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家丫头小学五年级,开始学着炒鸡蛋,水平还不错。鼓励之余,我多次跟她提到我学做菜的经历,也算是励志故事。不过,我那励志的做菜故事,并不美好。
我生长在红旗下的农村,虽然故乡物华天宝,但在社会主义人民公社时期,日子却过得特别憋屈。后来我跟父亲开玩笑,说我和弟弟从小就给社会主义大集体和我们自己的小家庭当“童工”,也不能脱困。
多少岁开始当“童工”的,我已没有记忆,但脚下垫着凳子炒菜的记忆,却永远烙在我的脑海中。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是颠扑不破的老理。割草钓田鸡扫地浇水,都是家常的活。但做饭,对于小孩来说,是特别的活。
一般农村烧饭做菜,都是女孩或女人的活。我没有姐妹,自己是长子,大人农忙下地挣工分之后,家里烧饭做菜的活自然只有我来担当了。内心纵有千般不乐意,也只能硬着头皮去做。好在彼时生活清贫,烧饭做菜很简单。
通常,祖母下地之前,会把米淘好,倒锅里加好水(怕我做米饭加水多少不合适,浪费),只要在中午前烧好就行。
但炒菜要复杂些。祖母会先把青菜洗好,放在篮子里,舀上半勺菜籽油,放在油罐里,告诉我,这是中午炒菜用的油。按今天的说法,这叫定额定量管理。其实那是生活困难的现实,怕浪费了。
刚开始学着炒青菜的时候,我也就七八岁。我小时候因为营养不良,个子长得特别瘦小,比我女儿七八岁时个子要小很多。故乡是柴火灶,灶台比较高,我那个子要炒菜,还够不着。所以,必须得在脚下垫张小板凳。
站凳子上,把铁锅刷一下,然后在灶台上垫上菜板,拿菜刀把青菜切断。接着到灶窠膛里把草结点着火,塞进灶膛,多加一个,然后站回板凳上,指挥坐在灶窠膛里的大弟弟在火快灭时往灶膛里添加草结。
随着锅热起来,锅里响起滋哩哩声音,那是锅上未干的水发出的,锅干后用勺子舀油倒入,然后拿锅铲把油往锅上抄几下,让锅上沾油的地方更多些,待到有些冒烟,便把刀板上的青菜一股脑地倒入锅中,然后拿锅铲使劲翻炒,差不多的时候,拈几粒粗盐放进去,接着翻炒,青菜的颜色变了,叶茎也蔫了,拿双筷子一尝,熟了,标准祖母通常会交待,宁可炒得很烂,也不能不熟。
一切完成之后,我如释重负地跨下凳子,把青菜端到桌子上,用竹制的笼罩罩好,这可是中午的当家菜。
接着,又得到灶窠膛把弟弟换出来,自己继续烧米饭锅,直到饭锅开了。做完之后还要把被弟弟弄得凌乱的灶窠膛收拾好。
有时祖母不带小弟弟下地,把他留在家里让我们兄弟俩带,我通常会找根绳子,系在小弟弟腰里,然后把绳子拴在家里的八仙桌腿上,让大弟弟看着,自己在灶台前灶窠膛来回奔走,炒菜添柴。
到中午时分,大人回家吃饭,祖母尝过,只要熟了不太咸就行。如果能够得到家里人的几句夸奖,那感觉很好,仿佛一下子长大成人,有用了。
一直到小学三年级,农忙时学生放忙假了,我的炒青菜任务才转移到弟弟们身上,而我的任务,就转到了割稻收麦等农活上,那个活就可以帮家里挣工分了。
至于平时农闲,家里人是不会要小孩炒菜做饭的。分田到户后,时间由自己支配了,家里便没有再让我们小孩做过饭。小孩还是回复到自己的“本职工作”,割草钓田鸡扫地浇水,顺便玩耍。
不过,虽然垫着板凳炒菜的时间不长,但儿时内心不甘的生活却也成了自己现在引以为豪的记忆,某种意义上也打下了自己后来下得了厨房的基础,至今仍被我拿来教育自己的女儿和侄女。我后来也没有成为厨师,倒是当时我那烧火的弟弟,如今能做一手好菜,在男人中少见,我尤其喜欢。
我生长在红旗下的农村,虽然故乡物华天宝,但在社会主义人民公社时期,日子却过得特别憋屈。后来我跟父亲开玩笑,说我和弟弟从小就给社会主义大集体和我们自己的小家庭当“童工”,也不能脱困。
多少岁开始当“童工”的,我已没有记忆,但脚下垫着凳子炒菜的记忆,却永远烙在我的脑海中。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是颠扑不破的老理。割草钓田鸡扫地浇水,都是家常的活。但做饭,对于小孩来说,是特别的活。
一般农村烧饭做菜,都是女孩或女人的活。我没有姐妹,自己是长子,大人农忙下地挣工分之后,家里烧饭做菜的活自然只有我来担当了。内心纵有千般不乐意,也只能硬着头皮去做。好在彼时生活清贫,烧饭做菜很简单。
通常,祖母下地之前,会把米淘好,倒锅里加好水(怕我做米饭加水多少不合适,浪费),只要在中午前烧好就行。
但炒菜要复杂些。祖母会先把青菜洗好,放在篮子里,舀上半勺菜籽油,放在油罐里,告诉我,这是中午炒菜用的油。按今天的说法,这叫定额定量管理。其实那是生活困难的现实,怕浪费了。
刚开始学着炒青菜的时候,我也就七八岁。我小时候因为营养不良,个子长得特别瘦小,比我女儿七八岁时个子要小很多。故乡是柴火灶,灶台比较高,我那个子要炒菜,还够不着。所以,必须得在脚下垫张小板凳。
站凳子上,把铁锅刷一下,然后在灶台上垫上菜板,拿菜刀把青菜切断。接着到灶窠膛里把草结点着火,塞进灶膛,多加一个,然后站回板凳上,指挥坐在灶窠膛里的大弟弟在火快灭时往灶膛里添加草结。
随着锅热起来,锅里响起滋哩哩声音,那是锅上未干的水发出的,锅干后用勺子舀油倒入,然后拿锅铲把油往锅上抄几下,让锅上沾油的地方更多些,待到有些冒烟,便把刀板上的青菜一股脑地倒入锅中,然后拿锅铲使劲翻炒,差不多的时候,拈几粒粗盐放进去,接着翻炒,青菜的颜色变了,叶茎也蔫了,拿双筷子一尝,熟了,标准祖母通常会交待,宁可炒得很烂,也不能不熟。
一切完成之后,我如释重负地跨下凳子,把青菜端到桌子上,用竹制的笼罩罩好,这可是中午的当家菜。
接着,又得到灶窠膛把弟弟换出来,自己继续烧米饭锅,直到饭锅开了。做完之后还要把被弟弟弄得凌乱的灶窠膛收拾好。
有时祖母不带小弟弟下地,把他留在家里让我们兄弟俩带,我通常会找根绳子,系在小弟弟腰里,然后把绳子拴在家里的八仙桌腿上,让大弟弟看着,自己在灶台前灶窠膛来回奔走,炒菜添柴。
到中午时分,大人回家吃饭,祖母尝过,只要熟了不太咸就行。如果能够得到家里人的几句夸奖,那感觉很好,仿佛一下子长大成人,有用了。
一直到小学三年级,农忙时学生放忙假了,我的炒青菜任务才转移到弟弟们身上,而我的任务,就转到了割稻收麦等农活上,那个活就可以帮家里挣工分了。
至于平时农闲,家里人是不会要小孩炒菜做饭的。分田到户后,时间由自己支配了,家里便没有再让我们小孩做过饭。小孩还是回复到自己的“本职工作”,割草钓田鸡扫地浇水,顺便玩耍。
不过,虽然垫着板凳炒菜的时间不长,但儿时内心不甘的生活却也成了自己现在引以为豪的记忆,某种意义上也打下了自己后来下得了厨房的基础,至今仍被我拿来教育自己的女儿和侄女。我后来也没有成为厨师,倒是当时我那烧火的弟弟,如今能做一手好菜,在男人中少见,我尤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