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冰雪产业管理班,等你很久了
一个白色鸦片重度患者,真正进入冰雪产业管理班,正式学习这个产业的知识,还要从4年前的机缘巧合说起。
刚进入北京体育大学时,我读的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体育产业方向。大二时,我早早地就开始实习,所以感觉知识面和课程设置在“精”这一方面还有点欠缺,而更偏向于广而泛的了解層面。
不少同学和家长可能都知道,北京体育大学有一个听名字就很酷的“高尔夫方向班”,在同学们入学两年后,大三可以申请转进高尔夫班,尽管那个时候高尔夫大热已经过去,但大家都对从未试过的新事物和少数人走的路免不了好奇,我也是其中一个。
跟着高尔夫方向班的学长学姐参观体验过练习场和课程后,觉得新鲜、蠢蠢欲动,但又说不上来哪里没有完全符合我的心理预期。也许是第一次认真思考以后要走什么样的路,那几天每天我辗转反侧睡不踏实。室友看出了我的焦虑,开导我说:“如果不是100分的喜欢,可以再看看别的机会呀,咱北体在很多方面都是开辟创新的先锋,万一过一阵子突然有了滑雪产业相关的方向班呢?
说巧不巧,我还真的在几天后看到了北京体育大学第一届冰雪产业管理班的招生信息!当时周围的朋友都说:“这个也太适合你了吧!你就是冰雪班的冯雨雪。”甚至有同学在报名后来让我帮忙普及冰雪产业的知识。当时我受宠若惊却又哭笑不得,在看完详细的流程后,其实冰雪班的选拔只需要报名、笔试、面试就可以啦。除了爱好,当然还有对于一个新兴产业的憧憬和向往促使我去试一试。
大二我就开始在一家跟滑雪运动相关的互联网公司实习,主要是关于内容运营这方面,已经对冰雪产业有所接触的我,知道这个产业避免不了地跟所有新兴产业一样,会不成熟、会缺乏系统的管理和运营、更会没有太多稳赢之路可循,但也正是因为新兴,才会有更多的机会和天地留给新进者去开辟、施展。这也是我喜欢它的原因之一。
坚定自己想要什么,后面就是付诸行动啦。那年冰雪班的笔试是常规的语文、英语试卷(包括听力、阅读、作文等),考察候选者语言基础能力。面试时大概有三位面试官,均来自学院教授、院长和相关领域的权威人士,如果有获得的学术和运动方面的荣誉、证书,可以展示出来,也是加分项。3面时,会问一些测试逻辑和表达的问题,这个环节里还有英文面试,所以看出来冰雪班和未来的产业对于外语掌握程度还是很重视的。
作业:设计一个滑雪大厅
2016年7月,最终结果公布出来了,按照笔试面试的权重共有39名同学被选拔进入北京体育大学第一个冰雪产业管理班。新班见面会上,幸运入围的我才发现冰雪班人才济济,个个都是原学院原专业的尖子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运动员、有500强实习经验的实习生等,履历丰富。上课的老师也都安排了各学院的优秀教授、院长,还有院长请来的资深业内人士和国外体育专业的教授进行双语教学。
关于这个专业的授课内容,很多雪友会很好奇地问我:冰雪产业管理是学习怎么成为《冰雪奇缘》里的Elsa吗? 学习如何管理国家运动员吗?学习管理滑雪场的压雪车司机吗?让我哭笑不得。
其实这个新奇的专业,课程安排还是挺有针对性的。主要包括:冰雪产业概论、冰雪场馆设计与运营管理、财务管理学、体育营销学、企业战略管理,一周两节英语课,还有欢快的滑雪课、滑冰课,一点儿马虎不得。
这里面我最喜欢,并感觉收益颇多的就是冰雪场馆设计与运营管理了,实践意义很大,课上全是干货,紧密跟进产业信息,教授会分享产业内的一手数据给我们,并且根据报告去深入分析、探讨这其中的意义和可以延伸的策略和规划:为什么全国雪场流量数据在地区分布上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发展潜力巨大的地区怎么扩大客群,提高滑雪人次?作业也是非常过瘾,会有类似全球滑雪场数据调研和滑雪大厅设计这样的任务,这其中就需要你不光考虑到滑雪客群的需求,还要结合雪场从业者的管理工作效率。经不住推敲和反问的方案,一定能说明设计的问题:雪友去窗口前携带的装备有没有指定区域存放?节假日人流量大,雪友因为长长的排队引起消费体验下降时,怎样合理设置?除了学校授课,我们还参与了冰雪产业论坛的志愿者工作,与冰雪产业从业者有了更深入的接触。
从课程上不难看出,它的培养方向其实是复合型人才。拥有基础知识和能力之后,产业内对这方面人才需求还是很大的。最直接的滑雪场滑冰场,会有很多运营岗、市场岗、管培生需求;还有很多冰球队、俱乐部商务合作方面的空缺。
在大四的最后一个学期,是我们的实习期。会有相应岗位专门提供给冰雪班:体育总局的各部门实习生岗位、雪场冰场的市场岗位等。资源优势和竞争优势明显,再加上同学们本身都非常优秀,其实未来是非常可期的。
我后来选择了去一个集团实习,集团旗下有滑雪度假区、森林度假区等业务。作为集团的品牌公关实习生,可以从更高的层面去了解整个管理层是如何运营旗下产业、如何提升集团品牌知名度和维护客户关系。也是这份实习才让我知道一个雪场为了开始新雪季的运营,要提前多久、做多少的准备工作。刚入职还是9月份,我正因为雪季尚早而感到无所事事时,经理就已经把满满的日程表排好了:这个产业峰会能让我们提早与潜在合作伙伴联络稳固关系,那个论坛有做演讲机会,品牌曝光度高;还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活动,能让品牌持续地给目标消费者传递信息,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消费者什么时候、在哪里会购买你的产品和服务。 实习的后期,我主要在集团旗下滑雪度假区参与市场工作,脚踏实地地参与了市场方案策划、市场活动执行、品牌战略、与国外雪场、品牌方、滑雪俱乐部和公司的商务合作。有过熬夜赶方案、布置场地、检查每一处细节确保活动完万无一失的辛苦,也有过大型活动一项接一项的接待任务,还经历了谈赞助合作的挫折和气馁。到一整个雪季结束后的总结大会上,竟然特别舍不得雪季的离开和忙碌工作的暂时结束。
实习的同时,大家还要为毕业论文这件重要的事情搜集数据、修改校对,累且快乐着。到毕业论文答辩结束的那一天,似乎空气都变得更轻了,但是心更沉了。两年一晃而过的日子实在过得太快。好像昨天大家还在一起切磋十字刹和中弯滑行,还在大汗淋漓之后冲去食堂呲溜一碗油泼面……但是不管多留恋,时间一直在流转,人都要走向前。毕业之后,大家有选择出国留学继续深造的,也有直接就业的,其中不乏冰雪产业的从业者。
冰雪产业,现状咋样
选择冰雪产业的从业者,是有眼光的,也是有魄力的。这个产业在持续发展,2019年,国内滑雪场就新增了28家,总数达到770家,增幅为3.77%。国内滑雪场的滑雪人次从2018年的1970万,上升到2019年的2090万,增幅达到了6.09%。国内滑雪场的人均滑雪次数由2018年的1.49次上升为1.60次,国内滑雪场的人均滑雪次数由2018年的1.49次上升为1.60次,这很直接地表明,滑雪爱好者数量正在上升,滑雪群体在扩大。《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伍斌著)中提到:“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初级滑雪市场。尽管整体滑雪市场处于连续增长的状态中,但不管从供给侧还是需求侧,核心数据的增长率五年来基本处于逐年下降的状态。且中国滑雪市场已开始出现分化,呈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
一般来讲冬季是这个产业最为繁盛忙碌的收获季节,然而这个雪季的“寒冬”却来得那么突然,使从业者有些不知所措。因为疫情的影响,国内滑雪场在过年后全部关闭,好不容易盼来了2月底重新开张,因为要配合工作,绝大部分雪友会被限制进入雪场。根据《冰雪产业白皮书》:按2019年各类别滑雪场的滑雪人次增长率保守测算,疫情对于国内滑雪场造成的短期收入损失在66.8亿元人民币左右,而考虑到其他或有损失,整体短期经济损失估计将超过80亿元人民币。
在键盘敲下这些字时,我正坐在纽约大学图书馆面向华盛顿广场靠窗的位置,终于能挤出来时间讲讲我和冰雪的缘分。在上周投出了数不清的简历,参加了几场面试,想要抓住一切机会找份实习,但好像所有事情都没有那么顺利和简单……不管是个人,还是产业,都会经历寒冬。但是眼光要往长远放,在看得见的未來,我还是会回到我爱的冰雪产业,带着更强的能力,去做热爱的事情。
责任编辑:朴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