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即将经进入老龄社会,老年问题成为整个社会的重大问题。然而目前在我国青少年中存在着严重的道德失范现象,社会上存在种种不孝的劣行,如不奉养父母、子女互相推诿,老人孤苦伶仃,无家可归,剥夺父母,不仅不尽赡养义务,等等。因此,培养学生“孝道”势在必行,而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当然也是对青少年进行孝道教化的主阵地、主渠道。培养青少年的孝意识,让他们有更多的孝行,学校要起主要作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向学生灌输“孝”知识
1.做好“三进”
首先是“进教材”。从小学到大学都有思想品德的课程,可是这些教材里有的根本就没有有关孝的内容,即使有也只是一笔带过,很难引起老师和学生的重视。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内容要“进教材”:一是教材中要将孝道阐述清楚,让学生了解为什么产生孝道,怎样做才是行孝,人为什么要行孝,行孝对我们的家庭和社会有什么重大意义。把道理讲清楚,说透彻。二是要将古今的孝子的典型故事编入教材。同时还要将新时期涌现出来的孝子的故事也选一些编者按入教材。其次是“进课堂”。一些学校领导对思想品德课不重视,要么将课时减少,要么派业务差的老师,更多的是没有专业背景的领导去读一下。即使上这方面课的老师也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上课时要么不负责任的读一下,要么叫学生自习。更谈不上老师会在课堂里向学生讲解孝的内容了。学校应该在保证课时的前提下,派有专业背景而且责任心强的老师讲授思想品德课,并且要求老师花一定的课时讲授孝的内容,其目的是让孝的知识“进头脑”。
2.多渠道传孝
其实学校还有很多渠道可以向学生灌输孝知识。首先每个任课老师,特别是语文课老师,在不冲淡主要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向学生灌输一些孝知识。语文课的许多课文涉及到孝的相关知识,只要老师做一个有心人,既能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孝知识,也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就是说,向学生灌输孝知识,不仅是思想品德课老师的事,也是每个老师的事。其次是从事学生思想管理的工作者,例如书记、政教主任、辅导员、班主任等,这些人工作在学生思想战线的第一线,对学生的思想现状更为了解,与学生面对面接触的机会也最多,做学生工作的效果也最为显著。在与学生交心谈心的时候,不忘自己传布孝道之职责,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还可以通过歌曲、影视作品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孝的内容编者按入其中,在不经意中把孝知识灌输给青少年。同时,校园里可以修建一些与宣传孝有关的景物,学校也可以每年举行一次敬老仪式等。
二、开展行孝活动
只有孝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这样,不仅可以加深青少年对孝的理解,更能促使他们将行孝变为一种自觉行动,从而在整个社会养成孝敬父母、敬老爱老之风。
1.做孝敬父母之事
学校要设计一些孝敬父母的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这样的活动,有时甚至于把它作为学生必须完成的作业。比较好的做法有:每年的重阳节(而是不是西方的父亲节、母亲节,这样做显得不伦不类,而且助长了青少年崇洋媚外的心理;也可以以孟母的生日设中国的母亲节)要求学生向父母写一封感恩信,回想并牢记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父母之心并油然而生。每学期至少为父母做几件事,例如为父母洗一次脚、梳一次头、剪一次指甲等,从而知道父母养育自己之不易,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报答父母、为父母做事是自己应尽的职责。学校应该要求学生经常在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洗碗、拖地、洗衣服,农村的学生甚至可干些农活。
2.做敬老爱老之事
青少年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而且要敬老爱老。孝敬父母只是最起码的要求,这还不够,还应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比较好的做法有:带领学生到养老院去找老人聊天,整理衣物,做清洁卫生等,既可让老年人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其内心得到慰藉,又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老的那一天,都需要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学校应该成立敬爱老志愿服务队,定期不定期地到孤寡老人那里去帮他们做事,让孤独老年人的内心不再孤独,让学生内心充满爱意。
3.学敬老爱老之人
学校也应该带领学生走出去,参观访问学习。首先,带领学生参观与孝有关的地方,加深学生印象。其次,带学生去访问新时代的孝子,听他们的故事,了解他们的事迹,培养学生的孝行。
三、奖励孝行
1.将孝行纳入操行评定
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自己,都十分在意老师给予的操行评定。学生工作者在给学生进行操行评定的时候,要将孝行视为操行评定的重要内容。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肯定,鼓励其再接再厉,做行孝的模范。对做得较差的学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对行孝记录差的学生要提出适当批评,并与学生及家长及时沟通。
2.给予奖励
学校对孝行要进行及时而适当的奖励。对表现积极的学生,可以在班级、学校的大会上进行口头表扬,也可以通报表扬,也可以颁发奖状。关键是学校建立起对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孝行典型有一个完整的奖励制度。这样,可以让孝行得到表扬,让孝义得到传播。
总之,学校应该在张扬孝文化,培养青少年的孝行中起主要作用。向学生灌输孝道,培养孝情,养成孝行,也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只要学校持之以恒,不懈努力,行孝之风就会重振中华大地。
一、向学生灌输“孝”知识
1.做好“三进”
首先是“进教材”。从小学到大学都有思想品德的课程,可是这些教材里有的根本就没有有关孝的内容,即使有也只是一笔带过,很难引起老师和学生的重视。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内容要“进教材”:一是教材中要将孝道阐述清楚,让学生了解为什么产生孝道,怎样做才是行孝,人为什么要行孝,行孝对我们的家庭和社会有什么重大意义。把道理讲清楚,说透彻。二是要将古今的孝子的典型故事编入教材。同时还要将新时期涌现出来的孝子的故事也选一些编者按入教材。其次是“进课堂”。一些学校领导对思想品德课不重视,要么将课时减少,要么派业务差的老师,更多的是没有专业背景的领导去读一下。即使上这方面课的老师也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上课时要么不负责任的读一下,要么叫学生自习。更谈不上老师会在课堂里向学生讲解孝的内容了。学校应该在保证课时的前提下,派有专业背景而且责任心强的老师讲授思想品德课,并且要求老师花一定的课时讲授孝的内容,其目的是让孝的知识“进头脑”。
2.多渠道传孝
其实学校还有很多渠道可以向学生灌输孝知识。首先每个任课老师,特别是语文课老师,在不冲淡主要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向学生灌输一些孝知识。语文课的许多课文涉及到孝的相关知识,只要老师做一个有心人,既能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孝知识,也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就是说,向学生灌输孝知识,不仅是思想品德课老师的事,也是每个老师的事。其次是从事学生思想管理的工作者,例如书记、政教主任、辅导员、班主任等,这些人工作在学生思想战线的第一线,对学生的思想现状更为了解,与学生面对面接触的机会也最多,做学生工作的效果也最为显著。在与学生交心谈心的时候,不忘自己传布孝道之职责,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还可以通过歌曲、影视作品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孝的内容编者按入其中,在不经意中把孝知识灌输给青少年。同时,校园里可以修建一些与宣传孝有关的景物,学校也可以每年举行一次敬老仪式等。
二、开展行孝活动
只有孝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这样,不仅可以加深青少年对孝的理解,更能促使他们将行孝变为一种自觉行动,从而在整个社会养成孝敬父母、敬老爱老之风。
1.做孝敬父母之事
学校要设计一些孝敬父母的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这样的活动,有时甚至于把它作为学生必须完成的作业。比较好的做法有:每年的重阳节(而是不是西方的父亲节、母亲节,这样做显得不伦不类,而且助长了青少年崇洋媚外的心理;也可以以孟母的生日设中国的母亲节)要求学生向父母写一封感恩信,回想并牢记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父母之心并油然而生。每学期至少为父母做几件事,例如为父母洗一次脚、梳一次头、剪一次指甲等,从而知道父母养育自己之不易,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报答父母、为父母做事是自己应尽的职责。学校应该要求学生经常在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洗碗、拖地、洗衣服,农村的学生甚至可干些农活。
2.做敬老爱老之事
青少年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而且要敬老爱老。孝敬父母只是最起码的要求,这还不够,还应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比较好的做法有:带领学生到养老院去找老人聊天,整理衣物,做清洁卫生等,既可让老年人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其内心得到慰藉,又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老的那一天,都需要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学校应该成立敬爱老志愿服务队,定期不定期地到孤寡老人那里去帮他们做事,让孤独老年人的内心不再孤独,让学生内心充满爱意。
3.学敬老爱老之人
学校也应该带领学生走出去,参观访问学习。首先,带领学生参观与孝有关的地方,加深学生印象。其次,带学生去访问新时代的孝子,听他们的故事,了解他们的事迹,培养学生的孝行。
三、奖励孝行
1.将孝行纳入操行评定
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自己,都十分在意老师给予的操行评定。学生工作者在给学生进行操行评定的时候,要将孝行视为操行评定的重要内容。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肯定,鼓励其再接再厉,做行孝的模范。对做得较差的学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对行孝记录差的学生要提出适当批评,并与学生及家长及时沟通。
2.给予奖励
学校对孝行要进行及时而适当的奖励。对表现积极的学生,可以在班级、学校的大会上进行口头表扬,也可以通报表扬,也可以颁发奖状。关键是学校建立起对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孝行典型有一个完整的奖励制度。这样,可以让孝行得到表扬,让孝义得到传播。
总之,学校应该在张扬孝文化,培养青少年的孝行中起主要作用。向学生灌输孝道,培养孝情,养成孝行,也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只要学校持之以恒,不懈努力,行孝之风就会重振中华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