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才将世界装扮得如此美丽。”在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回归生活,在生活中自由成长,这样才能看到一篇篇闪烁着个性、流淌着真话的作文。
关键词 开拓 鼓励 个性化
作文教学,首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把精神生命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童心写童真,叙童情,表童趣。是用自由之笔,写自我之境,抒自得之情,表自觉之意。茅盾先生说过:“幼稚粗拙是壮健美妙的前奏曲。”我们宁要“个别”,不要“一律”;宁要“幼稚”,不要“成熟”;宁要实话实说,不要虚伪矫饰;宁要有一说一,不要无病呻吟。
一、开拓广阔思路——孵化内容的个性化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常有这样的发现:写小草,学生往往想到顽强的生命力;写老师总要联系到春蚕;写秋天总是联想到收获……试想这些老而俗套的空话,还有个性吗?
其实,现代儿童的生活接触面广,而他们缺乏的,只是我们这些大人们需要的诸如“扶盲人过马路”“捡钱包上交学校”这一类有意义的内容。正是为了这一类有意义的内容,学生们不得不摒弃他们原有的东西而闭门造车。作文是生活的反映,也是人性的投射。生活是多彩的,人性也是多棱的,既能折射出真善美,也能反映出假恶丑,甚至还会有调和的中间色彩。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开拓广阔的思路,不要让他们顾忌太多,只要是符合他们的真实生活,只要是他们乐于表达的内容,都应给予支持,让他们的作文折射出生活的七彩本色。
支玉恒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就很重视学生作文内容的个性化。有一次,支老师去义乌上作文课,本来已经备好了课的内容,但一到义乌,就被义乌精致多样的商品、熙攘的人群和热火朝天的交易给吸引住了。支老师当时就想,学生天天生活在这样一种环境中,肯定对义乌的小商品非常熟悉,为何不让他们写一写这些小商品呢?于是,支老师临时改了作文题目——《夸夸义乌小商品》。学生对义乌的小商品非常熟悉,听到这样的题目,一下子就有话说了。
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只要适当启发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他们不是没有内容可写,而是没有开发培养。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发现平常事中的不平常,说说自己想说的内容——那一定是具有个性且精彩的。
二、鼓励多向表达——激发语言的个性化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了多少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习作中,要求学生有自己的感受,在表达中不说套话、假话,有自己的观察、自己的真情实感,就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性。教学中应“鼓励儿童有自己的言语方式”。美国语言学家史蒂芬·平克指出:“语言是一种本能。”我们不要让生动的“童言”变成常见的成人话语的复制品,而要成为作文的亮点。
于永正老师在新设计的“歇后语作文”中,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条歇后语来编故事,并邀请合作伙伴,一边商量一边表演。学生的兴致一下子来了,演得绘声绘色,连于老师也跟着孩子表演起来。当学生的兴致到达高潮时,于老师就让他们把刚才编的故事写下来,这时候,学生们写得都很有趣,也很生动,语言充满了童真,富有个性化。
童年是充满幻想的岁月。儿童并不像成年人那样现实,他们更多地生活在物我一体、精神现实不分的状态中。因此,他们是天生的“语言学家”和“浪漫主义作家”。在这样的说话氛围中,学生表达的积极性被激发,虽然他们的话里见不到华美的词藻,但再也不是千篇一律的“热得浑身冒汗”,而是句句发自内心,充满个性。朱自强先生在《小学语言文字教育》一书中写道:“儿童的思维是文学性的思维,儿童的语言也是文学语言遍布的语言。”所以,教学中只有鼓励学生,让学生进行多向表达,才能真正解放儿童的手脚,写出富有个性的语言来。
三、放飞心灵感受——提升情感的个性化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作文是心灵的释放,而生活中每一个问题都是立体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都有自己的特殊经历,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审美观。作文教学中,我们要以宽容的心态去审视、关爱、肯定学生个性化的作文,让学生获得心灵的解放,从而放飞思绪,大胆行文。
记得一次午休时,班级门口的假山上不知从哪里跑来了一条小白狗。有几个学生想帮小白狗下来,但苦于爬不上假山。突然跑来一条大白狗,“呼”地跳上假山,对着人群“汪汪”地叫个不停,肯定是小白狗的妈妈。学生们个个睁大眼睛,看着狗妈妈带着小白狗一同离开校园。上课铃响了,学生还沉浸在刚才那个情景中并议论纷纷。我便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触,把由这件事情所想到的写下来。结果有的从小狗流浪校园的原因写起;有的讨论“狗妈妈”的教育问题;有的展开联想,想象狗妈妈带小狗去了哪里……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生一旦真正融入生活,就会用自己独到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心感悟生活,于是“情动而辞发”,写出闪着个性灵光的“原生态作文”。
卢梭说:“最盲目的服从乃是奴隶们所仅存的唯一美德。”循规蹈矩已不是对21世纪合格人才的要求。孩子的习作,是体验生命,是“自鸣天籁”,是个人灵性的外化。他们应当展示生命的原生态,让每一个词语都镀上自己的阳光,染上自己的色彩;让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自己的喜怒哀乐;让整篇文章都闪耀自己的思想光芒,打上自己的人格烙印,真正成为生命的独白和心灵的对话。
关键词 开拓 鼓励 个性化
作文教学,首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把精神生命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童心写童真,叙童情,表童趣。是用自由之笔,写自我之境,抒自得之情,表自觉之意。茅盾先生说过:“幼稚粗拙是壮健美妙的前奏曲。”我们宁要“个别”,不要“一律”;宁要“幼稚”,不要“成熟”;宁要实话实说,不要虚伪矫饰;宁要有一说一,不要无病呻吟。
一、开拓广阔思路——孵化内容的个性化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常有这样的发现:写小草,学生往往想到顽强的生命力;写老师总要联系到春蚕;写秋天总是联想到收获……试想这些老而俗套的空话,还有个性吗?
其实,现代儿童的生活接触面广,而他们缺乏的,只是我们这些大人们需要的诸如“扶盲人过马路”“捡钱包上交学校”这一类有意义的内容。正是为了这一类有意义的内容,学生们不得不摒弃他们原有的东西而闭门造车。作文是生活的反映,也是人性的投射。生活是多彩的,人性也是多棱的,既能折射出真善美,也能反映出假恶丑,甚至还会有调和的中间色彩。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开拓广阔的思路,不要让他们顾忌太多,只要是符合他们的真实生活,只要是他们乐于表达的内容,都应给予支持,让他们的作文折射出生活的七彩本色。
支玉恒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就很重视学生作文内容的个性化。有一次,支老师去义乌上作文课,本来已经备好了课的内容,但一到义乌,就被义乌精致多样的商品、熙攘的人群和热火朝天的交易给吸引住了。支老师当时就想,学生天天生活在这样一种环境中,肯定对义乌的小商品非常熟悉,为何不让他们写一写这些小商品呢?于是,支老师临时改了作文题目——《夸夸义乌小商品》。学生对义乌的小商品非常熟悉,听到这样的题目,一下子就有话说了。
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只要适当启发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他们不是没有内容可写,而是没有开发培养。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发现平常事中的不平常,说说自己想说的内容——那一定是具有个性且精彩的。
二、鼓励多向表达——激发语言的个性化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了多少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习作中,要求学生有自己的感受,在表达中不说套话、假话,有自己的观察、自己的真情实感,就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性。教学中应“鼓励儿童有自己的言语方式”。美国语言学家史蒂芬·平克指出:“语言是一种本能。”我们不要让生动的“童言”变成常见的成人话语的复制品,而要成为作文的亮点。
于永正老师在新设计的“歇后语作文”中,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条歇后语来编故事,并邀请合作伙伴,一边商量一边表演。学生的兴致一下子来了,演得绘声绘色,连于老师也跟着孩子表演起来。当学生的兴致到达高潮时,于老师就让他们把刚才编的故事写下来,这时候,学生们写得都很有趣,也很生动,语言充满了童真,富有个性化。
童年是充满幻想的岁月。儿童并不像成年人那样现实,他们更多地生活在物我一体、精神现实不分的状态中。因此,他们是天生的“语言学家”和“浪漫主义作家”。在这样的说话氛围中,学生表达的积极性被激发,虽然他们的话里见不到华美的词藻,但再也不是千篇一律的“热得浑身冒汗”,而是句句发自内心,充满个性。朱自强先生在《小学语言文字教育》一书中写道:“儿童的思维是文学性的思维,儿童的语言也是文学语言遍布的语言。”所以,教学中只有鼓励学生,让学生进行多向表达,才能真正解放儿童的手脚,写出富有个性的语言来。
三、放飞心灵感受——提升情感的个性化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作文是心灵的释放,而生活中每一个问题都是立体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都有自己的特殊经历,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审美观。作文教学中,我们要以宽容的心态去审视、关爱、肯定学生个性化的作文,让学生获得心灵的解放,从而放飞思绪,大胆行文。
记得一次午休时,班级门口的假山上不知从哪里跑来了一条小白狗。有几个学生想帮小白狗下来,但苦于爬不上假山。突然跑来一条大白狗,“呼”地跳上假山,对着人群“汪汪”地叫个不停,肯定是小白狗的妈妈。学生们个个睁大眼睛,看着狗妈妈带着小白狗一同离开校园。上课铃响了,学生还沉浸在刚才那个情景中并议论纷纷。我便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触,把由这件事情所想到的写下来。结果有的从小狗流浪校园的原因写起;有的讨论“狗妈妈”的教育问题;有的展开联想,想象狗妈妈带小狗去了哪里……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生一旦真正融入生活,就会用自己独到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心感悟生活,于是“情动而辞发”,写出闪着个性灵光的“原生态作文”。
卢梭说:“最盲目的服从乃是奴隶们所仅存的唯一美德。”循规蹈矩已不是对21世纪合格人才的要求。孩子的习作,是体验生命,是“自鸣天籁”,是个人灵性的外化。他们应当展示生命的原生态,让每一个词语都镀上自己的阳光,染上自己的色彩;让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自己的喜怒哀乐;让整篇文章都闪耀自己的思想光芒,打上自己的人格烙印,真正成为生命的独白和心灵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