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以Verschuren语用顺应论为框架,从交际语境顺应的角度对简·奥斯汀作品中的人物间反讽话语进行动态的研究,从而探求奥斯汀反讽话语的选择与社会、文化、社会语境等因素的密切关系,以及对话反讽在奥斯汀作品中的独特内涵。
关键词: 语用顺应论 简·奥斯汀 反讽话语
一、引言
简·奥斯汀(Jane Austen,1775-1817),作为英国文学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继承了欧洲文学的反讽传统,构筑了一部又一部反讽艺术的精品——《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诺桑觉寺》、《曼斯斐尔德庄园》、《爱玛》、《劝导》。在这6部完整的作品中,反讽贯穿始终。国内外学者试图从心理学、修辞学、叙事学、语用学等多个角度探讨奥斯汀反讽的语言艺术。虽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综观奥斯汀反讽研究的各种资料,虽有个别研究者注意到运用语用学理论阐释奥斯汀的反讽艺术,但目前这类研究多限于一些零星的观点,少见系统论述,未能从整体上对奥斯汀人物间的反讽话语进行把握。
本课题以Verschuren语用顺应论为框架,从交际语境顺应的角度对简·奥斯汀作品中的人物间反讽话语进行动态研究,从而探求奥斯汀反讽话语的选择与社会、文化、心理语境等因素的密切关系,以及对话反讽在奥斯汀作品中的独特内涵。
二、顺应理论
1999年,比利时语用学家Verschuren在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一书中,从认知、社会和文化的角度,综观语言现象及其运用的行为方式,提出了顺应理论(Adaptation Theory )。该理论认为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为顺应交际需要而不断地进行语言选择的动态过程的。语言使用过程中的语言选择必须与语境顺应,必须考虑交际语境三个主要因素的综合情况做出适当的动态选择才能更好地完成交际。其中的三个主要因素为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心理世界主要涉及语言使用者的个性、情感、愿望、动机、意向等。社交世界包括社交场合、社会环境、规范交际者言语行为的原则和准则及文化。物理世界主要指时间和空间。
三、简·奥斯汀作品中人物间反讽对话的顺应视角
简·奥斯汀的作品是奥斯汀借助反讽的手法在二寸象牙上精心雕琢、悉心构筑的一部杰出的全反讽艺术。奥斯汀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大量采用了人物对话之间的反讽,赋予了角色不同的言语,在取得诙谐、幽默、讽刺效果的同时,成功地刻画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可以说小说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她的对话反讽艺术。以下从交际语境顺应的角度对简·奥斯汀作品中的人物间反讽话语进行动态研究,从而探求奥斯汀作品中人物间话语反讽的选择与社会、文化、心理语境等因素的密切关系,以及人物间对话反讽在奥斯汀作品中的独特内涵。
1. 探讨人物间反讽对话是如何顺应交际者心理世界的
奥斯汀作品中人物与人物间的反讽话语选择的过程也是顺应交际者的个性、情感、愿望、动机等心理因素的动态过程的,这种顺应是双向的,听话人在理解说话人的话语时,也是一个进行合理推测的顺应心理因素的过程。例如: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塑造Elizabeth与Darcy这两位男女主人公时,二人的许多话语正是顺应Elizabeth与Darcy的个性、情感、愿望、动机等心理世界的动态过程。例如,在卢卡斯爵士家的舞会上,当傲慢的达西一改初衷主动要求伊丽莎白赏光跟他跳一场时,伊丽莎白回答道:[1]“Mr. Darcy is all politeness.” (Vol.Ⅰ, Chapter 6: 28) 事实上,她用这句话回绝达西是顺应了自己想维护尊严的动机,因为在第一次舞会上达西拒绝了伊丽莎白。表面上,这句话是在赞扬达西的“politeness”,而实际上她是在嘲讽达西的“impoliteness”,这也成功地刻画了伊丽莎白的个性,表达了伊丽莎白的情感,并奠定了幽默諷刺的基调。达西通过对伊丽莎白心理世界的顺应能推测出伊丽莎白表面上顺应他的愿望,其实是在用反讽话语指责他第一次舞会中行为的傲慢。
2. 探讨人物间反讽对话是如何顺应交际者社交世界的
语言使用的目的不仅仅是传达信息,还需要通过语言展示一定的社交关系和权力关系等。奥斯汀作品中人物与人物间反讽对话的过程也是顺应交际者社交场合、社交关系和权力关系的动态过程。让我们看看Elizabeth与Catherine之间的对话[2]:
“Do your sisters play and sing?”
“One of them does.”
“Why did not you all learn? ... Do you draw?”
“No, not at all.”
“What, none of you?”
“Not one.”
“That is very strange. Your mother should have taken you to town every spring for the benefit of masters.” (Vol.Ⅱ, Chapter 6: 167)
如上所示,展示权力是交际者使用反语的另一个因素,Lady Catherine作为一个有钱人,她看不起社会地位比她低的Elizabeth,正是顺应这种社会地位和权力关系,Catherine在与Elizabeth的对话中表面上是在询问,实际上句句都是在讽刺Elizabeth的社会地位比自己低,展示自己的权力。这些反讽询问显示了Lady Catherine的性格:粗鲁,傲慢,没有教养。 尽管Elizabeth用简单的话语回答Catherine的询问,但是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社会地位低而感到自卑,也不允许别人用蔑视的态度对待自己。为了顺应自己与Catherine的权力关系,她选择了使用反语作为表达自己不满的策略。
四、结语
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文化和习俗的缩影,也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简·奥斯汀继承了欧洲文学的反讽传统,以高度的艺术自觉,创造了打上个性烙印的更加成熟和更加凝练的反讽艺术。语言学研究不能脱离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研究若不经语言学研究就不能走向深处。本课题从语用顺应论的视角对奥斯汀作品中人物间对话反讽所顺应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做进一步的研究,这不仅为奥斯汀反讽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而且论证了顺应论在文学欣赏与文学创作中的价值,这无疑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运用顺应论研究奥斯汀的反讽,对于更深刻地探究作家所处的社会现实,其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反讽”这一文学概念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Muecke,D.C.The Compass of Irony[M].London: Methuen,1969:67-83.
[2]Verschueren,Jef.Understanding Pragmitics [M]. London: Edward Ard Arnold Ltd,1999.
[3]Austen,J.Pride and Prejudice[M].Beijing: Central Compilation
关键词: 语用顺应论 简·奥斯汀 反讽话语
一、引言
简·奥斯汀(Jane Austen,1775-1817),作为英国文学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继承了欧洲文学的反讽传统,构筑了一部又一部反讽艺术的精品——《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诺桑觉寺》、《曼斯斐尔德庄园》、《爱玛》、《劝导》。在这6部完整的作品中,反讽贯穿始终。国内外学者试图从心理学、修辞学、叙事学、语用学等多个角度探讨奥斯汀反讽的语言艺术。虽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综观奥斯汀反讽研究的各种资料,虽有个别研究者注意到运用语用学理论阐释奥斯汀的反讽艺术,但目前这类研究多限于一些零星的观点,少见系统论述,未能从整体上对奥斯汀人物间的反讽话语进行把握。
本课题以Verschuren语用顺应论为框架,从交际语境顺应的角度对简·奥斯汀作品中的人物间反讽话语进行动态研究,从而探求奥斯汀反讽话语的选择与社会、文化、心理语境等因素的密切关系,以及对话反讽在奥斯汀作品中的独特内涵。
二、顺应理论
1999年,比利时语用学家Verschuren在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一书中,从认知、社会和文化的角度,综观语言现象及其运用的行为方式,提出了顺应理论(Adaptation Theory )。该理论认为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为顺应交际需要而不断地进行语言选择的动态过程的。语言使用过程中的语言选择必须与语境顺应,必须考虑交际语境三个主要因素的综合情况做出适当的动态选择才能更好地完成交际。其中的三个主要因素为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心理世界主要涉及语言使用者的个性、情感、愿望、动机、意向等。社交世界包括社交场合、社会环境、规范交际者言语行为的原则和准则及文化。物理世界主要指时间和空间。
三、简·奥斯汀作品中人物间反讽对话的顺应视角
简·奥斯汀的作品是奥斯汀借助反讽的手法在二寸象牙上精心雕琢、悉心构筑的一部杰出的全反讽艺术。奥斯汀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大量采用了人物对话之间的反讽,赋予了角色不同的言语,在取得诙谐、幽默、讽刺效果的同时,成功地刻画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可以说小说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她的对话反讽艺术。以下从交际语境顺应的角度对简·奥斯汀作品中的人物间反讽话语进行动态研究,从而探求奥斯汀作品中人物间话语反讽的选择与社会、文化、心理语境等因素的密切关系,以及人物间对话反讽在奥斯汀作品中的独特内涵。
1. 探讨人物间反讽对话是如何顺应交际者心理世界的
奥斯汀作品中人物与人物间的反讽话语选择的过程也是顺应交际者的个性、情感、愿望、动机等心理因素的动态过程的,这种顺应是双向的,听话人在理解说话人的话语时,也是一个进行合理推测的顺应心理因素的过程。例如: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塑造Elizabeth与Darcy这两位男女主人公时,二人的许多话语正是顺应Elizabeth与Darcy的个性、情感、愿望、动机等心理世界的动态过程。例如,在卢卡斯爵士家的舞会上,当傲慢的达西一改初衷主动要求伊丽莎白赏光跟他跳一场时,伊丽莎白回答道:[1]“Mr. Darcy is all politeness.” (Vol.Ⅰ, Chapter 6: 28) 事实上,她用这句话回绝达西是顺应了自己想维护尊严的动机,因为在第一次舞会上达西拒绝了伊丽莎白。表面上,这句话是在赞扬达西的“politeness”,而实际上她是在嘲讽达西的“impoliteness”,这也成功地刻画了伊丽莎白的个性,表达了伊丽莎白的情感,并奠定了幽默諷刺的基调。达西通过对伊丽莎白心理世界的顺应能推测出伊丽莎白表面上顺应他的愿望,其实是在用反讽话语指责他第一次舞会中行为的傲慢。
2. 探讨人物间反讽对话是如何顺应交际者社交世界的
语言使用的目的不仅仅是传达信息,还需要通过语言展示一定的社交关系和权力关系等。奥斯汀作品中人物与人物间反讽对话的过程也是顺应交际者社交场合、社交关系和权力关系的动态过程。让我们看看Elizabeth与Catherine之间的对话[2]:
“Do your sisters play and sing?”
“One of them does.”
“Why did not you all learn? ... Do you draw?”
“No, not at all.”
“What, none of you?”
“Not one.”
“That is very strange. Your mother should have taken you to town every spring for the benefit of masters.” (Vol.Ⅱ, Chapter 6: 167)
如上所示,展示权力是交际者使用反语的另一个因素,Lady Catherine作为一个有钱人,她看不起社会地位比她低的Elizabeth,正是顺应这种社会地位和权力关系,Catherine在与Elizabeth的对话中表面上是在询问,实际上句句都是在讽刺Elizabeth的社会地位比自己低,展示自己的权力。这些反讽询问显示了Lady Catherine的性格:粗鲁,傲慢,没有教养。 尽管Elizabeth用简单的话语回答Catherine的询问,但是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社会地位低而感到自卑,也不允许别人用蔑视的态度对待自己。为了顺应自己与Catherine的权力关系,她选择了使用反语作为表达自己不满的策略。
四、结语
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文化和习俗的缩影,也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简·奥斯汀继承了欧洲文学的反讽传统,以高度的艺术自觉,创造了打上个性烙印的更加成熟和更加凝练的反讽艺术。语言学研究不能脱离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研究若不经语言学研究就不能走向深处。本课题从语用顺应论的视角对奥斯汀作品中人物间对话反讽所顺应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做进一步的研究,这不仅为奥斯汀反讽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而且论证了顺应论在文学欣赏与文学创作中的价值,这无疑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运用顺应论研究奥斯汀的反讽,对于更深刻地探究作家所处的社会现实,其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反讽”这一文学概念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Muecke,D.C.The Compass of Irony[M].London: Methuen,1969:67-83.
[2]Verschueren,Jef.Understanding Pragmitics [M]. London: Edward Ard Arnold Ltd,1999.
[3]Austen,J.Pride and Prejudice[M].Beijing: Central Compi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