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为而治”这句话出于老子。老子曰:“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两者同出而异名。”“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显然老子的“无”,不是什么都没有,“无”是潜在的“有”,“有”是显现的“无”,“无”和“有”是事物存在的两种表现形式;“无”“有”合二为一,融为一体,相伴相随。总结起来,“无为”即按客观规律办事,即:无背道之行,顺其自然而为。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无为而治”就是要重于“理”,轻于“管”,“无为”并不是没有作为,让学生胡作非为,放任自流,而是引渠入田,适当适时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没有过多的条条框框的世界里按照自己的意愿,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学生的高度自治。
一、班主任工作中不妨适时地“无为”
我班上有位学生,打扫卫生总是马马虎虎,每次批评、教育,他都表示下次一定认真,但是不久又会重犯。有一次大扫除,他连教室的垃圾都没倒掉就走了,第二天班级受到全校点名批评。晚自习时,他不时地偷偷观察我,或许正在等待我的猛烈批评,但是我什么也没说,平静地从其座位前轻轻走过。从那以后,他的卫生工作做得非常认真。
2008年9月我班来了一个华南师大的实习生,在我班实习班主任工作和语文教学。她的到来为孩子们带来了更多的活力,我也给了她很多的空间和自由与学生沟通,但一些大事和事关安全的问题必须由我做主才行,在这一原则的前提下,她与孩子们的关系非常融洽,实习成绩也非常优秀,她自己也感觉收获很多。更为可喜的是,学生在与实习老师非常友好的同时,并没有疏远我,反而更喜欢我了,这样一来班级的方方面面都朝积极的方向发展。直到现在那名实习老师和我以及学生都有联系。
这两件“无为”之事,效果确实不一般。在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意识到如果“无为”运用得恰当,的确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它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班主任对学生所犯过失的包容,不是放任自流,任其发展,而是给学生以尊重、以提醒、以自省的机会。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主动正视自己的过失,主动与班主任进行沟通与交流;也只有在这样和谐的师生关系下,学生才会从犯了错误的不安甚至是恐惧之中解脱出来,自信地学习和生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适时的“无为”就是一种教育的艺术。
二、留一片天空,让学生在“无为”中管理自己
人的情感需求之一就是希望自己能得到别人的肯定,获得别人的赞赏。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们管理的对象是不断成长和发展的学生,他们生气勃勃,有个性,有特点,有优点也有缺点。作为高年级的班主任,如果再充当“管家”或者“保姆”的角色,不但容易使班主任陷于杂务,疲惫不堪,还会使学生厌倦,同时也会造成学生缺乏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的能力。
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魏书生认为“管是为了不管”。班主任在工作中,应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干,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如班级规章制度,班级清洁值日表,校运会的组织安排,班级的黑板报等,我认为学生能干的,我就坚决不要干。班主任的“无为”与“放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参与管理,逐步锻炼和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三、要做到“无为”,班主任必须以平等和宽容为基石
作为教师,假如时刻在学生面前把自己当作一个至高无上的施教者,那就要不得了。不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学生就会畏惧你,容易导致师生间的对立。所以,作为一位班主任,要时刻以民主平等的思想与态度去对待学生,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教师只有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心,才能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满腔热情地关怀学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让学生感受到爱的温馨,体验到责任的动力,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让教育变得倍感亲切,让教育过程充满活力,洋溢激情。当“勤奋学习,快乐成长”成为绝大多数学生的共识时,这个班级的灵魂就自然而然形成了。当“有形”的管理升华为“无形”的凝聚时,这个班级就成为一流的班集体,班主任就可以轻轻松松地实现“无为而治”了!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过失,有些过失只是阶段性的,班主任如果过分追究,反而会起到强化的反作用。相反,适当的容忍和“有意”的忽视会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学生会在过失中修正自己,不断成长。这就需要班主任“难得糊涂”,要学会抓大放小,放也要放得无形。正所谓无形有意,无为有声!
责任编辑 黄日暖
一、班主任工作中不妨适时地“无为”
我班上有位学生,打扫卫生总是马马虎虎,每次批评、教育,他都表示下次一定认真,但是不久又会重犯。有一次大扫除,他连教室的垃圾都没倒掉就走了,第二天班级受到全校点名批评。晚自习时,他不时地偷偷观察我,或许正在等待我的猛烈批评,但是我什么也没说,平静地从其座位前轻轻走过。从那以后,他的卫生工作做得非常认真。
2008年9月我班来了一个华南师大的实习生,在我班实习班主任工作和语文教学。她的到来为孩子们带来了更多的活力,我也给了她很多的空间和自由与学生沟通,但一些大事和事关安全的问题必须由我做主才行,在这一原则的前提下,她与孩子们的关系非常融洽,实习成绩也非常优秀,她自己也感觉收获很多。更为可喜的是,学生在与实习老师非常友好的同时,并没有疏远我,反而更喜欢我了,这样一来班级的方方面面都朝积极的方向发展。直到现在那名实习老师和我以及学生都有联系。
这两件“无为”之事,效果确实不一般。在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意识到如果“无为”运用得恰当,的确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它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班主任对学生所犯过失的包容,不是放任自流,任其发展,而是给学生以尊重、以提醒、以自省的机会。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主动正视自己的过失,主动与班主任进行沟通与交流;也只有在这样和谐的师生关系下,学生才会从犯了错误的不安甚至是恐惧之中解脱出来,自信地学习和生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适时的“无为”就是一种教育的艺术。
二、留一片天空,让学生在“无为”中管理自己
人的情感需求之一就是希望自己能得到别人的肯定,获得别人的赞赏。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们管理的对象是不断成长和发展的学生,他们生气勃勃,有个性,有特点,有优点也有缺点。作为高年级的班主任,如果再充当“管家”或者“保姆”的角色,不但容易使班主任陷于杂务,疲惫不堪,还会使学生厌倦,同时也会造成学生缺乏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的能力。
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魏书生认为“管是为了不管”。班主任在工作中,应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干,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如班级规章制度,班级清洁值日表,校运会的组织安排,班级的黑板报等,我认为学生能干的,我就坚决不要干。班主任的“无为”与“放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参与管理,逐步锻炼和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三、要做到“无为”,班主任必须以平等和宽容为基石
作为教师,假如时刻在学生面前把自己当作一个至高无上的施教者,那就要不得了。不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学生就会畏惧你,容易导致师生间的对立。所以,作为一位班主任,要时刻以民主平等的思想与态度去对待学生,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教师只有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心,才能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满腔热情地关怀学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让学生感受到爱的温馨,体验到责任的动力,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让教育变得倍感亲切,让教育过程充满活力,洋溢激情。当“勤奋学习,快乐成长”成为绝大多数学生的共识时,这个班级的灵魂就自然而然形成了。当“有形”的管理升华为“无形”的凝聚时,这个班级就成为一流的班集体,班主任就可以轻轻松松地实现“无为而治”了!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过失,有些过失只是阶段性的,班主任如果过分追究,反而会起到强化的反作用。相反,适当的容忍和“有意”的忽视会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学生会在过失中修正自己,不断成长。这就需要班主任“难得糊涂”,要学会抓大放小,放也要放得无形。正所谓无形有意,无为有声!
责任编辑 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