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悟词汇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N_cntj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次赴韩国首尔接受语言培训,赵显龙教授严谨而又幽默的讲课风格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赵教授新作《解悟词汇》是一本解释韩国语词汇意义的书。其中特别是对汉字词(由汉语演变过去,韩国本土化了的词汇。汉字词占韩国语总词汇量的70%),的理解更让我对赵教授有了新的认识
  
  报答
  ——做对方真正想要你做的
  
  我不擅长送礼,虽然明明知道“礼物”这个词本身含有“善意的表达”之意。我也因认为送礼只是流于形式而从未送给谁任何东西。更有甚者,有时明明预知自己因为没送礼物,事后会心生悔意,也从未刻意改变过自己。我就是我。
  就这样,平淡的日子也在我的坚守中悄然离去。
  忽然有一天,我忽然涌起个念头,想在中秋节送给恩师徐廷范礼物。我认为:既然要送就送老师最喜欢的东西。于是,我坦率地问恩师觉得什么礼物好。
  “上次你写的那篇文章不错啊。”
  听了恩师的话,我的心——暖暖的,无语。
  对于报答,我们似乎陷入了一种误区,不知不觉中便会借用物质的多少去衡量它的真正价值。恩师的话使我突然梦醒:写出好文章,作为一名学者而存在就是对他最好的报答。
  如果想报答谁曾经给予你的恩惠,就先思考一下你所选择的方式是否正是对方所希望的。静下心来想一想如何报答父母?如何回报恩师?如何感谢爱人?又如何感激你的兄弟姐妹?
  是我们应该反思的时候了。
  
  同情
  ——对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
  
  “同情”这个词是由汉字表示一样的“同”字和表示想法的“情”字组合而成的。即怎样理解我自己的困苦,就怎样理解别人的困苦。由此来看,这真是一个语义很好的词汇。不过,现实生活中,也许是并不理解其本义的缘故吧,我们往往只是站在相对优势的立场上俯视遭遇不幸的对方。这样我们给予对方的,我想并不是“同情”而只是“可怜”而已。因为我们没有和对方站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我们也没有把他的事真的当成自己的事来想。
  作为人来说同情或恻隐之心是其本性之一,与生俱来,不需要谁来刻意教诲。每当看到失去父母的孩子时,我们的心就会不约而同地阵阵隐痛;每当见到生命垂危者时,我们也会自然心生怜悯恻隐。我虽不是盲目崇尚“性本善”的人,但我认为怜惜弱者是人类从未改变的本性。
  但同情只是停留在心里和付诸实际行动却是完全不同的事。如何把同情转化为行动呢?这在我看来就无法依靠于人的本性而只能寄希望于后天教育了。不知道是不是从小没有学过如何帮助别人的原因,我们似乎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别人这件事上还很不熟练。
  我曾经到越南河内的和平之家探望过越战孤儿。那些天真烂漫的孩子们饱受着枯叶剂后遗症的痛苦。枯叶剂是犯罪工具,它不仅危害了当时的一代人而且持续把这种危害强加给了他们的下一代。肉体上的伤痛自不必说,对孩子们精神上的伤害更是大得惊人。每当想到这一点,我的心亦伤至极点。
  看着那些孩子,恻隐之心,不,应该是同情心油然而生。因为我真切地感到了我的心在痛。但遗憾的是我却没有更近地靠近他们;也没能伸开双臂拥抱—下他们。我为自己的做法自责至今。
  把同情转化为动情,再把动情转化为行动。这是我生活的又一目标。我将从很小的实践做起。
  
  记忆
  ——思想的存储器
  
  最近,我的耳边常常回响起一位在大邱地铁惨案中失去女儿的父亲的话。“以前想到女儿不知不觉就会微笑,现在一想到女儿就不由得一边叹息一边伤心流泪。”
  这真是令人心痛的话。我比平时更多地研究了“记忆”这个词汇。觉得它的本领真是太大了。因为它给有些人带来的是愉快,而给有些人带来的却是酸楚与悲痛。
  我抽出时间很仔细地回想了一遍:自己脑海中浮现谁时我会高兴,会愉快,会不知不觉地面带微笑。想起了几个人。我又回想了一遍:自己在别人的脑海中是什么模样。父母想起我会怎样?妻子、孩子想起我会如何?朋友们想到我时会是怎样的表情?听我课的学生记起我时又会有什么想法?
  我们总是首先想到那些自己可以记起的人。因他们而或愉悦或发火甚至爆发愤怒。但我们自己留给对方的记忆又如何?不时思考—下这个主题不是更重要吗?
  反省过去的自己同时,我希望我留给别人的只是愉悦和笑容。
其他文献
《中国新诗总系》的出版,为中国新诗的理论建设提出什么是好诗以及“好诗主义”能否实行等一系列值得探讨的理论话题。但也有值得质疑之处:中国新诗是否一定要中国诗人所写,中国新诗是否一定要用中文书写,中国新诗用中文书写是否一律要用北京话,以及能否用大中原心态看待台港澳新诗?  由北京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所长谢冕先生总主编的十卷本《中国新诗总系》的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是中国新诗史同时也是中国现
中国文人爱较真。  文人较真,是因为他们做学问写文章认真,这种认真延伸到生活中,就成为做人的原则。  当官的为什么讨厌读书人?就因为读书人爱认死理、爱较真,不管什么事情都要辩个一清二白。  比如嵇康。嵇康文采斐然,在魏国做中散大夫。司马昭欲篡夺曹魏政权,想将嵇康纳入麾下,派嵇康的好友山巨源去动员嵇康。“骄视俗人”的嵇康不仅断然拒绝,而且还书生意气地写了一封《与山巨源绝交书》,公开亮明反对司马昭的观
最美的窗都是古时的,要不,怎会有那么多文人反复吟诵诸如“绿窗人似花”,“竹摇轻影罩幽窗”,“兰窗绣柱玉盘龙”,“佳人当窗弄琴音,碧纱如烟花如许”等优雅美好的诗句。  窗原本只为采集光线、通风透气而设,饱学的古人根据形状不同创造了诸如长窗、半窗、空窗、横风窗、花漏窗等如词牌名一般凝练雅致的窗名,给原本简单冷硬的窗赋予了生命内涵。形状不一的窗户有着说不尽的意境与情趣,其中若论精致、情趣与意境,恐怕要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