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斗士”夏伯渝

来源 :新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bern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央视大型励志节目《挑战不可能》自2015年盛夏在综合频道黄金档开播以来,深受观众喜爱,节目中挑战者们带来的那些让评委和现场观众认为“不可能”实现的挑战项目,每一个挑战成功,都会令评委和观众发出惊呼之声。“十一”前的一期节目中,当一位挑战者完成了一项高难度攀岩项目后,著名主持人董卿、华人神探李昌钰、台湾歌手周华健三位评委竟感动的纷纷落泪,全场观众更是起立报以热烈掌声。是什么让评委和观众们如此动容?原来挑战者不仅是一位年过花甲的64岁老人,而且是一位双下肢截肢的残疾人,他是戴着假肢完成了对健全人来说都很难的攀岩项目,这位挑战者名叫夏伯渝,曾是中国登山队挑战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峰的主力队员。
  珠峰遇险,關爱队友痛失双下肢
  夏伯渝1951年7月出生在重庆一户普通职工家庭,父母为了让儿子继承重庆人耿直豪爽、吃苦耐劳的品格,给他取名时,特地在名字中嵌入了重庆的别称“渝”,期望他将来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1956年,夏伯渝父母响应国家号召支边到了青海西宁,夏伯渝也随父母来到大西北。
  1974年,中国登山队到青海挑选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运动员,这是中国登山队继1960年首次登顶珠峰后,为第二次征服珠峰做准备。酷爱运动的夏伯渝,知道登山运动是众多体育项目中最具挑战性的项目之一,于是一得到消息马上报了名。经过一系列苛刻的身体、心理等诸多方面的检查和考核,夏伯渝从几百名初选入围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登山队一员。
  能够入选国家登山队,夏伯渝感到很光荣,入队那一刻登上珠峰成了他最大的梦想,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刻苦训练、掌握本领,争取早日随队完成第二次让五星红旗飘扬在珠穆朗玛峰上的使命,实现梦想”。
  1975年春,中国登山队经过充分准备踏上了第二次登顶珠峰的征程,由于训练成绩突出,夏伯渝入选突击登顶队员行列。
  攀登开始进行的比较顺利,随着攀登高度的不断增加,越往上夏伯渝和队友们信心越足,谁知当登到海拔8600米,眼见离顶峰只剩200多米时(当时世界公认的测量高度为8882米),老天突然变了脸,一股强劲的高空风袭来,一时间狂风卷着碎雪,包围了整个登山队,要想再前进,举步维艰,此时全队队员体力消耗很大,如果强行攀登,后果不堪设想,为了保存体力,避免损伤,登山队被迫决定下撤。队伍从海拔8600米下撤到海拔7600米营地时天已经黑了,晚上夏伯渝发现一个叫小次仁多吉的藏族队友,一个人蜷缩在帐篷一角,赶紧上前问他:“你怎么不进睡袋里睡觉?”“我睡袋下撤时丢了!”听了小次仁多吉的回答,再看他浑身瑟瑟发抖的样子,夏伯渝于心不忍,就把自己的睡袋让给了小次仁多吉。夏伯渝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常年用冷水洗脸洗澡,特别耐寒,队友们都称他“火神爷”。他当时想:“我晚上坚持一下不睡觉,多活动活动,应该没问题。”岂料由于连日来过于疲劳,夜里夏伯渝竟睡着了。
  第二天队伍继续下撤到海拔6500米营地,晚上睡觉夏伯渝要脱高山靴,可怎么也脱不下来,队友们感觉不对,赶紧叫来营地医生,医生迅速剪开夏伯渝的高山靴,一看他双下肢已严重冻伤,做了一些应急处理后,立即联系有关部门将夏伯渝送往北京积水潭医院救治,虽然经过医生全力救治,但终因冻伤过于严重,夏伯渝被迫截掉了双下肢。这一结果对于时年才24岁的夏伯渝来说,犹如晴天霹雳,那一刻,他伤心至极——“看来我这一生就要与轮椅为伴啦!”
  苦战病魔,走出不幸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昨天还是一个活蹦乱跳的小伙子,今天成了一个失去双下肢的残疾人,夏伯渝的心情可想而知。截肢后的一段时间里,夏伯渝情绪十分低落,特别看到那些肢残病友的种种不便和给家人带来的拖累,他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亲朋好友见状纷纷劝他:“你突遭不幸,心里难过,我们都理解,可事情既然发生了,你就应该坚强面对,郁郁寡欢的生活是一天,快快乐乐的生活也是一天,何不选择快乐的生活呢!再说你失去双下肢不等于失去一切,你还年轻,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亲朋好友的话,对夏伯渝有所触动,情绪虽然好了一些,但他一直有一个心结打不开:“人活着总要干点什么,有生活目标,我原想一生奉献给登山运动,为征服世界上一座座高山而奋斗,现在双下肢没了,我还能干什么?我的奋斗目标在哪里?”很长一段时间,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夏伯渝,直到有一天,一位德国假肢专家的话,让他重新找到了奋斗目标。那天德国假肢专家认真查看了夏伯渝的截肢情况后跟他说:“你可以安装假肢,安装后不但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还能再登山。”“能再登山?”夏伯渝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没错,经过锻炼磨合,常人能做的事你也能做。”德国假肢专家的话,让夏伯渝既激动又高兴,仿佛黑暗中看到了指路明灯,心里一下敞亮起来:“以前征服珠峰是我的梦想、奋斗目标,今后我还把它作为奋斗目标,珠穆朗玛峰夺去了我的双下肢,没腿的我一定要再登珠峰,实现站在世界最高峰上的梦想!”
  
  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从此夏伯渝开始在病床上锻炼体能,每天坚持做俯卧撑、仰卧起坐,在牵引装置上绑上沙袋,仰面躺在病床上拉动,锻炼双腿的登踏力,还一年四季坚持冷水浴。夏伯渝的冻伤十分严重,伤口久久难以愈合,后来竟发生了癌变,又做了第二次截肢手术和多次放化疗治疗,期间的痛苦可想而知,在与癌症抗争的过程中,尽管备受病痛折磨,但为了心中重新确立的目标,夏伯渝一面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一面以顽强的毅力坚持锻炼。这样日复一日,经过多年“战斗”,终于击退病魔,穿上假肢站了起来。
  夏伯渝深知,穿上假肢站起来,这只是实现登山目标的第一步,要实现目标还需加大锻炼力度。基于这种清醒认识,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份详细的锻炼计划,从此至今几十年来一直实施着:他每天清晨5点起床,先抓着家中门框完成10组、每组10个引体向上动作,然后身背沙袋做10组、每组150个马步下蹲,接着再做几十个仰卧起坐、俯卧撑。完成这些项目后,再到公园快走。此外,每周1、3、5他会骑自行车到离家10多公里的一个训练场馆打乒乓球,2、4、6再骑自行车到离家40多公里外的香山爬几个来回,没有特殊情况和极为恶劣的天气,从不间断。坚持不懈的锻炼,使夏伯渝的体魄又健硕起来,他所在的中国登山协会领导看了非常高兴,知道他心愿的领导建议他从事残疾人体育运动,一来身残志不残有事可做,二来为日后恢复登山锻炼体能做好准备。   追逐梦想,花甲之年无腿征战要再攀世界第一峰
  在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残疾人比赛的同时,夏伯渝始终不忘登山运动,不忘登珠峰。2008年4月,为给北京奥运火炬接力传递珠峰站加油助威,夏伯渝随一个志愿者组织来到珠穆朗玛峰参加公益活动,在登山营地,面对33年未见、令自己既悲伤又魂牵梦绕的珠峰,夏伯渝默默伫立,仰头翘望着,那一刻他神情凝重感慨万千。这次活动中,他与一些喜歡登山运动的志愿者结伴攀登了昆仑山东段最高峰——玉珠峰,这是夏伯渝截肢以来首次攀登如此高的山峰,一路上他精气神十足,看得出他心中已向实现登顶珠峰的目标吹响了“冲锋号”。
  此后,夏伯渝加快了为攀登珠峰做准备的步伐,2012 年,他攀登了新疆境内海拔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2013年攀登了四川境内5040米的巴郎山。2014年春,夏伯渝制定出详细计划,来到珠峰登山营地,准备向珠峰发起挑战。谁知4月18日,位于尼泊尔境内的珠峰南侧突发罕见雪崩,10余名向导不幸遇难。这是珠穆朗玛峰登山史上单次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山难,尼泊尔政府立即下令停止了其境内一切攀登珠峰活动,这一决定,终止了夏伯渝的登珠峰计划,4月27日他一步三回头,一次次回望着珠峰撤离了营地。
  2015年,夏伯渝再次启动攀登珠峰计划。4月1日他抵达珠峰大本营,紧张的做着前期准备工作,一切按部就班的进行着。4月25日下午两点多一点,忙碌了大半天的夏伯渝在帐篷里正要吃饭,忽然地动山摇,四周响起了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他立即意识到可能发生地震了,迅速跑出帐篷查看,只见远处冰雪崩塌形成的冲击波滚滚而来,像排山倒海的巨浪似的,所向披靡,吓得他赶紧钻进帐篷双手使劲儿抓住帐篷杆。夏伯渝刚进帐篷,袭来的冲击波,一下吹歪了帐篷,顿时夹杂着小石头块的雪粒劈头盖脸倾泻而来,打的他喘不上气来,夏伯渝紧紧抓着帐篷杆,他清楚,如果帐篷被雪崩压倒,他将被活活埋葬……时间一秒一秒的流逝着,就在夏伯渝感到绝望之际,一分多钟后大地安静下来,从惊恐中回过神来的夏伯渝走出帐篷一看,眼前一片白茫茫,是雪雾还是云气根本分不清,自己帐篷周围还有几顶帐篷,再往前原先安扎的许多帐篷全没了,眼前景象十分惨烈:一些被冲击波瞬间卷上天的帐篷,掉下来时里面的人全摔死了,有些帐篷吹倒后,里面的人被雪崩冲击波裹挟的石子砸的躺倒在地鲜血直流,整个营地如被洗劫了一般狼藉不堪,此时大本营与外界联系全部中断,一时难以获得外部救援,唯一的办法只能大家互相自救等待外援……
  值得庆幸的是,这次地震中夏伯渝有惊无险躲过一劫。无情的天灾又一次中断了夏伯渝攀登珠峰的计划,但并未中断他向心中目标前进的步伐,更没泯灭他心中登上世界第一峰的梦想。如今夏伯渝决定,2016年再冲顶珠峰,他说:“我坚信自己一定能登上珠峰,很多人劝我,登珠峰太危险,你没双下肢,何必校这个劲儿,我的回答很简单,这不是较劲儿,是因为我心中有梦,一定要努力实现心中的梦想!”
  夏伯渝征战珠峰的追梦之举感动过很多人,有人曾作了一首词——《赞珠峰勇士夏伯渝》,词曰:流彩冰原日出东,山高屋脊入云中。一从寂寞皑皑雪,几度荒凉冽冽风。临大地,揽长空,仰攀直上跨珠峰。青春枉为贪生客,好个逍遥不老翁!
  这无疑是对夏伯渝最好的赞誉。
其他文献
杨一博,青年作曲家海军政治部文工团驻团作曲;亚洲爱乐国际乐团驻团作曲;中国广播电视协会音乐工作委员会理事;博音音乐工作室音乐总监;中国音协名誉主席赵季平先生的首位作
在《易学象数论》中,黄宗羲从经学立场出发,通过预设《周易》经传本有象数学的统一,对历史上形成的以解释《周易》经传与自拟为《周易》而造作的象数学作了系统的考辨.前者关
应该说,我算得上一个资深的观鸟者.我是在鸟儿的鸣唱声中慢慢成长起来的.这些可爱的小精灵,歌声悠扬婉转,体态娇小玲珑,羽色艳丽多彩,是我乡村生活里的忠实伙伴.rn我的故乡灵
期刊
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热处理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近年来,热处理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不断涌现。如所周知,为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盐浴炉的应用受到了限制,有逐步被淘汰的趋势
1rn外省伢真名叫良才.但大家都不喊他真名,只喊他“外省伢”.这个村庄位于鄂皖两省交界处.村小里大部分学生是本省的孩子,但也有少数学生来自与之接壤的邻省乡村.外省伢就是
期刊
一1948年我从淮南渡过运河封锁线到了苏北,成为苏北军区的一名战士。那时,陈丕显任中共华中工委书记和苏北军区政治委员。第一次见到他,我对这位领导人竟然如此年轻感到惊讶
期刊
旅居美国纽约的著名作家、评论家董鼎山先生于12月19日去世,享年93岁。消息传来,在国内文坛产生了不小的震动。   董先生作为著名的英美文学和亚洲资料专家,在国内外报刊发表了大量随笔和书评,被视为中国改革开放后打开中美文化交流之窗第一人,其专著《天下真小》《西窗漫记》《纽约客书林漫步》等享誉国内读书界。  漫漫求生路 只为做报人  那年万里奔波抵美,在兵荒马乱年月,也蕴含了无数沧桑。  董鼎山忆旧
期刊
唐代长安是丝绸之路的重镇,与丝绸之路上的敦煌保持着密切联系,长安是全国儒释道三教活动的中心。唐代长安佛教寺庙、道教宫观大量设置,各名山的高僧、高道汇聚长安,积极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