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为,如何在高职高专院校中,进行科学的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本文首先阐述了课程体系的概念,然后对于现有的课程课时细节,专业课程互补性安排,课程体系的全局动态三个方面提出了需要考虑的问题,最后总结了专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进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的科学建立提出了关键的思考点。
【关键词】课程体系;课时分配;专业互补;专业发展
一、专业课程体系和专业培养目标的密切关系
计算机专业是一个涵盖内容非常丰富的专业。从硬件基础到程序,从接口技术到操作系统,从网络分类到信息安全……这些都是需要深入探讨的东西。这一情况决定了:我们的计算机专业只能是专精一项,不可能有面面俱到的专长。这就引来这样一个问题:高校需要培养什么样的特长计算机类学生?为了培养这样的学生,计算机课程由哪些基础、专业课程,按照怎样逻辑体系组成,或者同样的课程设置学时是否相同?这就是要讨论的课程体系。
二、现有高职高专计算机的课时分配问题探讨
高职高专计算机从一开始就提出打造软件工程师的口号,十分强调程序动手力的培养。根据这一培养目标和计划,各高校在制定课程体系时加大了向具体语言课程倾斜的力度,提出实验,课程设计,综合设计,项目实习等一系列强调动手的课程方案。但这样一来,对传统的计算机类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问题:
1.如何对有限的课时进行重新规划,将理论与实践、基础课与专业课、硬件类和软件类课程有机结合起来。
2.虽然高职高专总体要求是弱化理论教学,强调实践技能培养。但计算机是工科类专业,不少程序语言需要长期的训练和培养才能达到专业应用的高度,走马观花式的学齐硬件,软件专业基础课,动辄要求学生掌握5-6门程序语言,是否有竹篮打水之嫌——在计算机领域日益求专不求多的社会需求下,对目前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更多的质疑。
三、专业互补性研究
1.计算机专业要合理规划学习范围。计算机专业本来就是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结合的产物,硬件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强调嵌入式,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也就是说,计算机硬件的技术其实站在电子技术的高端。软件技术,第四代语言全面替代第三代语言,软件与硬件完全脱离了关系。这是计算机技术最为特殊的情况,由于电子的高端技术难度极大,所有高校都选择以软件技术为突破口,力求让学生掌握几门过硬的程序语言。这其实违背了计算机学习的基本规律,虽然计算机应用以第四代语言为主,但是计算机驱动却仍然需要低级语言来编写,当前强调功能的高级语言让程序设计动不动就上千、万行代码堆叠,使得程序员变成了机器式的书写工具;而低级语言涉及到有限的硬件基础知识,却仍然只有少部分技术人员掌握驱动的开发技术。这充分说明,计算机专业不能断章取义,只学软件,不学硬件,只学高端,不学低端。
2.计算机专业要认真研究专长方向。当前计算机专业已经是各个高职高专必开的专业了,但是培养什么样的计算机人才,需要多哪些功夫?有些高校致力于企业项目的培养,有些高校致力于经典程序员的培养,有些高校希望找到一条依靠学生自我吸收发展的成长之路。不管如何,当前计算机的需求林林总总,只要有所针对,都能找到各自的专业生存空间。计算机领域博大而精深,各种软硬件人才都是计算机领域的应用人才,不能以偏见和成见,把程序员的培养看作是计算机培养的唯一出路。
四、专业的发展
作为高职高专,既要跟紧社会步伐,又要正视学科发展规律,不能盲目求新求快,打乱专业布局和学科思路,这就必然要求专业课程结构体系具有客观性,继承性和延续性。
专业发展可以分为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纵向发展指专业理论深度,专业实践方案以及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和提高;横向发展指由此及彼的带动性发展,分支式发展。专业发展是有自己客观规律的,即纵向发展是横向发展的客观基础,只有深挖专业潜力,进行长时间的艰苦探索和实践,才能把专业办好,积累丰富的相关经验,积累丰富的专业成果,由质变引起新的量变。
高职高专院校当然希望专业保持“新鲜活力”,以求更好的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但也要客观认识自身的办学基础,不要盲目跟风,从客观出发,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的发展,以应用计算机专业为基础,逐步扩展出算法工程,云计算系统等市场性更强的新专业。
参考文献:
[1]陈雁,严隽高.职业大学计算机技术教学改革方案与特点[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01.
[2]谢景新,赵燕芳.计算机专业课程教改的探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9
[3]计算机工程教学团队的建设与研究.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会议文献,计算机工业出版社,2009.
[4]对计算机工程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思考,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会议文献,计算机工业出版社,2009.
[5]潘艳红.教师应在教改中创新[J].福建科技报,2003.
【关键词】课程体系;课时分配;专业互补;专业发展
一、专业课程体系和专业培养目标的密切关系
计算机专业是一个涵盖内容非常丰富的专业。从硬件基础到程序,从接口技术到操作系统,从网络分类到信息安全……这些都是需要深入探讨的东西。这一情况决定了:我们的计算机专业只能是专精一项,不可能有面面俱到的专长。这就引来这样一个问题:高校需要培养什么样的特长计算机类学生?为了培养这样的学生,计算机课程由哪些基础、专业课程,按照怎样逻辑体系组成,或者同样的课程设置学时是否相同?这就是要讨论的课程体系。
二、现有高职高专计算机的课时分配问题探讨
高职高专计算机从一开始就提出打造软件工程师的口号,十分强调程序动手力的培养。根据这一培养目标和计划,各高校在制定课程体系时加大了向具体语言课程倾斜的力度,提出实验,课程设计,综合设计,项目实习等一系列强调动手的课程方案。但这样一来,对传统的计算机类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问题:
1.如何对有限的课时进行重新规划,将理论与实践、基础课与专业课、硬件类和软件类课程有机结合起来。
2.虽然高职高专总体要求是弱化理论教学,强调实践技能培养。但计算机是工科类专业,不少程序语言需要长期的训练和培养才能达到专业应用的高度,走马观花式的学齐硬件,软件专业基础课,动辄要求学生掌握5-6门程序语言,是否有竹篮打水之嫌——在计算机领域日益求专不求多的社会需求下,对目前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更多的质疑。
三、专业互补性研究
1.计算机专业要合理规划学习范围。计算机专业本来就是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结合的产物,硬件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强调嵌入式,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也就是说,计算机硬件的技术其实站在电子技术的高端。软件技术,第四代语言全面替代第三代语言,软件与硬件完全脱离了关系。这是计算机技术最为特殊的情况,由于电子的高端技术难度极大,所有高校都选择以软件技术为突破口,力求让学生掌握几门过硬的程序语言。这其实违背了计算机学习的基本规律,虽然计算机应用以第四代语言为主,但是计算机驱动却仍然需要低级语言来编写,当前强调功能的高级语言让程序设计动不动就上千、万行代码堆叠,使得程序员变成了机器式的书写工具;而低级语言涉及到有限的硬件基础知识,却仍然只有少部分技术人员掌握驱动的开发技术。这充分说明,计算机专业不能断章取义,只学软件,不学硬件,只学高端,不学低端。
2.计算机专业要认真研究专长方向。当前计算机专业已经是各个高职高专必开的专业了,但是培养什么样的计算机人才,需要多哪些功夫?有些高校致力于企业项目的培养,有些高校致力于经典程序员的培养,有些高校希望找到一条依靠学生自我吸收发展的成长之路。不管如何,当前计算机的需求林林总总,只要有所针对,都能找到各自的专业生存空间。计算机领域博大而精深,各种软硬件人才都是计算机领域的应用人才,不能以偏见和成见,把程序员的培养看作是计算机培养的唯一出路。
四、专业的发展
作为高职高专,既要跟紧社会步伐,又要正视学科发展规律,不能盲目求新求快,打乱专业布局和学科思路,这就必然要求专业课程结构体系具有客观性,继承性和延续性。
专业发展可以分为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纵向发展指专业理论深度,专业实践方案以及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和提高;横向发展指由此及彼的带动性发展,分支式发展。专业发展是有自己客观规律的,即纵向发展是横向发展的客观基础,只有深挖专业潜力,进行长时间的艰苦探索和实践,才能把专业办好,积累丰富的相关经验,积累丰富的专业成果,由质变引起新的量变。
高职高专院校当然希望专业保持“新鲜活力”,以求更好的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但也要客观认识自身的办学基础,不要盲目跟风,从客观出发,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的发展,以应用计算机专业为基础,逐步扩展出算法工程,云计算系统等市场性更强的新专业。
参考文献:
[1]陈雁,严隽高.职业大学计算机技术教学改革方案与特点[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01.
[2]谢景新,赵燕芳.计算机专业课程教改的探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9
[3]计算机工程教学团队的建设与研究.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会议文献,计算机工业出版社,2009.
[4]对计算机工程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思考,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会议文献,计算机工业出版社,2009.
[5]潘艳红.教师应在教改中创新[J].福建科技报,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