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拖延是每一人身上都会有的小毛病,有些人毫不在意这些拖延,有些人对于拖延暴躁如雷,然而无论怎么面对拖延,彻底解决这一心理问题的人却又少之又少。对此本文将通过心理学对工作中拖延心理的形成进行分析,并提出减缓拖延或改变拖延心理的策略。希望能让每一人做一个拥有高效执行力的人。
关键词:拖延心理;工作效率;人格培养
在日常中我们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拖延,比如上班迟到、领导交代的工作迟迟不能完成等等,这些拖延情况的发生,有些时候是客观原因导致的,但也有一些是主观所造成的。当生活中我们发生了拖延,或许一些事情还能挽回,但如果在工作中长时间发生拖延情况,容易造成公司的经济损失、领导对个人的失望,对于个人发展与职场发展十分不利。对此本文将从工作中拖延心理的形成进行分析,进而更好的改变拖延情况发生的频率。
1 工作中拖延心理形成
1.1 不够自信:容易逃避,产生拖延
很多心理学家认为,对于工作的拖延主要源于对自我的不信任,认为自己还没有能力完成这项工作,认为这项工作过于困难,要想开展这项工作需要自己大量的时间,自己在工作中会遇到众多困难,面对这些困难产生了逃避心理,认为自己解决不了这些困难,进而不断拖延。
1.2 完美主义者:要求太高,不想匆忙开始
也有很多人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对自我要求非常高,认为做什么事情都要达到一个完美的地步,希望自己能一次做好,所以他们往往将时间花在对整个过程进行周密计划上,而迟迟不愿意开始做第一件事。这也导致了这些人也加入拖延症大军。
1.3 内心消极颓废:每天工作都那么多,太疲惫
在职场中还有一部分人,对于工作内容并不上心,认为自己每个月得薪酬是固定的,多做少做得到的报酬是一致的,所以会产生“别人都不需要做我干吗要做?”即便心不甘情不愿地接手做了,也不愿意立刻开始,等到明天再做,或许等到明天领导又会把工作安排给别人那?自己做完这个工作内容,领导还得给安排别的工作内容,等到领导安排新的工作内容再做手头的工作,就这样加入了拖延症大军。此外在一些单位或者岗位上总会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在工作中干劲不足,认为自己晋升无望,认为自己今后职场毫无发展,所以很多时候不愿意花大力气去做事,接到不喜欢做或者艰巨任务,心里面会不由自主地反感甚至感到厌恶,于是能拖多久拖多久,不耗到最后一刻绝不动手。
1.4 过度自信:错误估计时间进度
有一些人对于自己的能力抱有强大的信息,相信自己在期限内一定能完成,进而在工作中会夹杂一些其他事情共同处理,这种做法导致工作节奏一旦有一点差错就会使得整个工作链上的工作内容都进行拖延,而这些人在得知自己工作拖延之后。往往会出现一些错误,他们在修正错误的同时又会进一步导致拖延。
2 工作中拖延心理转化策略
摆脱拖延症应该从心理入手,正是因为心理存在问题所以在面对工作内容时总会不自觉的拖延。对于拖延心理的转化有以下几点措施可供大家参考。
2.1 加强自信,直面问题
很多人缺乏自信,缺少对工作内容直接解决的信心,对于这种拖延人群,应该加强自身自信,让自己直面问题,对于这些工作内容进行分析,分别列出1、2、3、这样就可以将巨大的问题转化成一个一个的小问题了,而在解决这些小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增加自身信心,最后实现对整个大问题解决的信心。
2.2 抱残留缺,避免完美
追求完美是所有人都应该拥有的品质,但是对于过于追求完美的人来说,有的时候应该避免完美,给自己留下一点小的遗憾,通过这些小遗憾不断完善自己。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完美主义者应该抓住问题的重点,解决80%以上的问题,这样可以让完美主义者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改变拖延习惯。
2.3 积极响应,快乐面对
很多人缺乏积极心理,面对工作十分消极,对此应该改变自身观念,积极面对每一天,积极面对工作,将工作视为展现自我的机会,通过工作传递正能量,让自己脱离拖延。
2.4 合理安排,适当余量
对于过于自信的人来说,应该通过进行针对性的时间安排,避免自身因过分自信而导致的拖延。此外应该转变心态,将规定时间内完成,变为提前完成提前休息。这样可以更好的改变过度自信带来的拖延。
3 结语
总的来说,拖延是一种病症,同时也是每一个人身上都拥有的症状,拖延不一定能完全根除,但有减缓拖延的方式,对此应该通过自己具体拖延的情况进行分析,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法,从而改变拖延这一不良习惯。
参考文献:
[1] 张静怡,陶婷,高文斌.大五人格对大学生拖延的影响:自我控制双系统的中介作用[A].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C].中国会议,2017(11).
[2] 唐凯晴,范方,龙可,陈世键,彭婷,杨彦川,叶婷婷.大学生早期适应不良图式、焦虑与拖延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03).
[3] 倪士光,李虹,徐继红,JINNAM CHOI.主动拖延量表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修订及信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04).
(作者單位:西北大学)
关键词:拖延心理;工作效率;人格培养
在日常中我们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拖延,比如上班迟到、领导交代的工作迟迟不能完成等等,这些拖延情况的发生,有些时候是客观原因导致的,但也有一些是主观所造成的。当生活中我们发生了拖延,或许一些事情还能挽回,但如果在工作中长时间发生拖延情况,容易造成公司的经济损失、领导对个人的失望,对于个人发展与职场发展十分不利。对此本文将从工作中拖延心理的形成进行分析,进而更好的改变拖延情况发生的频率。
1 工作中拖延心理形成
1.1 不够自信:容易逃避,产生拖延
很多心理学家认为,对于工作的拖延主要源于对自我的不信任,认为自己还没有能力完成这项工作,认为这项工作过于困难,要想开展这项工作需要自己大量的时间,自己在工作中会遇到众多困难,面对这些困难产生了逃避心理,认为自己解决不了这些困难,进而不断拖延。
1.2 完美主义者:要求太高,不想匆忙开始
也有很多人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对自我要求非常高,认为做什么事情都要达到一个完美的地步,希望自己能一次做好,所以他们往往将时间花在对整个过程进行周密计划上,而迟迟不愿意开始做第一件事。这也导致了这些人也加入拖延症大军。
1.3 内心消极颓废:每天工作都那么多,太疲惫
在职场中还有一部分人,对于工作内容并不上心,认为自己每个月得薪酬是固定的,多做少做得到的报酬是一致的,所以会产生“别人都不需要做我干吗要做?”即便心不甘情不愿地接手做了,也不愿意立刻开始,等到明天再做,或许等到明天领导又会把工作安排给别人那?自己做完这个工作内容,领导还得给安排别的工作内容,等到领导安排新的工作内容再做手头的工作,就这样加入了拖延症大军。此外在一些单位或者岗位上总会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在工作中干劲不足,认为自己晋升无望,认为自己今后职场毫无发展,所以很多时候不愿意花大力气去做事,接到不喜欢做或者艰巨任务,心里面会不由自主地反感甚至感到厌恶,于是能拖多久拖多久,不耗到最后一刻绝不动手。
1.4 过度自信:错误估计时间进度
有一些人对于自己的能力抱有强大的信息,相信自己在期限内一定能完成,进而在工作中会夹杂一些其他事情共同处理,这种做法导致工作节奏一旦有一点差错就会使得整个工作链上的工作内容都进行拖延,而这些人在得知自己工作拖延之后。往往会出现一些错误,他们在修正错误的同时又会进一步导致拖延。
2 工作中拖延心理转化策略
摆脱拖延症应该从心理入手,正是因为心理存在问题所以在面对工作内容时总会不自觉的拖延。对于拖延心理的转化有以下几点措施可供大家参考。
2.1 加强自信,直面问题
很多人缺乏自信,缺少对工作内容直接解决的信心,对于这种拖延人群,应该加强自身自信,让自己直面问题,对于这些工作内容进行分析,分别列出1、2、3、这样就可以将巨大的问题转化成一个一个的小问题了,而在解决这些小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增加自身信心,最后实现对整个大问题解决的信心。
2.2 抱残留缺,避免完美
追求完美是所有人都应该拥有的品质,但是对于过于追求完美的人来说,有的时候应该避免完美,给自己留下一点小的遗憾,通过这些小遗憾不断完善自己。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完美主义者应该抓住问题的重点,解决80%以上的问题,这样可以让完美主义者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改变拖延习惯。
2.3 积极响应,快乐面对
很多人缺乏积极心理,面对工作十分消极,对此应该改变自身观念,积极面对每一天,积极面对工作,将工作视为展现自我的机会,通过工作传递正能量,让自己脱离拖延。
2.4 合理安排,适当余量
对于过于自信的人来说,应该通过进行针对性的时间安排,避免自身因过分自信而导致的拖延。此外应该转变心态,将规定时间内完成,变为提前完成提前休息。这样可以更好的改变过度自信带来的拖延。
3 结语
总的来说,拖延是一种病症,同时也是每一个人身上都拥有的症状,拖延不一定能完全根除,但有减缓拖延的方式,对此应该通过自己具体拖延的情况进行分析,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法,从而改变拖延这一不良习惯。
参考文献:
[1] 张静怡,陶婷,高文斌.大五人格对大学生拖延的影响:自我控制双系统的中介作用[A].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C].中国会议,2017(11).
[2] 唐凯晴,范方,龙可,陈世键,彭婷,杨彦川,叶婷婷.大学生早期适应不良图式、焦虑与拖延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03).
[3] 倪士光,李虹,徐继红,JINNAM CHOI.主动拖延量表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修订及信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04).
(作者單位:西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