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周期的交替时刻,始于2001年的本轮经济周期因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而宣告结束,而新的周期尚在酝酿中。所呈现的“周期交替综合症”与上一轮经济周期交替期也颇为相似:比如经济增速持续回落,尽管政策不断放松,但经济却难以恢复往昔的活力,内在的增长动力明显减弱;价格低迷甚至通缩;经济结构失衡,产能过剩与不足同时存在。
在这一交替期的2013年经济会呈现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预计2013年GDP增长为8%,2013年上半年将延续2012年四季度以来的回升走势,下半年由于受基数的影响,增速将略有回落。
2013年经济的回升将主要得益于消费潜力的逐渐释放,基础设施和服务业投资加速带动的投资回升,缓和制造业产能过剩和房地产调控带来的压力。外需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已经处于负贡献时代。欧债危机的风险未除,美国又新添了“财政悬崖”的危险,我们预计2013年全球经济依然疲弱,将增长3.5%。工业盈利在经历了2012年断崖式下降后将开始恢复,预计2013年将增长13%。
与经济回升相伴随的是,通货膨胀也将由降转升。预计2013年CPI约为2.5%,PPI约为1%。经济转型将对中长期通胀结构产生影响,CPI将趋势性高于PPI,服务价格的维持上涨将贯穿于经济再平衡的全过程。
由于2013年仍处在新旧周期的交替期,经济增长不可能出现强勁反弹,我们预计周期交替期可能持续3-4年。1997年以后所推动的改革红利在过去十年释放完毕,中国经济增长乏力,如果经济改革不能推进,那么,未来经济增长可能持续走低,中国经济将不可避免陷于低增长的困境。在此环境下,新的改革势在必行,通过改革再造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根据“十八大”报告给出的改革思路,我们认为未来改革的方向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城镇化改革、放开垄断管制和金融改革。
中国的城镇化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一过程将推动农村劳动力的进一步转移,进而推动经济增长。当然,未来的城镇化与过去有所不同,有了一些新的含义。新型城镇化既有别于“农民工进城”的传统城市化,又有别于简单的扩建发展三四线小城镇;而是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一方面渐进推行户籍制度改革,努力促进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如近期在各地试点的“异地高考”和“异地医保互认”;另一方面重点发展大城市周边的中小城镇,形成有产业和就业依托的新型城市群,避免盲目发展小城镇而造成“城市空心化”的问题。
从国际经验来看,经济自由化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人均GDP越高的国家往往经济自由化程度也越高。中国以国有垄断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明显落后,制造业产能过剩的根源就在于民间资本投资领域过窄。
如果未来改革能够降低石油、铁路、电信、市政公用设施等垄断行业,以及医疗、社保、教育、文化传媒等公用事业民间投资的准入门槛,这不但能够为经济提供充足的增长动力,而且也可以促使第三产业发展,既可以缓解制造业过剩的局面,也可以缓解服务业供给不足的状况。
第三个方面是金融改革。当前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依然较高,企业经营状况异常艰难,盈利水平明显下降,而企业的财务成本却大幅度上升。造成融资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是金融的垄断与管制,未来金融改革需要改变这一状况,真正回归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本质。
根据“十八大”报告,金融改革将继续深化,具体而言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我们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行业、促进金融机构发展、推进利率市场化、逐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丰富金融市场投融资产品。
作者为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在这一交替期的2013年经济会呈现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预计2013年GDP增长为8%,2013年上半年将延续2012年四季度以来的回升走势,下半年由于受基数的影响,增速将略有回落。
2013年经济的回升将主要得益于消费潜力的逐渐释放,基础设施和服务业投资加速带动的投资回升,缓和制造业产能过剩和房地产调控带来的压力。外需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已经处于负贡献时代。欧债危机的风险未除,美国又新添了“财政悬崖”的危险,我们预计2013年全球经济依然疲弱,将增长3.5%。工业盈利在经历了2012年断崖式下降后将开始恢复,预计2013年将增长13%。
与经济回升相伴随的是,通货膨胀也将由降转升。预计2013年CPI约为2.5%,PPI约为1%。经济转型将对中长期通胀结构产生影响,CPI将趋势性高于PPI,服务价格的维持上涨将贯穿于经济再平衡的全过程。
由于2013年仍处在新旧周期的交替期,经济增长不可能出现强勁反弹,我们预计周期交替期可能持续3-4年。1997年以后所推动的改革红利在过去十年释放完毕,中国经济增长乏力,如果经济改革不能推进,那么,未来经济增长可能持续走低,中国经济将不可避免陷于低增长的困境。在此环境下,新的改革势在必行,通过改革再造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根据“十八大”报告给出的改革思路,我们认为未来改革的方向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城镇化改革、放开垄断管制和金融改革。
中国的城镇化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一过程将推动农村劳动力的进一步转移,进而推动经济增长。当然,未来的城镇化与过去有所不同,有了一些新的含义。新型城镇化既有别于“农民工进城”的传统城市化,又有别于简单的扩建发展三四线小城镇;而是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一方面渐进推行户籍制度改革,努力促进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如近期在各地试点的“异地高考”和“异地医保互认”;另一方面重点发展大城市周边的中小城镇,形成有产业和就业依托的新型城市群,避免盲目发展小城镇而造成“城市空心化”的问题。
从国际经验来看,经济自由化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人均GDP越高的国家往往经济自由化程度也越高。中国以国有垄断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明显落后,制造业产能过剩的根源就在于民间资本投资领域过窄。
如果未来改革能够降低石油、铁路、电信、市政公用设施等垄断行业,以及医疗、社保、教育、文化传媒等公用事业民间投资的准入门槛,这不但能够为经济提供充足的增长动力,而且也可以促使第三产业发展,既可以缓解制造业过剩的局面,也可以缓解服务业供给不足的状况。
第三个方面是金融改革。当前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依然较高,企业经营状况异常艰难,盈利水平明显下降,而企业的财务成本却大幅度上升。造成融资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是金融的垄断与管制,未来金融改革需要改变这一状况,真正回归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本质。
根据“十八大”报告,金融改革将继续深化,具体而言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我们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行业、促进金融机构发展、推进利率市场化、逐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丰富金融市场投融资产品。
作者为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