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市场准入门槛日益提高

来源 :进出口经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nail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中国的外贸企业来说,很多年以来,产品远销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是企业成功的标志之一。然而,经历了多年的风吹雨打,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新兴市场拥有巨大潜力,尤其是面临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欧美经济衰退的形势下,新天地的魅力更是日益凸现。俄罗斯作为新兴市场,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正是中国企业的用武之地。但是,进入俄罗斯市场的门槛并不低。
  
  建材须认证先行
  
  近几年,俄建筑材料市场需求强劲,民用多层住宅楼的大规模建造,加之俄罗斯现有大批建筑物内外装修老化,急需大量进口厨卫设备、供暖设备、建筑装修用石材、地板等产品。以卫浴市场为例,在俄罗斯,卫浴产品市场年增长率为20%~30%,年销售量达到950万~1100万件,销售总额约20亿欧元。但俄罗斯自产的卫浴产品市场占有率仅为20%,77%的市场被进口卫浴产品占领,剩余的3%则由合资的厂商分得。
  每年,在俄罗斯举办的大型建材展会林林总总,像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建材展览会(Mosbuild),一直以来都备受中国出口企业的追捧。虽然中国企业出口俄罗斯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就目前来看,只是停留在低端市场。在俄罗斯卫浴产品市场中,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卫浴产品占据了高端领域,这几个国家的卫浴产品价格高,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价格适中的卫浴产品则主要从芬兰、瑞典、捷克等国进口。近几年,中国出口到俄罗斯的卫浴产品数量不断增加,但基本上只占据低端市场。
  专家分析指出,俄罗斯市场两个基本趋势:一方面,精优产品价格将持续上涨;另一方面,经济型产品的价格将持续下降。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这显然并不是利好消息,如何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是企业首要考虑的问题。
  卫浴产品出口到俄罗斯要做GOST认证,很多企业对此不了解,GOST认证是俄罗斯联邦内的一个有效的质量认证体系,相当于其他国家的ISO9000体系认证。服装、鞋、玩具、木制产品、家用电器等都属于强制认证产品,对于卫浴产品来说,如果与饮用水相接触的话,还需要做一个卫生证书。
  当然,并不是说产品进行了认证,出口就万事大吉了,更重要的是企业还必须了解当地市场情况。比如俄罗斯卫浴市场4~5成的产品都销售在莫斯科市和莫斯科州,这些应该是中国企业重点开发的地区;俄罗斯境内的综合型连锁零售企业的数量要多于专业型连锁零售企业,综合型连锁零售企包括大型建材超市、建材超市和建材便利店,要求商品种类丰富,售后服务水准高。
  
  鞋产品拒绝灰色清关
  
  俄罗斯本国制鞋产业起步较晚,相对落后,鞋类市场需求的70%~80%依赖进口。目前,俄罗斯的鞋业市场形成了意大利、中国和俄罗斯本国产品三分天下的局面。中国一直是向俄罗斯出口鞋类产品的大户,近年来出口的数量和金额均保持稳定增长。2007年,中国鞋出口俄罗斯2.27亿双,出口金额15.76亿美元,占俄罗斯进口鞋类市场的第一位。
  俄罗斯鞋类进口市场中,我国鞋类产品的档次较低。从俄罗斯进口鞋类产品平均单价来看,近3年来自同是产鞋大国的罗马尼亚的进口平均单价为29.60美元/双,是从中国进口鞋平均价格的4倍多。就进口数量和金额而言,中国鞋类在俄罗斯市场占有绝对优势,但各类鞋的平均单价均低于俄罗斯进口市场的平均单价。意大利的高端鞋主要进入俄罗斯大商场、专卖店等主流销售渠道,而中国鞋则受到中小贸易商的亲睐。在中低档市场,中国鞋无论从生产成本、采购成本、物流成本都相对较低,具有物美价廉的特点,在款式和设计上,近几年也有了很大进步。
  据俄经济发展贸易部所属的经济学研究所预测,今后的5~10年,俄罗斯鞋类销售可望以12%~14%的年增长率增加。因此,俄罗斯鞋类进口市场潜力仍然巨大。中国制鞋业应抓住机会,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在保住原有市场份额的同时,开拓俄罗斯的中高档鞋类市场。
  虽然中国企业长期只占据俄低端市场,但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在利益的驱动下,很多中小企业采取灰色清关、甚至黑色清关贸易。2008年9月俄特警突袭查封莫斯科ACT市场的仓库,遭查封的中国鞋服等产品,有五六千个集装箱;其中300余家温州鞋企被查封的4000多个集装箱鞋子,价值约60亿元。但这并没有引起中国商人的足够重视,很多人仍存侥幸心理,9月19日在莫斯科集装箱市场老太阳区附近的游泳馆仓库再次发生了查抄货物事件。在当前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俄罗斯经济或多或少受到影响的情况下,俄政府不断加大整顿经济秩序的力度,“灰色清关”贸易没有安全的保障。种种迹象表明,只有合法经营才是广大中国企业在俄长期发展的必然选择。
  
  汽车质量要求不低
  
  随着经济水平的逐步提升,俄罗斯汽车业也走上了快车道。据俄工业和能源部预测,2010年俄罗斯汽车的需求量将扩大到250万辆,预计每年缺口50万~90万辆,只有依靠汽车进口来满足。
  俄罗斯市场之于中国汽车简直是天堂,有“中国汽车出口热点邻国”的美誉,而俄罗斯面对中国汽车的进口政策又被认为是地狱。仅2008年,俄就多次出台各项限制措施,先是增加了进口汽车的质检手续,后又进一步提高外国产汽车进口关税。
  2008年7月,俄罗斯政府实施修订后的进口汽车认证体系,取消了非《日内瓦协议》成员国所生产汽车质检的简化手续。中国生产的汽车从只需通过11项检测即可出口俄罗斯,上升至要通过55项检查;且证书有效期从1年改为半年,部分项目必须在俄罗斯检测,这一变化加大了中国汽车企业出口俄罗斯的难度。
  对汽车散件按进口汽车车身的价值征收15%的关税,这是继增加了进口汽车质检手续后第二次抬高汽车进口门槛。此举出台,长城、奇瑞等自主品牌汽车出口大户,已经纷纷调低出口销量目标。长城汽车2004年进入俄罗斯,目前是中国汽车在俄保有量最大的品牌。与其他中国品牌不一样的是,长城重视质量,在俄罗斯实行全方位的市场战略,品牌建设、销售和服务网络拓展、技术输出、建立配件中心库、海外建厂等项目,走在了中国汽车的前列。
  长城汽车国际部部长邢文林说:“遇阻是必经之路。开拓海外市场有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可能是对海外市场一点都不了解,但是做起来后就像捅破了一层窗户纸一样,很简单;第二阶段是把产品销出去后,慢慢发现了许多新问题,如售后服务问题、海外人员培训问题,很多是我们没有办法想到的,会困难很大;第三个阶段,随着跟其他企业学习、与大的经销商交流,慢慢有个清晰的过程。长城可能刚刚迈出了第一个门槛,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难道用了7年,长城汽车才迈出了第一步?其实这种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同时也暴露出国产车目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俄驻华高参指出,中国向俄罗斯出口的汽车质量不高,还无法与欧洲、日本和韩国生产厂相比。大量向俄提供这些没有经过时间验证的汽车产品,有可能导致消极的后果,人们有可能像对待中国羽绒服、旅游鞋和其他一些劣质产品一样来看待汽车,那些产品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通过“民间贸易”方式大量进入俄罗斯。俄罗斯人形成了一种深刻的看法,就是中国货“价格低、质量差”,为了扭转这种看法需要时间和相当大的努力。同时,中国汽车缺乏售后服务网络。出现故障的中国汽车,特别是在远离俄首都的城市,一般需要等待几周甚至几个月才能得到需要的零部件。这些都制约了中国车在俄罗斯的进一步发展,中国车企想要得到俄多方的认可,仍然任重而道远。
  在当前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风暴面前,恐怕没有哪个国家敢于自称“世外桃源”,俄罗斯也不例外。为保护本国经济,转移危机压力,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皆已表现出明显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中国企业需密切关注经济环境影响,谨慎评估相关风险。
其他文献
前言为贯彻胡锦涛主席“要从战略高度认识拉美”的重要指示,适应中拉关系发展的需要,2005~200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与中国社科院国际合作局连续举办了四届拉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