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对汉语疑问代词"谁"表"疑问"和"任指"的韵律和听感表现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谁"的"疑问"和"任指"两种功能在音高、时长和音强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谁"的焦点信息的表达主要凭借句法手段,而不是语音手段,"谁"在语句中表现为自然重音,而不是强调重音,表"任指"的"谁"则有弱读的趋势。二者在感知上的差异集中在对语句"自然度"的评判上。
【基金项目】
:
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项目“韵律类型学视角下的汉语、日语语调韵律特征的比较研究”(AS190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比较语言学团队项目”(63202210)的资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汉语疑问代词"谁"表"疑问"和"任指"的韵律和听感表现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谁"的"疑问"和"任指"两种功能在音高、时长和音强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谁"的焦点信息的表达主要凭借句法手段,而不是语音手段,"谁"在语句中表现为自然重音,而不是强调重音,表"任指"的"谁"则有弱读的趋势。二者在感知上的差异集中在对语句"自然度"的评判上。
其他文献
2020年8月14日,第二届国际职场汉语教学研讨会在广州五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现场+线上的形式举行。本次大会以"疫情下国际职场汉语教学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和"国际职场汉语教材研究"为主要议题,由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语教学》编辑部、香港华语二语教研学会、广州五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本文通过一组实验,检验以泰语为母语的中、高水平汉语学习者对汉语中"只有"句、"是"字句、准分裂句和一般焦点句中排他性语义的理解。这四类结构都包含"除了x,其他人没有P"的排他性意义,但排他性的具体实现形式并不相同。本文旨在考察中、高水平的汉语学习者是否可以习得这四类结构的排他性及它们之间的细微差距。实验发现,学习者可以完全习得"只有"句的排他性,但对于"是"字句、准分裂句和一般焦点句并没有形成类似母语者的敏感度,且这种不敏感具有长期性和顽固性的特点。造成这三种结构排他性较高习得难度的原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全世界范围内蔓延,给全球汉语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本文提出应该对这些影响进行科学理性的评估,并提出因应这种影响所采取的策略。我们从检讨第二语言教学法和教学模式入手,探讨了在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环境下,全球范围内的汉语教学面临的各种问题,并就汉语国际教育在当下和后疫情时代的发展问题提出了因应策略。
本文提出了"形-义关联度"的概念——语言形式和其意义的关系,按其强度大小分为强关联、中等关联和弱关联。寄生范畴和库藏手段之间属于弱关联,体现了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异常复杂的关系。文章全面深入考察了事态范畴在汉语各种范畴中的寄生情况,发现事态范畴广泛寄生于汉语的众多目标范畴中,体现了汉语母语者对其较高的敏感性,可被称为"隐性敏感范畴"。显赫范畴属于"显性敏感范畴"。
简明汉语的研制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应急之需,亦是中国未来应急语言服务之需。在借鉴简明日语、简明英语、汉语国际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HSK四级以上汉语水平的在华外籍人士为主要服务对象,确定简明汉语词汇、语法及语用的具体简化标准。通过复盘反思,提出了未来简明汉语研制的四点改进意见,希望能够把简明汉语的研究和使用纳入国家语言服务的整体规划中,特别是建立简明汉语研发与使用的体制机制法制保障。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按照上级部门的总体部署和相关要求,原定于2020年9月在北京语言大学举办的《世界汉语教学》青年学者论坛(第8届)延期至2021年9月举办。论坛的主题为"新形势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跨学科研究"。现继续公开征集论文,热忱欢迎海内外从事汉语研究和汉语教学研究的青年学者投稿。本届论坛在原定议题(1-3)的基础上增加3个议题(4-6),包括:1.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研究.
在一定共时平面,任何图式性构式都有一个范围模糊的"边界"。这种边界涉及两种现象,一是图式性构式中以低核心程度为特征的"边缘构例",二是在这些构例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抽象意义已经出现变化的"变异构例"。边缘构例和变异构例都具有语义上的多元性。这种多元性的形成不仅可以归因于图式性构式历时扩展中语义语用限制条件的不断变化,更主要地是因为扩展的多维度性。核心构例、边缘构例和变异构例之间具有同形异义关系,说明图式性构式形式特征和意义特征演变具有可分离性。
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经多方协商,原定于2020年9月27日到30日由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与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新西兰梅西大学人文学院联合举办的"第17届汉语国际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ICCSL-17)"推迟至2021年举行,具体日期待定。大会承办方仍为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大会举办地点、主题不变。再次感谢学界和业界所有关注此次会议的同行、同学,期待来年山河无恙,共襄盛举。
在汉语中,情态副词"少说"能够表达说话人对量化成分的估测,它并非由谓词性偏正短语"少说"直接发展而来,而是受到类比化这一机制的影响,在"少也……"的基础上通过在"少"后添加认知义动词"说"而形成"少说也……",并伴随着副词"也"的消失而最终词汇化为情态副词。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结构增扩和结构省缩两种构式变化,表现为一个既"增"又"省"、先"增"后"省"的构式变化过程。
本文以语义语法为理论指导,按照从话语到句子的分析顺序,运用话语逻辑、句法验证与认知解释的方法,论证副词"索性"句"势迫顺为"的话语功能,并验证"索性"的情态内涵。首先,在综述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三点不足:话语关联的界定不够精准、语法意义的提取缺乏验证、情感态度的解释缺乏逻辑。其次,从话语功能、逻辑层次和语义功能三个层面勾勒"索性"的话语关联,并分别从形式标记和语义功能两个角度论证外层转折和内层因果及其语义。再次,从认知的势迫性、情感的不得已、态度的果断性和意向的自主性四个角度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