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的生存与发展有其地域性的特点,西南艺术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进程中,曾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其中川渝两地的艺术又在西南地区的发展中占据了显要地位。重庆、成都地理距离虽不遥远,但两地的生活状态迥异,艺术生态自然也不相同。
黄桷坪艺术区——重庆艺术生态的单一性
谈到重庆的艺术发展,四川美术学院是一个无可回避的话题。
四川美院从1950年以黄桷坪为校址,已历50年。早在1972年由我院教师江碧波、李景方共同创作的版画《觉醒》就以“黄觉平”(“黄桷坪”谐音)的称谓发表在《美术》杂志上,这是第一次将黄桷坪与艺术创作联系起来。90年代初期,何森、陈文波、赵能智等一批号称“重庆七画家”的川美毕业生,在外租工作室画画,成为川美在重庆的第一批自由艺术家。后来陆续聚集到四川美院所在的黄桷坪。从2004年到现在,黄桷坪迅速形成了几个重要的艺术群落:坦克库·重庆当代艺术中心、501艺术基地、102青年艺术家工作室、西部当代艺术原创产业基地和视美动漫基地。这些艺术区域发展至今,勾画出黄桷坪艺术区近几年的生长轨迹。在这个环境的影响下,许多毕业生毕业后选择漂泊,他们聚集成群进行艺术创作,形成了一个新的群体——“黄漂”,如今成为以上这些艺术群落和其它艺术机构的重要组成力量。
但是重庆当代艺术的创作虽然颇为活跃,但并没有普及性。黄桷坪之外的地方鲜有美术馆、画廊等艺术机构的存在,更谈不上多样性的自发艺术区生态,因此艺术家出现大量的出走状况。而且川美受制于体制,再加上一些学院思想的作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黄桷坪艺术生态多元健康发展。而政府有关部门对艺术,尤其是当代艺术的认识还存在很大的偏差,并经常处于观望态度,这也是重庆艺术发展最根本的瓶颈。
遍地开花——成都艺术区的复合与多样性
成都的艺术区、画廊较多,并已初具规模,如老蓝顶、新蓝顶、北村、西村、浓园、高地、洛带等,相对比较成熟的画廊机构有K画廊、千高原艺术空间、A4艺术空间、蓝顶美术馆,以及新成立的文轩美术馆、成都当代艺术美术馆等。艺术区、画廊机构之间从物理距离上来说是比较分散合理的,不像黄桷坪艺术区这样过于集中。艺术家营造了良好的气场和氛围,相互之间形成积极的影响互动。同时政府、企业、民众和传媒对这些艺术区也有相应的关注与重视,使艺术区的运营和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再加上国内外极具影响力的艺术家的支持,逐渐成为成都文化的一大常态和亮点。
与重庆的黄桷坪艺术区相比,成都艺术区的发展主要依托民间力量形成规模,艺术家推动并保持了艺术区的常态发展,政府、企业资金日常注入保证其发展。除此之外,成都艺术区发展活跃的原因还包括成都这座城市自身的深厚文化底蕴,公众、政府对知识分子和艺术家都非常尊敬,崇尚文化,包容性很强。另有民间艺术力量的持续存在,收藏家、批评家、艺术家等精英人群都促成了成都艺术的健康向上发展。
因此,不管是重庆艺术区仅限于黄桷坪的单一性,还是成都各类艺术区相互并存的多样性,要保持艺术区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民间、社会、艺术家和机构的广泛介入和力量,学院、政府应当给予积极的关注和支持。艺术的发展也不能完全归于政府、学院的集体意识形态,具有探索性、创新性、实验性以及问题意识才是真正推动艺术、艺术区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建立出版属于自己的艺术地图的前提。
黄桷坪艺术区——重庆艺术生态的单一性
谈到重庆的艺术发展,四川美术学院是一个无可回避的话题。
四川美院从1950年以黄桷坪为校址,已历50年。早在1972年由我院教师江碧波、李景方共同创作的版画《觉醒》就以“黄觉平”(“黄桷坪”谐音)的称谓发表在《美术》杂志上,这是第一次将黄桷坪与艺术创作联系起来。90年代初期,何森、陈文波、赵能智等一批号称“重庆七画家”的川美毕业生,在外租工作室画画,成为川美在重庆的第一批自由艺术家。后来陆续聚集到四川美院所在的黄桷坪。从2004年到现在,黄桷坪迅速形成了几个重要的艺术群落:坦克库·重庆当代艺术中心、501艺术基地、102青年艺术家工作室、西部当代艺术原创产业基地和视美动漫基地。这些艺术区域发展至今,勾画出黄桷坪艺术区近几年的生长轨迹。在这个环境的影响下,许多毕业生毕业后选择漂泊,他们聚集成群进行艺术创作,形成了一个新的群体——“黄漂”,如今成为以上这些艺术群落和其它艺术机构的重要组成力量。
但是重庆当代艺术的创作虽然颇为活跃,但并没有普及性。黄桷坪之外的地方鲜有美术馆、画廊等艺术机构的存在,更谈不上多样性的自发艺术区生态,因此艺术家出现大量的出走状况。而且川美受制于体制,再加上一些学院思想的作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黄桷坪艺术生态多元健康发展。而政府有关部门对艺术,尤其是当代艺术的认识还存在很大的偏差,并经常处于观望态度,这也是重庆艺术发展最根本的瓶颈。
遍地开花——成都艺术区的复合与多样性
成都的艺术区、画廊较多,并已初具规模,如老蓝顶、新蓝顶、北村、西村、浓园、高地、洛带等,相对比较成熟的画廊机构有K画廊、千高原艺术空间、A4艺术空间、蓝顶美术馆,以及新成立的文轩美术馆、成都当代艺术美术馆等。艺术区、画廊机构之间从物理距离上来说是比较分散合理的,不像黄桷坪艺术区这样过于集中。艺术家营造了良好的气场和氛围,相互之间形成积极的影响互动。同时政府、企业、民众和传媒对这些艺术区也有相应的关注与重视,使艺术区的运营和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再加上国内外极具影响力的艺术家的支持,逐渐成为成都文化的一大常态和亮点。
与重庆的黄桷坪艺术区相比,成都艺术区的发展主要依托民间力量形成规模,艺术家推动并保持了艺术区的常态发展,政府、企业资金日常注入保证其发展。除此之外,成都艺术区发展活跃的原因还包括成都这座城市自身的深厚文化底蕴,公众、政府对知识分子和艺术家都非常尊敬,崇尚文化,包容性很强。另有民间艺术力量的持续存在,收藏家、批评家、艺术家等精英人群都促成了成都艺术的健康向上发展。
因此,不管是重庆艺术区仅限于黄桷坪的单一性,还是成都各类艺术区相互并存的多样性,要保持艺术区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民间、社会、艺术家和机构的广泛介入和力量,学院、政府应当给予积极的关注和支持。艺术的发展也不能完全归于政府、学院的集体意识形态,具有探索性、创新性、实验性以及问题意识才是真正推动艺术、艺术区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建立出版属于自己的艺术地图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