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项重要资源。因此,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与条件,能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健康地发展。我们在对“娃娃家”环境进行创设之前,三位教师共同研究讨论:什么样的环境创设是适宜的,是符合刚入园幼儿年龄特点的?也就是说,怎样创设能让幼儿在幼儿园也有“家”的感觉呢?其实想要找到答案,除了去寻找专业的理论书籍、理论知识,还应该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生活环境及需求。
我们都知道,每一位幼儿自出生后就和家人亲密生活在一起,他们是被宠爱、被保护的对象,在家里常常有着特殊的地位。因此,作为小班幼儿,离开了关心、呵护的父母长辈,容易变得情感脆弱,缺乏安全感。此外,一直习惯被家人照顾的他们缺乏生活经验,自理能力较差,使得他们在生活适应和基本能力的发展上存在一定的困难。然而,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幼儿必须学会适应新的环境,学会自力更生。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班里娃娃家的创设经验。
一、“娃娃家”的位置选择
对于小班刚入园的幼儿来说,由于年龄小、情绪波动大,易受环境的刺激和影响,来到陌生的环境,最缺乏的就是安全感。结合实际情况,我们将每一个教室分为两个活动室,外面活动室是主活动室,各环节进行大多在外面。我们将“娃娃家”的位置选在了光线柔和,相对安全、安静的里面的活动室,孩子们可以在里面自由活动,交流玩耍。
二、“娃娃家”的墙面创设
小班幼儿喜欢色彩艳丽的游戏环境,我们就在墙面上挂满五颜六色的气球,张贴上美丽的全家福。幼儿在陌生的环境中看到熟悉的照片,缓解了因与家人分离而产生的焦虑情绪,还多了一份与同伴间的亲切感。另外,我们还在卧室墙面张贴了正确折叠衣服、裤子以及正确睡姿的步骤图,让幼儿了解一些生活的基本知识。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幼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需求和建议,叙述活动中发生的事情,增强了理解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娃娃家”的地面创设
在幼儿园,标志是指导幼儿行为的重要工具。利用标志来引导幼儿的行为,逐步培养幼儿遵守活动规则。对小班幼儿来说,规则的建立尤为重要,教师要选择适宜的方法对其进行有效引导。幼儿年纪小,对“娃娃家”活动区十分热爱,每次开放都会有很多幼儿抢着玩,导致娃娃家一片混乱,不能有序进行。于是我们就在地面张贴“小脚丫”,卧室用两对红色,两对绿色,廚房用两对红色,两对绿色。红色代表女孩,绿色代表男孩,这样一来,幼儿进区人数和男女幼儿参加活动的比例就相对来说较为平衡,为活动目标的完成奠定了基础。
四、“娃娃家”的材料投放
陈鹤琴先生指出:“小孩玩,很少空着手玩儿的,必须有许多东西才能玩起来,才能满足玩儿的欲望。玩固然重要,玩具更为重要。”这句话足以体现玩具的重要性,充分体现出了活动材料对幼儿活动的重要影响。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投放材料以促进幼儿的游戏呢?
1.颜色鲜艳温馨,材料丰富的“娃娃家”,有助于调整不良情绪,使刚入园的幼儿尽快稳定情绪,感受到与同伴在一起玩时的乐趣,获得安全感和心理慰籍,从而喜欢上幼儿园,逐步适应集体生活。
2.具有“家庭微缩景观”之称的“娃娃家”可以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卧室用品包括床、桌子、柜子、靠垫、娃娃等。厨房用品包括各类灶具、水果、蔬菜、面包等。经过观察我们发现,在给幼儿投放这些材料时,不一定自制的就是好的。尤其是小班幼儿喜欢颜色鲜艳,可操作性强的材料,那么我们在投放蔬菜水果等做饭材料时偏向于现成的玩具,幼儿在切切、粘粘中锻炼了小手肌肉群的发展以及配对的能力。幼儿在不断的操作摆弄中逐渐认识一些事物,他们会观察物品的颜色,感知材料的不同特质及属性,如大小、颜色、长短、粗细、软硬等。在卧室,我们提供了给娃娃穿衣服、系纽扣、折叠衣裤、使用不同的夹子晾衣服等内容。这些内容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动作使其动作逐步精细化,而且可使幼儿在反复摆弄的过程中习得生活的自理能力,促进手眼协调发展。
3.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是喜欢平行游戏,她们喜欢玩相同的游戏。所以,材料数量就不能太少,至少要满足每个进区幼儿人手一份,教师要准备充足的、适量的材料供幼儿操作。
虽然幼教工作繁琐复杂,但是,教师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爱心和责任心去面对每一位幼儿,真正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想他们所想,才能最大限度地让每一位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我们都知道,每一位幼儿自出生后就和家人亲密生活在一起,他们是被宠爱、被保护的对象,在家里常常有着特殊的地位。因此,作为小班幼儿,离开了关心、呵护的父母长辈,容易变得情感脆弱,缺乏安全感。此外,一直习惯被家人照顾的他们缺乏生活经验,自理能力较差,使得他们在生活适应和基本能力的发展上存在一定的困难。然而,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幼儿必须学会适应新的环境,学会自力更生。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班里娃娃家的创设经验。
一、“娃娃家”的位置选择
对于小班刚入园的幼儿来说,由于年龄小、情绪波动大,易受环境的刺激和影响,来到陌生的环境,最缺乏的就是安全感。结合实际情况,我们将每一个教室分为两个活动室,外面活动室是主活动室,各环节进行大多在外面。我们将“娃娃家”的位置选在了光线柔和,相对安全、安静的里面的活动室,孩子们可以在里面自由活动,交流玩耍。
二、“娃娃家”的墙面创设
小班幼儿喜欢色彩艳丽的游戏环境,我们就在墙面上挂满五颜六色的气球,张贴上美丽的全家福。幼儿在陌生的环境中看到熟悉的照片,缓解了因与家人分离而产生的焦虑情绪,还多了一份与同伴间的亲切感。另外,我们还在卧室墙面张贴了正确折叠衣服、裤子以及正确睡姿的步骤图,让幼儿了解一些生活的基本知识。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幼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需求和建议,叙述活动中发生的事情,增强了理解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娃娃家”的地面创设
在幼儿园,标志是指导幼儿行为的重要工具。利用标志来引导幼儿的行为,逐步培养幼儿遵守活动规则。对小班幼儿来说,规则的建立尤为重要,教师要选择适宜的方法对其进行有效引导。幼儿年纪小,对“娃娃家”活动区十分热爱,每次开放都会有很多幼儿抢着玩,导致娃娃家一片混乱,不能有序进行。于是我们就在地面张贴“小脚丫”,卧室用两对红色,两对绿色,廚房用两对红色,两对绿色。红色代表女孩,绿色代表男孩,这样一来,幼儿进区人数和男女幼儿参加活动的比例就相对来说较为平衡,为活动目标的完成奠定了基础。
四、“娃娃家”的材料投放
陈鹤琴先生指出:“小孩玩,很少空着手玩儿的,必须有许多东西才能玩起来,才能满足玩儿的欲望。玩固然重要,玩具更为重要。”这句话足以体现玩具的重要性,充分体现出了活动材料对幼儿活动的重要影响。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投放材料以促进幼儿的游戏呢?
1.颜色鲜艳温馨,材料丰富的“娃娃家”,有助于调整不良情绪,使刚入园的幼儿尽快稳定情绪,感受到与同伴在一起玩时的乐趣,获得安全感和心理慰籍,从而喜欢上幼儿园,逐步适应集体生活。
2.具有“家庭微缩景观”之称的“娃娃家”可以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卧室用品包括床、桌子、柜子、靠垫、娃娃等。厨房用品包括各类灶具、水果、蔬菜、面包等。经过观察我们发现,在给幼儿投放这些材料时,不一定自制的就是好的。尤其是小班幼儿喜欢颜色鲜艳,可操作性强的材料,那么我们在投放蔬菜水果等做饭材料时偏向于现成的玩具,幼儿在切切、粘粘中锻炼了小手肌肉群的发展以及配对的能力。幼儿在不断的操作摆弄中逐渐认识一些事物,他们会观察物品的颜色,感知材料的不同特质及属性,如大小、颜色、长短、粗细、软硬等。在卧室,我们提供了给娃娃穿衣服、系纽扣、折叠衣裤、使用不同的夹子晾衣服等内容。这些内容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动作使其动作逐步精细化,而且可使幼儿在反复摆弄的过程中习得生活的自理能力,促进手眼协调发展。
3.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是喜欢平行游戏,她们喜欢玩相同的游戏。所以,材料数量就不能太少,至少要满足每个进区幼儿人手一份,教师要准备充足的、适量的材料供幼儿操作。
虽然幼教工作繁琐复杂,但是,教师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爱心和责任心去面对每一位幼儿,真正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想他们所想,才能最大限度地让每一位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