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分析目前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1—0”培养模式的概念和内涵。以牡丹江师范学院实施“1—0”培养模式的四年实践经验为例,总结出该模式的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未来体育专业培养模式的探索和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体育教育 1—0 培养模式
1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存在的问题
1.1市场需求与学校供给的错位
牡丹江师范学院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过去定位在为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体育师资,近年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入学儿童数量逐年下降,在很多农村地区学校不得不逐级进行合并,随之而来的是体育师资的饱和,大量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与此同时,随着社会发展,民众对运动与健康的诉求确越来越高,休闲运动这一阳光产业吸引来大量的非专业人员加入,市场的需求与学校的人才供给出现了剪刀差。
1.2学生需求与学校培养的错位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严峻,正在经历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已经步入成年,就业的危机意识、巨大的竞争压力和自我价值追求使大部分学生对自我发展都有了明确的理想和目标。对于学生不同的目标诉求,一旦学校沿用过去一刀切的培养模式,学生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学校的教学要求便会发生矛盾。
1.3培养过程与培养目标的错位
培养目标是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具体到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则解决的是专才、通才还是复合型人才或其他人才的问题,培养目标确定了,接下来是解决通过什么培养方法、途径达到目标的问题,过去,我们往往先设定专业,确定了培养目标,再根据师资力量设定课程和培养方案。目标和过程缺乏详细和成熟的论证。
2“1一0”培养模式理念及实施
2.1“1一0”培养模式的理念
牡丹江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在不断摸索学生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以地方高师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提出“1—0”分类分层次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牢固树立“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的差异教育思想,为最广大的学生提供最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时间,最大限度地使每个学生都能成才,为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发展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
2.1 1一0培养模式概念
“1”:指对学生“纵向发展”的教育教学,意即深入发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继续深造的优势,纵向培养使其成为研究型、科研型体育人才考取研究生。
“—”:指对学生“横向发展”的教育教学,意即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特长,拓宽知识视野和各方面能力,横向培养使其获得双专业、多职业资格证书。
“0”:指“内涵充实”的教育教学,对部分成绩低的学生加强基本功训练与基本技能教育,使其圆满完成学业,学有一计之长。
2.2 1—0培养模式的实施
项目启动于2010年9月,分别在牡丹江师范学院09、10级体育教育的学生中进行应用,经过3年多时间的跟踪实验,主要解决以下几方面的教学问题:
一是以“1—0”分类分层次的培养目标相结合的方法,解决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化问题。构建纵向提高、横向发展、内涵充实的“1—0”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从师技能强的体育人才。通过深入发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继续深造的优势,加强基本功训练与基本技能教育,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特长,拓宽知识视野和各方面能力,以此来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是运用协同的方式进行教学实践,解决学生能力发展协同促进和综合提高问题。由于学生的能力结构的动态性和能力层次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现有能力内容和能力水平进行培养,以促进其不同培育目标的教学、训练、科研能力的协同发展和提高。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基础素质、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分层分类实施培养,真正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三是搭建制度平台,解决模式实施中的保障性问题。“1—0”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由体育科学学院院长亲自挂帅,副院长分块管理;组织特长各异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训练、科研等能力方面的训练;建立了科学有效的教学、训练、科研管理规章制度,同时,学校领导给予了经费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为“1—0”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搭建了制度平台。
3 “1—0”培养模式的效果
在近两年实施“1—0”培养模式培育地方高师拔尖体育人才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通过以教学为先导,以科研为动力,以训练为中介,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建设了3个实习实训基地,搭建3个平台,组建3支研究团队,全面提升了地方高师体育院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实施“1—0”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良好效果。该成果已被5所高校采用,反响良好。
一是解决了高师院校在体育人才培养中对不同基础、不同目标导向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问题。做到了分类分层次的体育人才培养目标,贯彻落实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实现了对体育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是解决了在人才培养质量上学生在对于不同目标的培养模糊的问题。以不同培养目标的教学为先导,将分类分层的训练、科研寓于教学过程之中,分类分层次的对体育人才进行培养,改变现有教育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结构,全面提高地方高师体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是解决了人才培养手段及评价体系过于单一的问题。按照不同层次的学生建立“学生综合能力发展档案”,记录学生的不同能力的学习成长历程及发展和变化的轨迹。
4 小结
高校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人才培养质量的竞争,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和学生自身的价值诉求,牡丹江师范学院在长期的办学中摸索出一条适合地方高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之路,实践证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体育教育 1—0 培养模式
1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存在的问题
1.1市场需求与学校供给的错位
牡丹江师范学院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过去定位在为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体育师资,近年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入学儿童数量逐年下降,在很多农村地区学校不得不逐级进行合并,随之而来的是体育师资的饱和,大量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与此同时,随着社会发展,民众对运动与健康的诉求确越来越高,休闲运动这一阳光产业吸引来大量的非专业人员加入,市场的需求与学校的人才供给出现了剪刀差。
1.2学生需求与学校培养的错位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严峻,正在经历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已经步入成年,就业的危机意识、巨大的竞争压力和自我价值追求使大部分学生对自我发展都有了明确的理想和目标。对于学生不同的目标诉求,一旦学校沿用过去一刀切的培养模式,学生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学校的教学要求便会发生矛盾。
1.3培养过程与培养目标的错位
培养目标是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具体到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则解决的是专才、通才还是复合型人才或其他人才的问题,培养目标确定了,接下来是解决通过什么培养方法、途径达到目标的问题,过去,我们往往先设定专业,确定了培养目标,再根据师资力量设定课程和培养方案。目标和过程缺乏详细和成熟的论证。
2“1一0”培养模式理念及实施
2.1“1一0”培养模式的理念
牡丹江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在不断摸索学生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以地方高师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提出“1—0”分类分层次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牢固树立“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的差异教育思想,为最广大的学生提供最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时间,最大限度地使每个学生都能成才,为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发展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
2.1 1一0培养模式概念
“1”:指对学生“纵向发展”的教育教学,意即深入发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继续深造的优势,纵向培养使其成为研究型、科研型体育人才考取研究生。
“—”:指对学生“横向发展”的教育教学,意即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特长,拓宽知识视野和各方面能力,横向培养使其获得双专业、多职业资格证书。
“0”:指“内涵充实”的教育教学,对部分成绩低的学生加强基本功训练与基本技能教育,使其圆满完成学业,学有一计之长。
2.2 1—0培养模式的实施
项目启动于2010年9月,分别在牡丹江师范学院09、10级体育教育的学生中进行应用,经过3年多时间的跟踪实验,主要解决以下几方面的教学问题:
一是以“1—0”分类分层次的培养目标相结合的方法,解决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化问题。构建纵向提高、横向发展、内涵充实的“1—0”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从师技能强的体育人才。通过深入发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继续深造的优势,加强基本功训练与基本技能教育,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特长,拓宽知识视野和各方面能力,以此来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是运用协同的方式进行教学实践,解决学生能力发展协同促进和综合提高问题。由于学生的能力结构的动态性和能力层次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现有能力内容和能力水平进行培养,以促进其不同培育目标的教学、训练、科研能力的协同发展和提高。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基础素质、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分层分类实施培养,真正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三是搭建制度平台,解决模式实施中的保障性问题。“1—0”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由体育科学学院院长亲自挂帅,副院长分块管理;组织特长各异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训练、科研等能力方面的训练;建立了科学有效的教学、训练、科研管理规章制度,同时,学校领导给予了经费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为“1—0”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搭建了制度平台。
3 “1—0”培养模式的效果
在近两年实施“1—0”培养模式培育地方高师拔尖体育人才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通过以教学为先导,以科研为动力,以训练为中介,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建设了3个实习实训基地,搭建3个平台,组建3支研究团队,全面提升了地方高师体育院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实施“1—0”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良好效果。该成果已被5所高校采用,反响良好。
一是解决了高师院校在体育人才培养中对不同基础、不同目标导向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问题。做到了分类分层次的体育人才培养目标,贯彻落实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实现了对体育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是解决了在人才培养质量上学生在对于不同目标的培养模糊的问题。以不同培养目标的教学为先导,将分类分层的训练、科研寓于教学过程之中,分类分层次的对体育人才进行培养,改变现有教育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结构,全面提高地方高师体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是解决了人才培养手段及评价体系过于单一的问题。按照不同层次的学生建立“学生综合能力发展档案”,记录学生的不同能力的学习成长历程及发展和变化的轨迹。
4 小结
高校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人才培养质量的竞争,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和学生自身的价值诉求,牡丹江师范学院在长期的办学中摸索出一条适合地方高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之路,实践证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