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羌族自称尔玛人,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早在甲骨文中就有记载。因依山而居,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主要聚居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羌族人口少,加上她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这给羌文化的繁衍和传承带来不利,羌族不为外界所知晓就正常了。我心仪已久羌族人的民俗、风情,早想去羌寨体会一下羌族的新年。在茂县陈静老师和曲谷乡孙云华书记的安排下,终于得以成行。
羌人风情
2014年正月初四,我早上6点过就从成都出发,前往“基勒俄苴”狩猎节的发源地,茂县曲谷乡河坝村。都汶高速通车后,成都到茂县仅需两个半小时。陈静的老家就在曲谷乡河坝村,一路上他给我讲了羌族的春节,上了关于“基勒俄苴”狩猎节的基础课。同时,还按照我拍摄和创作的要求,和他在河坝村娃娃寨的二舅王金生联系,给我创造采风的条件。盘旋过覆盖雪雯崎岖的山路,上午十时半,我们到了陈静二舅王金生家。王金生一家早已在门口等候。
还未进院子,那流行于茂县、汶川、理县、北川等地羌族的白石就抢先映入眼帘。羌族信仰的神灵很多,但均无铜像,统统以白石为象征,供于屋顶的塔子上,屋里的神龛上、火塘旁,村外的山头上和神林中等地。屋顶的白石代表天神,火塘旁的白石代表火神,山头上的白石代表天神,田地里的白石代表青苗土地神等。有的人家屋顶上立有多块白石,除代表天神外,还代表别的神灵。羌族人常常向白石虔诚祈祝寿,燃香祭拜。
在羌族院子门口,我们行过羌礼后落座,热情的主人端来自家的山核桃,泡上青茶,还不等我们细细品茶,王金生就招呼我们进客堂吃饭。自酿的青稞酒泡上,野猪肉、牦牛肉、山野菜等城市里品赏不到的佳肴一一摆开。
羌族多是依山而居,在家门口拍照对于他们来说是件难得的事。为迎接远道的朋友,他们均着羌族传统服饰,盛装迎接。
火塘是羌族人家起居的中心,火塘中的火熄灭是为不吉,故常年不断火。这种古老的火塘现在新修的羌寨中已不多见,只有在上年代的羌寨中才能见到。
永不熄灭的火塘
快到正午了,王金生催促我们赶快到他亲戚家,按照释比的算法,正午12时18分必须要准点开宴,那边羌寨里还有五大家人在等候我们。从王金生家出门,沿着铺满雪花弯曲的山路下山,经过一个山凹,蛇行过一条更为狭窄曲折的山间小路,刚到羌楼前山地上的门廊口,那羌家的欢声笑语就从几百米开外的羌楼扑面而来。
听说我们到了,穿着盛装的男人女人们一个个兴高采烈地下楼来迎接,让我们受宠若惊。在都市流光溢彩繁华的背后,充满着揣测和提防,城市里久违了的真情实意在这里得到张扬和升华。
上得羌楼,我们瞬间被浓浓的年味包围。围着火塘已经摆好了的四桌酒席,桌上已堆成了一座小山,女主人还在火塘上的大铁锅里炒菜,那带着山野的醇香让人垂涎。
羌族传说他们是天上火神蒙格西的后裔,所以他们生活中,十分崇敬火。每家屋内的火塘,即是全家起居活动的中心;他们视火塘里的火是神性的,不同于户外的野火,火塘里的火熄灭是颇为禁忌的,认为“断火”是不吉的凶兆。不准向火塘里吐痰、踏脚和搭尿布等,以免这些行为得罪火神,而遭到火神的惩罚。主人王朝军给我樽上酒,一一为我介绍桌上的菜品。比如挂在3000多米树上的“树挂”竟然可以凉拌?舍尖上的中国应该到这里来采风了。
虽已立春,但寒冬还眷顾着羌寨,室内外温差很大。楼外是艳阳高照,室内却是高朋满座,欢声笑语,热气腾腾。火塘里不分上下争相跳跃的火苗似乎在叙述着羌人古老的故事。男人女人都端起了酒杯,杯盏把欢颜,一年劳作的辛苦和丰收的喜悦都似融入到这不尽的情感中。我端起酒杯每桌去敬酒,火塘把每个人的脸颊映得通红。这里,才是真正的酒不醉人人自醉。
饮羌人酒与跳沙朗都是羌族新年中的传统节目。饮酒时,由长者开坛,插上山间新采的细竹竿,长幼为序咂饮,并不断注入凉开水。饮酒后,男人女人们围着火塘跳莎朗。莎朗的曲子都是自己创造,很有民族风情。
宗教祭祀
羌区至今仍保留原始宗教,盛行万物有灵,多种信仰的灵物崇拜。羌族崇敬的神灵大致可分为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灵物崇拜和图腾崇拜。
酒喝得差不多了,家里的长者开始祭祀。明天是他们从几千年农耕文化延续传承下来的“狩猎节”。为满足我的好奇心,他们今天就在家里先行给我示范。
首先是在敬放了白石的神龛上由长者敬香,然后将由面粉做成动物行状的兽馍,放在神龛上。长者嘴里用羌语念诵着保佑村寨、保佑大家、保佑自然的经文,接下来就开坛已封存好的年酒。羌族一般饮用的酒称为咂酒,茂县羌语称“日麦希”,意为羌人酒。羌族饮咂酒,不用酒具,而是由长者开坛,插入从山上采来的竹竿,咂饮时以长幼为序,并不断地注入凉开水,直到味淡为止。
开完年酒后,男人和女人们围着火塘和席地而坐的长者们开跳起羌族特有的“莎朗”。跳“莎朗”的音乐全是由舞者自己创作,这边唱边跳的情景让我想起了中央电视台有次播过的原生态无伴奏的由羌族人演唱的“敬酒歌”。
跳完舞后,同族的亲戚们在长者的率领下开始举行转山祭祀。之后,还要继续喝砸酒和跳“莎郎”,羌族新年的一个下午和晚上就在这欢乐的时光中度过。
羌人风情
2014年正月初四,我早上6点过就从成都出发,前往“基勒俄苴”狩猎节的发源地,茂县曲谷乡河坝村。都汶高速通车后,成都到茂县仅需两个半小时。陈静的老家就在曲谷乡河坝村,一路上他给我讲了羌族的春节,上了关于“基勒俄苴”狩猎节的基础课。同时,还按照我拍摄和创作的要求,和他在河坝村娃娃寨的二舅王金生联系,给我创造采风的条件。盘旋过覆盖雪雯崎岖的山路,上午十时半,我们到了陈静二舅王金生家。王金生一家早已在门口等候。
还未进院子,那流行于茂县、汶川、理县、北川等地羌族的白石就抢先映入眼帘。羌族信仰的神灵很多,但均无铜像,统统以白石为象征,供于屋顶的塔子上,屋里的神龛上、火塘旁,村外的山头上和神林中等地。屋顶的白石代表天神,火塘旁的白石代表火神,山头上的白石代表天神,田地里的白石代表青苗土地神等。有的人家屋顶上立有多块白石,除代表天神外,还代表别的神灵。羌族人常常向白石虔诚祈祝寿,燃香祭拜。
在羌族院子门口,我们行过羌礼后落座,热情的主人端来自家的山核桃,泡上青茶,还不等我们细细品茶,王金生就招呼我们进客堂吃饭。自酿的青稞酒泡上,野猪肉、牦牛肉、山野菜等城市里品赏不到的佳肴一一摆开。
羌族多是依山而居,在家门口拍照对于他们来说是件难得的事。为迎接远道的朋友,他们均着羌族传统服饰,盛装迎接。
火塘是羌族人家起居的中心,火塘中的火熄灭是为不吉,故常年不断火。这种古老的火塘现在新修的羌寨中已不多见,只有在上年代的羌寨中才能见到。
永不熄灭的火塘
快到正午了,王金生催促我们赶快到他亲戚家,按照释比的算法,正午12时18分必须要准点开宴,那边羌寨里还有五大家人在等候我们。从王金生家出门,沿着铺满雪花弯曲的山路下山,经过一个山凹,蛇行过一条更为狭窄曲折的山间小路,刚到羌楼前山地上的门廊口,那羌家的欢声笑语就从几百米开外的羌楼扑面而来。
听说我们到了,穿着盛装的男人女人们一个个兴高采烈地下楼来迎接,让我们受宠若惊。在都市流光溢彩繁华的背后,充满着揣测和提防,城市里久违了的真情实意在这里得到张扬和升华。
上得羌楼,我们瞬间被浓浓的年味包围。围着火塘已经摆好了的四桌酒席,桌上已堆成了一座小山,女主人还在火塘上的大铁锅里炒菜,那带着山野的醇香让人垂涎。
羌族传说他们是天上火神蒙格西的后裔,所以他们生活中,十分崇敬火。每家屋内的火塘,即是全家起居活动的中心;他们视火塘里的火是神性的,不同于户外的野火,火塘里的火熄灭是颇为禁忌的,认为“断火”是不吉的凶兆。不准向火塘里吐痰、踏脚和搭尿布等,以免这些行为得罪火神,而遭到火神的惩罚。主人王朝军给我樽上酒,一一为我介绍桌上的菜品。比如挂在3000多米树上的“树挂”竟然可以凉拌?舍尖上的中国应该到这里来采风了。
虽已立春,但寒冬还眷顾着羌寨,室内外温差很大。楼外是艳阳高照,室内却是高朋满座,欢声笑语,热气腾腾。火塘里不分上下争相跳跃的火苗似乎在叙述着羌人古老的故事。男人女人都端起了酒杯,杯盏把欢颜,一年劳作的辛苦和丰收的喜悦都似融入到这不尽的情感中。我端起酒杯每桌去敬酒,火塘把每个人的脸颊映得通红。这里,才是真正的酒不醉人人自醉。
饮羌人酒与跳沙朗都是羌族新年中的传统节目。饮酒时,由长者开坛,插上山间新采的细竹竿,长幼为序咂饮,并不断注入凉开水。饮酒后,男人女人们围着火塘跳莎朗。莎朗的曲子都是自己创造,很有民族风情。
宗教祭祀
羌区至今仍保留原始宗教,盛行万物有灵,多种信仰的灵物崇拜。羌族崇敬的神灵大致可分为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灵物崇拜和图腾崇拜。
酒喝得差不多了,家里的长者开始祭祀。明天是他们从几千年农耕文化延续传承下来的“狩猎节”。为满足我的好奇心,他们今天就在家里先行给我示范。
首先是在敬放了白石的神龛上由长者敬香,然后将由面粉做成动物行状的兽馍,放在神龛上。长者嘴里用羌语念诵着保佑村寨、保佑大家、保佑自然的经文,接下来就开坛已封存好的年酒。羌族一般饮用的酒称为咂酒,茂县羌语称“日麦希”,意为羌人酒。羌族饮咂酒,不用酒具,而是由长者开坛,插入从山上采来的竹竿,咂饮时以长幼为序,并不断地注入凉开水,直到味淡为止。
开完年酒后,男人和女人们围着火塘和席地而坐的长者们开跳起羌族特有的“莎朗”。跳“莎朗”的音乐全是由舞者自己创作,这边唱边跳的情景让我想起了中央电视台有次播过的原生态无伴奏的由羌族人演唱的“敬酒歌”。
跳完舞后,同族的亲戚们在长者的率领下开始举行转山祭祀。之后,还要继续喝砸酒和跳“莎郎”,羌族新年的一个下午和晚上就在这欢乐的时光中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