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狼人生活

来源 :情感读本·道德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f6570941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多数孩子一样,我从小就对狼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恐惧。直到长大了一点,在动物园里看到了一只狼,我才知道,真实的狼和我从书、电影里看到的那些神秘动物有着多么巨大的差别。
  我在英国诺福克郡一个小村子里长大,从小就对大自然和野生动物感兴趣。20多岁时,我读到美国自然学家列维·霍尔特的一篇文章,他在美国爱达荷州建立了一个狼研究中心,看到这个消息,我心生一念:“那里正是我想去的地方。”
  我卖掉了自己的所有家当,攒够了机票钱。到达狼研究中心后,他们让我当了一名初级生物学者,教我怎样跟踪狼、收集和狼有关的各种数据。
  多数生物学家和科学家认为这样的工作很危险,但我还是想尽快接近狼群,从而真正地了解它们的习性。我忍不住疑惑:“一个人能成为狼群中的一员吗?”如果真的能行,那么我获得的信息就很有说服力了。
  在研究中心工作了一年之后,我对那个高低起伏的山区熟悉了一些,于是我走进了荒野。第一次近距离看到一只狼时,我和狼相距不到30米,在那一刻,我的所有恐惧很快变成了对狼的敬佩。
  我待在一片狼的领地里,从远处可以看到,两只狼在照看着它们的孩子。很快,这个狼的家庭开始对我信任起来。我日夜和它们生活在一起,从一开始,它们就接纳了我,并允许我进入了它们的群落。我吃着它们吃的东西,多数时候是鹿肉和麋鹿肉,它们经常给我带回来一些猎到的肉,或者水果和浆果。我从没嫌弃过狼给我叼来的食物,我的身体也很快适应了新的饮食习惯。
  现在说起那些,很容易想:“多么恶心的食物。”可是如果你挨了一个星期的饿,那些食物就成了美味。
  我不会打猎,但是我很快学会了照顾幼狼。有时我会一连几天坐在狼巢外面,一边观察幼狼的生活习性,一边保护着它们的安全。
  我和狼的一家一起待了一年多,我看着幼狼一天天长到了成狼。在那段时间,我从没和我的人类亲朋好友间断过联系。
  和狼生活期间,我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每当我设想自己以后的老年生活,就会回想起“狼人”生活,为了生存,我必须时刻关注自己的栖息地。
  与狼相伴的时候,我看不到一个人,人们都生活在我身后的安全区,我有个联络地点,感觉遇到危险时可以在联络地点留下纸条。
  我只有两次真正感到了害怕。一次是,所有的狼都在吃东西,我吃错了肉,因为谁吃猎物的哪个部位,是有严格的等级标准的。因为我吃错了肉,一只狼在几秒钟之间扑向了我。它张开血盆大口,把我的整个脸都纳入它的口中,然后开始使劲咬。我感觉下颌骨都在变形,在那一瞬间,我认识到了自己的生命是多么脆弱,而那些狼平时对我又是多么的克制。
  另一次危险是,我想去一条小溪喝水,一只狼死死拦住了我的路,它朝我咆哮,龇着獠牙恐吓我。我想:“我今天死定了,它打算咬死我。”过了一个小时左右,它舔了舔我的脸,我们一起到小溪喝起了水。
  此后不久,我在小溪边发现了熊的脚印和粪便。这下我明白了,狼是在保护我,如果我遇到熊,几乎肯定会死于熊爪之下,所以狼才拦住我。更重要的是,我的脚印可能会把熊引到幼狼身边,所以,狼那样做也是为了保护它的孩子。
  后来,我不得不离开狼的领地了。
  那一年时间,我瘦了很多,面容憔悴而又疲惫。在那样一个环境生活,人的寿命都可能会缩短,我觉得是时候返回人类社会了。回到人的世界中,我感到了巨大的文化冲击,但是我知道,我获得的关于狼的第一手资料对我们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现在,我在德文郡开了一家发展中心,保护野生的和被猎捕的狼,并且給人们讲述狼的相关知识。我想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让人们知道,狼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凶残无情,它们也是一种平和并且可以信赖的动物,它们把自己的家庭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这一点,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汪国伟摘自“译文译站”微信公众号
其他文献
灯下读一段曹孟德,我窥见了大人物的牵挂。这位乱世枭雄,有匪气,有戾气,“对酒当歌”里,还有那么一股仙气,但也在小牵挂里,透出了一点人间暖意。  曹操死前,著《遗令》,内容全是琐事安排。一生戎马,临别人世,他最急切说的话是:爱妻爱妾们平时都很勤劳辛苦,我死了以后让她们住铜雀台,不要亏待她们。  后面的话更有点不可思议:余下的熏香分掉,不要用来祭祀,免得浪费。各房的女人闲着也是闲着,可以学着编丝带、草
期刊
只有把不顺看作理所当然,把暂时的困难当做生活的磨炼,才能坦然接受现实,从容应对,并从最平凡的事物上感受上天的赠与,感恩他人的善意。而当一个人懂得知足与感恩,幸福必将敲门。  我曾经担任某企业的集会讲师,听讲的都是业务员中的精英,邻座的女士便是首屈一指的业务骨干。我必须说一声抱歉,因为在了解这位女士的真实身份前,我没有想到她的能力如此出众。  坦白说,从外表来看,她是一位相当平凡的欧巴桑,然而她却是
期刊
曾国藩为了提高自己的德行,一生中写日记有许多是记录他自我鞭笞的内容。如,某日在朋友家看到别人吹捧卖唱女,有些心动;梦见别人得到好处,便觉十分羡慕,诸如此类。他痛斥自己:“好利之心至形诸梦寐,何以卑鄙若此!方欲痛自前洗,而本日聞言尚怦然欲动,真可谓下流矣!”  短短一个冬天,他持续写了许多自己应该改过的地方,对自己进行毫无保留的质问、斥责。  而对于朋友的直言忠告,曾国藩则要求自己努力接受,争取改过
期刊
你最初的眼神,鲜嫩而神秘  水草一样地潜伏在我的湖底  石頭的疼痛感蜿蜒跌宕  触及着我的灵魂和身体  雨落在你的指尖,闪烁成  新的方向。我依偎而至  四月的最后一天,只是  一个借口,一片在焰火中  尽情舒展的叶子  前世的相约,在一首  漫不经心的歌声里团聚  穿过陌生的光景,你伸出手  惊鸿地一握,完成了  渴慕已久的仪式  世界虽然很小,但两朵花  相互抵达,常常遥不可及  鸟儿在天空中
期刊
我对我的一个囚犯朋友说,虽然你犯了罪,但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是罪犯。因为一旦你被视为、被称作罪犯,且相信自己是罪犯,你就真成罪犯了。  事实往往如此。  在一家超市的收银台前,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不小心碰掉了一盒牛奶,盒子摔破了,牛奶洒得满地都是。“你是个笨孩子!”他的母親说。  在旁边的通道,也有一个小男孩,他不小心碰掉了一盒蜂蜜,盒子也摔破了,蜂蜜洒得满地都是。“你做了一件笨事情。”  这个男孩的妈
期刊
1994年,父亲88岁。也正是这一年,他被诊断出患上阿尔茨海默病。父亲是一位神经病学家,在精神病治疗方面经验颇丰,还在哈佛大学一家大型教学医院任教多年。为他确诊的医生,正是他曾经的学生。  他记忆力出问题的先兆约出现于4年前。有时,他绞尽脑汁也记不起某个熟人的名字;有时,他会突然忘记打算用來说明某个观点的一组论据;有时,他还会在原本具有说服力的说话过程中突然变得语无伦次。  但父亲社交能力极强,每
期刊
却将那一壶淡酒泼了吧  我们说说秋水  越捋越低,需要弯腰才能挂上  中年的枝头总有更多的秋水  一眼望不穿  动辄万事淅沥  落下三两个浓情的时日  母亲走在前面,女儿在后面  她们踩着我的脚印  推推拉拉地让我多活了这么多年  提什么鲜黄的,朱红的,老绿的  季节的鞋子,青春的缁衣,灵魂在不存在的地方飞  照照秋水,波纹的脸就是秋天的脸  你多么艰难  也说不出它们比谁的心事难看  在秋天,母
期刊
朋友给我发来一组图片,并特别叮嘱我,要好好读一读这组图片,对的,不是看不是浏览,是读。她说,每张图片的背后,是血热,是温度,是天使的眼神,可以俯瞰我们的内心和良知。  总共有20多张图片,每张图片都配有文字说明。图片是纪实的,配文是走心的。我一张一张翻阅,果真锥人心尖,戳人泪点。  一位年逾九旬的老人迷失在大街上,他拄着拐杖,颤颤巍巍,茫然不知所措。他找不到回家的路,甚至连自己叫什么也想不起来。民
期刊
莉莎再次来到加勒比海岸,这是她认识詹姆斯的地方,也是他们初次约会的地方。海风吹拂着她的长发,她光着脚,感受着海浪一下又一下地拍来,回忆起往日的时光。突然,莉莎感觉身后有人,她回过头,发现一个男人正看着自己。“这眼神,和三年前的詹姆斯真像。”莉莎的脸红了。  “能请你喝一杯吗?”男人热切地问。  莉莎点点头,与男人来到附近一家酒吧。男人叫了一瓶葡萄酒,然后很客气地问她来点儿什么。“一样吧。”莉莎微笑
期刊
一  周末,我回家看望爸爸。到家时,发现继母李阿姨的女儿桂蓉也在。桂蓉见了我,笑着说:“妹妹,你来啦!”  我点点头,不想和她多说什么,转身便和坐在沙发上的爸爸说话。这些年,桂蓉对我一直热情有加,我对她却难以亲近起来。  三年前,母亲因病去世。后来,父亲和李阿姨走进了婚姻。可我还一直沉浸在失去母亲的痛苦中,无法走出来,每次看见李阿姨,就想起母亲,心犹如针扎般痛。  为了爸爸的晚年幸福,我无奈地接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