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代边塞诗中的柔情特点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边塞诗一向以豪迈壮丽慷慨悲壮的诗风在诗坛中独树一帜,壮怀激荡而极具张力与壮怀激荡之美,而本文试着避开一般意义上对边塞诗主流诗风的讨论,从柔情特点这一方面着眼,从另一个角度去审视边塞诗,从另一个侧面去挖掘盛唐边塞诗中的柔情因素与婉转之情。
  【关键词】:唐代;边塞诗;柔情特点
  意气风发的年代造就了唐人“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志向,他们出塞、作战;“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记录塞外的风光、生活、战争与悲欢离合。古老的塞外洒满了诗篇,是盛唐诗坛上绽放重彩的一笔。
  笔者认为,边塞诗之所以美,是因为它是诗人们“刚”、“柔”两种人格的综合体验。正是那种柔的情感与豪放、悲壮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感人至深。而“柔”既是其人格、诗格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其人格、诗格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这里的“柔情”,也不仅仅指狭隘的儿女之情,而是对自身、对他人、对万物的悲悯之心与博爱情怀。
  一、题材方面
  1、思乡主题
  思恋故土的桑梓情结是人精神归宿的需要,是人类所共有的情感体验,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农耕文化背景与传统的儒家教化强化了这种情感,造成边塞诗思乡主题的集中与凸显”。[1]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将士们,谈笑间挥洒着壮志豪情,但羌笛声响起时,是满怀绵密无法抹掉的乡愁。如岑参《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诗人与入京使不期而遇使得浓烈的乡思于瞬间在心中掀起感情波澜,寻常人性的展露在此时令人感动。对故乡的思念被强制性地压抑在心里却渗入肺腑。
  2、征夫思妇主题
  战争使征人和思妇长期分离,备受感情的煎熬。现实中不得相见,就把思念写入诗中。如王昌龄《从军行》之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在西北苍茫的荒野上,守边战士独坐戍楼。此时他一定在思念家乡亲人。加之羌笛呜咽,可谓又愁上加愁!诗人突然笔锋一转,从对面着笔,写出了万里之外深闺中妻子的一脸愁容,把征人思亲、思妇念远的愁情完美交融,把双方互忆互恋的痛苦心理描写得哀婉动人,诉说着铁血男儿心中的款款柔情。
  3、人文关怀主题
  战争无疑是异常残酷的,哪伯是正义战争,唐代边塞诗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表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带来一种人文关怀。如常建《塞下曲》: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这首诗既未炫耀武力,也不嗟叹时运,而是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中央朝廷与西域诸族的关系,历史上阴晴不定,时有弛张。作者却拈出了美好的一页加以热情的赞颂,让明媚的春风吹散弥漫一时的滚滚狼烟,赋予边塞诗一种全新的意境。”
  二、意象描写
  唐代边塞诗中具有柔情特点的意象比较多,这些意象能够触动人心底那根微妙的弦,或曲折或直接地反映诗人或幽深或易觉的情怀。
  伤春悲秋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传统情调,边塞诗中也有许多这样的声音,“春”这个意象展露出掩抑不住的哀愁和缠绵。如李益的《送客还幽州》中的“秋来莫射南飞雁,纵遣乘春更北飞”,忧愁失意思家念归的惆怅孤寂之情借着万木萧瑟的秋景,细致深刻令人动容。
  如果说白天是理性而清醒的,那夜晚则更多是人心平静下来的时刻,也是感性占上风的时刻。古往今来的很多边塞诗人用“夜”这个意象,吟出了千回百转的柔婉深情:
  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
  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
  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
  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华年。——李益《盐州过胡儿饮马泉》
  在笳声响起的春夜里,倚剑白云天,怕“照容鬓”,“憔悴入新年”,那是浓的化不开、深入骨髓的愁思。“明人胡震亨概括李益边塞诗的基本情调是‘悲壮婉转’,能‘令人凄断’,这首诗正可作为代表。”[2]岑参的诗中有很多“梨花”意象:渭北春已老,河西人未归。边城细草出,客馆梨花飞。(《河西春暮忆秦中》)。“梨花”这个意象总是与旅思、惜别怀友、伤感分不开,而岑参的“梨花”意象几乎可以说是开了后世梨花表现幽怨孤寂、伤春悲己的先声。另外,边塞诗还常常以“月”寄托情感,使诗产生一种朦胧婉转的意境和哀怨缠绵的情思。如: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弹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
  三、边塞生活描写
  在内容方面,边塞诗对西域边地的自然景观.新奇的风俗文化,独具韵味的乐舞等进行描写,有着鲜明的地域特征、民族风味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琵琶长笛曲相和,羌儿胡雏齐唱歌。
  浑炙犁牛烹野驼,交河美酒金叵罗。(《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
  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
  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铛乱点野酡酥。(《玉门关盖将军歌》)
  这些诗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富有民族风味的画面:在温暖的室中,红毯铺就,绣帘低垂,有嘉筵上把酒言欢;有窍窕娇美的舞女,酒肉的醇香中洋溢着浓郁的民族生活气息,令“春风不度”的边地染上了美好的柔色。
  当然不可缺少的是乐舞。诗人们在创作中常常以乐曲为题材,或者在各类边塞诗中融入大量的乐器、舞蹈因素,如羌笛、横笛、芦管、胡笳、琵琶、胡旋舞等意象,以渲染烘托气氛,营造意境空间。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天山雪后海风寒, 横笛偏吹行路难,   啧里征人三十万, 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从军北征》
  “异方之乐令人悲”,主要原因是因为身在异地与思念故乡所造成的心理落差。“新异的地理、物候、风俗、物产以及音乐舞蹈等都唤起观众和以往经验不同的感受,一方面是新鲜感,一方面是怀旧感;一方面是融入其中的快乐,一方面是作为他者的愁苦;一方面是陌生的环境与崭新的人生历程,一方面是熟悉的想象与熟悉的人事怀念。这是由于新异,带来了一系列矛盾的心理感受。由于作者个性心理与情绪不同,新异事象在作者心理激起了多样的反响。这些意象与心理感受结合,又构成了边塞诗丰富多彩的内容。”[3]在这“新异”的孤城荒漠冷月寒霜的环境中,哀伤的曲声自然会引发人们悲凉的心绪。统治者的穷兵黩武、边地战争的残酷、朝不保夕的艰苦生活都会触动孤独荒凉的心绪,边士们在乐声中抚慰沧桑的内心,自怜但不自弃,坚守者信念,呵护着心中的那片暗地里的柔情。
  综上所述,唐代边塞诗的慷慨之气与温润柔肠互相包含,互相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于壮怀处展示人性中的柔情,也因此才能在雄奇壮阔中以真情感人至深。
  注释:
  [1]《汉唐边塞诗主题研究》学位论文 阎福玲 南京师范大学 2004年
  [2]《唐诗鉴赏辞典》倪其心评
  [3]郭院林《唐诗中的西域意象及其文化意蕴》 《兰州学刊》2009第七期
  参考文献:
  【1】清·彭定求等 《全唐诗》【M】 北京 中华书局 1999年
  【2】游国恩,王起,等,《中国文学史》【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年
  【3】袁行霈主编 《中国文学史》【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
  【4】《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年
  【5】岑参著,张辉选注《岑参边塞诗选》【M】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年
  【6】刘开杨注《高适诗集编年笺注》【M】 中华书局 1981年
  【7】孙全民注《唐代边塞诗选注》【M】 黄山书社 1992年
  【8】李泽厚 《美学三书》【M】天津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7年
  【9】路云亭 《盛唐边塞诗文化特征》 【J】 新疆大学学报36.(4)
  【10】王凤山 《漫谈唐代的诗歌与音乐》 【J】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4.(2)
其他文献
【摘要】:一篇好的译文不仅要被译文读者所理解,更要保持原文的风格。本文对《水浒传》藏译本中的俗语翻译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藏译本中俗语翻译实例的分析,总结了俗语的基本翻译方法。  【关键词】:俗语;翻译方法;水浒传  一、引言  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具有丰富的语言素材、深厚的文化蕴涵、鲜明的人物形象。尤其是运用了大量的民间俗语,使其更具美学和文化研究价值。 《水浒全传》藏译本自出版以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公共空间中就出现了许多独特的设计作品,这些作品被称为公共艺术,它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也可说,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产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现象。公共空间艺术作为城市空间形象表征的存在要素,只有准确的定位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公共艺术作品在设计的时候要符合大众文化,人性化的并具有公共性、艺术性、开放性等特点,满足这些条件才是当今城市公共空间 最需要的公共艺术。在当今城市人口
期刊
【摘要】:随着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作为中国电影界的一面旗帜,我国著名导演张艺谋对中国电影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他作品中对色彩的极致运用和设计思维的独到性使观众耳目一新。本文通过对张艺谋的几部代表作品中色彩的运用思路独到性的阐述,结合色彩在服装设计领域的应用,分析其在服装设计领域中的重要性以及在今后的设计中怎样才能更好的为设计所运用。  【关键词】:张艺谋;色彩;服装设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期刊
【摘要】:抽象艺术是现在艺术创作中最常见的形式之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使众多艺术创作者前仆后继。东西方艺术家都相互借鉴过对方的艺术内容、形式以及思想与观念。本文基于中外创作者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理念,简论中西方抽象艺术的特点。  【关键词】:抽象艺术;审美;艺术特点  抽象一词的本义是指人在认识思维活动中对事物表象因素的舍弃和对本质因素的抽取。应用于美术领域,便有了抽象性艺术、抽象主义、抽象派等概念。在
期刊
【摘要】:中国和日本作为东亚隔海相望的两个国家,虽然由于地域不同从而造就了两种不同的文化,但是在海报设计中,两国的设计师们却拥有相似的设计理念,他们在本民族东方的美学传统之上融合西方现代的平面海报设计特点,创作出了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海报设计作品。本文通过解读中国和日本海报设计的关联性,从而向大家展示中日海报设计中的东情西韵。  【关键词】:靳埭强 ;田中一光;传统文化;西方理念  一、 中日海报设
期刊
【摘要】:田润叶一生的爱情经历,终究是既不平凡而又平凡。本文从田润叶与孙少安的爱情、与李向前的婚姻为切入点,通过他们的爱情遭遇,分析其背后蕴含的各种原因,提出了个人与社会、爱情与现实之间的矛盾问题。  【关键词】:浪漫;抗拒;接受;成因;矛盾  前言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创作的一部农村题材的长篇小说,也是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得者。陈忠实曾对此书作出评价,认为《平凡的世界》是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
期刊
【Abstract】:Pride and Prejudice is a famous masterpiece of Jane Austen.In the novel, she skillfully narrated five views of marriage and love, which constitute main parts of the whole body. The uppermos
期刊
色彩作为一种最普遍的审美形式,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衣、食、住、行、用,人们几乎无所不包,无时不在地与色彩发生着密切的关系。马克思说:“色彩感觉是美感的最普及的形式。”生活中充满了各种的色彩,我们身处在一个绚烂多姿的世界里,所以我们能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和美好。每个人都有色彩感觉,而要创造和谐的色彩效果, 人们通过对色彩规律的认识,主观地调整了色彩之间的关系,以满足功能和审美两方面的的行为即色
期刊
【摘要】:民间艺术来自民间,体现着劳动人民的艺术力量与智慧,它以亮丽的色彩、夸张的造型、生动的构思、独特的材质感染和熏陶着人们。随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民间艺术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和保护,在信息社会发展的今天,各地民间艺术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并形成产业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民间艺术品牌;旅游产业;策略性研究  一、民间艺术品牌依托旅游产业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服务业中较大比例的
期刊
看过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后有这样的一个直觀感受,那就是虽然看似平淡无奇,英文原名其实确与电影主旨更为贴切。整部电影叙事虽无太大的情节波动,但其情节之间的起承转合并加上绝妙的摄影及特效依然让人十分震撼。然而,相信听过派讲述第二个版本的简短故事、并联系全片所有铺垫和隐喻之后,拍摄效果如何已不再那么重要,因为已然可以明白,这不是派的奇幻漂流,而是派的人生。奇幻背后,是极致境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