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围绕中等职业教育卫生专业语文课的特点,提出从“教求其精,学求其博,学以致用”三个方面来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卫生专业;语文教学
中职卫生专业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中等卫生学校语文课的特点是:课时少,要求高,专业培养目标比较具体明确。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语文教学的规律,而且要根据卫生学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那么,在中职卫生教育中,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本人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概括为:教求其精,学求其博,学以致用。
一、教求其精
所谓教得精,就是指教师在吃透大纲,抓住重点,把握难点的前提下,审慎取舍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恰当选择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完成课堂教学的有效工作量。
1.内容精。
语文课文中的知识信息,包罗万象,如果泛泛而教,很难达到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根据每个单元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取舍,选择精讲的内容,着重精讲“教的重点,学的难点,答的疑点”。在课堂操作中,应抓住主要矛盾,精心点拔重点问题。教师在选择精讲点时,应立足于学生的思维层次,对症下药,从而加快教学节奏。如每个单元选择一篇课文作精讲内容,讲透该单元的知识重、难点,要求学生举一反三,学习其它课文,做到一课一得,以点带面,从而加快教学节奏。
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受认识水平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学生对教材中的有些知识点,常常只停留在“知其然”这个层面上,回答很难到点子上。因此,教师应善于抓住这些疑点切入,直到学生“知其所以然”。如学习《荷塘月色》一文,学生较难理解作者当时的思想情感,为什么在“阴森、怕人”的荷塘小路上,作者却感到“今晚却很好,……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通过点拨,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使学生认识到作者当时是不自由的,内心是苦闷压抑的,作者产生这种情感是由于渴望自由的内心活动所引起的,从而对全文的主题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2.步骤精。
优化精讲的环节,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在明确教学情景和精讲目的、任务以后,为了在最少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效果,对精讲环节进行有科学根据的优化组合,如可采用“略读→精读→总结”等方式。
略读,就是让学生直接接触课文,使所学课文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整体知觉,为后面的重点品读铺路。精读,就是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对所选精讲点进行局部的重点突破,边读边细细地品味,揣摩,以达到落实必备的语文知识,培养思维能力,积累文化底蕴的目的。总结,这一层次主要是在品读课文后再统览全文,对文章精华,在更高的层次上再度概括、总结。
3.方法精。
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精讲,必须借助有效的方法。教师可根据每个单元的内容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如以说促读、以听促读、讲解简化法等。如在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按传统的方法,预习、讲解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所以笔者采用了以说促读,让学生讲成语故事“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促使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从而掌握课文。这样,听、说、讲的过程,就变成了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过程,既改变了预习工作的千篇一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
讲解简化法。就是要求教师以简练、简要的教学内容和手段,让学生掌握所学的重点、难点。腾出更多的时间,引导学生去深入、去推敲,从而掌握规律性的知识。如在学习《蛇岛》一文,笔者先介绍蛇岛上特殊生物学的现象,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一张内容结构图,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掌握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及阅读规律,避免了满堂灌,整个教学过程简约实用,发挥综合效应,收到了“师逸而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学求其博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建立“大语文”的思想,要有“一切皆为语文所用”的意识,把每天学习和生活中的读、写、听、说都看作是语文课的“实习”,做到课内指导课外,课外联系课内。从而在视、听、读所接触到的五彩斑斓的世界里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积累文学底蓄,提高运用语文这门工具的能力。为了使学生“学得博”,在教学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课堂上注重把课文的内容与课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增大信息量,以激发学生兴趣;二是把学生从狭小的课本天地中解放出来,拓宽视野,让他们在广阔的领域中学习语言,以提高语文素质。可以从下面几个步骤着手:
1.超越课本,重视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相结合。
教学时,旁征博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走出去,在知识方面做到新旧联系,温故知新。如在学习《成分输血》一课,在介绍输血的历史时,笔者让学生回忆解剖课中的血液的各种成分及其功能,再联系到爱滋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对他们的专业课有一定的帮助。
2.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教学中,以各种语文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在一个广阔的领域中学习语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如在学习《遗传病的种类及预防》一文时,让学生以课文的内容为基础,自己再查找资料,角色扮演。以一名医护工作者的身份,向观众准确、清晰地宣传遗传病的种类及应该如何预防的知识。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学习任何一种语言,学生自己不去诵读、吟咏、顿悟,都是事倍功半的。中职卫生专业的语文课内容多、课时少、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被教师的分析所占用。学生缺乏自己的咀嚼品味,因而很难直接从作品中汲取思想营养和得到文学陶冶。为此,在精讲的同时,应腾出部分时间指导学生扩展性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读书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更多的语文材料,从而提高语文能力。
三、学以致用
中职卫生教育,语文课并非专业课,学生普遍认为语文课可有可无,毫不重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就必须注重学以致用,强调“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尊重语文教学的基础上,根据专业的特点,注重“讲规律,教方法,传习惯”,着重于语文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充分利用学生所学专业,在大量日常的语言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通过“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培养他们的交际及口语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他们将来走上岗位,与病人沟通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和学习基础。
(作者单位:揭阳市卫生学校)
责任编辑赖俊辰
关键词:中职;卫生专业;语文教学
中职卫生专业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中等卫生学校语文课的特点是:课时少,要求高,专业培养目标比较具体明确。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语文教学的规律,而且要根据卫生学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那么,在中职卫生教育中,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本人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概括为:教求其精,学求其博,学以致用。
一、教求其精
所谓教得精,就是指教师在吃透大纲,抓住重点,把握难点的前提下,审慎取舍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恰当选择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完成课堂教学的有效工作量。
1.内容精。
语文课文中的知识信息,包罗万象,如果泛泛而教,很难达到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根据每个单元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取舍,选择精讲的内容,着重精讲“教的重点,学的难点,答的疑点”。在课堂操作中,应抓住主要矛盾,精心点拔重点问题。教师在选择精讲点时,应立足于学生的思维层次,对症下药,从而加快教学节奏。如每个单元选择一篇课文作精讲内容,讲透该单元的知识重、难点,要求学生举一反三,学习其它课文,做到一课一得,以点带面,从而加快教学节奏。
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受认识水平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学生对教材中的有些知识点,常常只停留在“知其然”这个层面上,回答很难到点子上。因此,教师应善于抓住这些疑点切入,直到学生“知其所以然”。如学习《荷塘月色》一文,学生较难理解作者当时的思想情感,为什么在“阴森、怕人”的荷塘小路上,作者却感到“今晚却很好,……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通过点拨,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使学生认识到作者当时是不自由的,内心是苦闷压抑的,作者产生这种情感是由于渴望自由的内心活动所引起的,从而对全文的主题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2.步骤精。
优化精讲的环节,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在明确教学情景和精讲目的、任务以后,为了在最少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效果,对精讲环节进行有科学根据的优化组合,如可采用“略读→精读→总结”等方式。
略读,就是让学生直接接触课文,使所学课文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整体知觉,为后面的重点品读铺路。精读,就是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对所选精讲点进行局部的重点突破,边读边细细地品味,揣摩,以达到落实必备的语文知识,培养思维能力,积累文化底蕴的目的。总结,这一层次主要是在品读课文后再统览全文,对文章精华,在更高的层次上再度概括、总结。
3.方法精。
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精讲,必须借助有效的方法。教师可根据每个单元的内容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如以说促读、以听促读、讲解简化法等。如在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按传统的方法,预习、讲解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所以笔者采用了以说促读,让学生讲成语故事“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促使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从而掌握课文。这样,听、说、讲的过程,就变成了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过程,既改变了预习工作的千篇一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
讲解简化法。就是要求教师以简练、简要的教学内容和手段,让学生掌握所学的重点、难点。腾出更多的时间,引导学生去深入、去推敲,从而掌握规律性的知识。如在学习《蛇岛》一文,笔者先介绍蛇岛上特殊生物学的现象,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一张内容结构图,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掌握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及阅读规律,避免了满堂灌,整个教学过程简约实用,发挥综合效应,收到了“师逸而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学求其博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建立“大语文”的思想,要有“一切皆为语文所用”的意识,把每天学习和生活中的读、写、听、说都看作是语文课的“实习”,做到课内指导课外,课外联系课内。从而在视、听、读所接触到的五彩斑斓的世界里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积累文学底蓄,提高运用语文这门工具的能力。为了使学生“学得博”,在教学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课堂上注重把课文的内容与课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增大信息量,以激发学生兴趣;二是把学生从狭小的课本天地中解放出来,拓宽视野,让他们在广阔的领域中学习语言,以提高语文素质。可以从下面几个步骤着手:
1.超越课本,重视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相结合。
教学时,旁征博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走出去,在知识方面做到新旧联系,温故知新。如在学习《成分输血》一课,在介绍输血的历史时,笔者让学生回忆解剖课中的血液的各种成分及其功能,再联系到爱滋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对他们的专业课有一定的帮助。
2.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教学中,以各种语文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在一个广阔的领域中学习语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如在学习《遗传病的种类及预防》一文时,让学生以课文的内容为基础,自己再查找资料,角色扮演。以一名医护工作者的身份,向观众准确、清晰地宣传遗传病的种类及应该如何预防的知识。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学习任何一种语言,学生自己不去诵读、吟咏、顿悟,都是事倍功半的。中职卫生专业的语文课内容多、课时少、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被教师的分析所占用。学生缺乏自己的咀嚼品味,因而很难直接从作品中汲取思想营养和得到文学陶冶。为此,在精讲的同时,应腾出部分时间指导学生扩展性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读书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更多的语文材料,从而提高语文能力。
三、学以致用
中职卫生教育,语文课并非专业课,学生普遍认为语文课可有可无,毫不重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就必须注重学以致用,强调“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尊重语文教学的基础上,根据专业的特点,注重“讲规律,教方法,传习惯”,着重于语文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充分利用学生所学专业,在大量日常的语言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通过“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培养他们的交际及口语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他们将来走上岗位,与病人沟通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和学习基础。
(作者单位:揭阳市卫生学校)
责任编辑赖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