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座历经数个世纪的古老都市里,新旧交错,古今融合,我们通过电影认识了这座城市,这座城市也因为电影的影响而改变。这份古典意韵无论在银幕内外,都像英国人独有的幽默一样,含蓄而谦和,令人回味无穷。
对英国人来说,对电影的那份热爱仿佛天生就印入了他们的骨髓。当你徘徊在伦敦的大街小巷之间,行走于蛛网密布的古老地铁通道,会发现落漆的扶梯旁贴满了精美的影院广告,高耸的商业楼体悬挂着巨大的电影海报。其中既有最新上映的商业巨制,也有梅开二度的经典老片,于无声处向世人静静诉说着这个城市几代人对光影文化的热情与忠诚。
著名的英国旅行作家戴维曾经写道:“英国有许多迷人的城市、城镇、乡村和小部落,不过只有当你来到巨大的首都后,才会真正感受到英国的魅力。” 英国人骨子里是非常传统的,只要你留心伦敦的街区,会发现这座城市的建筑风格复杂多变,那些不属于21世纪的房屋会在墙角用清晰的字迹标注这栋房屋造于18世纪或19世纪,历经百年仍未拆毁和改建的古宅不仅保存完好,还会随时修缮,就连伦敦的地铁线路都沿用了150年之久,足以追溯至狄更斯时期。令人叹息的是,在狄更斯的那个年代,伦敦是阴沉的,蛮横的工业化让这座城市常年被雾霾缠身,阴雨连绵,昏暗潮湿,泥泞的马路上空充斥着蒸汽和烟雾,早期电影对伦敦城有极为详尽的描写,如此独一无二的时代特征在狄更斯的大作《雾都孤儿》中被真实地记述了下来,这部小说曾经被翻拍过多个电影版本,但始终没人能超越拍摄了1948年版的大卫·里恩(David Lean)。作为20世纪最出色的英国导演,大卫·里恩的作品一直以强烈的英国民族特色著称于世,由他执导的《雾都孤儿》也诞生在了一个最微妙的时间上。当时二战结束不久,普通民众饱受饥馑和营养不良的折磨,演员的精神体貌都与工业革命时的伦敦社会底层暗合,经历了时代巨变的大卫·里恩很自然地再现了百年伦敦市井百态的面貌,这使得他成为了无数后来者的标杆,许多国外影迷因为《雾都孤儿》对“雾都”产生了兴趣,这部影片不仅奠定了他们对伦敦的第一印象,更是成为那一时期最经典的英伦符号之一。
作为全世界最重要的大城市之一,伦敦多年来从未停止与电影共舞的脚步。无论在银幕上还是现实中,伦敦都无法掩盖它在岁月沉淀之后那份光影斑驳的沧桑美感。出生于此的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 Nolan)深深掌握了这座城市的脉搏,虽然今天我们是通过《蝙蝠侠》、《盗梦空间》、《星际穿越》等大片才认识了诺兰,但早些年,他也曾拍过一些荡漾着英伦情怀的电影,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讲述维多利亚时代的《致命魔术》。
维多利亚时期代表了英国最为光芒璀璨的一段岁月,工业革命带来了新兴的科技力量,也间接催生了魔术的繁荣,《致命魔术》婉婉道出了一个人性裂变的悲剧。彼时的伦敦,衣食住行金碧辉煌,社会精英志得意满,奢靡风气开始泛滥,各种奇形怪状的机器在工业革命的狂潮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长于叙事的诺兰没有特别花费笔墨赘述伦敦的似锦繁华,而是通过华贵的服装、精美的家私和富丽堂皇的建筑,用寥寥数笔勾勒出了一个蒸蒸日上的帝国投影。诺兰这种小中见大的表达方式在西方导演中极为少有,我们在数不清的电影中见过议会大厦被炸成碎片,大本钟轰然倒塌的场面,但很少有人像诺兰这样巧妙反转,从小处刻画出整个城市的风骨,为人所称道。
从伦敦眼到大本钟,从国王十字车站到西敏寺,从唐宁街到白金汉宫……不计其数的电影在伦敦城这块宏大幕布下闪亮登场。电影中的阴谋家们在议会大厦和大本钟下埋藏炸药;詹姆斯·邦德在泰晤士河上的伦敦塔桥追击敌人;罗伯特兰登在西敏寺外破解达芬奇密码;杰克·斯派洛船长在旧皇家海军学院的前厅被拖走……因为众多电影的热映,那些影片的场景游人如织,名气大涨,虽然被巴黎夺走了浪漫之都的名号,但在照顾旧城这一点上,伦敦的处理方式可要比巴黎浪漫的多,热情的伦敦人甚至给那些不存在的“名人”生造出了一个“故居”——夏洛克·福尔摩斯居住的贝克街221B号就是这样诞生的,在福尔摩斯这个小说角色问世76年后,现实中的伦敦贝克街才迎来了221B门牌号的诞生,伦敦人痛快地将这个门牌号所在地址建成了“夏洛克·福尔摩斯博物馆”,挂上了醒目的翠绿色招牌,并把屋内的场景摆设尽数还原,你可以在一楼书房温暖的壁炉旁烤火,还能亲眼目睹福尔摩斯的猎鹿帽和他那根闻名天下的烟斗。福尔摩斯博物馆的出现,是银幕的二次元向现实的三次元进行的一次反哺,也为这座城市带来了一种新的变革。在它之后,伦敦市又迎来了真实存在的对角巷和九又四分之三站台,让全世界喜欢哈利·波特的粉丝欣喜若狂,纷沓而至。
几十年来,共有上百部电影从方方面面映现出了伦敦的经济、文化和建筑,在这座历经数个世纪的古老都市里,新旧交错,古今融合,我们通过电影认识了这座城市,这座城市也因为电影的影响而改变。这份古典意韵无论在银幕内外,都像英国人独有的幽默一样,含蓄而谦和,令人回味无穷。
对英国人来说,对电影的那份热爱仿佛天生就印入了他们的骨髓。当你徘徊在伦敦的大街小巷之间,行走于蛛网密布的古老地铁通道,会发现落漆的扶梯旁贴满了精美的影院广告,高耸的商业楼体悬挂着巨大的电影海报。其中既有最新上映的商业巨制,也有梅开二度的经典老片,于无声处向世人静静诉说着这个城市几代人对光影文化的热情与忠诚。
著名的英国旅行作家戴维曾经写道:“英国有许多迷人的城市、城镇、乡村和小部落,不过只有当你来到巨大的首都后,才会真正感受到英国的魅力。” 英国人骨子里是非常传统的,只要你留心伦敦的街区,会发现这座城市的建筑风格复杂多变,那些不属于21世纪的房屋会在墙角用清晰的字迹标注这栋房屋造于18世纪或19世纪,历经百年仍未拆毁和改建的古宅不仅保存完好,还会随时修缮,就连伦敦的地铁线路都沿用了150年之久,足以追溯至狄更斯时期。令人叹息的是,在狄更斯的那个年代,伦敦是阴沉的,蛮横的工业化让这座城市常年被雾霾缠身,阴雨连绵,昏暗潮湿,泥泞的马路上空充斥着蒸汽和烟雾,早期电影对伦敦城有极为详尽的描写,如此独一无二的时代特征在狄更斯的大作《雾都孤儿》中被真实地记述了下来,这部小说曾经被翻拍过多个电影版本,但始终没人能超越拍摄了1948年版的大卫·里恩(David Lean)。作为20世纪最出色的英国导演,大卫·里恩的作品一直以强烈的英国民族特色著称于世,由他执导的《雾都孤儿》也诞生在了一个最微妙的时间上。当时二战结束不久,普通民众饱受饥馑和营养不良的折磨,演员的精神体貌都与工业革命时的伦敦社会底层暗合,经历了时代巨变的大卫·里恩很自然地再现了百年伦敦市井百态的面貌,这使得他成为了无数后来者的标杆,许多国外影迷因为《雾都孤儿》对“雾都”产生了兴趣,这部影片不仅奠定了他们对伦敦的第一印象,更是成为那一时期最经典的英伦符号之一。
作为全世界最重要的大城市之一,伦敦多年来从未停止与电影共舞的脚步。无论在银幕上还是现实中,伦敦都无法掩盖它在岁月沉淀之后那份光影斑驳的沧桑美感。出生于此的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 Nolan)深深掌握了这座城市的脉搏,虽然今天我们是通过《蝙蝠侠》、《盗梦空间》、《星际穿越》等大片才认识了诺兰,但早些年,他也曾拍过一些荡漾着英伦情怀的电影,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讲述维多利亚时代的《致命魔术》。
维多利亚时期代表了英国最为光芒璀璨的一段岁月,工业革命带来了新兴的科技力量,也间接催生了魔术的繁荣,《致命魔术》婉婉道出了一个人性裂变的悲剧。彼时的伦敦,衣食住行金碧辉煌,社会精英志得意满,奢靡风气开始泛滥,各种奇形怪状的机器在工业革命的狂潮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长于叙事的诺兰没有特别花费笔墨赘述伦敦的似锦繁华,而是通过华贵的服装、精美的家私和富丽堂皇的建筑,用寥寥数笔勾勒出了一个蒸蒸日上的帝国投影。诺兰这种小中见大的表达方式在西方导演中极为少有,我们在数不清的电影中见过议会大厦被炸成碎片,大本钟轰然倒塌的场面,但很少有人像诺兰这样巧妙反转,从小处刻画出整个城市的风骨,为人所称道。
从伦敦眼到大本钟,从国王十字车站到西敏寺,从唐宁街到白金汉宫……不计其数的电影在伦敦城这块宏大幕布下闪亮登场。电影中的阴谋家们在议会大厦和大本钟下埋藏炸药;詹姆斯·邦德在泰晤士河上的伦敦塔桥追击敌人;罗伯特兰登在西敏寺外破解达芬奇密码;杰克·斯派洛船长在旧皇家海军学院的前厅被拖走……因为众多电影的热映,那些影片的场景游人如织,名气大涨,虽然被巴黎夺走了浪漫之都的名号,但在照顾旧城这一点上,伦敦的处理方式可要比巴黎浪漫的多,热情的伦敦人甚至给那些不存在的“名人”生造出了一个“故居”——夏洛克·福尔摩斯居住的贝克街221B号就是这样诞生的,在福尔摩斯这个小说角色问世76年后,现实中的伦敦贝克街才迎来了221B门牌号的诞生,伦敦人痛快地将这个门牌号所在地址建成了“夏洛克·福尔摩斯博物馆”,挂上了醒目的翠绿色招牌,并把屋内的场景摆设尽数还原,你可以在一楼书房温暖的壁炉旁烤火,还能亲眼目睹福尔摩斯的猎鹿帽和他那根闻名天下的烟斗。福尔摩斯博物馆的出现,是银幕的二次元向现实的三次元进行的一次反哺,也为这座城市带来了一种新的变革。在它之后,伦敦市又迎来了真实存在的对角巷和九又四分之三站台,让全世界喜欢哈利·波特的粉丝欣喜若狂,纷沓而至。
几十年来,共有上百部电影从方方面面映现出了伦敦的经济、文化和建筑,在这座历经数个世纪的古老都市里,新旧交错,古今融合,我们通过电影认识了这座城市,这座城市也因为电影的影响而改变。这份古典意韵无论在银幕内外,都像英国人独有的幽默一样,含蓄而谦和,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