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评课,作为教研活动的常规工作而受到学校的重视。但现实中,评课没有达到期望的效果。我们看到的评课,更多的是借“学术的严肃性与纯粹性”之名来行生硬乏味的格式化的分析与发言:谈教学设计、教学语言、教态、板书……这种“评”,多数时候是程式化的陈腔滥调,很少有让人怦然心动的感悟,也从未有让人恍然大悟的洞明,更没有让人回味不尽、受益匪浅的启示。评课,陷入于形式主义的怪圈。本期我们重提这一话题,以求引发大家对新课程背景下评课的反思与探究,践行有效的评课方式。
过去的评课往往过于追求面面俱到,从导入到结束各个教学环节都认真评,有时甚至逐字逐句地评。这种方式看似全面,但大多数重点不突出,不管是对执教者还是对听课者帮助都不是很大,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把评课改为“主题式议课”,即每次评课活动都围绕一个主题进行,使教研活动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使课堂研究(集体备课)更有深度。从评到议,绝不是换一个词语,换一种说法,追求时髦,它体现的是一种教研文化的重建。其区别在于:“评”更多的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做判断;“议”是围绕观课所收集到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是双方展开对话、促进反思的过程。“评”有被评的对象、下结论的对象,似乎有“主”“客”之分,这个“客”处于被评的地位,有不知所措的感觉;“议”是听课者与执教者一起围绕共同的话题平等交流,超越“谁说了算”的争论。“评”主要将教师的表现、展示作为上课取向,执教者展示教学长处;“议”以改进、发展教学为主要上课取向,鼓励教师不要害怕出问题,出了问题大家研究、探讨,共同解决。“评”需要在综合全面分析课堂信息的基础上,指出教学的主要优点和不足,容易面面俱到,有如蜻蜓点水而重点不容易突出;“议”则强调集中话题,超越表面现象,深入课堂事实,议出更多的教学可能性供教师自主选择。
那么,怎样进行议课呢?具体操作过程为:听课前以年级组或教研组为单位确定议的主题,内容可多种多样。执教者和观课者坐在一起集体备课,内容包括观察主题的设定、观察角度的确定以及注意事项等,必要时还可以成立若干个小组分工负责。明确了主题后,年级组教师深入研究教材、课标、教法、学法,加强理论学习,使参与者能够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防止分析、研究处于低水平状态。为了更好地帮助观课者了解执教者的意图,可以设计“听课观察表”,以便观课者围绕主题记录课堂中的相关信息,提高观课的针对性,获得对所研究问题的全面观察。听课中要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状态,思考学生的行为与教师教的方式和状态有什么联系,通过学生的学来折射、考察教师的教;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思考这样的行为与教学理念有什么联系,从行为入手讨论支撑行为和技术的理念,探讨怎样通过改变理念达到改变行为的目的;观察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的联系,思考怎样通过优化过程达到理想的结果;观察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思考怎样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怎样把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等。双方围绕主题就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展开深度研究,直至形成共识。对于持不同意见的观点,可以再实践、再研究。执教者要反思自己的实际教学与课前预设的方案及与以往经验有什么区别,发现课堂教学中突出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在比较中学习借鉴,进一步改善平时的教学行为;观课者要深入探讨执教者为什么这么上课,理论依据是什么,与他的教学观念有什么关系。通过讨论、研究,发现更多的教学发展可能性以及实现这些可能性的条件和限制,使“议”达到深层,议出更多符合课程标准的好的教学方法,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清晰,教学行为更完善。(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下坊中学)
评课,作为教研活动的常规工作而受到学校的重视。但现实中,评课没有达到期望的效果。我们看到的评课,更多的是借“学术的严肃性与纯粹性”之名来行生硬乏味的格式化的分析与发言:谈教学设计、教学语言、教态、板书……这种“评”,多数时候是程式化的陈腔滥调,很少有让人怦然心动的感悟,也从未有让人恍然大悟的洞明,更没有让人回味不尽、受益匪浅的启示。评课,陷入于形式主义的怪圈。本期我们重提这一话题,以求引发大家对新课程背景下评课的反思与探究,践行有效的评课方式。
过去的评课往往过于追求面面俱到,从导入到结束各个教学环节都认真评,有时甚至逐字逐句地评。这种方式看似全面,但大多数重点不突出,不管是对执教者还是对听课者帮助都不是很大,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把评课改为“主题式议课”,即每次评课活动都围绕一个主题进行,使教研活动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使课堂研究(集体备课)更有深度。从评到议,绝不是换一个词语,换一种说法,追求时髦,它体现的是一种教研文化的重建。其区别在于:“评”更多的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做判断;“议”是围绕观课所收集到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是双方展开对话、促进反思的过程。“评”有被评的对象、下结论的对象,似乎有“主”“客”之分,这个“客”处于被评的地位,有不知所措的感觉;“议”是听课者与执教者一起围绕共同的话题平等交流,超越“谁说了算”的争论。“评”主要将教师的表现、展示作为上课取向,执教者展示教学长处;“议”以改进、发展教学为主要上课取向,鼓励教师不要害怕出问题,出了问题大家研究、探讨,共同解决。“评”需要在综合全面分析课堂信息的基础上,指出教学的主要优点和不足,容易面面俱到,有如蜻蜓点水而重点不容易突出;“议”则强调集中话题,超越表面现象,深入课堂事实,议出更多的教学可能性供教师自主选择。
那么,怎样进行议课呢?具体操作过程为:听课前以年级组或教研组为单位确定议的主题,内容可多种多样。执教者和观课者坐在一起集体备课,内容包括观察主题的设定、观察角度的确定以及注意事项等,必要时还可以成立若干个小组分工负责。明确了主题后,年级组教师深入研究教材、课标、教法、学法,加强理论学习,使参与者能够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防止分析、研究处于低水平状态。为了更好地帮助观课者了解执教者的意图,可以设计“听课观察表”,以便观课者围绕主题记录课堂中的相关信息,提高观课的针对性,获得对所研究问题的全面观察。听课中要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状态,思考学生的行为与教师教的方式和状态有什么联系,通过学生的学来折射、考察教师的教;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思考这样的行为与教学理念有什么联系,从行为入手讨论支撑行为和技术的理念,探讨怎样通过改变理念达到改变行为的目的;观察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的联系,思考怎样通过优化过程达到理想的结果;观察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思考怎样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怎样把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等。双方围绕主题就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展开深度研究,直至形成共识。对于持不同意见的观点,可以再实践、再研究。执教者要反思自己的实际教学与课前预设的方案及与以往经验有什么区别,发现课堂教学中突出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在比较中学习借鉴,进一步改善平时的教学行为;观课者要深入探讨执教者为什么这么上课,理论依据是什么,与他的教学观念有什么关系。通过讨论、研究,发现更多的教学发展可能性以及实现这些可能性的条件和限制,使“议”达到深层,议出更多符合课程标准的好的教学方法,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清晰,教学行为更完善。(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下坊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