~3个月。  药物及使用方法:①治疗组: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溶于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250ml静滴
期刊
随着化学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我国耐药结核病日益增多,已成为结核病疫情增高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耐多药结核病发病率的上升,对全球结核病的控制造成了严重威胁。我们对我院2006年161例住院肺结核病人痰结核菌耐药特点进行了分析,以掌握我省耐药结核病人的多耐药现状,为今后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161例耐药菌株病人均来自我院2006年1~12月住院肺结核病人,
期刊
摘 要 对60例口服降糖药物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停用口服药物后改用诺和锐30(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用药10天后,病人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显著下降。此时平均诺和锐30用量为38U/日,提示诺和锐30可有效控制口服药物继发失效的血糖水平。  关键词 诺和锐30 口服降糖药 继发失效 2型糖尿病    资料与方法    对象:2型糖尿病患者60例,诊断符合1997年ADA标准。其中男37例,
期刊
资料与方法    2000年1月~2007年8月共收治2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以左心衰为首发症状者22例,男9例,女13例;年龄70~89岁,平均75岁。其中12例合并糖尿病,8例合并高血压,3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3例有冠心病史,1例有陈旧性心肌梗死史,1例有慢性心力衰竭史。  临床表现:患者均以胸闷、气促、夜间端坐呼吸为主要表现,伴咳嗽、气喘,其中3例伴胸背部持续性发胀。均具有两肺部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