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困惑和好奇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哲学与这两者更是关系密切。在我们的眼里,哲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是爱智之学,哲学与幼童更是不会有关联哲学与幼童。但是,真的是我们所想的这样吗?“小草从哪里来的呢?”“飞机为什么掉不下来?”“我们怎么知道一切不是一场梦呢?”这些充满思考的问题都是来自可爱的幼童。
关键词:《哲学与幼童》;儿童哲学;幼童
在我的眼里,一般人是看不懂哲学的。而在加雷斯.马修斯的《哲学与幼童》中,让我认识到了,哲学并不是说只有成人,聪明的人才有,才能看懂。他将哲学与儿童,儿童表现哲学的方式在书中都一一呈现。孩子的周围处处都是哲学。
1 概念界定
1.1 《哲学与幼童》
《哲学与幼童》是美国当代哲学家加雷斯.B马修斯所写,他以大量的例子、对话、故事证明了幼童身边处处是哲学。《哲学与幼童》是一本“大家小书”收集了3-12岁孩子提出的漂亮问题和三十来个有趣的生活故事。
1.2 儿童哲学
儿童哲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广为人们所认识。“一般认为儿童哲学是一门哲学的应用性学科,即对儿童进行哲学思维训练的学科,这种看法强调了哲学教育对儿童思想的促进作用。”[1]
2 哲学与儿童的关系的源头
2.1 困惑
儿童的困惑来自于他们的好奇心,亚里士多德指出:“哲学始于好奇。”儿童正处于对世界一无所知的情况,他们的认知发展还不完善,所以对事物的好奇心远高于成人。幼童的生理和心理都处于由不完全、不平衡的状态向完全、平衡的状态发展。正是因为孩子的单纯、不成熟,引发了孩子对事物的困惑。
2.2 推理
书中主要讲述了孩子对梦的解释,推理。幼童的推理正是哲学与儿童关系主推。在幼童推理的过程中,总会有新的事物或者结论出现。年龄的增长,经验的增长使他们的推理越来越有根据。
3 儿童表现哲学的途径
3.1 游戏
哲学常常是游戏,概念的游戏。书中主要是以文字游戏为主通过一些词语,“在前与在后”,“早和迟”,“名字”,“生死”,“痛”等,来说明游戏表现哲学,哲学通过幼童的游戏来反映。
3.2 故事与幻想
故事与幻想之间直接沟通着幼童的困惑与推理。
马修斯在书中,讲述了《饼干》的故事,青蛙和蟾蜍开始吃蟾蜍烤制的饼干。他们吃呀吃,直到青蛙塞满了一嘴,然后说:“我想我们该打住了,不然我们会得病的。”蟾蜍表示同意,不过希望能再吃最后的一块;他们这样做了,吃下了最后一块饼干。青蛙说他们需要意志力。蟾蜍问:“什么是意志力?”青蛙回答说:“意志力就是硬着头皮不去做你心里很想做的那件事。”青蛙把剩下的饼干放进一个盒子,宣布他们再也不吃了。蟾蜍说:“不过我们可以打开盒子。”“那倒是真的。”青蛙承認。青蛙拿来一架梯子,把盒子放到高处的搁物板上。蟾蜍提醒道:“不过我们可以爬梯子。”最后,青蛙不顾一切地把剩下的饼干全都拿出去喂了鸟。“我们现在不再有饼干可吃了,”蟾蜍伤心地说,“连一块都没有了。”“是的,”青蛙说,“不过我们得到了许许多多的意志力。”[2]
青蛙说意志力就是“硬着头皮不去做你心里很想做的那件事”。意志力、自律意识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是不可或缺的。意志力对于孩子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决定或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成绩,做事的能力。教师在培养孩子意志力的活动中,可以设计稍微有点困难的活动。如果活动太容易,孩子就会一蹴而就,就不需要付出什么努力,对孩子意志的培养就没有什么作用了。如果问题太难,不符合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孩子就就很容易受挫,从而没有信心去完成一件事。在学生面对困难的时候,老师要给予鼓励,并且相信他能够克服困难。
3.3 对话
书中提及了大量的对话,同伴之间的对话,成人与儿童之间的对话。主要讲述了马修斯与儿子约翰之间的对话。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主要就是以引导,与学生对话为主。只有与幼童对话,才能了解孩子的困惑,孩子的推理方式,孩子的观点。在与儿童对话过程中,要尊重儿童,给儿童说话,阐述自己观点的机会。
3.4 焦虑与淳朴
孩子的单纯是天生的,不是任何规则条例训练的产物。孩子的眼睛是纯洁的,他们的思想是直接的,不加“防腐剂”的。孩子在焦虑的时候,家长不应该不理会,反而应该加以帮助。这就要求家长懂得一些常规,在回答不了孩子问题的时候,不应该欺骗孩子。虽然家长的权威很重要,但是相比于孩子的责任心、诚信,就显得单一点了。
4 结语
哲学与幼童是可以建立联系的,因为幼童的世界是充满想象、困惑与推理的。只要加以引导,以正确的方式与幼童对话,就会发现哲学就在幼童身边。通过与儿童的对话,慢慢的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意愿,使孩子能更加快乐、健康的成长。作为成人的我们,应该多与孩子交流,以孩子的视角去发现孩子的问题,帮助孩子快乐成长。
对孩子来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问题比答案更重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孩子的发展状况,提出适合孩子的要求,帮助孩子快乐成长。儿童的哲学世界与成人的哲学世界相通却又不同,成人应给予足够的关注与推敲,不只是给予所谓的正确答案,更重要的在于引导儿童通过自身的努力发现哲学的秘密。
参考文献:
[1] 巫秋云.哲学与幼童-儿童是个哲学家[J].当代学前教育,2008.
[2] 加雷斯·B马修斯、陈国荣译.哲学与幼童[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10.
关键词:《哲学与幼童》;儿童哲学;幼童
在我的眼里,一般人是看不懂哲学的。而在加雷斯.马修斯的《哲学与幼童》中,让我认识到了,哲学并不是说只有成人,聪明的人才有,才能看懂。他将哲学与儿童,儿童表现哲学的方式在书中都一一呈现。孩子的周围处处都是哲学。
1 概念界定
1.1 《哲学与幼童》
《哲学与幼童》是美国当代哲学家加雷斯.B马修斯所写,他以大量的例子、对话、故事证明了幼童身边处处是哲学。《哲学与幼童》是一本“大家小书”收集了3-12岁孩子提出的漂亮问题和三十来个有趣的生活故事。
1.2 儿童哲学
儿童哲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广为人们所认识。“一般认为儿童哲学是一门哲学的应用性学科,即对儿童进行哲学思维训练的学科,这种看法强调了哲学教育对儿童思想的促进作用。”[1]
2 哲学与儿童的关系的源头
2.1 困惑
儿童的困惑来自于他们的好奇心,亚里士多德指出:“哲学始于好奇。”儿童正处于对世界一无所知的情况,他们的认知发展还不完善,所以对事物的好奇心远高于成人。幼童的生理和心理都处于由不完全、不平衡的状态向完全、平衡的状态发展。正是因为孩子的单纯、不成熟,引发了孩子对事物的困惑。
2.2 推理
书中主要讲述了孩子对梦的解释,推理。幼童的推理正是哲学与儿童关系主推。在幼童推理的过程中,总会有新的事物或者结论出现。年龄的增长,经验的增长使他们的推理越来越有根据。
3 儿童表现哲学的途径
3.1 游戏
哲学常常是游戏,概念的游戏。书中主要是以文字游戏为主通过一些词语,“在前与在后”,“早和迟”,“名字”,“生死”,“痛”等,来说明游戏表现哲学,哲学通过幼童的游戏来反映。
3.2 故事与幻想
故事与幻想之间直接沟通着幼童的困惑与推理。
马修斯在书中,讲述了《饼干》的故事,青蛙和蟾蜍开始吃蟾蜍烤制的饼干。他们吃呀吃,直到青蛙塞满了一嘴,然后说:“我想我们该打住了,不然我们会得病的。”蟾蜍表示同意,不过希望能再吃最后的一块;他们这样做了,吃下了最后一块饼干。青蛙说他们需要意志力。蟾蜍问:“什么是意志力?”青蛙回答说:“意志力就是硬着头皮不去做你心里很想做的那件事。”青蛙把剩下的饼干放进一个盒子,宣布他们再也不吃了。蟾蜍说:“不过我们可以打开盒子。”“那倒是真的。”青蛙承認。青蛙拿来一架梯子,把盒子放到高处的搁物板上。蟾蜍提醒道:“不过我们可以爬梯子。”最后,青蛙不顾一切地把剩下的饼干全都拿出去喂了鸟。“我们现在不再有饼干可吃了,”蟾蜍伤心地说,“连一块都没有了。”“是的,”青蛙说,“不过我们得到了许许多多的意志力。”[2]
青蛙说意志力就是“硬着头皮不去做你心里很想做的那件事”。意志力、自律意识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是不可或缺的。意志力对于孩子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决定或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成绩,做事的能力。教师在培养孩子意志力的活动中,可以设计稍微有点困难的活动。如果活动太容易,孩子就会一蹴而就,就不需要付出什么努力,对孩子意志的培养就没有什么作用了。如果问题太难,不符合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孩子就就很容易受挫,从而没有信心去完成一件事。在学生面对困难的时候,老师要给予鼓励,并且相信他能够克服困难。
3.3 对话
书中提及了大量的对话,同伴之间的对话,成人与儿童之间的对话。主要讲述了马修斯与儿子约翰之间的对话。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主要就是以引导,与学生对话为主。只有与幼童对话,才能了解孩子的困惑,孩子的推理方式,孩子的观点。在与儿童对话过程中,要尊重儿童,给儿童说话,阐述自己观点的机会。
3.4 焦虑与淳朴
孩子的单纯是天生的,不是任何规则条例训练的产物。孩子的眼睛是纯洁的,他们的思想是直接的,不加“防腐剂”的。孩子在焦虑的时候,家长不应该不理会,反而应该加以帮助。这就要求家长懂得一些常规,在回答不了孩子问题的时候,不应该欺骗孩子。虽然家长的权威很重要,但是相比于孩子的责任心、诚信,就显得单一点了。
4 结语
哲学与幼童是可以建立联系的,因为幼童的世界是充满想象、困惑与推理的。只要加以引导,以正确的方式与幼童对话,就会发现哲学就在幼童身边。通过与儿童的对话,慢慢的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意愿,使孩子能更加快乐、健康的成长。作为成人的我们,应该多与孩子交流,以孩子的视角去发现孩子的问题,帮助孩子快乐成长。
对孩子来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问题比答案更重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孩子的发展状况,提出适合孩子的要求,帮助孩子快乐成长。儿童的哲学世界与成人的哲学世界相通却又不同,成人应给予足够的关注与推敲,不只是给予所谓的正确答案,更重要的在于引导儿童通过自身的努力发现哲学的秘密。
参考文献:
[1] 巫秋云.哲学与幼童-儿童是个哲学家[J].当代学前教育,2008.
[2] 加雷斯·B马修斯、陈国荣译.哲学与幼童[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