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EVA是经济增加值(EconomicValue Added)的英文简称,是由美国斯腾斯特管理管理咨询公司于1982年提出,经过近三十年的推广,EVA思想已在全球得到普及,近几年国内外理论界和实务界不仅将其作为企业业绩评价指标所推崇,而且还将其作为投资决策和经营管理的核心工具,在指导企业目标设定、战略评估、资源分配、薪酬设计、财务计划与核算、企业兼并、收购和价值提升等方面都得到广泛应用。
一、EVA的含义
经济增加值(EVA)是用经过调整的税后净利润扣除企业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使用的全部资本的成本之后的余额,用于衡量企业财富的增加量。其本质是经济利润而不是传统的会计利润。
(一)EVA与传统意义上“利润”的差别在利润表中反映的净利润仅仅考虑了债务资金的成本——利息费用,忽略了权益资金的成本——股利;EVA是用调整后的税后净利润减去所有资金的成本计算出来的,尽管计算权益资金的成本具有一定主观性,但忽略其存在就不能准确地评价企业为所有者创造的新价值。
(二)EVA与剩余收益的差别剩余收益是企业收益中超过总体平均期望值的部分,常用于评价利润中心的经营业绩,EVA是在剩余收益的基础上演变出来的,从以下两方面对剩余收益进行了拓展:
(1)使用的资金成本的来源不同。在使用EVA方法评价公司分部业绩时,其从财务管理学的角度出发,使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为独立的利润中心计算特定的风险水平和资金成本,而不再使用总公司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2)计算结果更具科学性。EVA不是直接使用现成的会计报表数据就可以计算出来的,而需要对影响资产总额、税后净利和资金成本的项目进行调整,使得企业所使用的各种显性和隐性成本能够真实地反映出来,以便准确的衡量该企业所占用消耗的资源及创造的价值,以保证最终考核结果的公正。
(三)EVA与MVA区别 MVA(Maket Value Added,市场价值增量)是企业的市场价值与投入企业的全部资本之间的差额,是企业预期的未来EVA的现值。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的使命是为股东创造价值。从长期看,企业的市场价值反映的是投资者对企业经营业绩和未来成长前景的判断,它是最直观的价值标准。但市场价值的高低并不能反映企业管理层的经营业绩。即单看企业的市值是不对的,大企业未必就是能够创造价值的好企业。
二、EVA计算模型与判别标准
(一)EVA的计算模型按照EVA的会计调整和计算原理,其计算模型和步骤如下:
EVA=税后净营业利润-全部资本成本=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总额×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税后净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利息费用)×(1-所得税税率)+会计调整项目=税后净利润+利息费用×(1-所得税税率)+少数股东权益+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增加+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余额的增加-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非营业投资的投资收益-EVA税收调整
全部资本成本=税后债务资本+股权资本成本+会计调整项目(约当股权资本)
约当股权资本=递延所得税负债贷方余额+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余额(不包括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累计商誉摊销+累计税后营业外支出-累计营业外收入
资本总额=流动负债(扣除流动免息负债)+非流动负债+股东权益+EVA会计调整项目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债务资本的比重×债务资本成本率×(1-所得税税率)+权益资本的比重×权益资本成本率
(二)EVA的判别标准运用EVA模型进行业绩评价和投资决策时主要看EVA是否大于零,只有当EVA大于零时,才说明企业经营者创造了价值,能够真正为投资者带来财富,值得投资者继续投资,EVA的大小能够对企业的价值创造进行表述,用于衡量企业的业绩更加科学。
三、EVA的作用
(一)有利于正确评价企业业绩 经济增加值能够更真实、全面地评价企业经营业绩,传统会计利润只考虑了债务资本成本,而没有考虑股权资本成本,虚高的会计利润是造成我国众多国有企业明盈实亏的根源,事实上有利润的企业不一定创造价值。引入经济增加值的理念和考核办法,将股东投入企业资本成本考虑进去,只有在企业盈利超过权益资本的成本时,股东财富才能真正增加。使原来以效益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本增值为中心,以经济增加值作为考核指标,真正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能使经营管理者更理智地、审慎地使用资本,从而避免经营管理者的短期投资决策行为,制定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这是经济增加值最突出的一个特点。
(二)有利于发挥薪酬激励机制的作用 经济增加值指标的增减与股东财富的增减相一致,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薪酬制度——经济增加值薪酬体系。该薪酬制度不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与经济增加值相联系,与员工业绩挂钩且上不封顶的奖金制度,只要经济增加值有所增加,经营者就可以按照一定比例分得“超额利润”;这就能增加经营管理者创造超额经济增加值的动力,促使其制定和执行更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战略和策略。经济增加值激励机制主要包括EVA红利银行和EVA股票期权计划。
(1)EVA红利银行。EVA红利银行的基本内容是每期都以公司所赚取的经济增加值的一定比例作为红利奖励给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员工,但这部分红利首先应存入银行。当经济增加值为正数时,它会增加红利银行的账面金额;反之,则会减少红利银行的账面余额。这样就把管理者和员工的个人利益与经济增加值的持续改善挂钩,并且是动态的,随时间而延续的激励机制,这就能激发经营管理者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能够更加努力提高经营业绩,有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进一步完善。
(2)EVA期权计划。EVA期权计划与EVA红利计划联系在一起,股票期权的授予数量由当年所获得的EVA红利而定,管理人员和员工使用自己的红利来购买股票期权。行权价格是不固定的,大致等于当时的市场价格,根据期权定价原理,当行权价格上升时,单位期权的价值就下降,就应提高授予数量。这样就能把经营者的利益与股东的利益结合起来,经营者提高其收益的唯一方式就是使经济增加值持续增加,同时为股东创造更多的财富。
(三)有助于强化央企的资本成本和价值创造理念 实行经济增加值考核主要有三个目的:
(1)有利于央企实现可持续发展,引导央企增加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投入。经济增加值是引导价值创造的有效指标,只有当一个企业的投资收益率超过其全部资本成本,才证明其是真正有利润的,因此,经济增加值是管理系统的核心,有利于企业价值的再造。经济增加值主要从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入手,探讨在资源利用效率和资源配置政策相对稳定条件下企业能够实现的最大价值增量。它强调了价值创造过程中或者是价值链对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认为只有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才能从本质上提高企业价值的可持续增长水平。经济增加值的可持续增长反映的是企业价值的可持续增长,企业价值的可持续增长反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的财务目标相同,即经济增加值的管理是企业价值的增长管理,是将管理层利益、股东利益和企业价值创造绑在一起的管理,这样将会影响企业所有价值链增长的管理行为,经济增加值可持续增长的源泉是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提供的稳定可靠的经济利益。
计算经济附加值时则将研究发展费用和市场开拓费用资本化。即将当期发生的研究发展费用和市场开拓费用作为企业的一项长期投资加入到资产中,同时根据复式记账法的原则,资本总额也增加相同数量。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在几年之中进行摊销,摊销值列入当期费用抵减利润。摊销期一般在3年~8年之间,根据公司的性质和投入的预期效果而定。这样,公司投入的研究发展费用和市场开拓费用不是在当期核销,而是分期摊销,从而不会对经营者的短期业绩产生负面影响,鼓励经营者进行研究发展和市场开拓,为企业长期发展增强后劲,有利于公司在未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营业绩。
(2)有利于央企进一步做强主业。经济增加值由于不是追求传统意义的“利润指标”,而是反映企业真正创造的价值增量,能消除不同部门多目标的混乱局面,企业将经济增加值的指标分解为若干子指标,在这些指标的压力下,各部门的管理者都会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自发地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从而有效地把所有员工的行为统一到实现企业财富最大化
(3)有利于遏制央企投资冲动,合理控制风险。经济增加值指标由于考虑了包括权益资本在内的所有资本的成本,体现了企业在某个时期创造或破坏的财富价值量,反映了所有者财富的真实变化情况,符合资本保全观念,树立了以长期发展为本的经营战略思想,纠正那种不重视资本成本,尤其是忽略对权益资本的补偿,误以为企业资本是一种“免费资本”,可以无节制、无条件地使用,进行盲目筹资、投资;造成很多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根本不重视资本的有效配置,以致不断出现投资失误、重复投资、投资低效等的决策行为。用经济增加值评价企业的绩效,经营者不仅注意创造实际收益的大小,还要考虑所应用资本总额的多少以及其成本的大小;这样,经营者的奖励指标与投资者的投资目标趋于一致,促使经营者像所有者一样思考和行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因委托代理关系而产生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最终降低全社会的管理成本。
四、EVA的缺陷
用经济增加值考核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虽然比传统会计考核指标更具优势,但就目前我国中央企业的现实状状,经济增加值考核指标要全面推行,还有待于我国经济转轨的完成和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成熟。
(一)央企的特殊地位和其兼任的社会责任决定,用经济增加值考核其经营业绩的做法不能普遍适用 央企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政府对其进行宏观掌控是必然的,这就决定了它所使用的薪酬激励体系不可能如其他性质的企业那么灵活,人才的流失就会在所难免;另外,如果仅仅以经济增加值作为央企考核指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会把精力放到创造、增加企业价值上去,造成其忽视甚至不再勇于担负社会责任。
(二)经济增加值指标对会计质量的高要求令企业推行存在困难 目前各央企的发展情况尚不均衡,不同行业需要不同的资本结构指标;即使同行业企业的盈利水平也不尽相同,对该指标的承受能力也不同。有一些央企在会计利润考核指标下尚不能实现盈利,更谈不上创造价值,对于这类企业,用经济增加值考核指标进行考核有一定难度。另外,在央企内部,组织结构分工不明,责任不清,为达到一定目的,经营管理者很可能存在控制财务数据的行为;母子公司间关联交易的存在使得一些交易不能反应市场价值,都将影响经济增加值计算的准确性,进而影响该指标的应用。因此,在央企推行经济增加值指标还需要进行适应我国国情的改造。
(三)我国资本市场尚不成熟,资本成本难以确定 我国资本市场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证券市场运作仍不规范,不能充分发挥调节资本的作用;大部分央企没有实现整体上市,市值计算无从谈起;二是证券市场的结构不完善,投资者的投资组合分散程度低,权益资本成本的计算存在较大困难,计算权益资本成本的三大要素(无风险证券的收益、权益资本的市场风险溢价、系统性风险系数)是不健全的。
(四)缺乏统一的财务核算系统、财会人员素质较低 由于目前的会计科目不直接支持EVA的核算,且实施起来与国家的会计准则有一定差异,需要单独建立一套EVA核算系统,这在无形中加大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难度。EVA业绩考核体系之所以在我国执行起来比较困难,除了资本市场的不完善之外,广大基层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跟不上、没有办法很好地消化这套体系,也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理论界和实务界都认为经济增加值要在企业全面推行存在一定的困难,笔者认为,我们既要全面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经济增加值的含义,又要避其所短用其所长,使其真正成为我国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的路标。我国从2007年起开始在一部分中央企业进行试点,使许多企业从亏损走向盈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一过程中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即使在中央企业推行统一的经济增加值指标考核有很大难度,但是我们可以借鉴经验对其进行改造,如在计算经济增加值时,对不同行业的企业规定不同的调整事项和评价的标准。
参考文献:
[1]AI.埃巴著,凌晓东译:《经济增加值——如何为股东创造财富》,中信出版社2001年版。
[2]刘希成:《EVA调整项目的再思考:理论与实务的比较分析》,《财会通讯》(综合·上)2009年第6期。
(编辑刘姗)
一、EVA的含义
经济增加值(EVA)是用经过调整的税后净利润扣除企业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使用的全部资本的成本之后的余额,用于衡量企业财富的增加量。其本质是经济利润而不是传统的会计利润。
(一)EVA与传统意义上“利润”的差别在利润表中反映的净利润仅仅考虑了债务资金的成本——利息费用,忽略了权益资金的成本——股利;EVA是用调整后的税后净利润减去所有资金的成本计算出来的,尽管计算权益资金的成本具有一定主观性,但忽略其存在就不能准确地评价企业为所有者创造的新价值。
(二)EVA与剩余收益的差别剩余收益是企业收益中超过总体平均期望值的部分,常用于评价利润中心的经营业绩,EVA是在剩余收益的基础上演变出来的,从以下两方面对剩余收益进行了拓展:
(1)使用的资金成本的来源不同。在使用EVA方法评价公司分部业绩时,其从财务管理学的角度出发,使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为独立的利润中心计算特定的风险水平和资金成本,而不再使用总公司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2)计算结果更具科学性。EVA不是直接使用现成的会计报表数据就可以计算出来的,而需要对影响资产总额、税后净利和资金成本的项目进行调整,使得企业所使用的各种显性和隐性成本能够真实地反映出来,以便准确的衡量该企业所占用消耗的资源及创造的价值,以保证最终考核结果的公正。
(三)EVA与MVA区别 MVA(Maket Value Added,市场价值增量)是企业的市场价值与投入企业的全部资本之间的差额,是企业预期的未来EVA的现值。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的使命是为股东创造价值。从长期看,企业的市场价值反映的是投资者对企业经营业绩和未来成长前景的判断,它是最直观的价值标准。但市场价值的高低并不能反映企业管理层的经营业绩。即单看企业的市值是不对的,大企业未必就是能够创造价值的好企业。
二、EVA计算模型与判别标准
(一)EVA的计算模型按照EVA的会计调整和计算原理,其计算模型和步骤如下:
EVA=税后净营业利润-全部资本成本=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总额×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税后净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利息费用)×(1-所得税税率)+会计调整项目=税后净利润+利息费用×(1-所得税税率)+少数股东权益+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增加+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余额的增加-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非营业投资的投资收益-EVA税收调整
全部资本成本=税后债务资本+股权资本成本+会计调整项目(约当股权资本)
约当股权资本=递延所得税负债贷方余额+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余额(不包括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累计商誉摊销+累计税后营业外支出-累计营业外收入
资本总额=流动负债(扣除流动免息负债)+非流动负债+股东权益+EVA会计调整项目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债务资本的比重×债务资本成本率×(1-所得税税率)+权益资本的比重×权益资本成本率
(二)EVA的判别标准运用EVA模型进行业绩评价和投资决策时主要看EVA是否大于零,只有当EVA大于零时,才说明企业经营者创造了价值,能够真正为投资者带来财富,值得投资者继续投资,EVA的大小能够对企业的价值创造进行表述,用于衡量企业的业绩更加科学。
三、EVA的作用
(一)有利于正确评价企业业绩 经济增加值能够更真实、全面地评价企业经营业绩,传统会计利润只考虑了债务资本成本,而没有考虑股权资本成本,虚高的会计利润是造成我国众多国有企业明盈实亏的根源,事实上有利润的企业不一定创造价值。引入经济增加值的理念和考核办法,将股东投入企业资本成本考虑进去,只有在企业盈利超过权益资本的成本时,股东财富才能真正增加。使原来以效益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本增值为中心,以经济增加值作为考核指标,真正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能使经营管理者更理智地、审慎地使用资本,从而避免经营管理者的短期投资决策行为,制定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这是经济增加值最突出的一个特点。
(二)有利于发挥薪酬激励机制的作用 经济增加值指标的增减与股东财富的增减相一致,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薪酬制度——经济增加值薪酬体系。该薪酬制度不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与经济增加值相联系,与员工业绩挂钩且上不封顶的奖金制度,只要经济增加值有所增加,经营者就可以按照一定比例分得“超额利润”;这就能增加经营管理者创造超额经济增加值的动力,促使其制定和执行更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战略和策略。经济增加值激励机制主要包括EVA红利银行和EVA股票期权计划。
(1)EVA红利银行。EVA红利银行的基本内容是每期都以公司所赚取的经济增加值的一定比例作为红利奖励给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员工,但这部分红利首先应存入银行。当经济增加值为正数时,它会增加红利银行的账面金额;反之,则会减少红利银行的账面余额。这样就把管理者和员工的个人利益与经济增加值的持续改善挂钩,并且是动态的,随时间而延续的激励机制,这就能激发经营管理者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能够更加努力提高经营业绩,有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进一步完善。
(2)EVA期权计划。EVA期权计划与EVA红利计划联系在一起,股票期权的授予数量由当年所获得的EVA红利而定,管理人员和员工使用自己的红利来购买股票期权。行权价格是不固定的,大致等于当时的市场价格,根据期权定价原理,当行权价格上升时,单位期权的价值就下降,就应提高授予数量。这样就能把经营者的利益与股东的利益结合起来,经营者提高其收益的唯一方式就是使经济增加值持续增加,同时为股东创造更多的财富。
(三)有助于强化央企的资本成本和价值创造理念 实行经济增加值考核主要有三个目的:
(1)有利于央企实现可持续发展,引导央企增加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投入。经济增加值是引导价值创造的有效指标,只有当一个企业的投资收益率超过其全部资本成本,才证明其是真正有利润的,因此,经济增加值是管理系统的核心,有利于企业价值的再造。经济增加值主要从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入手,探讨在资源利用效率和资源配置政策相对稳定条件下企业能够实现的最大价值增量。它强调了价值创造过程中或者是价值链对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认为只有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才能从本质上提高企业价值的可持续增长水平。经济增加值的可持续增长反映的是企业价值的可持续增长,企业价值的可持续增长反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的财务目标相同,即经济增加值的管理是企业价值的增长管理,是将管理层利益、股东利益和企业价值创造绑在一起的管理,这样将会影响企业所有价值链增长的管理行为,经济增加值可持续增长的源泉是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提供的稳定可靠的经济利益。
计算经济附加值时则将研究发展费用和市场开拓费用资本化。即将当期发生的研究发展费用和市场开拓费用作为企业的一项长期投资加入到资产中,同时根据复式记账法的原则,资本总额也增加相同数量。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在几年之中进行摊销,摊销值列入当期费用抵减利润。摊销期一般在3年~8年之间,根据公司的性质和投入的预期效果而定。这样,公司投入的研究发展费用和市场开拓费用不是在当期核销,而是分期摊销,从而不会对经营者的短期业绩产生负面影响,鼓励经营者进行研究发展和市场开拓,为企业长期发展增强后劲,有利于公司在未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营业绩。
(2)有利于央企进一步做强主业。经济增加值由于不是追求传统意义的“利润指标”,而是反映企业真正创造的价值增量,能消除不同部门多目标的混乱局面,企业将经济增加值的指标分解为若干子指标,在这些指标的压力下,各部门的管理者都会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自发地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从而有效地把所有员工的行为统一到实现企业财富最大化
(3)有利于遏制央企投资冲动,合理控制风险。经济增加值指标由于考虑了包括权益资本在内的所有资本的成本,体现了企业在某个时期创造或破坏的财富价值量,反映了所有者财富的真实变化情况,符合资本保全观念,树立了以长期发展为本的经营战略思想,纠正那种不重视资本成本,尤其是忽略对权益资本的补偿,误以为企业资本是一种“免费资本”,可以无节制、无条件地使用,进行盲目筹资、投资;造成很多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根本不重视资本的有效配置,以致不断出现投资失误、重复投资、投资低效等的决策行为。用经济增加值评价企业的绩效,经营者不仅注意创造实际收益的大小,还要考虑所应用资本总额的多少以及其成本的大小;这样,经营者的奖励指标与投资者的投资目标趋于一致,促使经营者像所有者一样思考和行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因委托代理关系而产生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最终降低全社会的管理成本。
四、EVA的缺陷
用经济增加值考核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虽然比传统会计考核指标更具优势,但就目前我国中央企业的现实状状,经济增加值考核指标要全面推行,还有待于我国经济转轨的完成和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成熟。
(一)央企的特殊地位和其兼任的社会责任决定,用经济增加值考核其经营业绩的做法不能普遍适用 央企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政府对其进行宏观掌控是必然的,这就决定了它所使用的薪酬激励体系不可能如其他性质的企业那么灵活,人才的流失就会在所难免;另外,如果仅仅以经济增加值作为央企考核指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会把精力放到创造、增加企业价值上去,造成其忽视甚至不再勇于担负社会责任。
(二)经济增加值指标对会计质量的高要求令企业推行存在困难 目前各央企的发展情况尚不均衡,不同行业需要不同的资本结构指标;即使同行业企业的盈利水平也不尽相同,对该指标的承受能力也不同。有一些央企在会计利润考核指标下尚不能实现盈利,更谈不上创造价值,对于这类企业,用经济增加值考核指标进行考核有一定难度。另外,在央企内部,组织结构分工不明,责任不清,为达到一定目的,经营管理者很可能存在控制财务数据的行为;母子公司间关联交易的存在使得一些交易不能反应市场价值,都将影响经济增加值计算的准确性,进而影响该指标的应用。因此,在央企推行经济增加值指标还需要进行适应我国国情的改造。
(三)我国资本市场尚不成熟,资本成本难以确定 我国资本市场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证券市场运作仍不规范,不能充分发挥调节资本的作用;大部分央企没有实现整体上市,市值计算无从谈起;二是证券市场的结构不完善,投资者的投资组合分散程度低,权益资本成本的计算存在较大困难,计算权益资本成本的三大要素(无风险证券的收益、权益资本的市场风险溢价、系统性风险系数)是不健全的。
(四)缺乏统一的财务核算系统、财会人员素质较低 由于目前的会计科目不直接支持EVA的核算,且实施起来与国家的会计准则有一定差异,需要单独建立一套EVA核算系统,这在无形中加大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难度。EVA业绩考核体系之所以在我国执行起来比较困难,除了资本市场的不完善之外,广大基层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跟不上、没有办法很好地消化这套体系,也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理论界和实务界都认为经济增加值要在企业全面推行存在一定的困难,笔者认为,我们既要全面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经济增加值的含义,又要避其所短用其所长,使其真正成为我国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的路标。我国从2007年起开始在一部分中央企业进行试点,使许多企业从亏损走向盈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一过程中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即使在中央企业推行统一的经济增加值指标考核有很大难度,但是我们可以借鉴经验对其进行改造,如在计算经济增加值时,对不同行业的企业规定不同的调整事项和评价的标准。
参考文献:
[1]AI.埃巴著,凌晓东译:《经济增加值——如何为股东创造财富》,中信出版社2001年版。
[2]刘希成:《EVA调整项目的再思考:理论与实务的比较分析》,《财会通讯》(综合·上)2009年第6期。
(编辑刘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