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小学生;德育工作;尊重;理解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0—0027—01
小学教育中的德育工作对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但关系到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而且对孩子未来的发展也意义重大。为此,探讨如何做好小学教育中的德育工作是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以尊重、理解为基础,用爱心点亮孩子的心灵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孩子的抵触情绪往往很强烈,他们或许还是会对大人命令式的教育顶嘴,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尊重他们,没有站在孩子们的立场上理解他们。在学校的德育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懂得尊重学生,和学生多沟通,换位思考,带着理解去引导、教育孩子,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对老师的教育产生共识,且会按照老师的标准去要求自己。现在的学生都是小皇帝、小公主,他们心中的自尊心特别强烈,如果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只能让德育适得其反,不得要领。作为一名小學语文教师,在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我们要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去教导他们。如果不顾学生的自尊心,一味地想着教育,口不择言,对学生极尽训斥、挖苦、讽刺,只能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德育毫无用处。其次,在道德教育中老师要从爱心出发,这也是和学生沟通、教育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如果他们感受到老师是因为爱他们才管教他们,教育他们,他们就会努力去用改变自己的方式爱老师,减轻老师的工作负担。比如,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下课及时擦掉黑板,把讲台上的教具收拾妥贴,不和同学打闹,保持教室卫生干净等等,老师用这样润物细无声的爱心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注意自己的言行,并会用爱心为他人着想,这是德育最好的效果。老师在道德教育中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在工作中有意无意地用爱心去点亮他们的心灵,引导他们释放出阳光般的正能量,远比老师无休止的训斥和责罚效果要好得多,教育的结果也更持久,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认同。
二、从规范细节入手,有效引导学生的行为
小学阶段,学生还相对比较单纯,在他们眼里对错全凭自己的认识,根本不去思考,这个时候的学生其实是最容易接受学校的一些管理制度的,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作为一个学生必须做的。所以,在小学道德教育中,教师既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用爱心去感染、影响学生,还要借助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让学生在制度“框框”下,也学着约束自己的行为。比如,考勤制度,让学生改变迟到的习惯;上课认真听讲的积分制,让学生在课堂上专注认真;体育比赛中的奖励制度,让学生为了班级荣誉而努力;流动小红旗的制度,让学生集体努力,改变班级的卫生、纪律等等。这些看似无足轻重的因班级和学生个性而设置的小规定、小制度,却会让学生在常期的遵守、努力中,逐渐得到改变,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少年,成为健康、阳光、积极向上的好学生,从而为自己今后的健康发展、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以老师为榜样,用言行影响学生的品行
老师是教育的根本,要想让学生成为新世纪的一个合格学生,首先老师要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俗话说“打铁先要自身硬”,只有老师努力使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不断更新,才会用自己在学生眼里无所不能的形象征服学生。当然,老师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等综合素质的提高,并用一个合格老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实施道德教育中,就会使学生不令则行,且达到良好的德育目的。所以,老师为了提高自己,要扎扎实实地做到以下两点。
1. 重视反思。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谁都会在工作中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但只要我们在错误面前,用负责的态度去面对,勇于反思,真正把反思当成自己业务水平成长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并结合实际、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就会使自己在小学道德教育中找到更好的教育方法,实现最理想的德育成绩,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 不断学习。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老师需要学习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为了让自己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得心应手,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是适应教育发展需要的唯一途径。老师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才能在教育教学中达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也才能使教育教学更加生动、风趣,从而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校园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老师言行、品行的熏陶和感染,进而把自己变成一个遵守纪律、热爱学习、充满热情、积极向上的好学生。
编辑:郭裕嘉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0—0027—01
小学教育中的德育工作对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但关系到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而且对孩子未来的发展也意义重大。为此,探讨如何做好小学教育中的德育工作是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以尊重、理解为基础,用爱心点亮孩子的心灵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孩子的抵触情绪往往很强烈,他们或许还是会对大人命令式的教育顶嘴,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尊重他们,没有站在孩子们的立场上理解他们。在学校的德育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懂得尊重学生,和学生多沟通,换位思考,带着理解去引导、教育孩子,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对老师的教育产生共识,且会按照老师的标准去要求自己。现在的学生都是小皇帝、小公主,他们心中的自尊心特别强烈,如果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只能让德育适得其反,不得要领。作为一名小學语文教师,在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我们要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去教导他们。如果不顾学生的自尊心,一味地想着教育,口不择言,对学生极尽训斥、挖苦、讽刺,只能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德育毫无用处。其次,在道德教育中老师要从爱心出发,这也是和学生沟通、教育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如果他们感受到老师是因为爱他们才管教他们,教育他们,他们就会努力去用改变自己的方式爱老师,减轻老师的工作负担。比如,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下课及时擦掉黑板,把讲台上的教具收拾妥贴,不和同学打闹,保持教室卫生干净等等,老师用这样润物细无声的爱心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注意自己的言行,并会用爱心为他人着想,这是德育最好的效果。老师在道德教育中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在工作中有意无意地用爱心去点亮他们的心灵,引导他们释放出阳光般的正能量,远比老师无休止的训斥和责罚效果要好得多,教育的结果也更持久,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认同。
二、从规范细节入手,有效引导学生的行为
小学阶段,学生还相对比较单纯,在他们眼里对错全凭自己的认识,根本不去思考,这个时候的学生其实是最容易接受学校的一些管理制度的,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作为一个学生必须做的。所以,在小学道德教育中,教师既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用爱心去感染、影响学生,还要借助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让学生在制度“框框”下,也学着约束自己的行为。比如,考勤制度,让学生改变迟到的习惯;上课认真听讲的积分制,让学生在课堂上专注认真;体育比赛中的奖励制度,让学生为了班级荣誉而努力;流动小红旗的制度,让学生集体努力,改变班级的卫生、纪律等等。这些看似无足轻重的因班级和学生个性而设置的小规定、小制度,却会让学生在常期的遵守、努力中,逐渐得到改变,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少年,成为健康、阳光、积极向上的好学生,从而为自己今后的健康发展、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以老师为榜样,用言行影响学生的品行
老师是教育的根本,要想让学生成为新世纪的一个合格学生,首先老师要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俗话说“打铁先要自身硬”,只有老师努力使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不断更新,才会用自己在学生眼里无所不能的形象征服学生。当然,老师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等综合素质的提高,并用一个合格老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实施道德教育中,就会使学生不令则行,且达到良好的德育目的。所以,老师为了提高自己,要扎扎实实地做到以下两点。
1. 重视反思。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谁都会在工作中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但只要我们在错误面前,用负责的态度去面对,勇于反思,真正把反思当成自己业务水平成长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并结合实际、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就会使自己在小学道德教育中找到更好的教育方法,实现最理想的德育成绩,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 不断学习。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老师需要学习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为了让自己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得心应手,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是适应教育发展需要的唯一途径。老师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才能在教育教学中达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也才能使教育教学更加生动、风趣,从而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校园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老师言行、品行的熏陶和感染,进而把自己变成一个遵守纪律、热爱学习、充满热情、积极向上的好学生。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