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自尊的影响

来源 :家教世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chun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尊是个体对自我总体的、稳定的评价和接纳,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重要感是大学生自尊发展的基础,胜任感和外表感是自尊获得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归属感是大学生自尊的最高表现形式。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支持、情感温暖与理解、严慈相济和严慈分明等正向引导将有助于大学生重要感、胜任感、外表感和归属感的获得,从而促进大学生自尊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自尊;自尊结构;父母教养方式
  一、问题的提出
  自尊是个体对自我总体的、稳定的评价和接纳,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1]个体自尊水平受其成长过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特别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是儿童的第一个社会活动场所,父母是其接触的主要交往对象,父母态度、教养方式会直接影响儿童自尊的产生和发展。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自尊的影响作用,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很大帮助。本文拟借鉴宋芳等人对大学生自尊结构的划分,试图从重要感、胜任感、归属感和外表感四个方面来讨论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自尊的影响,以期为大学生自尊的发展提供建议与参考。
  二、父母教养方式
  (一)父母教养方式(Parenting style)的定义
  Baumrind首先提出Parenting style的概念,在国内较为普遍接受的翻译是父母教养方式。所谓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进行抚养和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倾向,是其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2]父母教养方式具有跨情境的稳定性,对孩子的发展具有深入持久的影响。在家庭因素中,父母教养方式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父母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养育和对待子女,易影响子女对于自我的认识和态度,从而影响子女的自尊水平。
  (二)父母教养方式(Parenting style)的维度和类型
  儿童社会化研究中以维度和类型来描述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Schaefe提出了接纳——拒绝、心理自主——心理受控、严厉——放纵三个维度;Beck提出了温暖(接受)——敌视(拒绝)和限制——允许两个维度;Pumory将全美有关父母教养方式的量表加以综合分析,归纳为:保护、严格、拒绝、放纵四种教养类型。Baumrind以这些研究为基础提出了父母教养方式的四种类型:专制型、权威性(民主型)、纵容型和忽视型。而后,Steinberg等人将父母教养方式分为权威性、专制型、放任型、溺爱型四种维度。国内研究最常参照Steinberg的四种维度。
  三、大学生自尊的结构
  自尊作为个体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对个体心理健康起到重要的作用,备受教育与发展心理学界的关注和研究。自詹姆斯于1890年提出“自尊=成功感(成功/抱负水平)” 的一维结构模型之后,相继出现了二维到八维结构模型。而后具有代表性的研究中,Coopersmith提出自我价值感由力量或权利、重要性、品德、能力组成。Harter认为与青少年自尊关系最为密切的领域包括体育运动能力、学业能力、容貌外表、行为举止、父母、教师、同伴的认可。国内著名心理学家黄希庭教授和杨雄编制了研究和测量青年学生自我价值感的量表,并建立了常模。之后,在综合国内外有关自尊结构研究的基础上,我国学者宋芳等人进行了研究,编制了大学生自尊评定问卷,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并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大学生自尊结构包括重要感、胜任感、归属感和外表感四个因素,并证明了四因素相关模型具有合理性和有效性。本文拟借鉴用宋芳等人对大学生自尊结构的划分,试图从重要感、胜任感、归属感和外表感四个方面来讨论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自尊的影响。
  四、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自尊的影响
  (一)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重要感的影响
  重要感是指大学生在心理上渴望得到他人的注意、接纳或接受、支持、喜欢,从而获得他人认可的情感体验,重要感是大学生自尊的基础。[3]大学生重要感的获得,有助于自尊的发展。
  儿童最早生活的环境是家庭,重要感也是儿童自尊成分中最早发展起来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重要感的获得有基础性、指导性的意义。有国外学者研究发现,对具有较高接受度、较高监督水平的权威型教养方式的家庭中,儿童所获得的重要感较强,儿童自尊相比具有较低接受度的专制型教养方式的家庭、较低监督水平的忽视型家庭中高。同时,彭莉、范兴华等学者也发现大学生中,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与自尊呈显著正相关。父母的注意、接受、支持、情感温暖与喜欢让大学生感到自己是重要的,重要感越强,自尊也较高。
  大学生处在特殊的阶段,面临各方面的挑战与机遇,良好的自尊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发展,使其更好适应大学生活、勇于开拓未来。虽然大学生与父母的相处时间不多,但父母仍是大学生的心灵港湾,重要感的获得不仅由父母而来,并且其影响深根蒂固。因此来自父母的注意、接受、支持、情感温暖与喜欢能使大学生感到自己是重要的,能增强其自尊,使其勇于迎接机遇与挑战,不断创造未来。
  (二)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胜任感的影响
  胜任感是指大学生渴望在学习、活动和交往中,通过表现出成功的行为或较高的能力,来证明自己是个成功者,从而获得一种自我价值感。[4]自尊表明个体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重要的、成功的和有价值的。胜任感作为一种自我价值的感受,是自尊的核心内容,胜任感的获得有助于自尊的发展。
  大学生表现出稳定的志向与理想,开始追求事业上的成功,并向往一定的社会地位。大学生活期间,父母仍然作为大学生最坚强的后盾,也是最权威的发言人。若能从父母获得赞许,以此证明自己是个成功者,获得一种积极的自我价值感体验,这将有助于自尊的稳定及发展。父母的支持、接受、参与能使大学生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能胜任的。而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干涉、过度保护等让大学生感到自己能力有限,不助于自尊的发展。中、西方众多研究都证明了这一点。   同时对大学生而言,学习成就对大学生自尊有重要意义。Holly研究证明自尊是学业成就的结果[5]。另有个案追踪研究也证实,高自尊的个体倾向于依靠稳定的内部动机进行学习,而学习上的成功体验又有助于保持个体的高期望以及自尊的提高。父母应该注意在学习上给予大学生充分的支持、理解,让其感受到自己是有能力的、能胜任各种学习中的挑战,促进大学生自尊的提高,进而增进学生的学业成就和生活成就。
  (三)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归属感的影响
  归属感是指大学生在社会团体中感到被欣赏和有价值,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合作和接受的态度,从而追求和维护友谊的情感体验。[6]归属感是一种愿意与他人建立和维持良好关系的情感需要。Mark &Leary提出的社会干系计量器理论,认为人类生来具有一种基本的归属需要,个体想要正常地生活,即适应环境、获得繁衍和满足生存需要,就必需和他人保持某种联系。[7]Marmarosh C ,Corazini J的社会认同理论也认为,个体会通过对团体的认同来形成和维护自我概念,而且个体对所处集体具有依赖性。[8]
  从自尊的情感模型来看,自尊在个体早期形成,归属感是自尊的重要成分。儿童早期主要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因此,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归属感的获得具有深远影响。已有研究表明不同父母教养方式中依恋类型能够预测青少年和青年人的自尊水平,安全性依赖的青年表现出最高的自尊,其它则表现出较低的自尊。另有研究也表明,社会支持、社会竞争和社会联系可以预测男、女大学生的自尊[9]。当别人尤其是有亲密关系的重要他人看好个体并且看重与个体的关系时,个体的自尊就会很高,反之就会较低。
  对大学生来说,虽然对同伴团体、所处集体的归属日趋增强,但是归属感的形成与最初体验仍是来自父母的支持,这种支持与体验对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与同伴团体、集体的交往方式与交往感受有着深远的影响。若大学生最初能从父母教养方式中感受到自己被欣赏、有价值,从小就能表现一种对他人的尊重、合作和接受的态度,愿意与他人建立和维持良好关系的情感需要,这都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在大学生活团体中获得归属感,获得支持,赢得自尊,实现大学生个体的社会化发展。
  (四)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外表感的影响
  外表感是指大学生从身体外表或穿着打扮等方面获得的一种自我价值体验。[10]研究表明,个体的外貌或外表吸引力是影响自尊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Hater的研究指出,对于每个年龄群体来说,影响自尊的因素是不同的,相对来说,身体外表是大学生总体自我价值的最重要内容。并且,这个内容对于所有的年龄群体来说也是重要的[11]。
  西方心理学家指出,身体自我是自我系统中较早发展起来的部分,它是个人对自己身体方面的看法。来自自我身体体验的外表感的获得与增强,有助于自尊的发展。但就现有研究来看,有关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外表感的相关研究还较少,有待进行有关的研究与讨论。
  五、总结
  本文采用宋芳关于大学生自尊结构四个维度的界定,分别从重要感、胜任感、归属感和外表感的角度对既往研究成果进行述评,分析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自尊的影响。总的来说,重要感是大学生自尊发展的基础,胜任感和外表感是自尊过得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归属感是大学生自尊的最高表现形式。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支持、情感温暖与理解、严慈相济和严慈分明等正向引导将有助于大学生感到自己是重要的、有价值的、能胜任的、被欣赏与喜爱的,进而有助于大学生乐观估计自己而带来自我信心,有助于积极的人际交流而带来自我价值感,从而促进大学生自尊的发展。但既往研究大多数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这种方法只能探讨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而要挖掘影响自尊心理的深刻因素,还需要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找到父母教养方式影响自尊的作用机制,从而得出更具权威的因果关系方面的结论。
  参考文献
  [1] 魏运华.自尊的心理发展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张丽华.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发展研究综述[J].辽宁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19-22.
  [3]/[4]/[6]/[10] 宋芳,张丽华.大学生自尊结构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5):53-56.
  [5] Holly W.Self-Esteem:Does It Contribute to Students`Academic Success?[Z].Eugene,OR:Oregon School Study Council,Univ.of Oregon .1987.
  [7] Leary MR,Tambor ES,Terdal SK,Downs DL.Self-esteem as an interpersonal monitor.The sociometer hypothesis [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5,68:518-530.
  [8] Marmarosh C L,Corazzini J G.Puttting the Group in Your Pocket Using Collective Identity to Enhance Personal and Colective Self-esteem [J].Group Dynamics,1997,1(1):65-74.
  [9] Sarah E L ,Sharon E K,Christie B.Body Image,Self-esteem,and Health-related Behaviors among Male and Feamle First Year College Students [J].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s Development,2005,46(6):612-623.
  [11] Marmarosh C L,Corazzini J G.Puttting the Group in Your Pocket Using Collective Identity to Enhance Personal and Colective Self-esteem [J].Group Dynamics,1997,1(1):65-74.
  作者简介:
  王婷(1990-),女,汉族,西南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片段一】画鸟,唤趣生情  师:朋友送给作者一对珍珠鸟,作者满心欢喜,为它们安排了一个舒适而温暖的巢。三个月后,作者发觉这对珍珠鸟有雏儿了。同学们想看看它是什么样的吗?赶快打开书,轻声读一读课文第3自然段。(生读)  师:(映示雏鸟图)看,这就是那只新生的小珍珠鸟。如果你用手捧着这个小家伙,会有什么感觉?  生:这个小家伙又小又圆,像个小绒球,很好玩。  生:这只小珍珠鸟全身毛绒绒的,摸上去肯定滑
论在社会主义认识上的三个偏离和三层含义林俊德,蔡金发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文选》的主题,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题。但是对于什么是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