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数较多的班级里,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分布。在两头的分别是优秀生、后进生,他们人数较少,在中间的是中等生,人数相对较多。一般情况下,学校会采取“抓两头,促中间”的模式进行教育,这也是班主任管理教育学生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在实践过程中,很多教师会由于各种原因,忽略了默默无闻的中等生,最终导致“只顾两头,不见中间”的教育偏差模式出现。
“抓两头”固然有助于促进班级的建设,但不要忘记,中等生才是班级的主力军。他们队伍庞大,对整个班班风、学风的形成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必须得纠正这种教育偏差,除了抓两头,教师还应重视对中等生的教育发展。要发展中等生,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科学地引导他们积极地、主动地发展自我。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首先,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中等生。中等生的成绩只是暂时不如优秀生,但并不代表他们通过努力也不能变优秀。同时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亮点,比如有的体能好,运动会赛跑常得第一;有的能歌善舞,学校文艺表演,他们总能为班级争光;有的虽寡言少语,却总能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简而言之,他们并不是不优秀,而是优秀的潜能尚未被发现。其次,教师要明确地认识到中等生的重要性。他们人数众多,若疏于管教或引导不当,就会停滞不前,使优秀生后无追兵,不思进取;更有甚者会落后倒退,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动力,渐渐向后进生靠拢,使后进生的队伍不断壮大。这对于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和班级成绩的提高毫无益处。最后,教师要树立关注、关爱中等生的意识。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是面向所有学生。受到老师公平的关爱和教育是每个学生的权利,教师不能因为自身有意无意的疏忽,伤害到他们纯真的心灵。
二、科学地引导中等生
中等生的问题大部分要归咎于教师的疏忽。由于教师的忽视,中等生获得的关注、表扬、期待等相对要少,回应自然也就更少。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满足其情感需求,为其创造锻炼的机会,促进其自觉发展。
(一)满足中等生被爱的需要,激发其热情
别看中等生平时不声不响,其实他们的内心也很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关爱。 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手势都会对他们的心情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应满足这种需求,唤醒他们的热情。例如,课堂上多向中等生投去赞许的目光、真诚的微笑、鼓励的眼神,热烈的掌声等,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重视,使他们更积极、更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课外生活上,多留意学生的情绪、情感,多一点嘘寒问暖;一旦发现学生进步了,就要及时给予表扬、肯定;当他们落后时,要及时鼓励,帮助他们找原因、想对策,让其重拾对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二)给予中等生恰当期待,提升其动力
根据“罗森塔尔效应”,若给予一个人积极的期望,他就会发展得更快、更好。这就启发我们,鼓励、表扬、欣赏等积极的期望能改变人的行为。教师应将此恰当地运用于教育、教學中,并发挥其最大的功效。那如何做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
1.提问点评要有针对性
中等生由于自身水平的局限,回答问题的频率并不像优秀生那么高,点评时不能像对优秀生那样,只对结果作“对”或“错”的评判,而应对他们的过程作出评价。当他们答对时,可以这样表扬:“对,说明你刚才听课一定很认真,继续保持。”当他们答错了,可以这样鼓励:“虽然这个不是准确的答案,但你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勇气可嘉,再换个角度想想。有区别的评价才会让他们觉得老师是在欣赏自己,自己要更努力地表现给老师看。
2.批改作业适当写批语
对于达到理想要求的作业,可以贴个图标或盖朵红花以示奖励。对于有错的作业,可以这样留言:“要改正哦,知错能改才是好孩子。”‘错的要弄懂哦,希望下次能给你打满分。”改完后,要将有错的名单记录在册,方便事后的检查、辅导。当然,这样做工作量会很大,但也只有这样,鼓励才不会只流于形式,动力才会真正转化为行动。
3.课后谈话要有计划
与学生谈心,教师事先要心中有数,谈什么,怎么谈,要达到怎样的目的……都应先简单地写一写,避免漫无目的地聊天。
(三)创造中等生锻炼的机会,增强其信心
努力为中等生创造一个锻炼的机会,使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我接纳”的信心。创造机会的途径有很多,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打破常规的班级管理模式,给中等生提供展现自身价值和服务大众的平台。班集体的事情班集体管,像班长、学习委员、学习小组长、卫生小组长……不必总拘泥于成绩,非得锁定优秀生,教师也可以根据个人意愿、性格、爱好、特长等选中等生担任。第二,课堂上,难度适中的题,多点留给中等生回答。另外,教师还要多引导中等生参与课堂讨论,让他们活起来、动起来。第三,多开展课外活动,参与的对象是所有学生,但教师要有意识地鼓励那些平时默不作声的中等生参加。通过各种各样的体验,中等生逐渐找到自己在班中的位置和价值,会更努力地发挥这种价值。
(四)完善竞争体制,加速发展
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教师应制定并完善各种考查、奖励的制度,促使学生互相帮助、互相竞争,共同发展。整个中等生群体按性格、成绩可以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长由其中一名组员担任,负责检查组员每天的作业、练习,小组长的功课则由指定的优秀生检查,该优秀生还将协助小组长辅导有困难的组员。组员进步了有奖励,小组长和该优秀生也有奖励。小组长有一定的任期,不能连任,期满后,教师根据昔日累积的奖励,评选出最有责任心的小组长和进步最大的组员并给予嘉奖。最后,由进步最大的组员接替上一任小组长,带领大家进入下一轮的竞争。如此循环往复,整个中等生阶层都处于一种活跃、奋进的状态,整个班级的成绩定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提高。
一个班集体就像一条行进中的船,优秀生和后进生分居两头,中等生分散在中间。两头很重要,中间更是主力军、中坚力量,只有既抓好两头的教育,又重视对中等生的辅导,整个班的综合素质水平才能稳步提高。
“抓两头”固然有助于促进班级的建设,但不要忘记,中等生才是班级的主力军。他们队伍庞大,对整个班班风、学风的形成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必须得纠正这种教育偏差,除了抓两头,教师还应重视对中等生的教育发展。要发展中等生,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科学地引导他们积极地、主动地发展自我。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首先,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中等生。中等生的成绩只是暂时不如优秀生,但并不代表他们通过努力也不能变优秀。同时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亮点,比如有的体能好,运动会赛跑常得第一;有的能歌善舞,学校文艺表演,他们总能为班级争光;有的虽寡言少语,却总能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简而言之,他们并不是不优秀,而是优秀的潜能尚未被发现。其次,教师要明确地认识到中等生的重要性。他们人数众多,若疏于管教或引导不当,就会停滞不前,使优秀生后无追兵,不思进取;更有甚者会落后倒退,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动力,渐渐向后进生靠拢,使后进生的队伍不断壮大。这对于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和班级成绩的提高毫无益处。最后,教师要树立关注、关爱中等生的意识。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是面向所有学生。受到老师公平的关爱和教育是每个学生的权利,教师不能因为自身有意无意的疏忽,伤害到他们纯真的心灵。
二、科学地引导中等生
中等生的问题大部分要归咎于教师的疏忽。由于教师的忽视,中等生获得的关注、表扬、期待等相对要少,回应自然也就更少。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满足其情感需求,为其创造锻炼的机会,促进其自觉发展。
(一)满足中等生被爱的需要,激发其热情
别看中等生平时不声不响,其实他们的内心也很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关爱。 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手势都会对他们的心情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应满足这种需求,唤醒他们的热情。例如,课堂上多向中等生投去赞许的目光、真诚的微笑、鼓励的眼神,热烈的掌声等,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重视,使他们更积极、更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课外生活上,多留意学生的情绪、情感,多一点嘘寒问暖;一旦发现学生进步了,就要及时给予表扬、肯定;当他们落后时,要及时鼓励,帮助他们找原因、想对策,让其重拾对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二)给予中等生恰当期待,提升其动力
根据“罗森塔尔效应”,若给予一个人积极的期望,他就会发展得更快、更好。这就启发我们,鼓励、表扬、欣赏等积极的期望能改变人的行为。教师应将此恰当地运用于教育、教學中,并发挥其最大的功效。那如何做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
1.提问点评要有针对性
中等生由于自身水平的局限,回答问题的频率并不像优秀生那么高,点评时不能像对优秀生那样,只对结果作“对”或“错”的评判,而应对他们的过程作出评价。当他们答对时,可以这样表扬:“对,说明你刚才听课一定很认真,继续保持。”当他们答错了,可以这样鼓励:“虽然这个不是准确的答案,但你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勇气可嘉,再换个角度想想。有区别的评价才会让他们觉得老师是在欣赏自己,自己要更努力地表现给老师看。
2.批改作业适当写批语
对于达到理想要求的作业,可以贴个图标或盖朵红花以示奖励。对于有错的作业,可以这样留言:“要改正哦,知错能改才是好孩子。”‘错的要弄懂哦,希望下次能给你打满分。”改完后,要将有错的名单记录在册,方便事后的检查、辅导。当然,这样做工作量会很大,但也只有这样,鼓励才不会只流于形式,动力才会真正转化为行动。
3.课后谈话要有计划
与学生谈心,教师事先要心中有数,谈什么,怎么谈,要达到怎样的目的……都应先简单地写一写,避免漫无目的地聊天。
(三)创造中等生锻炼的机会,增强其信心
努力为中等生创造一个锻炼的机会,使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我接纳”的信心。创造机会的途径有很多,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打破常规的班级管理模式,给中等生提供展现自身价值和服务大众的平台。班集体的事情班集体管,像班长、学习委员、学习小组长、卫生小组长……不必总拘泥于成绩,非得锁定优秀生,教师也可以根据个人意愿、性格、爱好、特长等选中等生担任。第二,课堂上,难度适中的题,多点留给中等生回答。另外,教师还要多引导中等生参与课堂讨论,让他们活起来、动起来。第三,多开展课外活动,参与的对象是所有学生,但教师要有意识地鼓励那些平时默不作声的中等生参加。通过各种各样的体验,中等生逐渐找到自己在班中的位置和价值,会更努力地发挥这种价值。
(四)完善竞争体制,加速发展
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教师应制定并完善各种考查、奖励的制度,促使学生互相帮助、互相竞争,共同发展。整个中等生群体按性格、成绩可以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长由其中一名组员担任,负责检查组员每天的作业、练习,小组长的功课则由指定的优秀生检查,该优秀生还将协助小组长辅导有困难的组员。组员进步了有奖励,小组长和该优秀生也有奖励。小组长有一定的任期,不能连任,期满后,教师根据昔日累积的奖励,评选出最有责任心的小组长和进步最大的组员并给予嘉奖。最后,由进步最大的组员接替上一任小组长,带领大家进入下一轮的竞争。如此循环往复,整个中等生阶层都处于一种活跃、奋进的状态,整个班级的成绩定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提高。
一个班集体就像一条行进中的船,优秀生和后进生分居两头,中等生分散在中间。两头很重要,中间更是主力军、中坚力量,只有既抓好两头的教育,又重视对中等生的辅导,整个班的综合素质水平才能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