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人读者在阅读绘本时,往往会将目光投注在绘本的形式创意上,以及知识传达上。可是,触动儿童幼小心灵的往往是一种充满大爱的纯粹情感,是美好的人性。
我曾发表过一篇论文,题目是《创意为王》,副标题是《论图画书的艺术品性》。这样命题,说明我把“创意”看作是绘本最重要的艺术品性。也就是说,在我眼里,最具有创意的绘本是绘本中的王者。
在人类迄今为止所出版的书籍中,绘本是最具创意的书籍。何谓创意?被誉为“创意产业之父”的约翰·霍金斯说:“只要一个人所说所做所造是新颖的,无论是‘从无到有’还是赋予某物新的特征,创意就存在。”根据霍金斯对创意所作的诠释,我们可以说,李欧·李奥尼的《小蓝和小黄》就是典型的创意绘本。
从无到有:独特的视觉创意
《小蓝和小黄》的最核心的创意是视觉上的创意。李欧·李奥尼用抽象的、大小不一的色块来代表孩子和大人,他利用色彩调和后的变化,让核心人物蓝孩子和黄孩子拥抱到一起,变成一个绿孩子,进而营造出一个戏剧性的事件,以此来表现作品的主题。代表小蓝和小黄的蓝色块和黄色块不是画出来的,而是用蓝色和黄色的纸手撕出来的,与用剪刀来剪相比,用手撕所造成的不规则的茬口显得生动和鲜活。另外,代表人物的每一个色块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每一次都重新即兴撕出来,这使人物有了动感和变化。
以我所见,在世界绘本史上,用抽象的色块来代表人,用蓝色和黄色的调色变化来表现故事的主题,《小蓝和小黄》的确是横空出世、绝无仅有。特别是用抽象的色块来代表人物,是非常大胆的创意。《小蓝和小黄》出版于1959年,8年之后的1967年,日本翻译、引进了这本绘本。据说在日本,当时有很多人,包括相当数量的图书馆员都怀疑《小蓝和小黄》能否被儿童所喜欢。但是,事实上与大人们的预期相反,孩子们对这本绘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从中获得了极大的快乐。孩子们的这一接受状况,改变了大人们对《小蓝和小黄》的认知和评价。现在,几乎在所有儿童图书馆和童书馆里,《小蓝和小黄》都被视为一本珍贵的绘本。
其实,对绘本创作来说,与绘画技术相比,绘画的美术设计的创意更为重要。而实际上,进入绘本创作领域的美术设计师也很多,且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绘本大师级人物的李欧·李奥尼就是活跃于国际舞台的一流的平面设计师,他是著名杂志《财富》的艺术总监。事实上,著名的绘本作家艾瑞·卡尔(代表作《好饿的毛毛虫》等)也是一位平面设计师,而五味太郎(代表作《鳄鱼怕怕 牙醫怕怕》)、宫西达也(代表作《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新宫晋(代表作《草莓》等)这些日本的绘本大家也都是美术设计、工艺设计出身。他们富于创意的设计,尤其是对视觉效果的注重和突出,拓展了绘本的艺术表现领域,有力地提升了绘本的艺术表现力。
美好情感:真正的好点子
前面介绍了约翰·霍金斯对创意所作的诠释,他强调的是创意的“新颖”,新颖包括“从无到有”和“赋予某物新的特征”。如果让我给创意下一个简单的定义,我想说,创意就是出人意料的好点子。我要强调,作为创意的一个好点子,光是“出人意料”还不够,真的要够“好”。拿《小蓝和小黄》来说,用蓝色和黄色等抽象的色块来代表人,作为绘本的点子非常出人意料,但是,如果仅仅局限于这个点子,就还不够“好”。
李欧·李奥尼将出人意料的点子向前发展的第一步,是将蓝色和黄色调和在一起会变成绿色这个知识用到绘本中来,但是他的高超之处是没有把《小蓝和小黄》写成单纯的知识绘本,而是把知识暗藏在故事之中,并且赋予知识以人文的意涵,使其成为表现心灵的文学。如果这本绘本只是定位于向孩子传达颜色的知识,肯定会降格为平庸的作品。换言之,一位绘本作家如果明于知识而陋于知人心,其作品往往也不会成为经典之作。
在绘本里,李欧·李奥尼将小蓝和小黄设定为一对最要好的朋友。
有一天,小蓝去找小黄玩,可是小黄不在家,小蓝四处找,“他这边找找”,“那边找找”,“找呀找呀”,“突然在拐角上,找到了小黄!”“他们开心地抱在了一起,抱啊抱啊,结果他们变绿了。”
李欧·李奥尼很巧妙地为小蓝和小黄开心的拥抱作了铺垫,更是巧妙地用小蓝和小黄因拥抱在一起变成一个绿孩子,来隐喻小蓝和小黄的心心相印——他们好得像一个人。
李欧·李奥尼是一个写故事的高手,他利用小蓝和小黄的变化,营造戏剧性的冲突。
绿孩子回到蓝孩子家,蓝爸爸和蓝妈妈不认他是蓝孩子,绿孩子又到黄孩子家,黄爸爸和黄妈妈也不认他是黄孩子。小蓝和小黄当然“好伤心”,“他们哭了,流出了大滴的蓝眼泪和黄眼泪。”哭啊哭,直到完全变成了眼泪,最后,他们把眼泪收拢到一起,又变回了原来的自己。“现在,爸爸和妈妈能认出我们来了吧?”蓝爸爸和蓝妈妈见到小蓝,开心极了。他们对小蓝“又是抱又是亲!”
故事写到了这里,有一个关键的节点需要注意。如果蓝爸爸和蓝妈妈只是又亲又抱(只爱)自己的孩子,他们将永远不知道绿孩子的秘密,也就是不知道自己的蓝孩子在生命中的一个秘密。正是在这里,李欧·李奥尼显示出了他具有大爱和大智慧的设计——他让蓝爸爸和蓝妈妈抱了自己的小蓝后,也抱起了小黄。李欧· 李奥尼的这一笔告诉我们:宽厚、广博的爱和同情,会产生对美好人性的洞察力。
接着,李欧· 李奥尼继续设计故事的发展。
蓝爸爸和蓝妈妈兴冲冲地到马路对面去,向黄爸爸和黄妈妈“报告这个好消息”。结果就不用说了,两家的爸爸和妈妈也变成了绿色——融为一体。
成人读者在阅读这本书时,往往会将目光投注在这本绘本的形式上创意上,却忽略了创意背后所蕴含的意味。作品中蓝孩子与黄孩子拥抱在一起变成绿孩子的情节,在很多成人眼里也不过是蓝颜色与黄颜色合在一起会变成绿颜色的知识。可是,在儿童读者心里,这个过程是触动心灵的,因为他感受到的是好朋友间的那种亲密无间,和谐融洽的纯粹情感。 在绘本阅读中,儿童始终有着更加丰富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同时也拥有更加宽容和接纳的态度,这也是《小蓝和小黄》这样一本看似简单的作品在孩子中间极受欢迎的秘密。
点石成金:语言与画面的默契配合
虽然我在以前讲绘本的时候,说起过有的绘本的绘画表现与语言相比会更强势,还曾例举过这本《小蓝和小黄》。但是,这次我想说,这并不是说《小蓝和小黄》中的语言表现不重要。恰恰相反,对于《小蓝和小黄》这样的采用抽象的视觉形状来表现人物、故事和情感的绘本而言,语言反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李欧·李奥尼在《小蓝和小黄》中写下的语言文字有着难以察觉的魔力——没有语言文字,绘本中的那些色块就变成了难解的东西,而有了语言文字,那些色块就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
在表达意义方面,绘本的绘画往往不能不言自明。《小蓝和小黄》第一页上的那个黄色的色块,自身并不能显示意义,它需要“这是小蓝”这句话来点化。同样,第二页里如果没有语言,读者眼中就只有橘黄色色块里3个大小不一的蓝色色块,可是,有了“小蓝的家里,还有蓝爸爸和蓝妈妈”这句话,生活的场景就被打开了。第三页,有着包括小蓝在内的6個色块,一句“小蓝有好多朋友”,写出了人际关系,交代出故事发展的线索。再下一页,是小蓝和小黄脸对着脸,因为李欧·李奥尼写的是“可是他最好的朋友是小黄”,我们看到的是两个孩子在亲近;如果李欧·李奥尼写的是“可是他的冤家对头是小黄”,同样的画面,我们看到的就是小蓝和小黄在顶牛吵架。由此可见,语言具有指示绘画意义的方向的作用。又翻开一页,是橘黄色色块里有3个大小不一的黄色色块,在此,李欧·李奥尼写的是“小黄就住在街对面”。这是非常让人敬服的绘本语言的变化。此处,如果写的是“小黄的家里,也有黄爸爸和黄妈妈”,看似顺理成章,其实是重复式啰唆,因为这一页的构图与第二页是相同的,读者根据前面出现的“小蓝的家里,还有蓝爸爸和蓝妈妈”这一信息,是能明白“小黄的家里,也有黄爸爸和黄妈妈”,但是,小黄家住在哪儿,读者却是不知道的,而小黄家的位置,对后面的故事的发展又是重要的线索,所以,李欧·李奥尼写下了“小黄就住在街对面”这句话。
通过上述对画面几处语言的分析,我们就能理解,李欧·李奥尼的语言表现具有点石成金的艺术力量,堪称经典教科书式的生动案例,它启示着绘本创作者,要了解绘本的绘画和语言这两种媒介有不同的表现功能,在此基础上,运用语言时还要惜墨如金,字斟句酌地配合画面来进行精心的安排,才有可能出品一本有创意、有艺术生命力的绘本。
朱自强
学者、翻译家、作家。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出版有《朱自强学术文集》(10卷)以及《儿童文学概论》、《亲近图画书》等个人著作10多种。
我曾发表过一篇论文,题目是《创意为王》,副标题是《论图画书的艺术品性》。这样命题,说明我把“创意”看作是绘本最重要的艺术品性。也就是说,在我眼里,最具有创意的绘本是绘本中的王者。
在人类迄今为止所出版的书籍中,绘本是最具创意的书籍。何谓创意?被誉为“创意产业之父”的约翰·霍金斯说:“只要一个人所说所做所造是新颖的,无论是‘从无到有’还是赋予某物新的特征,创意就存在。”根据霍金斯对创意所作的诠释,我们可以说,李欧·李奥尼的《小蓝和小黄》就是典型的创意绘本。
从无到有:独特的视觉创意
《小蓝和小黄》的最核心的创意是视觉上的创意。李欧·李奥尼用抽象的、大小不一的色块来代表孩子和大人,他利用色彩调和后的变化,让核心人物蓝孩子和黄孩子拥抱到一起,变成一个绿孩子,进而营造出一个戏剧性的事件,以此来表现作品的主题。代表小蓝和小黄的蓝色块和黄色块不是画出来的,而是用蓝色和黄色的纸手撕出来的,与用剪刀来剪相比,用手撕所造成的不规则的茬口显得生动和鲜活。另外,代表人物的每一个色块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每一次都重新即兴撕出来,这使人物有了动感和变化。
以我所见,在世界绘本史上,用抽象的色块来代表人,用蓝色和黄色的调色变化来表现故事的主题,《小蓝和小黄》的确是横空出世、绝无仅有。特别是用抽象的色块来代表人物,是非常大胆的创意。《小蓝和小黄》出版于1959年,8年之后的1967年,日本翻译、引进了这本绘本。据说在日本,当时有很多人,包括相当数量的图书馆员都怀疑《小蓝和小黄》能否被儿童所喜欢。但是,事实上与大人们的预期相反,孩子们对这本绘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从中获得了极大的快乐。孩子们的这一接受状况,改变了大人们对《小蓝和小黄》的认知和评价。现在,几乎在所有儿童图书馆和童书馆里,《小蓝和小黄》都被视为一本珍贵的绘本。
其实,对绘本创作来说,与绘画技术相比,绘画的美术设计的创意更为重要。而实际上,进入绘本创作领域的美术设计师也很多,且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绘本大师级人物的李欧·李奥尼就是活跃于国际舞台的一流的平面设计师,他是著名杂志《财富》的艺术总监。事实上,著名的绘本作家艾瑞·卡尔(代表作《好饿的毛毛虫》等)也是一位平面设计师,而五味太郎(代表作《鳄鱼怕怕 牙醫怕怕》)、宫西达也(代表作《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新宫晋(代表作《草莓》等)这些日本的绘本大家也都是美术设计、工艺设计出身。他们富于创意的设计,尤其是对视觉效果的注重和突出,拓展了绘本的艺术表现领域,有力地提升了绘本的艺术表现力。
美好情感:真正的好点子
前面介绍了约翰·霍金斯对创意所作的诠释,他强调的是创意的“新颖”,新颖包括“从无到有”和“赋予某物新的特征”。如果让我给创意下一个简单的定义,我想说,创意就是出人意料的好点子。我要强调,作为创意的一个好点子,光是“出人意料”还不够,真的要够“好”。拿《小蓝和小黄》来说,用蓝色和黄色等抽象的色块来代表人,作为绘本的点子非常出人意料,但是,如果仅仅局限于这个点子,就还不够“好”。
李欧·李奥尼将出人意料的点子向前发展的第一步,是将蓝色和黄色调和在一起会变成绿色这个知识用到绘本中来,但是他的高超之处是没有把《小蓝和小黄》写成单纯的知识绘本,而是把知识暗藏在故事之中,并且赋予知识以人文的意涵,使其成为表现心灵的文学。如果这本绘本只是定位于向孩子传达颜色的知识,肯定会降格为平庸的作品。换言之,一位绘本作家如果明于知识而陋于知人心,其作品往往也不会成为经典之作。
在绘本里,李欧·李奥尼将小蓝和小黄设定为一对最要好的朋友。
有一天,小蓝去找小黄玩,可是小黄不在家,小蓝四处找,“他这边找找”,“那边找找”,“找呀找呀”,“突然在拐角上,找到了小黄!”“他们开心地抱在了一起,抱啊抱啊,结果他们变绿了。”
李欧·李奥尼很巧妙地为小蓝和小黄开心的拥抱作了铺垫,更是巧妙地用小蓝和小黄因拥抱在一起变成一个绿孩子,来隐喻小蓝和小黄的心心相印——他们好得像一个人。
李欧·李奥尼是一个写故事的高手,他利用小蓝和小黄的变化,营造戏剧性的冲突。
绿孩子回到蓝孩子家,蓝爸爸和蓝妈妈不认他是蓝孩子,绿孩子又到黄孩子家,黄爸爸和黄妈妈也不认他是黄孩子。小蓝和小黄当然“好伤心”,“他们哭了,流出了大滴的蓝眼泪和黄眼泪。”哭啊哭,直到完全变成了眼泪,最后,他们把眼泪收拢到一起,又变回了原来的自己。“现在,爸爸和妈妈能认出我们来了吧?”蓝爸爸和蓝妈妈见到小蓝,开心极了。他们对小蓝“又是抱又是亲!”
故事写到了这里,有一个关键的节点需要注意。如果蓝爸爸和蓝妈妈只是又亲又抱(只爱)自己的孩子,他们将永远不知道绿孩子的秘密,也就是不知道自己的蓝孩子在生命中的一个秘密。正是在这里,李欧·李奥尼显示出了他具有大爱和大智慧的设计——他让蓝爸爸和蓝妈妈抱了自己的小蓝后,也抱起了小黄。李欧· 李奥尼的这一笔告诉我们:宽厚、广博的爱和同情,会产生对美好人性的洞察力。
接着,李欧· 李奥尼继续设计故事的发展。
蓝爸爸和蓝妈妈兴冲冲地到马路对面去,向黄爸爸和黄妈妈“报告这个好消息”。结果就不用说了,两家的爸爸和妈妈也变成了绿色——融为一体。
成人读者在阅读这本书时,往往会将目光投注在这本绘本的形式上创意上,却忽略了创意背后所蕴含的意味。作品中蓝孩子与黄孩子拥抱在一起变成绿孩子的情节,在很多成人眼里也不过是蓝颜色与黄颜色合在一起会变成绿颜色的知识。可是,在儿童读者心里,这个过程是触动心灵的,因为他感受到的是好朋友间的那种亲密无间,和谐融洽的纯粹情感。 在绘本阅读中,儿童始终有着更加丰富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同时也拥有更加宽容和接纳的态度,这也是《小蓝和小黄》这样一本看似简单的作品在孩子中间极受欢迎的秘密。
点石成金:语言与画面的默契配合
虽然我在以前讲绘本的时候,说起过有的绘本的绘画表现与语言相比会更强势,还曾例举过这本《小蓝和小黄》。但是,这次我想说,这并不是说《小蓝和小黄》中的语言表现不重要。恰恰相反,对于《小蓝和小黄》这样的采用抽象的视觉形状来表现人物、故事和情感的绘本而言,语言反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李欧·李奥尼在《小蓝和小黄》中写下的语言文字有着难以察觉的魔力——没有语言文字,绘本中的那些色块就变成了难解的东西,而有了语言文字,那些色块就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
在表达意义方面,绘本的绘画往往不能不言自明。《小蓝和小黄》第一页上的那个黄色的色块,自身并不能显示意义,它需要“这是小蓝”这句话来点化。同样,第二页里如果没有语言,读者眼中就只有橘黄色色块里3个大小不一的蓝色色块,可是,有了“小蓝的家里,还有蓝爸爸和蓝妈妈”这句话,生活的场景就被打开了。第三页,有着包括小蓝在内的6個色块,一句“小蓝有好多朋友”,写出了人际关系,交代出故事发展的线索。再下一页,是小蓝和小黄脸对着脸,因为李欧·李奥尼写的是“可是他最好的朋友是小黄”,我们看到的是两个孩子在亲近;如果李欧·李奥尼写的是“可是他的冤家对头是小黄”,同样的画面,我们看到的就是小蓝和小黄在顶牛吵架。由此可见,语言具有指示绘画意义的方向的作用。又翻开一页,是橘黄色色块里有3个大小不一的黄色色块,在此,李欧·李奥尼写的是“小黄就住在街对面”。这是非常让人敬服的绘本语言的变化。此处,如果写的是“小黄的家里,也有黄爸爸和黄妈妈”,看似顺理成章,其实是重复式啰唆,因为这一页的构图与第二页是相同的,读者根据前面出现的“小蓝的家里,还有蓝爸爸和蓝妈妈”这一信息,是能明白“小黄的家里,也有黄爸爸和黄妈妈”,但是,小黄家住在哪儿,读者却是不知道的,而小黄家的位置,对后面的故事的发展又是重要的线索,所以,李欧·李奥尼写下了“小黄就住在街对面”这句话。
通过上述对画面几处语言的分析,我们就能理解,李欧·李奥尼的语言表现具有点石成金的艺术力量,堪称经典教科书式的生动案例,它启示着绘本创作者,要了解绘本的绘画和语言这两种媒介有不同的表现功能,在此基础上,运用语言时还要惜墨如金,字斟句酌地配合画面来进行精心的安排,才有可能出品一本有创意、有艺术生命力的绘本。
朱自强
学者、翻译家、作家。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出版有《朱自强学术文集》(10卷)以及《儿童文学概论》、《亲近图画书》等个人著作10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