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CAFTA的新型农业现代化视角下《农业经济学》课程研究性教学改革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arele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业经济学》作为高校农业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专业主干课程,具有基本概念多、知识面广、实践性强的特点。在国家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文章立足《农业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在课程教学改革相关理论基础上,根据广西财经学院《农业经济学》教学改革实践,提出适合地方财经类院校特点的《农业经济学》研究性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词:新型农业现代化;农业经济学;研究性教学;教学模式
  一、 引言
  多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城乡差距不断增大,“三农”问题逐渐引起政府层面的高度关注,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四年直指我国“三农”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在于有效解决农业问题,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发展新型农业现代化。目前,涉農企业和事业、行政管理单位对农业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而知经济、懂管理、通农业的新型农业经营管理型人才存在很大缺口。《农业经济学》作为培养农业现代化人才的专业主干课程,在培养农业经济管理类专业人员农业经营管理能力方面起着其他任何课程难以替代的作用。该课程主要特点是基本概念较多、知识面较广、理论性较强,要求学生有较广阔的视野,在学习过程中能理论联系实际,思考和探讨中国农业以及农民、农村的现实问题。因此,传统的课堂全程讲授模式很难实现课程目标,突出了教学难以联系实际的矛盾。广西财经学院通过教学改革和实践,提出了《农业经济学》课程的研究性教学模式。研究性教学是师生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是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研究能力以及培养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模式,现在已成为各国高等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趋势。
  二、 《农业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
  (一)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习不是学生从教师那里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所提供信息进行积极主动的加工处理,从而获取有意义的知识的过程。《农业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主要扮演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与促进者的角色,如教师在讲授基本知识点之后引导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三农”问题进行研究。
  (二) 教学发展理论
  赞可夫的教学发展理论要求教学尽最大可能开发学生潜能。从教学论出发,创造性地把学生发展分解为观察活动、思维活动、实际操作三个活动单位,使班上所有学生(包括对课程不感兴趣的学生、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作为所有教学原则的出发点和归宿,并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诱因”,提高教学效果。《农业经济学》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授课和实践交叉进行,使学生对“三农”知识由“空泛肤浅”转变为“真切深入”,从而对《农业经济学》有更浓厚的兴趣。
  (三) 最优化教学理论
  最优化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指在遵循教育教学客观规律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教师明确教学任务,以科学合理的方式选择最适合教学过程的方案,并控制教学过程,以达到用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最佳教学效果的目的。《农业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指导班上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选题开展研究,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在“三农”问题上有不同的感想和收获,再通过开展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使教学效果最优。
  (四) 研究性教学理论
  研究性教学理论要求教师“带着研究性目的去开展自己的教学工作”,从总的教学指导思想到各个具体教学环节,进行深刻的思考和策划,适时加以研究和总结,不断发现和解决自己教学工作中存在的新问题。《农业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自己的选题进行深入研究,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体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三、 《农业经济学》课程研究性教学改革的措施
  广西财经学院2009年起开设《农业经济学》课程,其《农业经济学》研究性教学于2013年起立足地方财经类院校实际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研究性教学模式。
  (一) 合理定位课程性质
  要对《农业经济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必须对该课程进行合理定位。首先,《农业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的范畴,是以农业产业为研究对象,是现代经济学分析框架在农业领域应用的具体化、实证化。其次,《农业经济学》作为一门经济学,其核心内容是解释或预测农业领域内的资源配置和人类经济行为,是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和框架在农业中的应用。最后,《农业经济学》是农业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其他经济管理专业的重要选修课,在课程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农业经济学》开展研究性教学改革实践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有效服务当地“三农”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 明确教学目标与任务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终点,对教学活动起导向和激励作用。财经类院校《农业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进步与发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从事农业经营管理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以及基本操作方法。研究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对财经类院校《农业经济学》课程教学的要求,建立“能力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思路,努力强化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将课程教学和学生服务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相结合,在授课时,引用学校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最新数据、典型案例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自主开展相关问题的研究。
  (三)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受传统思想影响,财经类院校的学生(尤其是来自城市的学生)对涉农知识存在排斥心理,加之《农业经济学》教学中宏观的、理论的、政策的内容比重较多,使学生在学习时缺乏学习动机和积极性。因此,在该课程研究性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真正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通过收集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典型案例、主要瓶颈,有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充分认识《农业经济学》课程的各个知识点。实施“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融合企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将企业需求和学生兴趣相结合进行深入研究探讨。   (四) 建设有针对性的教学辅助材料
  作为不断发展的学科,当前《农业经济学》教材中部分内容非常滞后,无法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的需要。为了突出财经类院校特色,广西财经学院自行编写和制作相关教学辅助资料,如编写包括《农业经济学》教学案例、课程习题集、研究性教学大纲、课程论文与研究性教学指導书等一系列辅助教学材料,以供教学使用,将新型农业现代化的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学。
  (五) 强化课程的实践教学
  首先,重新梳理现有的实践教学形式,如涉农企业参观、企业家讲座、企业调查等,根据研究性教学的特点,创建新的实践教学形式,如参与企业项目策划、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等。其次,修订教学计划,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将《农业经济学》实践教学的48课时全部用于学生针对“三农”问题的自主选题、调查、分析、交流,整个过程教师只起到指导的作用。其后,积极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如与校外相关企、事业单位联手,建立合作机制,把《农业经济学》课程的研究性教学搬到社会中去。最后,根据学生研究成果,举办“三农”沙龙,提升学习效果,强化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六) 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
  根据研究性教学的特点,建立科学考核体系,考查学生对农业发展最新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学生在该课程的最终成绩由多个指标构成,如课堂参与成绩、课程论文质量、学术交流综合表现、小组评估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综合判定该课程的最终成绩。并且在期末考试试卷中增加对最新发生的农业经济现象的讨论、题干和案例分析题,考试不再是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而是综合考虑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研究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反应能力、写作能力,与新型农业现代化背景下社会用人需求相适应。
  参考文献:
  [1]姚顺东.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政治经济学》课程的研究性教学[J].亚太教育,2016,(09):135-136.
  [2]马玉龙,张静,邵健等.研究性教学在太阳能电池测试课程中的实践[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01):40-41.
  [3]唐杰,林立,刘家芳等.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03):76-78.
  [4]陈建平,范钦珊,邓宗白.从工科基础课程的特点出发开展研究性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08,(05):20-22.
  [5]郭婧娟.建构主义下的研究性教学方案设计——以工程造价管理课程为例[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100-105.
  [6]沈艳霞,纪志成.运动控制系统课程研究性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02):111-112.
其他文献
摘 要:多年的班主任经历,潜能生们更渴望表现自我,渴望获得优异的成绩,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基于此,本文通过建立“平等”的同学观,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并制定奖罚分明的班级公约,慷慨给分,让潜能生化自卑为自信,用爱铸就学生的美好心灵,用人格熏陶学生的人格,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潜能生;班主任;心灵;相信  农村小学,师资的缺乏、水平的差距,致使2004届的学生连续三年的数学合格率不超过80
摘要:开设体育课程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而且还能够强化师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师生的情感,全面提升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因此,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体育课程的教学,创新体育教学方法,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团结合作能力。本文具体分析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以及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途径与策略,旨在全面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质量;联合策略  体育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
摘要:通过在教学中实现情感目标,在与学生形成心灵共鸣的状态下,来引导他们的价值取向。这应是初中政治教学需要关注的课题。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情感目标;教学策略  之所以提出,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应达成情感目标,归因于初中政治教学的职能定位。以《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政治教学的教材体例,其不仅应向学生传递学科基础知识,还需要将树立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纳入到课程教学职能之中。然而,初中学生已逐渐步入青
摘 要:语言是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而文化又赋予了语言最为基本的内涵。这说明了文化和语言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化解析下的英语教学,即主要以英语教学中出现的一些名词的文化解析作为切入点,通过解析这些词语背后的文化内涵,来提高英语学习者的用词准确性。同时,也为英语教育者提供一种教学的思路——在教学英语单词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局限于单词的字面意思,而是有意地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单词背后
摘要:在当今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对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课堂上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高中历史科目中也是如此,这就要求老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加独立地思考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理论,能在做题过程中结合材料和史论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培养策略  历史是一门综
摘 要:作为一名班主任,教育教室里的孩子们,就是我们当下能去做的。指引孩子走向正确的道路,是作为一名老师不容推辞应尽的责任,而小学的孩子年龄尚小,仍处在道德观培养的初级阶段,作为孩子们的老师,我深感压力,既不能太深奥,又不能太无聊,教师必须要和家长、学校合作起来,努力让我们的孩子在人生的最初阶段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关键词:德育;课程;爱  一年级开始,我和我的孩子们就一直坚持开展主题是“
摘 要: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有效途径,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关注。教育全球化、国际化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的趋势。本文以我国地方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双校园模式为例,探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双校园模式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外合作办学得以迅速发展。中外合作办学是指中方和外方的合作院校针对某一个专业共
摘要:在小学学习阶段,小学语文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课程之一。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缺乏生活的阅历与实践的经验,其认知能力也较为薄弱,对于周围的事物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并具有学习的兴趣。因此想要有效地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最为重要的一点在于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依据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在本文当中重点阐述了提升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兴趣  通常而言,语文学习的兴趣能够有效地
摘 要:微课作为近年來最新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授课方式,在课堂上,尤其是初中生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初中的化学课上,由于课程难度相对较大,容易导致学生重点知识掌握不清,而微课的出现,则弥补了这一课堂教学的不足。本文研究了微课在课堂中应用的必要性以及应用方案。  关键词:初中教育;微课;化学  由于化学本身的实践要求较强,很多的知识点都需要一定的实验操作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但由于具体的教学实
摘 要:本文在阐述了医学本科专业神经外科课程特点的基础上,介绍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该门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而且在运用多媒体讲授课程时,仍然有必要结合“黑板 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授课,从而达到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神经外科学;多元化;教学方法  一、 引言  神经外科学是研究脑、脊髓及其支撑结构的病因、诊断、治疗与预防的一门学科,是外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