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史研究的开山之作——许衍灼及其《中国工艺沿革史略》考论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fb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民国时期出版的工艺类著作中,早期留日归国的许衍灼撰著出版的《中国工艺沿革史略》是中国工艺史著作的开山之作.许衍灼留学日本时看到和刻本《天工开物》并摘抄了一些史料,但《工艺史略》本身为专著而非“编译”性质.该书借鉴西方同类著作,采用专题史的现代学术形态,在工艺史研究领域具有开创意义.书中所记载的技术工艺及名家事迹,至今仍被相关著作征引,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献价值.
其他文献
邮票被称为“国家名片”.它不但色彩艳丽、图案精美,而且是历史的记录和再现.其上珍贵的党史资料都是开展课程思政的最好资源之一.本文尝试开发这一新的领域,挖掘和利用这些优质资源,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引导青年学生从邮票背后的党史故事、历史人物、重大事件中汲取智慧和精神力量,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不断增强课程思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山东沂南汉墓中的莲花装饰开创了中国装饰史上的先河.其中的卷草纹莲花边饰比卷草纹在中国大规模流行的时间早了两百年以上,而三角纹莲花边饰的独特设计成为中国边饰设计中的孤例.在佛教初传中国的时代背景下,其背后的设计思想是为装饰赋予佛教的时间维度.
郎世宁是意大利知名画家,曾在清初宫廷长期任职,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郎世宁通过汲取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精华,融汇西方古典主义油画的写实技法,研创出一种中西合璧的新体绘画风格.本文试图从郎世宁新体绘画之“线法画”“人物肖像画” “洛可可”风格三个方面,来具体探讨一下它对乾隆时期珐琅彩瓷装饰的影响.
教学应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以“以问题为中心”,实现知识探究、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借助现代信息教学技术及手段,用在线学习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形式推动教学模式创新,转变课堂角色定位,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翻转课堂组织形式,使学生成为知识探究者;以课程任务为驱动,通过逐层深入的问题分解和细化,引导学生挑战认知难点,将科技前沿融入课程教学案例,体现高阶性;强化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创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多元化的学习空间.
网络是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网络环境的飞速发展,给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如何面对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的各种问题,实现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特别是对中职班级的高质量管理,更是当务之急.本文对网络环境下中职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方法,以此显出中职班级管理的实效性,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在分析公安院校思政智库服务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意义的基础上,本研究开展公安院校思政智库服务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分析,即运行机制的独立性不够、研究成果的深度性不足、服务一线的紧密性不强等,进而提出公安院校思政智库服务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包括搭建架构,彰显思政智库顶层设计;服务决策,厚重思政智库内涵建设;培养引进,强化思政智库人才储备;助力实战,凸显思政智库精准指导,以期在服务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中彰显价值和效能.
近年来,学界对高校学科建设绩效评价展开了持续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学科建设绩效评价内涵和指标构建与评价方法的选用.指标体系一般有“两要素”“三系统”“四维度”三类划分标准,评价方法以数据包络分析法为主.目前的研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研究成果相对偏少,研究视角相对狭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构建难以达成共识,实证研究落后于理论研究等.今后应进一步构建“和而不同”的学科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深化学科建设绩效评价研究方法,拓宽学科建设绩效评价研究领域,打通学科建设绩效评价理论到实践的路径.
“蓬莱”是古代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岛屿,自秦汉以来,有关“蓬莱”的文本与图像一直在流传和演化.清代袁江、袁耀父子绘有多幅“蓬莱”题材的山水画,而画中多次出现的攒尖顶建筑引入关注.研究将通过对蓬莱仙岛意象和攒尖顶建筑图像的源流的探讨,阐述二袁山水画中的攒尖顶建筑的样式、色彩、功用、出处等问题,揭示其艺术特征和内涵.
本文认为“书学”的缘起主要是由于南北朝以来朝廷匡正文字的需要,北周“书学”初设时书法可能只是从属的角色.对唐代书学制度在前贤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整理归纳;对书学兴废之事订正补充,提出书学屡有兴废的直接原因跟唐代官学逐渐衰败有关;从制度方面补充了书学的可能性影响.
明中期出现大量山水人物历史故事画,因其加入大量历史故事,是中国叙事图像发展的重要转捩点.在这些历史故事画中,《三顾草庐图》数量最多.除巨幅挂轴,“三顾草庐”还出现在手卷、版画和瓷器上,并一直流行到明末清初.本文通过收集整理明初到清初三顾草庐图像,旨在分析这一图像在不同空间、不同受众中起到的不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