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方面的创造性思维,往往使人容易和音乐创作联系在一起,当然,音乐创造性思维的突出表现莫过于音乐创作,但是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去培养专业的作曲家,而是应该通过音乐活动去启迪幼儿的创造意识,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发掘幼儿的聪明才智,去培养有创造性的思维的人。那么如何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呢?
一、创设条件,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为幼儿创设宽松愉悦、自由民主的音乐活动氛围,让他们能够怀着愉悦的心情利用已有的经验自由探索、展开想象,充满自信地与音乐进行交流,才能萌发出大多数幼儿的创造力。
如:在音乐活动《我是一只小青蛙》中,教师放了一段音乐,提问幼儿小青蛙在地里会做什么事情呢?引导幼儿创编小青蛙的各种形态。有的蹲着或跳来跳去,有的在呱呱唱歌,有的在吃害虫。只有一个小朋友围着其他孩子跑来跑去,嘴巴里还发出欢呼。我没有去批评他,而是轻轻的问他:“你这只小青蛙在做什么呀?”他说:“我发现有一个地方有好多害虫,我正在叫其他青蛙也去那里吃呢!”我也表扬了这位小朋友,懂得朋友间的分享。这样师生间、同伴间共创的融洽氛围,促成了轻松愉快的创造环境,幼儿在无拘无束的空间里,自由发挥创造才能。
二、游戏为主,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
音乐活动本身就需要丰富的想象及创造能力,也是一种创造性的音乐游戏形式。在音乐活动中我们一般都是采用游戏的形式,只要我们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选择适合幼儿的音乐材料,让幼儿情不自禁地投入到音乐游戏的角色中,在音乐的熏陶下随心所欲地、自由自在地、无拘无束地进行欣赏音乐、理解音乐,创编歌曲和动作。
例如,《小白兔和大灰狼》这是一个具有情景性的音乐游戏,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幼儿一旦投入到游戏中来,教师就要积极地引导幼儿去尝试,去体验小白兔的动作,如“跳来跳去”、“吃萝卜”、“睡觉”,教师可将音量放低,运用语言、表情等进行引导、启发,于是幼儿就想象、创造出了千姿百态的“小小白兔”。例如,跳(慢跳、快跳;猫着腰跳、跳跳停停);吃萝卜(在草地上吃;边吃边东张西望);睡觉(双手放在脸侧睡;手放在下巴处睡;抱头睡)。然后教师活灵活现的表演“大灰狼”,打个哈欠,伸个懒腰,摸摸肚子,“张牙舞爪”地跑上来。这样,就更加激发了幼儿尝试表演的兴趣,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
三、运用多媒体,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
音乐教学是一种比较抽象,不能直观的教学活动。音乐教学不同于美术活动,可以借用色彩、线条来展示作品,也不同于语言活动,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来叙述。孩子对音乐的接受是一种由抽象听觉到形象感受的过程。如果只是靠老师的一张嘴,干巴巴地讲,孩子们当然会索然无味,不会对音乐有直观的了解。我们在教学中不难发现有的音乐活动直到结束还意犹未尽,而有的活动开展不久,孩子们就情不自禁的骚动起来,关键就是有没有抓住孩子的兴趣。要激发孩子对音乐活动的兴趣,首先要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美,因为优美和谐的气氛能积极地、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审美活动,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幼儿年龄小具体形象思维比较发达,一切美好、新颖的事物都能引起孩子的好奇,而多媒体课件能将声音、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把孩子们带入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的优美意境。
如:音乐欣赏作品《睡吧布娃娃》时,作品描写的是妈妈抱着娃娃哄着睡觉,布娃娃在妈妈的怀里做了甜甜的梦……这样的情景对于幼儿来讲很抽象,也很难用教师空洞的说教来诠释作品的美。所以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向孩子们展示了这样的场景:明亮的夜空中挂着一轮皎洁的明月、满天的小星星闪耀着五彩的光芒,布娃娃也要睡觉了,妈妈抱着布娃娃轻轻的摇呀摇,布娃娃慢慢睡着了,还做着甜甜的梦,脸上还露出了甜美的笑容。那优美的旋律,动心的节奏,诗化的意境,形成了特有的美感氛围。孩子们也随优美的旋律置身于宁静的夜晚中,仿佛真的看到了妈妈唱着摇篮曲,哄着布娃娃睡觉……他们的心情顿时活跃起来,产生了丰富的想象力,大大调动了学习的兴趣。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喜好、水平独立地表现着音乐:有肢体语言表现、有表情的变化、有绘画的表现,充分地自主起来。在边欣赏、边体验,感知音乐作品安静柔和的音乐性质,接受潜移默化的艺术感染,用音乐要素去掌握作品的内涵,吐露真实的情感。
总之,音乐教育在课堂教育中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它既促进了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也培养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能力;既丰富了幼儿的音乐想象力,也锻炼了幼儿的创造力。对开发幼儿的思维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在教育大改革、科学大发展的当今,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必将展现出富于魅力的前景。只有敢于创新,发展创造性思维,才能成为一个有创造性才能的人。
一、创设条件,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为幼儿创设宽松愉悦、自由民主的音乐活动氛围,让他们能够怀着愉悦的心情利用已有的经验自由探索、展开想象,充满自信地与音乐进行交流,才能萌发出大多数幼儿的创造力。
如:在音乐活动《我是一只小青蛙》中,教师放了一段音乐,提问幼儿小青蛙在地里会做什么事情呢?引导幼儿创编小青蛙的各种形态。有的蹲着或跳来跳去,有的在呱呱唱歌,有的在吃害虫。只有一个小朋友围着其他孩子跑来跑去,嘴巴里还发出欢呼。我没有去批评他,而是轻轻的问他:“你这只小青蛙在做什么呀?”他说:“我发现有一个地方有好多害虫,我正在叫其他青蛙也去那里吃呢!”我也表扬了这位小朋友,懂得朋友间的分享。这样师生间、同伴间共创的融洽氛围,促成了轻松愉快的创造环境,幼儿在无拘无束的空间里,自由发挥创造才能。
二、游戏为主,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
音乐活动本身就需要丰富的想象及创造能力,也是一种创造性的音乐游戏形式。在音乐活动中我们一般都是采用游戏的形式,只要我们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选择适合幼儿的音乐材料,让幼儿情不自禁地投入到音乐游戏的角色中,在音乐的熏陶下随心所欲地、自由自在地、无拘无束地进行欣赏音乐、理解音乐,创编歌曲和动作。
例如,《小白兔和大灰狼》这是一个具有情景性的音乐游戏,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幼儿一旦投入到游戏中来,教师就要积极地引导幼儿去尝试,去体验小白兔的动作,如“跳来跳去”、“吃萝卜”、“睡觉”,教师可将音量放低,运用语言、表情等进行引导、启发,于是幼儿就想象、创造出了千姿百态的“小小白兔”。例如,跳(慢跳、快跳;猫着腰跳、跳跳停停);吃萝卜(在草地上吃;边吃边东张西望);睡觉(双手放在脸侧睡;手放在下巴处睡;抱头睡)。然后教师活灵活现的表演“大灰狼”,打个哈欠,伸个懒腰,摸摸肚子,“张牙舞爪”地跑上来。这样,就更加激发了幼儿尝试表演的兴趣,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
三、运用多媒体,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
音乐教学是一种比较抽象,不能直观的教学活动。音乐教学不同于美术活动,可以借用色彩、线条来展示作品,也不同于语言活动,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来叙述。孩子对音乐的接受是一种由抽象听觉到形象感受的过程。如果只是靠老师的一张嘴,干巴巴地讲,孩子们当然会索然无味,不会对音乐有直观的了解。我们在教学中不难发现有的音乐活动直到结束还意犹未尽,而有的活动开展不久,孩子们就情不自禁的骚动起来,关键就是有没有抓住孩子的兴趣。要激发孩子对音乐活动的兴趣,首先要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美,因为优美和谐的气氛能积极地、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审美活动,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幼儿年龄小具体形象思维比较发达,一切美好、新颖的事物都能引起孩子的好奇,而多媒体课件能将声音、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把孩子们带入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的优美意境。
如:音乐欣赏作品《睡吧布娃娃》时,作品描写的是妈妈抱着娃娃哄着睡觉,布娃娃在妈妈的怀里做了甜甜的梦……这样的情景对于幼儿来讲很抽象,也很难用教师空洞的说教来诠释作品的美。所以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向孩子们展示了这样的场景:明亮的夜空中挂着一轮皎洁的明月、满天的小星星闪耀着五彩的光芒,布娃娃也要睡觉了,妈妈抱着布娃娃轻轻的摇呀摇,布娃娃慢慢睡着了,还做着甜甜的梦,脸上还露出了甜美的笑容。那优美的旋律,动心的节奏,诗化的意境,形成了特有的美感氛围。孩子们也随优美的旋律置身于宁静的夜晚中,仿佛真的看到了妈妈唱着摇篮曲,哄着布娃娃睡觉……他们的心情顿时活跃起来,产生了丰富的想象力,大大调动了学习的兴趣。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喜好、水平独立地表现着音乐:有肢体语言表现、有表情的变化、有绘画的表现,充分地自主起来。在边欣赏、边体验,感知音乐作品安静柔和的音乐性质,接受潜移默化的艺术感染,用音乐要素去掌握作品的内涵,吐露真实的情感。
总之,音乐教育在课堂教育中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它既促进了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也培养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能力;既丰富了幼儿的音乐想象力,也锻炼了幼儿的创造力。对开发幼儿的思维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在教育大改革、科学大发展的当今,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必将展现出富于魅力的前景。只有敢于创新,发展创造性思维,才能成为一个有创造性才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