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影《阿凡达》( Avatar)是好莱坞著名导演 詹姆斯·卡梅隆于2010年执导的一部3D 科幻电影,它以高超的拍摄技术和完美的画面带给观众一种视觉上的震撼。影片中导演将思想性和技术主义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运用高超的3D 技术,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梦幻般的景象。本文以后殖民主义的视角对电影《阿凡达》( Avatar)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各种形式的后殖民主义元素的解构剖析,对影片所蕴含的深层次文化内涵和西方殖民主义历史进行了进一步挖掘和反思。
关键词: 3D电影;《阿凡达》;后殖民主义;解读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7--01
电影《阿凡达》( Avatar)是好莱坞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于2010年执导的一部3D 科幻电影,它以高超的拍摄技术和完美的画面带给观众一种视觉上的震撼。影片中导演将思想性和技术主义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运用高超的3D 技术,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梦幻般的奇观。
一、电影《阿凡达》概述
《阿凡达》以地球与“潘多拉”星球为故事背景,叙述了在遥远的未来地球资源将枯竭之时,人们企图侵占有着丰富资源的潘多拉星球,但潘多拉星球环境却极其危险不适合人类生存,人类的到来也扰乱了潘多拉星球上的土著居民——那威人的正常生活,引发了一场地球人与潘多拉人关于生存权的斗争。故事的主人公杰克是一个可以控制经地球人和那威人DNA 混合后而克隆出阿凡达的被地球派去潘多拉寻找矿物元素的实验品,他在潘多拉星球上被卷入了当地土著争取生存权的战斗中,在与那威人的交往中他遇到了那威族人公主妮特丽,妮特丽交会了他在潘多拉星球生存的各种技能,在相处中他们相爱,在地球侵略者入侵潘多拉企图将那威人赶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时,杰克幡然醒悟,他通过控制阿凡达带领那威人与地球掠夺者进行斗争,最终战胜地球侵略者,将他们赶出潘多拉,恢复潘多拉星球原有的宁静。
二、电影《阿凡达》中的后殖民主义解析
1、后殖民主义理论体系
后殖民主义是于上世纪70年代在西方学术界兴起的一种具有政治性和文化批判性的学术研究,它通过否认主导叙述的角度来批判的研究西方国家的殖民历史, 以阶级、性别、种族为参照系, 对不同历史时期西方的殖民手段进行分析,研究西方中心主义、文化帝国主义如何对殖民地国家进行文化侵略。 因此,我们说后殖民主义也可以被称为后殖民批判主义,整个后殖民主义理论蕴含着丰富的批判意识,它以批判的视角对殖民地国家、民族以及个人的身份进行一一确立,并对西方各派文化批评思潮进行拓展和反思,使西方帝国主义的霸权文化更为合理化。
2、电影《阿凡达》中的后殖民主义元素分析
(一)剧情设置中的后殖民主义
在影片《阿凡达》中,潘多拉星球的那威人就如同美国社会的印第安人,他们在自己的星球上过着宁静的生活,而地球殖民者的到来打破了潘多拉的宁静,地球殖民者的掠夺和杀戮将那威人的家园摧毁。电影《阿凡达》的剧情设置是美国典型的后殖民主义影片西部片的变形,像美国白人入侵印第安人居住的美洲大陆领域一样,以拥有文明与智慧的地球人抢占潘多拉星“野蛮人” 的土地为叙事主线,通过二元对立的叙事手法, 为观众展现了西方后殖民主义时代的血泪史。
(二)人物塑造中的后殖民主义
在美国西部电影中,受西方殖民主义文化的影响,影片中的美国白人基本上是兼犯罪者与犯罪后自我醒悟的人。在电影(阿凡达》中,导演卡梅隆也延续了这样的人物塑造方式,犯罪者是以迈尔上校为代表“坏白人”,他最终自食恶果将生命终结在亲手发动的殖民战争中。而主人公杰克作为“好白人”的代表,起初也是披着伪善外衣的殖民者,他亲身参与地球人对那威人家园的掠夺和摧毁,但在与那威人的相处中,正义的良知使他幡然醒悟,勇敢杰克运用自己的智慧征服了那威人的神鸟,成为了那威人崇拜的“魅影骑士”,他开始带领那威人反抗地球侵略者,最终成为了拯救潘多拉星球和那威人的英雄,与那威公主妮特丽一起留在了美丽富饶的“潘多拉” 星球。
(三)造型的后殖民主义
在电影(阿凡达》中,导演卡梅隆在造型上也体现了后殖民主义元素的渗透,影片中“那威人”代表第三世界,他们是地球殖民者眼中的野蛮人,那威人都有一条长辫子,这个长辫子是神灵和动物相互沟通的工具,这让人不禁想起在殖民主义时期,西方殖民者对中国清朝人的长辫子以pigtail( 猪尾巴) 称呼,以此来侮辱和丑化作为第三世界人的中国人。
(四)文化扩张中的后殖民主义
对殖民地进行文化上的侵略是殖民主义的一大特点,在后殖民主义理论体系中,殖民地的文化是一种野蛮的不文明的文化,殖民者要用自己高贵的文化将其取而代之。在电影《阿凡达》中,地球殖民者对潘多拉星球的那威人进行了赤裸裸的殖民主义掠夺的同时,也对那威人的文化进行了殖民侵略。话语权是后殖民主义理论基础,通过对殖民地进行语言入侵,使殖民者实现了主导的权力。作为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的掌握代表了对一种文化的认同。
三、结语
电影《阿凡达》是一部典型的、宣传西方文化的具有后殖民主义色彩的影片,它以独特的意识形态、叙事语言和全新的叙事模式向弱势种族倾销了一种帝国主义意识形态,是一部技术与艺术完美融合的后殖民主义影片。从后殖民主义的视角分析《阿凡达》这部电影,有利于让观众对影片所蕴含的深层次文化内涵和西方殖民主义历史进行进一步挖掘和反思。
参考文献:
[1]李幼蒸.当代西方电影美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2]朱立元.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 3D电影;《阿凡达》;后殖民主义;解读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7--01
电影《阿凡达》( Avatar)是好莱坞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于2010年执导的一部3D 科幻电影,它以高超的拍摄技术和完美的画面带给观众一种视觉上的震撼。影片中导演将思想性和技术主义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运用高超的3D 技术,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梦幻般的奇观。
一、电影《阿凡达》概述
《阿凡达》以地球与“潘多拉”星球为故事背景,叙述了在遥远的未来地球资源将枯竭之时,人们企图侵占有着丰富资源的潘多拉星球,但潘多拉星球环境却极其危险不适合人类生存,人类的到来也扰乱了潘多拉星球上的土著居民——那威人的正常生活,引发了一场地球人与潘多拉人关于生存权的斗争。故事的主人公杰克是一个可以控制经地球人和那威人DNA 混合后而克隆出阿凡达的被地球派去潘多拉寻找矿物元素的实验品,他在潘多拉星球上被卷入了当地土著争取生存权的战斗中,在与那威人的交往中他遇到了那威族人公主妮特丽,妮特丽交会了他在潘多拉星球生存的各种技能,在相处中他们相爱,在地球侵略者入侵潘多拉企图将那威人赶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时,杰克幡然醒悟,他通过控制阿凡达带领那威人与地球掠夺者进行斗争,最终战胜地球侵略者,将他们赶出潘多拉,恢复潘多拉星球原有的宁静。
二、电影《阿凡达》中的后殖民主义解析
1、后殖民主义理论体系
后殖民主义是于上世纪70年代在西方学术界兴起的一种具有政治性和文化批判性的学术研究,它通过否认主导叙述的角度来批判的研究西方国家的殖民历史, 以阶级、性别、种族为参照系, 对不同历史时期西方的殖民手段进行分析,研究西方中心主义、文化帝国主义如何对殖民地国家进行文化侵略。 因此,我们说后殖民主义也可以被称为后殖民批判主义,整个后殖民主义理论蕴含着丰富的批判意识,它以批判的视角对殖民地国家、民族以及个人的身份进行一一确立,并对西方各派文化批评思潮进行拓展和反思,使西方帝国主义的霸权文化更为合理化。
2、电影《阿凡达》中的后殖民主义元素分析
(一)剧情设置中的后殖民主义
在影片《阿凡达》中,潘多拉星球的那威人就如同美国社会的印第安人,他们在自己的星球上过着宁静的生活,而地球殖民者的到来打破了潘多拉的宁静,地球殖民者的掠夺和杀戮将那威人的家园摧毁。电影《阿凡达》的剧情设置是美国典型的后殖民主义影片西部片的变形,像美国白人入侵印第安人居住的美洲大陆领域一样,以拥有文明与智慧的地球人抢占潘多拉星“野蛮人” 的土地为叙事主线,通过二元对立的叙事手法, 为观众展现了西方后殖民主义时代的血泪史。
(二)人物塑造中的后殖民主义
在美国西部电影中,受西方殖民主义文化的影响,影片中的美国白人基本上是兼犯罪者与犯罪后自我醒悟的人。在电影(阿凡达》中,导演卡梅隆也延续了这样的人物塑造方式,犯罪者是以迈尔上校为代表“坏白人”,他最终自食恶果将生命终结在亲手发动的殖民战争中。而主人公杰克作为“好白人”的代表,起初也是披着伪善外衣的殖民者,他亲身参与地球人对那威人家园的掠夺和摧毁,但在与那威人的相处中,正义的良知使他幡然醒悟,勇敢杰克运用自己的智慧征服了那威人的神鸟,成为了那威人崇拜的“魅影骑士”,他开始带领那威人反抗地球侵略者,最终成为了拯救潘多拉星球和那威人的英雄,与那威公主妮特丽一起留在了美丽富饶的“潘多拉” 星球。
(三)造型的后殖民主义
在电影(阿凡达》中,导演卡梅隆在造型上也体现了后殖民主义元素的渗透,影片中“那威人”代表第三世界,他们是地球殖民者眼中的野蛮人,那威人都有一条长辫子,这个长辫子是神灵和动物相互沟通的工具,这让人不禁想起在殖民主义时期,西方殖民者对中国清朝人的长辫子以pigtail( 猪尾巴) 称呼,以此来侮辱和丑化作为第三世界人的中国人。
(四)文化扩张中的后殖民主义
对殖民地进行文化上的侵略是殖民主义的一大特点,在后殖民主义理论体系中,殖民地的文化是一种野蛮的不文明的文化,殖民者要用自己高贵的文化将其取而代之。在电影《阿凡达》中,地球殖民者对潘多拉星球的那威人进行了赤裸裸的殖民主义掠夺的同时,也对那威人的文化进行了殖民侵略。话语权是后殖民主义理论基础,通过对殖民地进行语言入侵,使殖民者实现了主导的权力。作为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的掌握代表了对一种文化的认同。
三、结语
电影《阿凡达》是一部典型的、宣传西方文化的具有后殖民主义色彩的影片,它以独特的意识形态、叙事语言和全新的叙事模式向弱势种族倾销了一种帝国主义意识形态,是一部技术与艺术完美融合的后殖民主义影片。从后殖民主义的视角分析《阿凡达》这部电影,有利于让观众对影片所蕴含的深层次文化内涵和西方殖民主义历史进行进一步挖掘和反思。
参考文献:
[1]李幼蒸.当代西方电影美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2]朱立元.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