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关键阶段,在小学打好了数学基础,才能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和更卓越的成就。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即抽象能力不足的情况,所以数形结合的方法是小学数学教学常用的方法。本文基于对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研究数形结合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以期对今后的小学数学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数形结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渗透;形象思维
数和形是数学这门学科中两个最基本的元素,也是数学当中研究最多的两个元素,在一定的情况下,数和形这两个元素是可以相互转换的,这一点在小学数学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小学数学在内容设置上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原理,也将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使用的淋漓尽致。笔者结合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从小学数学教学运用数形结合的几个实例中,谈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一、以“形”识“数”,建立学生对数的初步认识
小学一年级的课本第一课的内容便是数一数,而这数一数都是建立在对图形的数数上,通过对图形的认识,建立学生对数的认知。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系统的学习期,他们之前在幼儿园的学习因为主要是以作游戏为主,所以,在进入一年级之后,他们要建立对学科知识的概念性的认识,而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概念认识就是从对数的认识开始的,所以,在开始学习数学时,一般的题目都是从数数开始,而数数这个过程一般都要与图形联系在一起,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对于刚刚上一年级的学生来说,1到10这些数字的概念很陌生,他们不清楚1到10这些数字具体代表什么,指向什么,如果,在课堂上用图形表示出来,就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1:一年级数学中常出现的比比两种物品的多少的题目。如,三角形有7个,正方形有5个,那么,是三角形多,还是正方形多呢?多多少个呢?直接的叙述并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做出正确的回答,而且也没有办法快速的做出回答,这个时候就可以利用一些图形,帮助学生进行解答。
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以形象的思维能力为主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大多是抽象的,这样小学生是很难理解的,而图形恰好相反,图形是以直观的表现为主,正好符合小学生的思维模式,方便了小学生对数量的理解。学生只有先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通过观察、操作,进行比较、分析,在感性材料基础上进行抽象,才能获得数的知识。小学数学的课本,基本上每一册中,都有“数”配上相对应的实物图的运用,这个其实就是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二、以“数”思“形”,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最欠缺的一项能力莫过于逻辑思维能力了,将一定数量的物品直接摆放在他们面前,他们可以迅速的说出正确的答案,而将一大堆的数字放在他们面前,则是一头雾水。但是,逻辑思维能力是人类在既短暂又漫长的人生道路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是人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最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之一,小学阶段是为逻辑思维能力打下基础的最好阶段,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就是数形结合的方法,这也是数学教学过程中常用的并且是有效的一种用来锻炼学生抽象能力的方法。具体的做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数”的表达,让学生进行“形”的思考,在这种“数”向“形”的转化过程中,理解“数”与“形”之间的关系,然后再通过思考过程中反应出来的这种关系,慢慢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
例1:三年级的数学课程设置的就要比一年级的复杂的多,不再是简单的认数之类的练习,出现的题目经常是,36+24+35=?,68+12-35=?等等,这样的题目可能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已经没有太大的难度了,但是如果换成25÷5=?,81÷9=?,27÷3=?这样的题目学生理解起来就有点困难,虽然他们能理解是数与数之间的相除,但要理解这之间的一个抽象的关系,对于他们来说,还是过于复杂,这个时候,老师就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这些数的表达,进行形的思考,比如,将数字转化成具体的物品,如25棵苹果树分成5排,那么每一排中可以有多少棵苹果树,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的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了。
三、“数”“形”互导,提升学生的推理能力
“数”与“行”的相互推导是指在一些数学题目中,除了可以运用到以“行”识“数”的方法,或者是以“数”思“形”这两种之中的一种方法外,还可以运用到“数”和“行”相互转换和推导的方法,将数形两种数学形式做到有机的结合,即可以数学问题中出现的数量关系转换成图形,把问题中出现的一些抽象的数量关系变换成形象的图形关系,从而进行相应的初步的求解,同时,再通过对图形进行的相关的观察和相关的分析,再运用一些适当、合理的想象,将图形之间所表达出来的关系,通过数量公式的形式,用数字将图形的意思表达出来,从而进行最后的解答。
例如,小学数学第十册中的一个数图关系的例题“打电话”,这个数图就是把复杂的数量关系,用很简明、很直观的图形呈现出来。学生在学习这之中的数量关系的时候,只要从课本中所展示的图形当中,就可以发现其中可循的规律,即一分钟通知一个人,第二次通知的新的人数,就会是第一次人数的两倍。但是这个数量关系,让小学生直接算出来,是很为难他们的。通过图形的展示,可以用线段、点,以及图形的方式,把通知过程简捷的表现出来,并且,将它们之间所蕴含的数量关系揭示的一清二楚。这个例子就是数学中典型的几何直观,即图形直观。
四、结语
数形结合的思想是渗透在数学教学中的方方面面的,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数形结合思想的优势,帮助学生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间搭建脚手架,这样才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利用数形结合,学生表像清晰,记忆深刻,对算理的理解透彻。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老师要更加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
参考文献:
[1]汪渭芳.“ 数形结合 ”天地宽——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J].小学教学参考.2010,6(1):30.
[2]杨春月.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小学教学研究.2013,1(15):44.
[3]袁艳梅.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1,3(3):22.
关键词:数形结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渗透;形象思维
数和形是数学这门学科中两个最基本的元素,也是数学当中研究最多的两个元素,在一定的情况下,数和形这两个元素是可以相互转换的,这一点在小学数学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小学数学在内容设置上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原理,也将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使用的淋漓尽致。笔者结合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从小学数学教学运用数形结合的几个实例中,谈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一、以“形”识“数”,建立学生对数的初步认识
小学一年级的课本第一课的内容便是数一数,而这数一数都是建立在对图形的数数上,通过对图形的认识,建立学生对数的认知。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系统的学习期,他们之前在幼儿园的学习因为主要是以作游戏为主,所以,在进入一年级之后,他们要建立对学科知识的概念性的认识,而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概念认识就是从对数的认识开始的,所以,在开始学习数学时,一般的题目都是从数数开始,而数数这个过程一般都要与图形联系在一起,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对于刚刚上一年级的学生来说,1到10这些数字的概念很陌生,他们不清楚1到10这些数字具体代表什么,指向什么,如果,在课堂上用图形表示出来,就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1:一年级数学中常出现的比比两种物品的多少的题目。如,三角形有7个,正方形有5个,那么,是三角形多,还是正方形多呢?多多少个呢?直接的叙述并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做出正确的回答,而且也没有办法快速的做出回答,这个时候就可以利用一些图形,帮助学生进行解答。
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以形象的思维能力为主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大多是抽象的,这样小学生是很难理解的,而图形恰好相反,图形是以直观的表现为主,正好符合小学生的思维模式,方便了小学生对数量的理解。学生只有先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通过观察、操作,进行比较、分析,在感性材料基础上进行抽象,才能获得数的知识。小学数学的课本,基本上每一册中,都有“数”配上相对应的实物图的运用,这个其实就是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二、以“数”思“形”,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最欠缺的一项能力莫过于逻辑思维能力了,将一定数量的物品直接摆放在他们面前,他们可以迅速的说出正确的答案,而将一大堆的数字放在他们面前,则是一头雾水。但是,逻辑思维能力是人类在既短暂又漫长的人生道路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是人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最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之一,小学阶段是为逻辑思维能力打下基础的最好阶段,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就是数形结合的方法,这也是数学教学过程中常用的并且是有效的一种用来锻炼学生抽象能力的方法。具体的做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数”的表达,让学生进行“形”的思考,在这种“数”向“形”的转化过程中,理解“数”与“形”之间的关系,然后再通过思考过程中反应出来的这种关系,慢慢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
例1:三年级的数学课程设置的就要比一年级的复杂的多,不再是简单的认数之类的练习,出现的题目经常是,36+24+35=?,68+12-35=?等等,这样的题目可能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已经没有太大的难度了,但是如果换成25÷5=?,81÷9=?,27÷3=?这样的题目学生理解起来就有点困难,虽然他们能理解是数与数之间的相除,但要理解这之间的一个抽象的关系,对于他们来说,还是过于复杂,这个时候,老师就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这些数的表达,进行形的思考,比如,将数字转化成具体的物品,如25棵苹果树分成5排,那么每一排中可以有多少棵苹果树,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的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了。
三、“数”“形”互导,提升学生的推理能力
“数”与“行”的相互推导是指在一些数学题目中,除了可以运用到以“行”识“数”的方法,或者是以“数”思“形”这两种之中的一种方法外,还可以运用到“数”和“行”相互转换和推导的方法,将数形两种数学形式做到有机的结合,即可以数学问题中出现的数量关系转换成图形,把问题中出现的一些抽象的数量关系变换成形象的图形关系,从而进行相应的初步的求解,同时,再通过对图形进行的相关的观察和相关的分析,再运用一些适当、合理的想象,将图形之间所表达出来的关系,通过数量公式的形式,用数字将图形的意思表达出来,从而进行最后的解答。
例如,小学数学第十册中的一个数图关系的例题“打电话”,这个数图就是把复杂的数量关系,用很简明、很直观的图形呈现出来。学生在学习这之中的数量关系的时候,只要从课本中所展示的图形当中,就可以发现其中可循的规律,即一分钟通知一个人,第二次通知的新的人数,就会是第一次人数的两倍。但是这个数量关系,让小学生直接算出来,是很为难他们的。通过图形的展示,可以用线段、点,以及图形的方式,把通知过程简捷的表现出来,并且,将它们之间所蕴含的数量关系揭示的一清二楚。这个例子就是数学中典型的几何直观,即图形直观。
四、结语
数形结合的思想是渗透在数学教学中的方方面面的,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数形结合思想的优势,帮助学生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间搭建脚手架,这样才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利用数形结合,学生表像清晰,记忆深刻,对算理的理解透彻。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老师要更加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
参考文献:
[1]汪渭芳.“ 数形结合 ”天地宽——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J].小学教学参考.2010,6(1):30.
[2]杨春月.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小学教学研究.2013,1(15):44.
[3]袁艳梅.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1,3(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