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环境变化条件下,短期精确预测光伏(photovoltaic,PV)发电量对于确保电网运行、调度和电网能源管理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未记录太阳辐射测量或天气参数历史值的位置.通过搭建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双向长期短期记忆)的方法和统计方法(季节性自回归综合移动平均值)模型,对比分析大型光伏发电量的时间序列预测结果,考虑预测时间范围变化对所有算法的影响.当前工作中使用的数据为从20 MW并网光伏电站获取的3640 h运行数据.人工神经网络和所提统计模型可用于提前1h准确预测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对光伏系统与智能电网的集成
【机 构】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河北石家庄050000;国网雄安思级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河北雄安071700;河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河北保定071002;保定市风力发电数字化智能运维重点实验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变化条件下,短期精确预测光伏(photovoltaic,PV)发电量对于确保电网运行、调度和电网能源管理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未记录太阳辐射测量或天气参数历史值的位置.通过搭建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双向长期短期记忆)的方法和统计方法(季节性自回归综合移动平均值)模型,对比分析大型光伏发电量的时间序列预测结果,考虑预测时间范围变化对所有算法的影响.当前工作中使用的数据为从20 MW并网光伏电站获取的3640 h运行数据.人工神经网络和所提统计模型可用于提前1h准确预测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对光伏系统与智能电网的集成起重要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精确的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估计对提高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性能、电池使用安全性以及整车能量管理策略的准确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综合考虑电池模型精度和复杂度,建立了锂离子电池二阶RC等效电路模型,运用自适应遗忘因子递推最小二乘法(adaptive forgetting factor-recursive least square,AFF-RLS)在线辨识模型参数.在此基础上,采用平方根容积卡尔曼滤波(square root cubature Kalman filter,SR
为分析锂离子动力电池一阶RC等效电路模型的动力学特性,将荷控忆阻器、电阻及电感作为一阶RC等效电路的负载构成一个四阶混沌系统,运用四阶变步长Runge-Kutta法详细分析了该系统的一些基本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该混沌系统随一阶RC等效电路欧姆内阻参数的变化具有复杂的动力学行为,随欧姆内阻增大,系统通常经混沌进入倍周期分岔序列,且欧姆内阻越小,系统混沌现象越明显.通过对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分析,可以在线获取欧姆内阻值,为锂离子动力电池寿命的在线监测提供一种全新的方法.
锂离子电池具有循环寿命长、安全性能好、自放电量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及储能等领域.然而,由于电池组间的散热和温度不一致,热失控事故时有发生.通过制备密胺吸附型复合相变材料并将其应用在电池模组中进行热管理,结合SolidWorks和Comsol软件,分析了不同厚度、不同导热系数下相变材料对单体电池和电池模组温度分布规律的影响;并建立了密胺吸附型相变材料的电池散热模型,采用实验与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优化其散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锂电池以5 C放电时,相变材料层的厚度应大于2.5 mm,电池模组的温度可控
为了研究不同相变材料对大容量锂电池的冷却效用,同时研究不同电池表面相变材料裹覆面积和不同级别放电倍率条件下电池模块的冷却速度,以相变温度各不相同的三种固态相变材料为研究对象,对锂电池进行包裹并对电池放电后的冷却过程进行定位.最后,采取相变材料与微通道铝扁管协同作用的方法来加快电池的冷却进程,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能够获取更好的冷却效果,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将单进出水口的平行流道水冷板与微通道水冷板分岔结构相结合,建立不同单进出水口分岔流道水冷板.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研究支路流道宽度对两种分岔流道水冷板冷却性能的影响规律;并进一步分析流道宽度、路径对两侧分岔流道水冷板(以下简称侧分水冷板)冷却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在适当流道宽度下,侧分水冷板具有更优的散热效果.调整流道宽度对侧分水冷板的冷却性能提升不明显.增加流道路径能较好地增强水冷板的散热能力;次支路与支路流道之间的夹角越小,散热效果越好.
聚合物硫电极能够对多硫化物“穿梭效应”起到化学限域作用,明显改善锂硫电池硫电极的循环稳定性,但较差的导电性限制了其使用.通过扫描电镜分析不同涂覆厚度下的电极表面形貌;通过循环伏安(CV)和交流阻抗法(EIS)分析不同厚度聚合物硫电极的化学反应动力学和电池电化学性能;对比聚合物硫电极在不同涂覆厚度下,形成的不同硫负载量的锂硫电池硫电极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涂覆厚度较小的富硫共聚物电极负载活性物质少,故电极内部电子能够快速转移到集流体并对外电路做功,在大电流充放电过程中,避免了电极的极化;相反,
基于锂离子电池的集总参数模型,建立产热内阻随温度、SOC和循环次数变化的数学模型,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带遗忘因子的递推最小二乘法(recursive least square with forgetting factor,FFRLS)-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unscented Kalman filter,UKF)的锂离子电池内核温度估计方法.在单周期的FUDS工况下进行实验验证,根据采集的电池表面温度值、环境温度和电流值在线辨识热阻容参数和内阻,并验证所辨识参数的准确性;用FFRLS-UKF算法估计内核温度的变
针对氟化碳正极浆料在加入粘结剂后,发生粘度不稳定、甚至破乳的现象进行了研究.采用粘度-剪切速率测试和浆料触变性能测试,研究了加入粘结剂后浆料粘度变化的机理,采用聚四氟乙烯(PTFE)粘结剂及聚丙烯基粘结剂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油系PVDF粘结剂作为参照对象,分析在匀浆过程中浆料粘度变化的原因.根据浆料粘度变化机理,通过加入外源分散剂,补充被氟化碳材料吸附的部分,显著提高了浆料的稳定性.
采用一步电沉积法在导电性能优异的碳布上生长二元镍铁硫化物纳米片作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从而进一步提高其电化学性能.由于复合材料纳米结构具有较小的尺寸且表面粗糙多孔,为充放电过程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活性位点.同时,碳布作为基底,也进一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导电性.通过比较不同比例Ni-Fe-S/碳布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得到了性能最优异的比例,并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测试.复合材料的比电容在1A/g时可达到770 F/g,并在40 A/g时容量可以保持在672 F/g.在进行10000次循环后,可保持初
以悬铃木果毛纤维为碳源,采用低温预碳化和活化剂刻蚀结合的方法,制备了空心多孔碳微米管材料(HPCT).通过控制活化剂KOH的比例,优化了材料的结构,得到了电化学性能良好的碳材料.所制备的HPCT直径约为20~30μm,壁厚约为1.5~2μm,具有2135 m2/g的高比表面积.用作水系超级电容器电极时,具有较高的比电容、良好的倍率性能以及循环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