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苦难的童年对王跃文来说是不幸的,但对一个作家来说又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他从小多愁善感,懂得生活的艰辛,从小学就学会坚强和适应各种险恶环境。
30年前,我做梦没想到自己会成为一个作家,更没有想到还会成为省作协主席。”这是王跃文发自内心的一番话。
是的,我也没有想到,一个从湘西大山走出来的农家孩子,最终成了一个知名作家,而且还成了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
我与跃文有30来年的交往,我是看著他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他的成长足迹就如同电影一样在我脑海一幕幕涌现......
自古英雄多磨难
1962年9月,王跃文出生于溆浦漫水的一个小村庄。他父亲是小学教师,1957年在反右运动中被打成了右派,这无疑给全家带来了厄运。跃文兄弟姐妹7个,他排行老四,成了“右派分子的狗崽仔”,从小在被歧视、受屈辱的环境中成长。他没有欢乐的童年,因出身不好,常遭人欺侮,他本来就爱哭,大人骂他是“哭鬼”,遭到屈辱更是泪流满面。
在王跃文的童年记忆中,只有两个字:怕、饿。他最怕村里开批斗会,每次批斗,都有右派分子父亲。王跃文坐在台下,看着戴着高帽子脖子上还挂黑牌子的父亲,无声地哭泣。有人振臂高喊:“打倒右派分子王某某。”跃文也必须跟着喊,儿子喊口号打倒老子,那是一种怎样的滋味啊!幼儿纯洁的心灵受到的又是怎样的伤害。
除了怕,就是饿。那年代,物资极度匮乏,他家不但贫困,而且人口又多,挨饿是常事。挨着饿还得上山去砍柴。砍柴的地方比较远,有次砍柴回来,走到半路饿得肚子咕咕叫,浑身发软,就坐路边哭。正好有位大嫂在自家地里挖红薯,便给他一个,跃文如获至宝,洗也不洗,就在衣襟上擦擦泥巴便大口大口地嚼起来。别人怕害病,跃文却希望自己害病,因为得了病,妈妈就会给他煮碗光头面吃,清水汤里漂着几颗油星子,这对当时的跃文来说,已是天下最好的美味佳肴了。
苦难的童年对王跃文来说是不幸的,但对一个作家来说又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他从小多愁善感,懂得生活的艰辛,从小学就学会坚强和适应各种险恶环境。
与文学结缘
1984年,王跃文毕业于怀化师专中文系(现改名为怀化学院)。那时他父亲已被平反了,右派帽子也被摘掉了,他可以堂堂正正地做人了。
按说师专毕业通常都是当老师的,王跃文也想当一名人民教师,可阴差阳错,毕业后他却进入溆浦县人民政府。这个中缘故,听说当时县政府需要从大学毕业生中挑选一名笔杆子,一查档案,王跃文正好合适,于是他就这么进入了县政府。
王跃文走向文学之路,还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事情。当时溆浦有一群不甘寂寞的年轻人,激情放飞着文学梦想,“奔放”“云燕”“大江”等数十家文学社团遍布溆浦城乡,王跃文当时就是其中一个文学社团的积极份子。与这一群热血沸腾的文学青年进行互相学习、交流,并勤奋耕耘之后,1988年8月8日,王跃文终于在《湖南日报》副刊上发表了他的处女作——《书房记事》。这一意外的成功,令王跃文欣喜不已,这也让他从此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时溆浦的文学氛围比较浓厚,有一大批文学爱好者或者说是文学青年,他们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努力写作,都纷纷开始在文学期刊上发表作品,成了当时溆浦文坛的一批风云人物。虽然后来有人弃文经商或从政,坚守文学这块土壤的不多了,但是王跃文在文学的这条道路上最终坚持下来了,而且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舒新宇是当时溆浦一位有名的文学青年活动组织者。1990年,王跃文在创作中篇小说《无头无尾的故事》过程中,他都把小说稿给舒新宇看,新宇看完后激动地说:“写得太好了,太好了,我帮你推荐到《湖南文学》去。”没多久,《湖南文学》果然发了出来,这是王跃文的第一个中篇小说。
跃文写了一篇《我的文青时代》,其中记述我和他之间的情缘:“……市文联主席谭士珍也知道我了。那几年,谭老师只要来溆浦,必会把我叫去。谭老师早年以长篇小说《朝阳花》闻名,可谓我的青春偶像。谭老师也是个激情澎湃的人,只要遇见文学新人必定兴奋不已。如今想来,那个年代真是值得怀念。”
见证跃文的文学之路的,还有他很好的朋友何先培。何先培长于他,跃文以师辈视之,经常在一起谈天说地,聊得最多的是文学。王跃文创作的短篇小说《望发老汉的家事》、《花花》,均发表在90年代的《湖南文学》上,先培看过初稿,出过不少好点子。跃文称赞何先培是“文学赤子”,有“兄长风范”。
王跃文是一个优质高产的作家。作品是作家安身立命之本,作家靠作品说话。20多年来,他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有长篇小说《国画》、《梅次故事》、《亡魂鸟》、《西州月》、《龙票》、《大清相国》等;中短篇小说有《官场春秋》、《没这回事》、《官场无故事》、《官场王跃文》、《漫天芦花》、《蜗牛》等等。
从2001年10月起,王跃文专职写小说,有“中国官场文学第一人”之美称。他曾获2006年湖南青年文学奖,多次获《当代》、《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等刊物文学奖,《苍黄》、《爱历元年》还入围茅盾文学奖;曾被授予“湖南省德艺双馨文艺家”称号。2010年入围“免网杯”中国文艺网络奖(中国网络代表最高荣誉)最佳作家候选人。2014年8月,中篇小说《漫水》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
跃文善于向生活学习,向书本学习。他最初嗜读的是外国文学作品,像托尔斯泰、巴尔扎克、契诃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海明威等国外著名作家的作品他都读过。契诃夫的戏剧作品他尤其爱读,他喜欢《海鸥》、《樱桃园》和《万尼亚舅舅》中的孤独、怜悯和诗意。跃文还非常推崇中国的古典文学,他认为最值得读的是诗,中国古典诗可以终生读,反复读。诗不但陶冶性情,还教人纯粹和雅致。跃文认为一个以写作为生的人,通常会困窘于语言,自觉脑拙笔钝,那么就去读古典诗,也许会拯救你的笔。
王跃文熟悉官场生活,因写官场小说《国画》、《梅次故事》、《亡魂鸟》、《苍黄》等一系列官场小说而闻名,从而引发了官场小说流行热。其官场小说就相当于金庸之武侠小说、琼瑶之言情小说、二月河之帝王小说,这评价够高了,要是别人,会欣欣然接受,但跃文并不认同给他作品贴标签,也不认同“官场作家”的称号,题材应该是作家表达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描述和表达。 岳麓山“常青指路”
1999年5月,50万言的长篇小说《国画》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轰动文坛,一时洛阳纸贵,社会上掀起一股“王风”,光盗版书就有许多个版本,还有不少人盗用王跃文的名字出书。因为《国画》一书,让一些从不看小说的政客或者商人,此时居然也偷偷摸摸看起《国畫》来了,为的是看书中是否有自己的影子!
尽管在文坛上王跃文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生活从此变成一路坦途、顺风顺水;相反,他的一些作品受到了一些人的非议。《国画》作为官场小说的开路先锋,除备受关注外,人们常会将小说中的情节与现实生活进行对号入座,这就使很多人感觉迷惑。实际上,小说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根本不会是具体的人和事的写照。
因官场小说而产生的一些负面因素,令王跃文自己也困惑了,到底是对是错呢?在王跃文心情沉重而傍徨的时候,他想起在毛泽东文学院工作的我。那是2000年的秋天,岳麓山枫叶正红的时节,他打电话给我,约我和长沙市文联的一位女作家薛媛媛一起爬岳麓山。我们一行去了,媛媛还带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岳麓山山势陡峭,孩子爬不动,就由跃文背着。这天天气真好,云淡风清,红枫簇簇,鸟语啁啾,要是在往常,跃文肯定会抒情一番,谈笑风生的。可是这天怎么也高兴不起,当来到岳麓古寺时,我提议进寺烧柱高香吧。当然,我们都不相信有什么救世主,只是一种精神寄托而已。出了寺庙,我们坐在寺前的石凳上歇息。跃文在困顿中不知道自己今后的路该如何走?我想了想说,你去省作家协会如何?
跃文一听,连声说好,并称这到是一个好去处。女作家薛媛媛笑道:“谭老师,您这是常青指路啊!”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的指导员叫洪常青,所以用“常青指路”来比喻。这话引起王跃文哈哈大笑,他好久没有这样开心地笑了。没多久,王跃文来到了省作家协会。
重情重义的湘西汉子
王跃文对我总是以老师相称,也许是我年纪比他大许多,也许创作时间比他早,也许在他读书的母校怀化师专中文系讲过课,其实他的创作成就我无以比肩,他称我为老师,我深感渐愧。
王跃文不仅是一个谦逊随和之人,而且还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我在毛泽东文学院主持培训部的工作时,人员少,事情多,其中还有一项工作便是函授。函授分初级班和高级班,一招生就是好几百人。在函授中学员要交习作,太多了,怎么也看不过来,我便想起王跃文,把比较有质量的小说请他看。培训部没钱,这是无偿服务,这样的苦差事别人是不会干的,可他二话没说就接受了,说老师交待的任务一定尽心尽力完成。我每星期拿着一摞作品去他办公室,他很认真,一件一件地评点,两年时间他看了多少作品我都记不起来了,可却真真实实耽误了他许多宝贵的时间。那时他刚调来长沙,很多事情要料理,工作繁重,当时没有双休日,看作品只能业余时间,而且他当时正创作长篇小说《国画》,但他并没告诉我,怕我知道就不会要他看学员作品了,现在想来,真是愧对跃文啊,让他太辛苦了。
还有一件事令我难以忘怀。我喜欢交朋结友,《边城晚报》总编室主任张志鑫就是其中一个。2015年春节即至,报社想给有关单位和个人送点什么,志鑫找到我,让我出了个主意。我就说送王跃文写的《大清相国》,这是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歧山推荐、湖南省省长杜家豪领衔省政府干部阅读和研讨的书。志鑫说这个主意好有意义,如果能请王跃文在书上签上大名就更好了,希望我能帮这个忙。我应承下来,于是志鑫买了200本书,在腊月二十三日傍晚赶到长沙。当晚,我给跃文打了电话,说了这件事,跃文约我们次日下午到作协去,可偏偏遇到他们开会,跃文本完全可以推脱这件事情,但他考虑我们大老远从怀化赶来,又天寒地冻年关在即,只好请假在省作协阅览室签书。志鑫开了个赠书名单,跃文按名单一本一本的签下去,足足签了一个多小时,其间还接了两个催他去继续开会的电话,他硬是坚持把200本书签完。
当年的“哭鬼”成了全国著名的作家,而且成了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这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但对广大读者来说,看重的不是什么官,而是能继续看到了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对于一个作家来说,不论是在官场,还是职场,不论在什么位置,只有作品,才会是作家的心声。
这就是我认识和我所熟悉的王跃文。
30年前,我做梦没想到自己会成为一个作家,更没有想到还会成为省作协主席。”这是王跃文发自内心的一番话。
是的,我也没有想到,一个从湘西大山走出来的农家孩子,最终成了一个知名作家,而且还成了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
我与跃文有30来年的交往,我是看著他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他的成长足迹就如同电影一样在我脑海一幕幕涌现......
自古英雄多磨难
1962年9月,王跃文出生于溆浦漫水的一个小村庄。他父亲是小学教师,1957年在反右运动中被打成了右派,这无疑给全家带来了厄运。跃文兄弟姐妹7个,他排行老四,成了“右派分子的狗崽仔”,从小在被歧视、受屈辱的环境中成长。他没有欢乐的童年,因出身不好,常遭人欺侮,他本来就爱哭,大人骂他是“哭鬼”,遭到屈辱更是泪流满面。
在王跃文的童年记忆中,只有两个字:怕、饿。他最怕村里开批斗会,每次批斗,都有右派分子父亲。王跃文坐在台下,看着戴着高帽子脖子上还挂黑牌子的父亲,无声地哭泣。有人振臂高喊:“打倒右派分子王某某。”跃文也必须跟着喊,儿子喊口号打倒老子,那是一种怎样的滋味啊!幼儿纯洁的心灵受到的又是怎样的伤害。
除了怕,就是饿。那年代,物资极度匮乏,他家不但贫困,而且人口又多,挨饿是常事。挨着饿还得上山去砍柴。砍柴的地方比较远,有次砍柴回来,走到半路饿得肚子咕咕叫,浑身发软,就坐路边哭。正好有位大嫂在自家地里挖红薯,便给他一个,跃文如获至宝,洗也不洗,就在衣襟上擦擦泥巴便大口大口地嚼起来。别人怕害病,跃文却希望自己害病,因为得了病,妈妈就会给他煮碗光头面吃,清水汤里漂着几颗油星子,这对当时的跃文来说,已是天下最好的美味佳肴了。
苦难的童年对王跃文来说是不幸的,但对一个作家来说又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他从小多愁善感,懂得生活的艰辛,从小学就学会坚强和适应各种险恶环境。
与文学结缘
1984年,王跃文毕业于怀化师专中文系(现改名为怀化学院)。那时他父亲已被平反了,右派帽子也被摘掉了,他可以堂堂正正地做人了。
按说师专毕业通常都是当老师的,王跃文也想当一名人民教师,可阴差阳错,毕业后他却进入溆浦县人民政府。这个中缘故,听说当时县政府需要从大学毕业生中挑选一名笔杆子,一查档案,王跃文正好合适,于是他就这么进入了县政府。
王跃文走向文学之路,还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事情。当时溆浦有一群不甘寂寞的年轻人,激情放飞着文学梦想,“奔放”“云燕”“大江”等数十家文学社团遍布溆浦城乡,王跃文当时就是其中一个文学社团的积极份子。与这一群热血沸腾的文学青年进行互相学习、交流,并勤奋耕耘之后,1988年8月8日,王跃文终于在《湖南日报》副刊上发表了他的处女作——《书房记事》。这一意外的成功,令王跃文欣喜不已,这也让他从此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时溆浦的文学氛围比较浓厚,有一大批文学爱好者或者说是文学青年,他们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努力写作,都纷纷开始在文学期刊上发表作品,成了当时溆浦文坛的一批风云人物。虽然后来有人弃文经商或从政,坚守文学这块土壤的不多了,但是王跃文在文学的这条道路上最终坚持下来了,而且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舒新宇是当时溆浦一位有名的文学青年活动组织者。1990年,王跃文在创作中篇小说《无头无尾的故事》过程中,他都把小说稿给舒新宇看,新宇看完后激动地说:“写得太好了,太好了,我帮你推荐到《湖南文学》去。”没多久,《湖南文学》果然发了出来,这是王跃文的第一个中篇小说。
跃文写了一篇《我的文青时代》,其中记述我和他之间的情缘:“……市文联主席谭士珍也知道我了。那几年,谭老师只要来溆浦,必会把我叫去。谭老师早年以长篇小说《朝阳花》闻名,可谓我的青春偶像。谭老师也是个激情澎湃的人,只要遇见文学新人必定兴奋不已。如今想来,那个年代真是值得怀念。”
见证跃文的文学之路的,还有他很好的朋友何先培。何先培长于他,跃文以师辈视之,经常在一起谈天说地,聊得最多的是文学。王跃文创作的短篇小说《望发老汉的家事》、《花花》,均发表在90年代的《湖南文学》上,先培看过初稿,出过不少好点子。跃文称赞何先培是“文学赤子”,有“兄长风范”。
王跃文是一个优质高产的作家。作品是作家安身立命之本,作家靠作品说话。20多年来,他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有长篇小说《国画》、《梅次故事》、《亡魂鸟》、《西州月》、《龙票》、《大清相国》等;中短篇小说有《官场春秋》、《没这回事》、《官场无故事》、《官场王跃文》、《漫天芦花》、《蜗牛》等等。
从2001年10月起,王跃文专职写小说,有“中国官场文学第一人”之美称。他曾获2006年湖南青年文学奖,多次获《当代》、《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等刊物文学奖,《苍黄》、《爱历元年》还入围茅盾文学奖;曾被授予“湖南省德艺双馨文艺家”称号。2010年入围“免网杯”中国文艺网络奖(中国网络代表最高荣誉)最佳作家候选人。2014年8月,中篇小说《漫水》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
跃文善于向生活学习,向书本学习。他最初嗜读的是外国文学作品,像托尔斯泰、巴尔扎克、契诃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海明威等国外著名作家的作品他都读过。契诃夫的戏剧作品他尤其爱读,他喜欢《海鸥》、《樱桃园》和《万尼亚舅舅》中的孤独、怜悯和诗意。跃文还非常推崇中国的古典文学,他认为最值得读的是诗,中国古典诗可以终生读,反复读。诗不但陶冶性情,还教人纯粹和雅致。跃文认为一个以写作为生的人,通常会困窘于语言,自觉脑拙笔钝,那么就去读古典诗,也许会拯救你的笔。
王跃文熟悉官场生活,因写官场小说《国画》、《梅次故事》、《亡魂鸟》、《苍黄》等一系列官场小说而闻名,从而引发了官场小说流行热。其官场小说就相当于金庸之武侠小说、琼瑶之言情小说、二月河之帝王小说,这评价够高了,要是别人,会欣欣然接受,但跃文并不认同给他作品贴标签,也不认同“官场作家”的称号,题材应该是作家表达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描述和表达。 岳麓山“常青指路”
1999年5月,50万言的长篇小说《国画》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轰动文坛,一时洛阳纸贵,社会上掀起一股“王风”,光盗版书就有许多个版本,还有不少人盗用王跃文的名字出书。因为《国画》一书,让一些从不看小说的政客或者商人,此时居然也偷偷摸摸看起《国畫》来了,为的是看书中是否有自己的影子!
尽管在文坛上王跃文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生活从此变成一路坦途、顺风顺水;相反,他的一些作品受到了一些人的非议。《国画》作为官场小说的开路先锋,除备受关注外,人们常会将小说中的情节与现实生活进行对号入座,这就使很多人感觉迷惑。实际上,小说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根本不会是具体的人和事的写照。
因官场小说而产生的一些负面因素,令王跃文自己也困惑了,到底是对是错呢?在王跃文心情沉重而傍徨的时候,他想起在毛泽东文学院工作的我。那是2000年的秋天,岳麓山枫叶正红的时节,他打电话给我,约我和长沙市文联的一位女作家薛媛媛一起爬岳麓山。我们一行去了,媛媛还带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岳麓山山势陡峭,孩子爬不动,就由跃文背着。这天天气真好,云淡风清,红枫簇簇,鸟语啁啾,要是在往常,跃文肯定会抒情一番,谈笑风生的。可是这天怎么也高兴不起,当来到岳麓古寺时,我提议进寺烧柱高香吧。当然,我们都不相信有什么救世主,只是一种精神寄托而已。出了寺庙,我们坐在寺前的石凳上歇息。跃文在困顿中不知道自己今后的路该如何走?我想了想说,你去省作家协会如何?
跃文一听,连声说好,并称这到是一个好去处。女作家薛媛媛笑道:“谭老师,您这是常青指路啊!”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的指导员叫洪常青,所以用“常青指路”来比喻。这话引起王跃文哈哈大笑,他好久没有这样开心地笑了。没多久,王跃文来到了省作家协会。
重情重义的湘西汉子
王跃文对我总是以老师相称,也许是我年纪比他大许多,也许创作时间比他早,也许在他读书的母校怀化师专中文系讲过课,其实他的创作成就我无以比肩,他称我为老师,我深感渐愧。
王跃文不仅是一个谦逊随和之人,而且还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我在毛泽东文学院主持培训部的工作时,人员少,事情多,其中还有一项工作便是函授。函授分初级班和高级班,一招生就是好几百人。在函授中学员要交习作,太多了,怎么也看不过来,我便想起王跃文,把比较有质量的小说请他看。培训部没钱,这是无偿服务,这样的苦差事别人是不会干的,可他二话没说就接受了,说老师交待的任务一定尽心尽力完成。我每星期拿着一摞作品去他办公室,他很认真,一件一件地评点,两年时间他看了多少作品我都记不起来了,可却真真实实耽误了他许多宝贵的时间。那时他刚调来长沙,很多事情要料理,工作繁重,当时没有双休日,看作品只能业余时间,而且他当时正创作长篇小说《国画》,但他并没告诉我,怕我知道就不会要他看学员作品了,现在想来,真是愧对跃文啊,让他太辛苦了。
还有一件事令我难以忘怀。我喜欢交朋结友,《边城晚报》总编室主任张志鑫就是其中一个。2015年春节即至,报社想给有关单位和个人送点什么,志鑫找到我,让我出了个主意。我就说送王跃文写的《大清相国》,这是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歧山推荐、湖南省省长杜家豪领衔省政府干部阅读和研讨的书。志鑫说这个主意好有意义,如果能请王跃文在书上签上大名就更好了,希望我能帮这个忙。我应承下来,于是志鑫买了200本书,在腊月二十三日傍晚赶到长沙。当晚,我给跃文打了电话,说了这件事,跃文约我们次日下午到作协去,可偏偏遇到他们开会,跃文本完全可以推脱这件事情,但他考虑我们大老远从怀化赶来,又天寒地冻年关在即,只好请假在省作协阅览室签书。志鑫开了个赠书名单,跃文按名单一本一本的签下去,足足签了一个多小时,其间还接了两个催他去继续开会的电话,他硬是坚持把200本书签完。
当年的“哭鬼”成了全国著名的作家,而且成了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这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但对广大读者来说,看重的不是什么官,而是能继续看到了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对于一个作家来说,不论是在官场,还是职场,不论在什么位置,只有作品,才会是作家的心声。
这就是我认识和我所熟悉的王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