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更需要上好“开讲第一课”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ch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高等教育;开讲第一课;学习意识;启航课;导学课;诊断课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22—0026—02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重视“开头”、“伊始”,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获得的宝贵经验,堪称生命智慧。在现代传播技术的支持下,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联手,已经直播了几届全国中小学师生都参与其中的“开学第一课”,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西方一些国家,亦有这样的电视直播。之所以这样做,其目的在于,新学年、新学期开学之际对师生角色意识、学习意识进行总动员。在高等院校,亦有师生代表参加的开学典礼,但其意义更多是一种形式上的安排。对高等教育来说,更为重要的是每一门课程的成效,而要取得较好的效果,上好每一门课程的“开讲第一课”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开讲第一课”是学习动员会、启航课
   在传统中国,“开学”“开笔”受到高度重视,甚至到了神圣的地步。在弟子“入学”“开笔”之际,有条件的家庭,都要隆重地举行“家祭”仪式,告慰先祖门庭之胜,重申“耕读”之义。然后,至先生家或公学,行祭孔礼,最后是执弟子礼行拜师礼。传统中国崇尚厚重少文,先生未必会当场长篇大论,阐发奥义,但是,极其隆重的祭礼、家庭的期许和社会氛围的价值导向,已足以让子弟们身感肩负的责任与意义。传统中国“开学”“开笔”仪式,是典型的学习动员令。
   当前的大学教学中,在每门课程的开始之际,这种仪式感很强、意义重大的动员会的作用,没有被充分认识到。一些客观实际助长了这种疏忽与轻视。课时紧,时间不够用,评价只注重最后的结果等等因素,助长了教师们急于切入所谓正题,讲授所谓正课内容的情形。“磨刀不误砍柴工”,“功夫在诗外”,事实上,“开学第一讲”必须是动员课、鼓劲课、启航课。传统中国人在“开学”“开笔”仪式上,也并不做什么直扑主题的事,所谓“开学”“开笔”,也只是让学生研研墨,洗洗笔,然后畫个“点”,写个“一”什么的,取义“一划开天”,正式的学习即告结束。反倒是要来讲讲如何磨墨,如何养笔的道理,顺便告诉子弟,“磨墨偏,心不端”之类的素质养成事项。其最大的作用是在学生的心中建立起读书学习的“神圣感”、“崇高感”与“使命感”。这种感受与体验将长期在艰苦的学习生活环境中,为子弟们提供源源不断的价值动力与生命驱力。这就是“第一课”作为动员会、启航课的魅力所在,也是“功夫在诗外”的典型事例。
   另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第一课”的意义还在于通过学习动员、课程介绍,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兴趣盎然的学习经历,才能让学生葆有长期稳定的学习动力,忘却和抵御在此过程中的枯燥、单调和无聊。在现代传播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翻转课堂、慕课方兴未艾,学生们并不缺乏学习资源,在网络上可以轻易寻找到全球顶尖级专家学者的课程,最缺少的是学生入门、上手前的兴趣的激发与强化。这一点,却实实在在被我们一线教师所忽略、所轻视。如果大学教师能确实承担起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和强化起来,他们会在海量的学习资源中寻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正如一匹胃口大开的兽,它会穷尽一切办法,找到自己需要的食物。
   一名好教师,未必是专业上的最强手,却应该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点拨者、引导者。在学习中,特别是在“开课第一讲”中,教师的最大作用是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责任感、兴趣感,唤醒学生的潜力,使学生从内部产生一种自生自动的力量,而不是从外部施加压力。
   二、“开讲第一课”是课程学习的路线图展示课、导学课
   现如今,高等教育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尤其是知识的碎片化,不系统、不连续,一知半解,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的情况普遍存在。学生成了一个筐,每门课程的教师只负责往里填充,都是好东西,但在筐里因为无序混乱而成为令人遗憾的垃圾。在学习的疆场上,学生不是将军,不具备战略眼光,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丧失,成了知识密集轰炸的场地。“开讲第一课”应该让学习者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的战略家。“开讲第一课”的任务之二便是为学生描绘学习的知识谱系,厘清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明确本课程在整个知识谱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意义和价值,以及学好本课程对于学习者成为一名合格专业人士、合格社会公民的意义之所在。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会目的明确,有的放矢,在学生的意识深处,才会具有一个越来越清晰的路径,一个学习的路线图。“开课第一讲”,就是要由主讲教师以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权威阐释,给学习者描绘并展示这个路线图。
   三、“开讲第一课”是“备学生”课、学习需求诊断课
   在教育学中,“备学生”是极其重要的教学准备环节之一。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教学的首要主体,是教学成效的主要显现者,不了解学生而授课,是典型的缘木求鱼。目前高校教师来源的多元化,一方面拓展丰富了教师建设渠道,但同时,也造成了教学方法论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的被轻视被忽略。另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是,如果说,教师没有接触具体学习者之前的课程设计与课程准备,那工作更多面对作为抽象概念的学生群体。当然,在一些授课资料里,比如授课表,学生名单等,总会有一些关于学习者的基本情况,如专业、年级、男女性别等。但我们应该知道,这些不同教育背景、社会背景甚至地域生活背景的每个独一无二的学习者,他们的需求实在是千差万别。“开讲第一课”的第三个任务便是面对学习者,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感受体会并引导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最为核心的是“学习需求诊断”,确认他们对于课程学习的最迫切最强烈的需求。教育者不能无视学生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况。只有真正了解学习者的真实需求,教学才能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才能切合实际,教学方法才能具体有效。通过引导、协调,调整好“学习者需求”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进而及时调整好授课内容、授课方式以及授课程序。这样的课程才能说是动态的、科学的,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为主体的课程。    四、“开讲第一课”是师生学习共识的达成课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如果仅仅以此认识教学过程中教育者与学习者的关系,这课程无论如何算不上具有人文情怀,具有成长性。事实上,“开讲第一课”的第四个任务,就在于发扬教学民主精神,授课者与学习者共同制定或达成学习以及最后形成学业评价的规则。考试方式除去课程体系特别强制规定之外,完全可以由授课者与学习者达成一致的具有创造性的方案,诸如此类的,还包括成绩要素构成,如考试(检测)成绩、课程论文成绩、课堂互动成绩等等都应该在通过讨论达成的共识之列。
   只有在共同达成并严格遵守的规则之下的课程学习,才可能是“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才可能是生动活泼的、兴趣盎然的。最后得到的课业成绩,也才可能是成长性的,学习者本人喜闻乐见的、心服口服的。
   只有这样,也才算得上实现了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首届高等教育大会的宣言:高等教育需要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视角和新模式,把学生及其需要作为关心的重点,把学生视为教育改革主要和负责的参与者。
   五、“开讲第一课”是学习经验的介绍会、分享课
   “先生不过是引路人,学习还要自用功”,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学习者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对学习者来说,入门、上手是最难的关口。这时候,教师的引导、点拨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开讲第一课”的第五个任务,就是教师向學习者所做的以往学习者的学习经验介绍。“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教师坚守着岗位,坚守着课程学习的阵地。一届届学生学成而去,带走了成功者的自信,也带走了岁月时光,但留下了他们学习的宝贵经验和方法,这些正是后学者求之若渴、趋之若鹜的法宝与助力。
   上好“开讲第一课”,开好课程学习的动员会,就能激发出学习者浓厚的学习责任感、兴趣与激情。上好“开讲第一课”,帮助学习者厘清所学的知识谱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以及课程在其中的位置、意义、作用与价值,让学习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学习的主人。上好“开讲第一课”,主动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制订教学方案,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上好“开讲第一课”,发扬教学中民主平等的精神,与学习者达成共识,并严格遵守执行。上好“开讲第一课”,介绍分享课程学习经验,增强学习者的信心与信念,并确实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水平。中国人民大学正在推行教学改革“新生研讨课”,和我们“开课第一讲”的理念有许多相互参照、相互激发之处。
   雅斯贝尔斯指出:“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如果一种教育未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心灵深处的变革,它就不能成为教育”。 “开讲第一课”,便是这样一个睿智的摇动、推动、唤醒、触及从而使学习者发生内心深处的变化、变革的关节点。充分利用好“开讲第一课”,就能够使我们的教学、教育工作事半功倍,取得预期甚至超越预期的良好效果。
其他文献
【关键词】 后进生;关爱;要求;责任心;自信心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6—0041—01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部分学生表现差,学习成绩差,即所谓的“后进生”, 多年的从教经验告诉我“后进生”是有待提高的学生,不是一无是处的坏孩子。因此,对待后进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既关心他们的生活,又关心他们的健康,更重要的是关心
【关键词】 语文教学;创设情境;作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 12—0103—01  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围绕小学语文教学,就情境教学法在其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情境教学法的作用  1.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 化学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3—0120—01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就是根据教学内容来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通过在任务的驱动下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思考理解、去领悟学习,任务驱动是一种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一种循序渐进的驱动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首先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能够积
基于森林火灾统计资料,采用加拿大森林火险天气指标系统(Canadian Forest Fire Weather Index System,CFFWIS)分析了浙江省森林火险期内森林火险天气指标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物理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物理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实验是构成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
在滇西北2种生境类型中对54种被捕食的植物种子进行了为期2 a的比较研究,探讨不同植物种类、种子密度、生境和年份等因素对种子被捕食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05年的种子平
介绍了催化剂的改革、新催化剂的开发以及催化剂中毒的动力学研究。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学;教学情境;学习兴趣;  课堂氛围;教材观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4—0071—01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必须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必须创设鲜活的教学情境,这样才能实现高效教学,最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那么,在实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高效性方面,我们到底需要怎么做?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谈谈自己
通过对比含有20 g·kg^-1硼酸锌(Zn B),以及紫外光稳定剂/硼酸锌复配添加剂的木塑复合材料的耐老化性能,探讨复配紫外光稳定剂对材料耐候的影响。紫外光稳定剂包括受阻胺光
2014年6月8日,教育部组织专家组对浙江农林大学竹业科学与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进行验收评估。验收专家组由北京林业大学尹伟伦院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