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唐诗而生的美国人和他的爱情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men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宇文所安,英文本名Stephen Owen,直译应该称作”斯蒂芬·欧文”,他偏偏给自己取了中国字中的姓氏“宇文”。这个姓让人想起《隋唐英雄传》中的人物宇文成都,他在隋唐十八好汉中排名第二,仅次于李世民的弟弟李元霸。
  对这个名字,宇文所安自己的解释是出自《论语·为政篇》,“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他从中摘得“所安”两字,作为自己的身份符号。而“宇文”是古代胡人的姓,所以这也是一个胡汉结合的名字。他常说搞不清自己是个汉化的胡人还是胡化的汉人。
  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留下的诗作达1400多首,要一个人单独完成全部古诗的翻译工作,显然是个不小的工程,更不要说译者还要担任教学工作。但作为唐诗的狂热爱好者,宇文所安一直以来都有一个想完成翻译杜甫诗全集的想法。2006年得到美国梅隆基金的慷慨资助,他才有机会完成这个愿望。
  宇文所安的父亲是一位物理学家,曾一度担心他对遥远而陌生的中国古典诗歌的嗜好,会让他将来饿肚皮。宇文所安也曾自嘲说,自己后来竟能够自食其力,“实属侥幸”。
  后来,他进入耶鲁大学东亚系学习。1972年,26岁时以论文《韩愈与孟郊的诗》获文学博士学位。1972—1982年他任教于耶鲁大学。1977年,31岁的他发表了令学界耳目一新的的研究著作《初唐诗》,1982—1984年任哈佛大学中国文学教授,1984年至今,他担任哈佛大学中国文学与比较文学教授,成为美国汉学界研究唐诗的著名学者。
  德国著名汉学家顾彬对宇文所安赞赏有加,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起美国汉学家:“斯蒂芬·欧文排第一,他的新思想特别多,并会开拓一个新的方向。他是真正的汉学家,他在天上,而我们在地上。”
  同许多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和中国文化的学者一样,宇文所安也性乐烟酒,心好诗歌,简脱不持仪形,喜俳谐。在茶余饭后、工作之余,喜欢捧读吟诵王维、李白的诗句,达到一种忘我之境。每每说到兴起,也总是起身从书架上抽出一册唐诗,找到要解读的原诗,用汉语大声朗读起来。
  而他常执在手中的烟斗,还记载着他所执教的哈佛大学“爱屋及乌”的一段逸事。哈佛大学一向有规定,禁止教授在学校抽烟。但宇文所安的办公室似乎成了例外,学校破天荒给他安装了一个通风的风扇,以满足他在办公室抽烟斗的癖好。谈起这段逸事,宇文所安不免有些得意。原来,早些年有所北美名校鼓励宇文所安跳槽去教书。哈佛得知自己的名教授将遭人挖角的消息后,也赶去做他的工作。“学校知道,拉拢我,关键是要帮助我解决我的烟斗问题。”最后,哈佛用一台小小的风扇成功地“笼络”了宇文所安的心。此后至今,宇文所安一直安于哈佛。
  虽然喜欢唐诗,但问起愿意生活在中国哪个朝代,宇文所安却愿选择活在南宋,因为“南宋的生活是比较享受的”,“我不会希望生活在唐朝的,太危险了”。
  友人曾戏称他是为唐诗而活着的美国人。他却自称是“唐诗王国的异乡人”“在学习和感受中国语言方面,中国文学的西方学者无论下多大功夫,也无法与最优秀的中国学者相并肩”。但就是这样一个所谓的“异乡人”,不但在中国古典诗歌尤其是唐诗领域的研究中做出了举世属目的成就,也像许多西方汉学家一样,娶了个“异乡人”的太太,来自中国的才女田晓菲。
  1971年出生的田晓菲,5岁习古诗、10岁出版诗集、14岁时因为在诗歌方面的才华,而被北京大学破格录取,经过北大英语系、心理学系、中文系老师面试后被特招进入北大英语系。回想起来,田晓菲不能忘的仍是她的诗歌情结。而这也得益于从事文字工作的父母的影响。那时,每逢周末,爸爸就在家里开展诗歌比赛,和晓菲一起写诗,然后交给妈妈评判。   田晓菲在北大校园结识了15岁考入北大的查海生,也就是诗人海子。海子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4日(他生日这一天)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年仅25岁。)在诗人短暂的生命里,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田晓菲曾拿着诗歌去找过海子,海子说:“如果你能坚持下去,你将是位伟大的诗人。”
  1989年,田晓菲听到了海子卧轨自杀的消息,之后,她很长时间没有写诗。她无法理解一位鼓励自己坚持的诗人,为何没有选择坚持?那时候,田晓菲开始思考人生的价值,海子逝世两年后,20岁的田晓菲到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攻读博士,成为哈佛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博士生。
  正如田晓菲自己所言,“不是每个少年成名者都可以幸存”,但她不仅幸存,还继续着让人惊诧的旅程。20岁开始攻读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35岁成为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田晓菲这段生命历程,大半都可以用“破格”来概括。
  更重要的是,在哈佛大学,田晓菲邂逅了狂热的中国迷宇文所安,他们年龄不同,但是生日却是同一天,这给他们以“缘分”的感觉。他们都热爱中国古典诗歌,宇文所安对深深爱着自己祖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对古代诗歌有深厚研究的田晓菲产生了好感。两个人交谈的话题逐渐多了起来,从李白到杜甫,从白居易到欧阳修,他们几乎是无话不谈。
  当时追求田晓菲的人有很多,但是宇文所安得以胜出。宇文所安改写的一首古诗深深打动了她:“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千里蝉娟照,爱若磐石坚。”这首诗放到古代,不算是好诗,但是对一个外国人来说,写出这样的古体诗已经很不容易了,田晓菲发现宇文所安原来是这么一位冷静客观的诚实男人,骨子里又带着中国人的传统爱情观。于是,田晓菲答应了宇文所安的求婚。
  1999年元旦,他们在美国纽约州举行了浪漫的婚礼。婚后,在爱情的滋润下,田晓菲的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后来,田晓菲在面对留学生如何把握跨国婚姻的提问时,不无感触地回答:“在深深热爱本民族文化的同时,找一个和你志同道合的伴侣最为重要,当然相互理解和尊重是根本前提。”
  这两个同一天出生的人,分享着对工作、对生活、对诗歌的激情。在几乎每一本书中,他们互称“知音”,互致“感谢”。在他们看来,夫妻关系是最微妙的,但“互相爱,互相尊重”,则是此中的菁华妙义。
  两人既是夫妻,也是学术伙伴,在宇文所安主编的《剑桥中国文学史》中,田晓菲承担第三章从东晋到南北朝再到唐太宗的部分。“我们都觉得自己找到了知音,我们唯一不同的是,他喜欢唐朝,我喜欢南朝,不过都很喜欢诗”,田晓菲教授如是说。
  宇文所安最早接触的中国诗集是《白驹》,此后他便立志要研究中国古诗,还是从唐诗開始。
  对中国的学者而言,要研究唐诗,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前人的研究实在太多了,但是作为一个外国人,反倒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宇文所安的父亲是物理学家,父亲做研究的方法是“从头开始”,这对他有很大的启发。他读了一些唐诗,很喜欢,就这样开始研究了。这一开始就没有了回头路,在研究具体诗人之前,先做一下时代研究,光这个就花了两三年时间。
  如今,他已经成了世界范围内研究唐诗的顶尖学者,他的著作翻译成中文,甚至成了畅销书。在过去,美国大学的比较文学系做欧洲文学研究的人总是比做亚洲文学的多,哈佛的东亚系还比较大,有许多做中国文学研究的同行,还不算太冷清;但有些大学可能教中文的就一两个人,那可能是真寂寞了。
  宇文所安对此持反对意见,他也一直在努力改变这种局面。现在越来越多的哈佛本科生想学汉语,可能也有一些实用的考虑;对中国古典文学感兴趣的也越来越多,但从选课的情况看,可能现当代文学对他们而言更容易进入一些。一般来说,他每年收1-2个非常优秀的研究生。现在全美以及加拿大很多大学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和洛杉矶分校、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多伦多大学的东亚系都有宇文所安教过的学生;除了在学术界外,也有从事其他职业的,比如上海美领馆的副总领事也曾是宇文所安的学生。
  宇文所安说过,如果美国人懂一点唐诗,也许中美之间会多一点了解。
  他认为,在中国的唐代或者宋代,政府官员都是要从读文学开始的,而往日的英帝国要训练自己的官僚,也是要从拉丁文和希腊文开始学习的。这种比较广博的教育对于政治家、教育家、医生、律师等等都是很有好处的。哈佛的本科生毕业之后可能会选择比较专业的职业,可能是医生、律师等,然后干一辈子,所以在大学期间是他们接触文化、文学更广博的知识的最好时期,这是最好的一个思考的时期,不仅仅是中国文学,整个人文教育在大学都是很重要的。
其他文献
龙泉山北,云顶山顶,南宋曾在此筑云顶城,与合川钓鱼城、奉节白帝城等称为“川中八柱”,共御蒙古大军。今日登顶,仅余残垣城门,供后世凭吊往事。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不知为何,一登临这云顶山(又名石城山)顶,我的心里便莫名地涌起一种怀古之感。进山之前,听说我们要去寻找古“北城门”,当地老农手指着齐天的古柏,望着天回應:“沿山梁直走吧,够呛。”老农的话此时就是“圣旨”,我毫不犹豫地沿着手
期刊
古代人擼不撸串咧?答案当然是,撸!不过正儿八经地撸串,时间并不算太早,大概要到东汉年间。南北朝时期的贾思勰在《齐民要术·炙法》里说:“色同琥珀,又类真金。入口则消,状若凌雪,含浆膏润,特异凡常也。”颜色像琥珀金子一样,吃到嘴里却和冰激凌一样……串撸到这境界,怎能不让吃货们食指大动?  而且那个时候,吃个烤串还是贵族的特权,你旁边米酒撸串大快朵颐,而厨师却只能眼巴巴地给你烤着自己还不能吃,想想也是挺
期刊
近代历史上,扮演征服者角色的西方列强通常很少在他们发动的战争中吃亏。然而凡事总有例外,曾经就有那么一群被征服者,以西方列强的评价标准,其落后程度仅次于原始人,却胆敢抗击西方列强之侵略长达数百年之久,连那有“日不落”之威的大英帝国,在他们面前也曾是丢盔弃甲。  两个世界  在人类起源问题上,目前的主流说法是人类之先祖来自于非洲。但某些西方历史学家则认为,人类来自哪里不重要,重要在于其辉煌于何地?按照
期刊
俗词惯语乃至史传掌故,流布经年已经深入人心,要推翻或者提出异议,需要更为翔实可靠扎实的史料作证。关于“千里送鹅毛”这个典故的出处,通常以为出于明代画家徐渭的《青藤山人路史》。  这个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云南土官派缅伯高向唐皇进贡天鹅,途中天鹅洗澡飞走,只掉下鹅毛一根。缅伯高带着鹅毛进献唐皇,说明因由,以求唐皇宽恕。其面见唐皇说的话中,“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遂成名句流传下来,由此诗文传颂不衰。  
期刊
回顾历史,声明自己是汽车最早发明者的不下数百人。依照公论,世界上第一辆汽油汽车是由德国工程师奔驰和戴姆勒同时宣告制成的,只不过一个制造的是三轮汽车,另一个制造的是四轮汽车。奔驰最早制造的汽车,因为性能不过关,经常因熄火抛锚而遭众人嘲笑,但奔驰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他不断地对车的各个部位进行改进,他的妻子贝尔塔见丈夫没有勇气在公众场合开这辆汽车,就悄悄带上两个孩子开着这辆汽车,启程去100公里之外的地方
期刊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说的就是长松山。一定程度上进,如果没有长松山及其留下的众多传说,龙泉山脉便没有了了生机与活力。  蜀地多名山,名山多险峻。  龙泉山脉的最高峰,有一处令人向往的胜景。山上树林茂密,遮天蔽日,林中怪石耸立,古树虬枝。一株千年银杏枝繁叶茂,盘根错节,犹如一把巨型绿伞,傲立于山顶。  东山的最高峰就是龙泉山脉的主峰——长松山周家梁子,这株千年银杏就矗立在周家梁子之上。远观,大树枝桠道
期刊
百度董事会主席李彦宏乘坐无人驾驶汽车在北京四环路上行驶,引起了很大争议。但是有一点人们可能忽略了,这是在一场新的汽车革命开始的端口,中国人的一次伟大尝试。在无人驾驶时代,中国人是否能够引领潮流?实在让人期待。  1886年1月,两位德国人卡尔·奔驰和戈特利布·戴姆勒获得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专利权,标志着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诞生。他们一起创办的戴姆勒·奔驰公司,如今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汽车生产商之一。  
期刊
龙泉山脉并非成都平原与外界交通的障碍,反面将沱江与成都之间的区域联为一体。在江与城之间的这片土地,就是蜀都史上重要的东山地区。  人人都说,成都平原是天府之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然而,这里还有一块“非常之域”,无法得到岷江水的润泽,珐口亦坚韧孕育出灿烂千年的文明。这块“非常之域”就是成都平原的东山地区。当前成都市正大力实施“東进”战略,东山地区将迎来千载难逢的新机遇,实现自己的华丽转身!东山
期刊
在古代,成都就是一个制造业发达的城市。传统制造业的几大门类,棉纺丝织业、印刷、造纸和漆器制作等在成都都得到大力的发展。唐宋,成都曾长期是全国的印刷业重镇,也是最早大规模使用雕版印刷术的城市,所印之书种类齐全。得益于周边田野竹木繁茂,河水清澈,成都的纸质量上乘。唐代曾规定,官方藏书要用成都造的麻纸来抄写。汉代起,成都就是全国的丝织业中心之一,蜀锦的产量巨大,除满足当地需要外,还行销省外。精心制造的蜀
期刊
尼罗河是世界第一大河。但是,这条从南直流向北的大河的河源在哪里,几千年来一直是个谜。公元1世纪,罗马皇帝尼禄派出探险队前往尼罗河上游,如今人们并不确切地知道他的探险队到了何处,在他们的描述中,他们抵达了“一望无际的沼泽”,可能是穿过了苏德沼泽(南苏丹中部低地)。  17世纪初,西班牙传教士佩德罗·派斯来到现今的埃塞俄比亚,首次发现了青尼罗河的源头——埃塞俄比亚高原西部的塔纳湖。但是,尼罗河有两大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