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有效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气氛活跃,而学生踊跃回答问题是课堂气氛活跃的主要表现之一。这种活跃在小学课堂上较为常见,上了中学后仍可看到“群手林立”、争相答题的场面。但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情形到了初二、初三就逐渐减少甚至消失。
众所周知,老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学生回答,然后老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即肯定或否定,要有一个明确的态度。但有的老师认为积极回答是好现象,为了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对答错的学生也不忍加以否定,而是不管答对答错都一味说“好”,这样就公平了吗?非也。可见对学生的回答如何作出恰当的评价,也是一种需要重视的教学手段。
笔者曾读过特级教师余映潮执教《紫藤萝瀑布》一课教学实录片段:
师:(教师巡视)用词之美,造句之美,色彩之美,等等,都可以说。好!小组之间交流一下,每个人讲自己的观点。开始。
师:有哪位同学给大家说说你的感受。
生1:我读了第2段中“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觉得这一句很有新意,她把每一朵花最浅淡的颜色比作银光。
师:而且紫色和银光相互映衬,色彩对比很强烈,给人以绚烂之感,而迸溅的水花呢,又有一种动感,使画面更显得生动活泼。好!你来。
……
生6:我觉得第3段写得很好。“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朵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这里运用拟人,写出了紫藤萝的性格。
师:说得好!而且从全文来看,它和下文形成照应。
生7:第8段也写得很好。尤其是“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写出了一种朦胧感。
师:啊!你看,朦胧感!从嗅觉的角度来写花,把无形的香气写得有形有色,多么有想象力啊!
余老师的课堂,是如此富有诗意,正是因为他营造了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评价氛围,实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这才引领学生进入了一个曼妙绝伦的境界。
激励性的评价可以激活课堂,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受益,促进他们的发展。在很多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你真棒”“向你学习”“你很聪明”,或者教师竖起大拇指,或者是有节奏地鼓掌,等等。从表面上看,教师已经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但是学生在长期的掌声中,兴趣也渐渐淡下去了,原本整齐响亮的掌声也开始变得稀稀拉拉。
笔者曾听一青年教师上公开课《羚羊木雕》,他向学生提出问题:文章对人物进行了哪些描写?学生答:“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于是让学生找出以上描写的句子。学生读出后,老师无一例外地说:“好,给他掌声!”课堂上看似热闹,实际上却是空洞贫乏。缺乏针对性的评价,怎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呢?例子中教师公式式的评价对学生特有的理解和感悟不能加以引导和体现,也就无法使学生真正体会、感悟和思考到所应学知识的所在,学生依旧处于课堂被动地位,在老师的牵引下模式化学习。这种语文课堂教学也就成了一种形式主义下的“好评价”。
在此,我们可以把随堂评价分为三种方式。
(1)肯定式。这种方式可以用语言直接表达,如:“说得好!”“好!”等。当然,老师说这话时要有真诚的笑容、热情的语气,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老师的赞扬与肯定是真实的。如果老师以呆板的表情、平淡的语气来评价学生答得对,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使学生无所适从。
(2)否定式。与肯定式评价热情的笑容和语气相反,在指出学生答错时,语调要温和,表情也要相对严肃一些,此时必须完全摒弃嘲笑和揶揄的语气,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老师严肃、真诚的态度,同时也能很快消除因回答错带来的不安。
(3)不置可否式。这种方式就是对学生的回答不作肯定或否定的表示。这样,就在课堂上形成了竞争、讨论的气氛,最后老师对学生的各种看法作归纳和总结,那么不管答对答错,都能在讨论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总而言之,准确得体、生动而有效的课堂语言评价,并非一日之功。作为教师,笔者认为应该懂得多,看得远,想得深,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评价行为,研究课堂评价策略,改进课堂评价语言。只有这样,才能建构属于自己的课堂评价艺术!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第七中学)
众所周知,老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学生回答,然后老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即肯定或否定,要有一个明确的态度。但有的老师认为积极回答是好现象,为了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对答错的学生也不忍加以否定,而是不管答对答错都一味说“好”,这样就公平了吗?非也。可见对学生的回答如何作出恰当的评价,也是一种需要重视的教学手段。
笔者曾读过特级教师余映潮执教《紫藤萝瀑布》一课教学实录片段:
师:(教师巡视)用词之美,造句之美,色彩之美,等等,都可以说。好!小组之间交流一下,每个人讲自己的观点。开始。
师:有哪位同学给大家说说你的感受。
生1:我读了第2段中“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觉得这一句很有新意,她把每一朵花最浅淡的颜色比作银光。
师:而且紫色和银光相互映衬,色彩对比很强烈,给人以绚烂之感,而迸溅的水花呢,又有一种动感,使画面更显得生动活泼。好!你来。
……
生6:我觉得第3段写得很好。“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朵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这里运用拟人,写出了紫藤萝的性格。
师:说得好!而且从全文来看,它和下文形成照应。
生7:第8段也写得很好。尤其是“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写出了一种朦胧感。
师:啊!你看,朦胧感!从嗅觉的角度来写花,把无形的香气写得有形有色,多么有想象力啊!
余老师的课堂,是如此富有诗意,正是因为他营造了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评价氛围,实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这才引领学生进入了一个曼妙绝伦的境界。
激励性的评价可以激活课堂,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受益,促进他们的发展。在很多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你真棒”“向你学习”“你很聪明”,或者教师竖起大拇指,或者是有节奏地鼓掌,等等。从表面上看,教师已经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但是学生在长期的掌声中,兴趣也渐渐淡下去了,原本整齐响亮的掌声也开始变得稀稀拉拉。
笔者曾听一青年教师上公开课《羚羊木雕》,他向学生提出问题:文章对人物进行了哪些描写?学生答:“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于是让学生找出以上描写的句子。学生读出后,老师无一例外地说:“好,给他掌声!”课堂上看似热闹,实际上却是空洞贫乏。缺乏针对性的评价,怎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呢?例子中教师公式式的评价对学生特有的理解和感悟不能加以引导和体现,也就无法使学生真正体会、感悟和思考到所应学知识的所在,学生依旧处于课堂被动地位,在老师的牵引下模式化学习。这种语文课堂教学也就成了一种形式主义下的“好评价”。
在此,我们可以把随堂评价分为三种方式。
(1)肯定式。这种方式可以用语言直接表达,如:“说得好!”“好!”等。当然,老师说这话时要有真诚的笑容、热情的语气,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老师的赞扬与肯定是真实的。如果老师以呆板的表情、平淡的语气来评价学生答得对,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使学生无所适从。
(2)否定式。与肯定式评价热情的笑容和语气相反,在指出学生答错时,语调要温和,表情也要相对严肃一些,此时必须完全摒弃嘲笑和揶揄的语气,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老师严肃、真诚的态度,同时也能很快消除因回答错带来的不安。
(3)不置可否式。这种方式就是对学生的回答不作肯定或否定的表示。这样,就在课堂上形成了竞争、讨论的气氛,最后老师对学生的各种看法作归纳和总结,那么不管答对答错,都能在讨论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总而言之,准确得体、生动而有效的课堂语言评价,并非一日之功。作为教师,笔者认为应该懂得多,看得远,想得深,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评价行为,研究课堂评价策略,改进课堂评价语言。只有这样,才能建构属于自己的课堂评价艺术!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