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了多种游戏化的教学手段,它不仅促进了幼儿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而且还提高了幼儿学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一、数学教学游戏化的含义及数学游戏化的实质
数学教学游戏化是指把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入各种游戏中,让幼儿从中感知、积累有关数学的知识和经验。它的实质是指要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二、数学教学游戏化的实施原则
1、主体性。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对学习充满兴趣。使以往的被动状态发展为主动状态。
2、综合性。将数学知识渗透到各种数学活动中,如:操作活动、体育、绘画、玩沙、角色游戏等等的游戏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机会接触数学知识,力求产生综合效应。
3、愉悦性。让幼儿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和愉快的心情体验,让幼儿觉得学数学并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好玩的,有趣的。
4、全面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每一位幼儿,使他们都有公平的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从而得到相应的发展。
三、数学教学游戏化的实施手段
1、建立正确的良好的师幼互动关系。
师幼互动是个双向建构的过程,不仅幼儿在其中得到积极的影响和发展,教师也同样从师幼互动中汲取经验和成长的养分,并且在反思中逐步提高自已,达到自已主体的发展,从而实现师生双方在师幼互动中主体的积极建构和发展。传统的数学教学以“教”为主,师幼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角色差距。那么在游戏化的数学教学中,该如何正确把握师幼之间的关系呢?我认为幼儿主动学习决不是不需要教师参与的学习,幼儿形式上的“主动”学习也决不是实质性的主动学习,因此在这个过程中绝对少不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参与和发挥,只不过教师的这种参与和发挥要较以前的方式来得隐蔽,不易于引起幼儿的反感和厌倦。同时教师要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的但又井然有序的学习氛围,和幼儿形成一个公平的,朋友型的关系,一起参与活动,共同探讨,并在整个过程中积极观注幼儿的表现,事后进行分析。
2、寓数学教学于游戏之中。游戏是儿童身心整体参与的活动,它包含着各种情感的萌芽。在游戏中,儿童身心之间,各心理要素之间,处于一种和谐的整体关系中,这是一种对外界的整体反应方式,而愉悦感正是建立在这种方式上的。因此,我经常按排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数学。
(1)在角色游戏中学习数学。各种主题的角色游戏都可以掺和数学内容。如:以前我班的儿童超市游戏中,幼儿对“售货员”及“顾客”之间的角色行为关系并不明确,因此,常出现“顾客”随意拿货,而“售货员”无所事事的现象。现在,我引导“售货员”为“商品”标上价格,“顾客”则按价格的高低与自己经济的承受能力来选择“商品”,按所标价格,数清手中的“现钞”进行正常交易。在这一游戏活动过程中,不但丰富了幼儿的活动内容,增添了游戏的真实性,而且使幼儿复习了数数与数字,提高了幼儿认识数字的能力,并且使幼儿们从心底自发觉得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而激起幼儿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2)在玩沙活动中学习数学。千篇一律地垒土、挖掘,势必会使幼儿慢慢对玩沙活动失去兴趣。于是我把数学知识融入到了玩沙活动中。一节“筑城墙”的活动使幼儿们乐此不疲。我们放弃了平时所用的工具,直接用一双双小手拍、压、夹、垒起一座座各种形状的“城墙”: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正方形的、三角形的等等,可谓是林林种种。在这一过程中,不但巩固了幼儿对长短、大小、几何形体等数学知识,而且提高了幼儿玩沙的兴趣。
(3)在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这是一种让幼儿通过操作实物材料获得数学知识的一种游戏。在小班阶段中,我让幼儿们按图形标记分别为“图形宝宝们”找“家”。中班阶段时,我请幼儿们按数字的大小,为相应数量的“形状宝宝”找家;以几何图形拼拆图片的方式进行分类、数数;将类似的“形状宝宝”进行比较、测量,从中正确认识各种形状的特征。幼儿们通常一边操作,一边认真地观察、辨别、数数。这一游戏教学方式 ,不但让幼儿逐渐形成了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端正了学习的态度,而且激发了幼儿勇于探索的精神。
(4)在体育游戏中学习数学。我有意识地将数学内容渗透到体育活动中,使幼儿在玩玩乐乐中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获取数学知识。如:《秋天的水果》这节课。在身锻的基础上,我请幼儿们数数摘到了几只水果,比一比,谁摘得最多,谁摘得最少,多几个,少几个。又如:《运货》游戏中,在幼儿跑、钻、取物的活动过程中,我让幼儿们学习了数与物的等量关系。
3、创设轻松愉悦的游戏情境。因幼儿年龄的限制,他们基本上是以无意注意为主,因此,通常他们的注意力较难集中,只有在情感的操纵下才能处于兴奋状态,对活动产生兴趣。所以,教师必须巧用语言、巧设环境,适时适度地把幼儿带入他们感兴趣的游戏情境之中。如:在音乐游戏《找朋友》中,我给幼儿们挂上漂亮的不同形状、颜色、数字的胸饰,在音乐声中边唱边跳,寻找与自己数量相等、颜色相同或形状相同的“宝宝”。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幼儿们的情绪显著高涨,游戏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思维辨别能力明显加强。由此可见,只要教师有心,一些简单的教具也能为幼儿带来美好的游戏、学习的环境,从而使幼儿喜欢上数学这门学科。
4、注重个体差异,公平对待每位幼儿。因每位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对事物的敏感程度不一样,发展的速度也不一样,因此,教师并不能因某位幼儿较“差”而忽视他,而是应该关心、热爱每一位幼儿,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为他们创造展现能力的机会,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为了能使每位幼儿更好地发展,我采取了分组教学的形式,幼儿可按自己的兴趣、需要、发展水平来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方式和速度进行学习。我为幼儿们提供不同的教具及可操作材料,并随时根据幼儿的反馈加以引导,以促使每位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一、数学教学游戏化的含义及数学游戏化的实质
数学教学游戏化是指把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入各种游戏中,让幼儿从中感知、积累有关数学的知识和经验。它的实质是指要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二、数学教学游戏化的实施原则
1、主体性。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对学习充满兴趣。使以往的被动状态发展为主动状态。
2、综合性。将数学知识渗透到各种数学活动中,如:操作活动、体育、绘画、玩沙、角色游戏等等的游戏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机会接触数学知识,力求产生综合效应。
3、愉悦性。让幼儿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和愉快的心情体验,让幼儿觉得学数学并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好玩的,有趣的。
4、全面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每一位幼儿,使他们都有公平的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从而得到相应的发展。
三、数学教学游戏化的实施手段
1、建立正确的良好的师幼互动关系。
师幼互动是个双向建构的过程,不仅幼儿在其中得到积极的影响和发展,教师也同样从师幼互动中汲取经验和成长的养分,并且在反思中逐步提高自已,达到自已主体的发展,从而实现师生双方在师幼互动中主体的积极建构和发展。传统的数学教学以“教”为主,师幼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角色差距。那么在游戏化的数学教学中,该如何正确把握师幼之间的关系呢?我认为幼儿主动学习决不是不需要教师参与的学习,幼儿形式上的“主动”学习也决不是实质性的主动学习,因此在这个过程中绝对少不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参与和发挥,只不过教师的这种参与和发挥要较以前的方式来得隐蔽,不易于引起幼儿的反感和厌倦。同时教师要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的但又井然有序的学习氛围,和幼儿形成一个公平的,朋友型的关系,一起参与活动,共同探讨,并在整个过程中积极观注幼儿的表现,事后进行分析。
2、寓数学教学于游戏之中。游戏是儿童身心整体参与的活动,它包含着各种情感的萌芽。在游戏中,儿童身心之间,各心理要素之间,处于一种和谐的整体关系中,这是一种对外界的整体反应方式,而愉悦感正是建立在这种方式上的。因此,我经常按排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数学。
(1)在角色游戏中学习数学。各种主题的角色游戏都可以掺和数学内容。如:以前我班的儿童超市游戏中,幼儿对“售货员”及“顾客”之间的角色行为关系并不明确,因此,常出现“顾客”随意拿货,而“售货员”无所事事的现象。现在,我引导“售货员”为“商品”标上价格,“顾客”则按价格的高低与自己经济的承受能力来选择“商品”,按所标价格,数清手中的“现钞”进行正常交易。在这一游戏活动过程中,不但丰富了幼儿的活动内容,增添了游戏的真实性,而且使幼儿复习了数数与数字,提高了幼儿认识数字的能力,并且使幼儿们从心底自发觉得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而激起幼儿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2)在玩沙活动中学习数学。千篇一律地垒土、挖掘,势必会使幼儿慢慢对玩沙活动失去兴趣。于是我把数学知识融入到了玩沙活动中。一节“筑城墙”的活动使幼儿们乐此不疲。我们放弃了平时所用的工具,直接用一双双小手拍、压、夹、垒起一座座各种形状的“城墙”: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正方形的、三角形的等等,可谓是林林种种。在这一过程中,不但巩固了幼儿对长短、大小、几何形体等数学知识,而且提高了幼儿玩沙的兴趣。
(3)在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这是一种让幼儿通过操作实物材料获得数学知识的一种游戏。在小班阶段中,我让幼儿们按图形标记分别为“图形宝宝们”找“家”。中班阶段时,我请幼儿们按数字的大小,为相应数量的“形状宝宝”找家;以几何图形拼拆图片的方式进行分类、数数;将类似的“形状宝宝”进行比较、测量,从中正确认识各种形状的特征。幼儿们通常一边操作,一边认真地观察、辨别、数数。这一游戏教学方式 ,不但让幼儿逐渐形成了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端正了学习的态度,而且激发了幼儿勇于探索的精神。
(4)在体育游戏中学习数学。我有意识地将数学内容渗透到体育活动中,使幼儿在玩玩乐乐中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获取数学知识。如:《秋天的水果》这节课。在身锻的基础上,我请幼儿们数数摘到了几只水果,比一比,谁摘得最多,谁摘得最少,多几个,少几个。又如:《运货》游戏中,在幼儿跑、钻、取物的活动过程中,我让幼儿们学习了数与物的等量关系。
3、创设轻松愉悦的游戏情境。因幼儿年龄的限制,他们基本上是以无意注意为主,因此,通常他们的注意力较难集中,只有在情感的操纵下才能处于兴奋状态,对活动产生兴趣。所以,教师必须巧用语言、巧设环境,适时适度地把幼儿带入他们感兴趣的游戏情境之中。如:在音乐游戏《找朋友》中,我给幼儿们挂上漂亮的不同形状、颜色、数字的胸饰,在音乐声中边唱边跳,寻找与自己数量相等、颜色相同或形状相同的“宝宝”。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幼儿们的情绪显著高涨,游戏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思维辨别能力明显加强。由此可见,只要教师有心,一些简单的教具也能为幼儿带来美好的游戏、学习的环境,从而使幼儿喜欢上数学这门学科。
4、注重个体差异,公平对待每位幼儿。因每位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对事物的敏感程度不一样,发展的速度也不一样,因此,教师并不能因某位幼儿较“差”而忽视他,而是应该关心、热爱每一位幼儿,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为他们创造展现能力的机会,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为了能使每位幼儿更好地发展,我采取了分组教学的形式,幼儿可按自己的兴趣、需要、发展水平来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方式和速度进行学习。我为幼儿们提供不同的教具及可操作材料,并随时根据幼儿的反馈加以引导,以促使每位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