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政府对市州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问题研究

来源 :经济视角·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_mei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绩效评估来了解市州政府公共管理活动的现状、效益状况和所存在的问题等有价值的信息,实现总结经验、解决问题和设计未来目标的目的,从而使政府的公共管理活动达到良性运行状态,是公共管理的基本要求。本文从市州政府的特点出发,对省级政府对市州政府进行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吉林省;市州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708.12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708-43-08
  一、市州政府职能的特殊性
  (一)市州政府的职能
  政府职能,亦称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政府职能反映着公共行政的基本内容和活动方向,是公共行政的本质表现。其基本职能是政治职能、经济职能、社会职能、文化职能,具有执行性、动态性和多样性等的特点。
  与一般意义上的政府职能相比,地方政府职能既秉承上级政府而来,同时又带有区域性的分层管理和调节的特点。因此地方政府一方面承担宏观调控的职能,即实施具有相同调控效应的宏观经济政策,配合中央政府参与市场调控;另一方面又有自主管理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的公共事务和事项。并且,由于市州地方政府的地缘条件,使得市州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距离较近,关系也较为密切,能够承担起直接促进公众生活质量提高,物质生活改善,精神面貌积极健康向上的作用。
  自1994年起,各级市州政府机构相继进行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是: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合理划分职权,理顺各种关系;大力精兵简政,提高行政效率。具体来说,市州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的主要职能可以概括为: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以及上级行政机关的决议和命令,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决议和命令;领导和监督所属各工作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的工作;执行经济计划和预算,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建设等工作;依法任免和奖惩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保护公共财产,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办理上级国家行政机关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市州政府职能的特点
  根据市州政府职能的界定,可以看出市州政府除了具有执行性、动态性、多样性的特点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
  1.相对独立性。对市州政府来说,其优势是能在地方上代替上级政府进行直接管理,能克服上级政府对社会需求的非敏感性,节省上级政府直接管理的成本。市州政府能更好地把握地方信息,更直接地了解市场主体的现状与走向,更准确地听到基层人民的呼声和要求。如果简单适用政府的执行性,就必然会遏制地方政府的生机和活力。按照宪法确定的“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必须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自主权和相对独立性。随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伴随着我国权力下放与上收的几度轮回,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划分将进一步法治化,市州政府职能的相对独立性因而得到了进一步的明晰。在改革实践中,中央政府为了在试点地区推行某项政策或决策,往往授予该地区的政府以更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权,默许其突破旧的体制框架先行创新。创办经济特区,赋予一些地方政府以地方立法权、单项改革实验权便是最好的例证。还需要指出的是,各个市州政府职能的相对独立性是不平衡的,它往往会受制于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水平,市州政府职能发挥得好坏,与当地的发展态势紧密相关。
  2. 区域性。市州政府职能的区域性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权限所属仅限于特定的区域范围;第二,权限所及仅限于特定的区域性事务。市州政府虽然被赋予许多权力,但是,行使这些权力的范围,仅限于它所管辖区域的对象与事务。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地方选举中,都把该区域内的居民的居住期限作为地方选民的资格条件之一,这也从地方政府权力产生的角度说明了市州政府职能的区域性。另外,市州政府所管辖的事务必须因地制宜或按区域特征,其效用不影响全局或其他区域。在我国,即使在同一个区域内,有些事务也不属于市州政府的管辖范围,而由中央垂直管理部门的分支机构完成,如现在的工商行政管理、国土资源管理等。同时,市州政府还面临着不断创新的任务,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市州政府还需要在更大区域范围寻求合作,在区域间的协调与合作上有所作为,其前提是市州政府以自身的权限为起点,以区域间的公共事务与区域间的共同利益为基点,探讨超区域之上的新结构创新。
  3.非对应性。用传统的观点看来,地方政府无论大小,都应该五脏俱全,其职能都应与中央政府职能基本相同,这种上下政府结构的对应性,在计划经济年代表现得非常突出。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中,这种对应性却阻碍了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进程。在前几轮体制改革中,我们都以政府机构改革为突破口,但是,几轮政府机构改革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上下对应的政府职能结构没有打破。经过30多年改革的经验积累,应该明确市州政府职能的非对应性特点。实践表明,在不同层级、不同区域的市州政府行为中,其职能总量与结构大相径庭。即使是市州政府共同的公共服务职能,其对象群体、服务质量标准与内容侧重也都不尽相同。
  二、市州政府绩效评估指标的维度设计
  (一)指标选取
  课题组从开展市州政府绩效评估工作的指导思想入手,从市州政府的职能、省情和各市州实际出发,在借鉴深圳、福建、江西以及吉林省先行试点的松原市做法的基础上,经过不断调整、筛选、补充和完善,提出了吉林省市州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和内容框架。
  吉林省的地区差异较大,指标设计的关键是从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三个方面入手,充分体现可比性、通用性和可操作性,形成立体化、以效益质量为核心、以规范化运作为基础、以结果为导向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内容框架为:指标体系分为三级,一级指标4项,即经济发展、社会事业、政府效能、民生实事4个方面。二级指标11项(不含市州政府自行确定的民生实事指标),是一级指标的细化和分解。三级指标41项(不含市州政府自行确定的民生实事指标),是主要考核内容,侧重以实际结果为主,表述基本采取了比率的方式,目的是增强地区之间的可比性。由于吉林省各市州的差异性比较大,民生实事的二、三级指标建议由各市州政府结合自身实际自行确定,指标数量原则上不能低于省政府确定的民生实事件数。
  考核中为了便于计算,整个评估的分值定为1000分,其中,经济发展指标400分、社会事业指标300分、政府效能指标100分、民生实事指标200分。
  (二)指标分析
  第一项,经济发展。
  对于经济发展这个一级指标,主要从经济总量、产业发展、固定资产投资、资源保护4个指标来评估。
  1.经济总量。
  指标1: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地区生产总值是一个地区一年之内由企业和政府生产并提供的全部商品和服务的总和,通常地区生产总值被人们视为地区财力与竞争力的标志,它每年的增长率被视为地区经济运行好坏的晴雨表。促进经济增长,加强物质基础,是政府经济调控的重要目标。然而,经济增长的原因很多,有可持续性增长,也有破坏性增长。对资源破坏性开发,对劳动力破坏性使用,都可能使一个地区的生产总值快速增长。因此,虽然经济增长通过一定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来体现,但这个速度必须根据客观实际来确定。本指标反映了经济增长的量,作为衡量政府经济调解的程度性指标,还需要与其他指标配合使用。本指标的计算方法为比较一定时期内的增长率。
  指标2:一般预算地方级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的资金。财政收入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个财政年度)所取得的货币收入。地方级财政收入是衡量一个地区财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范围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
  指标3:人均纯收入。人均纯收入反映的是一个地区人民的富裕程度,经济发展要惠及广大人民, 成果由人民共享,而人均纯收入的多少就是人民分享经济发展的直接体现。这一指标可以考察政府在收入分配上的绩效。
  指标4:进出口总额。进出口总额是指实际进出我国国境的货物总金额。包括对外贸易实际进出口货物,来料加工装配进出口货物,国家间、联合国及国际组织无偿援助物资和赠送品,华侨、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华人捐赠品,租赁期满归承租人所有的租赁货物,进料加工进出口货物,边境地方贸易及边境地区小额贸易进出口货物(边民互市贸易除外),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进出口货物和公用物品,到、离岸价格在规定限额以上的进出口货样和广告品(无商业价值、无使用价值和免费提供出口的除外),从保税仓库提取在中国境内销售的进口货物,以及其他进出口货物。进出口总额用以观察一个国家在对外贸易方面的总规模。进出口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对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
  2.产业发展。
  指标5:地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增长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对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带动作用,而对经济最直接的贡献就是利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及进行一系列的社会活动提供资金支持。
  指标6:粮食产量。粮食产量是指全社会的产量,包括国有经济经营的、集体统一经营的和农民家庭经营的粮食产量,还包括工矿企业办的农场和其他生产单位的产量。粮食除包括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及其他杂粮外,还包括薯类和豆类。其产量计算方法,豆类按去豆荚后的干豆计算;薯类(包括甘薯和马铃薯,不包括芋头和木薯)1963年以前按每4公斤鲜薯折1公斤粮食计算,从1964年开始改为按5公斤鲜薯折1公斤粮食计算。城市郊区作为蔬菜的薯类(如马铃薯等)按鲜品计算,并且不作粮食统计。其他粮食一律按脱粒后的原粮计算。粮食是社会一切发展的保障,政府必须保证粮食充足才能保证社会健康发展。
  指标7:农业增加值及增速。指项目在报告期(一年)内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业生产货物或提供活动而增加的价值,为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扣除农林牧渔业现价中间投入后的余额。农业增加值通常采用生产法计算,即:农业增加值=农业总产出-中间投入。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历史告诉人们,农业对于国家的经济意义,并未因其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比重下降而下降。人们看到,凡是国民经济发展较好的时期,都是重视农业、农业发展较好的时期;而几次大的经济波动,通货膨胀,都与当时农业的发展状况直接相关。由此可见,由农业所提供的食品不仅直接决定人类的生存延续,而且对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除了对国家经济层面的意义外,农业还是社会稳定和谐的根基。
  指标8:第三产业增加值及增速。第三产业增加值就是流通和服务行业在周期内(一般以年计)比上个清算周期的增长值。在经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并且继续呈上升趋势,已经成为这些国家最庞大的产业部门。虽然我国还在工业化进程当中,但我们同样要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
  指标9: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及增速。民营经济的对象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民有民营经济,即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等。二是国有、集体民营经济,即国有、集体企业采取承包、租赁、拍卖、兼并、入股等形式交给民间团体和个人经营。三是财产混合所有制民营经济。随着产权的流动和重组,各种所有制企业的资产通过股份制等形式构建新的财产所有制结构的企业,由民间团体或者个人经营。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最具生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支撑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其发展越来越引起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
  3.固定资产投资。
  指标10: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是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它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使用方向的综合性指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基本建设投资、更新改造投资、国有单位其他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城镇集体固定资产投资、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及其他经济类型的固定资产投资,农村集体5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工矿区私人建房投资和国防、人防基本建设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按经济类型可分为国有、集体、个体、联营、股份制、外商、港澳台商、其他等。按照管理渠道,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分为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四个部分。   指标11:实际利用外资额。实际利用外资额指的是利用国外投入到本地区内运作的资本,外资可以大大带动本地经济以及一系列的发展,利用外资额的多少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本地经济发展的快慢。
  指标12:实际利用域外资金额。实际利用域外资金指的是利用本地区以外国内其他地区投入到本地区运作的资本,和外资一样,它也是考察政府绩效的一个重要指标。
  指标13:新开工3000万元以上产业投资项目。投资作为拉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对整个地区经济的推动作用明显。尤其3000万元以上的产业投资项目对整个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明显和直接。它不仅能提升一个地区经济总量,解决就业等政府所关心的问题,更能提高一个地区的竞争力。
  4.资源保护。
  该指标体现了资源保护的程度,是技术、管理水平和经济结构调整的综合体现。
  指标14:万元GDP建设用地。万元GDP建设用地是指每产出1万元的GDP建设所需要的土地。它是科学发展观的直接体现。政府发展经济不能靠破坏环境,浪费资源来盲目追求GDP的增长,必须眼光长远,科学发展,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对于人类意义重大,因此,万元GDP建设用地是政府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指标15:万元GDP能耗。该指标体现了经济增长对能源的消耗程度,是技术、管理水平和经济结构调整的综合体现。万元GDP能耗是指每产出1万元的GDP所要消耗的能源。各级政府要注重提高生产力,还应促进技术进步,加强生产管理,构建资源节约型生产结构,消耗最少的能源,创造出最多的GDP,这样的发展才最有效率,也最科学。
  指标16: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是指每创造一万元工业增加值所消耗的能源。工业是能源消耗最大的产业,如果每创造一万元的工业增加值耗能降到最低,对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能耗降低,意义重大。
  指标17:耕地保有量。耕地保有量,即耕地总量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的耕地总数量,等于上一年结转的耕地数量,扣除年内各项建设占用耕地的数量和农业结构调整占用及生态退耕的数量,加上年内土地开发、复垦和土地整理增加的耕地数量。耕地作为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稳定和谐意义重大。
  第二项,社会事业。
  社会事业是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是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关系最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保障社会民主、公平和稳定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社会事业具有维系社会公正、体现社会公益性的作用。本课题组是从社会管理、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科教文卫事业四个指标来评估,其它关于社会事业的指标,则从民生实事指标来评估。
  5.社会管理。
  社会管理主要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过程。
  指标18:每万人刑事案件发案率及立案率。搞好社会治安,保护人民财产,防止犯罪和违法行为是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刑事案件发案数和破案率是反映社会治安状况的重要标志,是关系广大群众切身利益、衡量政府解决社会问题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破案率通常直接测量政府办案水平和办案质量,而发案率则能表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总体健全状况,社会治安形势是否好转,公众安全感是否增强。因此,本指标从考察发案率的角度评估政府社会管理职能。本指标的计算方法:统计每一万人口中刑事案件数。
  指标19:重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重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指在生产过程中因违章作业而发生的责任事故中死亡的人数比例。目前在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乃至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公共安全问题对于人民群众,对于社会的威胁日益严重,近年来由于一些政府人员的玩忽职守和管理上的懈怠,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对社会造成重大损害,已经影响到部分群众的利益,并造成社会上的恶劣影响。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发生一百万起安全事故,每天要死将近五百人,这样的规模已经构成了对我国公共安全的一个重大威胁。因此,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问题已成为政府必须面对的问题。在现代文明社会中,人的生存权利是最基本的人权,维护人的生命安全是所有社会行为规范的一道底线。地方政府应将这列社会问题列入公共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解决问题。否则,能源、交通,甚至包括政治、社会生活,就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和影响。本指标的设置,是通过重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反映政府对社会问题的处理和解决能力,以及政府相关公共政策的调控作用。
  指标20:重大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重大交通事故是指凡一次事故造成死亡1至2人或重伤3人至10人,或直接经济损失折款5000元至10000元的事故。或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危及首长(指副部长以上)、外宾、知名人士的安全,政治影响很坏的事故。重大交通事故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稳定都有很重要的影响。
  指标2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反映人口发展速度和制定人口计划的重要指标,也是计划生育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表明人口自然增长的程度和趋势。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另外,人口自然增长率还可以用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表示。当全年出生人数超过死亡人数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当全年死亡人数超过出生人数时,则为负值。因此,人口自然增长水平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两者之间的相对水平,它是反映人口再生产活动的综合性指标。
  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内死亡人数)
  /年平均人口数x100%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指标22:产品质量安全。产品质量安全属于市场监管指标。市州政府对各类市场秩序和企业安全生产进行检查和监督是政府的经济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维持市场经济秩序的执法活动。可以直接通过假冒伪劣商品监管、食品安全监管、药品安全监管、农产品安全监管四个方面来体现市场监管力度和作用,直接体现在媒体曝光并经查核实的假冒伪劣商品事件、食品安全事件、药品安全事件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四个方面的指标上来,它是衡量政府履行职能好坏的一项重要指标。   6.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根本性的发展战略,可见政府对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问题的严重关切。但是,在部分地区,许多政府并未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为了地方利益和短期利益,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所以,现在必须深化政府官员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认识,养成自觉的环保意识,并将这种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为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尽心尽力。
  指标23: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减排量。环保化学中,COD是度量水中还原性污染物的重要指标。这是关于环境保护的一个指标。是指一定体积的水里面生物所需要的氧气的含量,一般化学需氧量越低越好,因为水中氧气是一定的,所以需氧量低意味着水中溶解的O2总能保持水中生物的需要;如果化学需氧量大大的高于水中O2的溶解度则会导致水中需要O2较多的生物(一般是鱼虾)的死亡使厌氧菌泛滥的生长“活水”从而变成“死水”。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是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选择这个指标可反映政府在污染治理,水利建设方面的绩效,考察政府对环境的调控力度和环境改造的目标实现程度。
  指标24: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SO2)减排量。人类活动造成大气污染主要形式是二氧化硫(SO2)。SO2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不可燃气体,刺激跟睛、损伤器官、引发呼吸道疾病,甚至威胁生命。是一种分布广、危害大的大气污染物。SO2和飘尘具有协同效应,两者结合起来对人体危害作用增加3~4倍。SO2在大气中不稳定,在相对湿度较大且有催化剂存在时,发生催化氧化,转化为SO3,进而生成毒性比SO2大10倍的硫酸或硫酸盐。故,SO2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由此可见,空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的多少对于我们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关注自然,关注生态,改善环境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考察这个指标,可以考察政府对环境的调控力度和环境改造的目标实现程度。
  指标25:市区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指经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城市污水量占污水排放总量的百分比。污水排放是危害我们人类生存的一个重要隐患之一,这个指标集中反映了政府在治理污染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绩效,考察政府对环境的调控力度和环境改造的目标实现程度。
  7.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它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所谓“乘数效应”,即能带来几倍于投资额的社会总需求和国民收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基础设施是否完善,是其经济是否可以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
  指标26:市区公共交通工具万人拥有量。公共交通工具对于一个城市运转必不可少。市区公共交通工具万人拥有量是衡量一个城市发展水平重要的标准,它关系到城市的交通运行和居民的出行等切身问题,衡量的是一个城市公共设施的完善程度,考察一个政府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上的绩效,是评估城市政府的重要指标。
  指标27:市区人均居住面积。住房是百姓安居乐业,人民生活幸福,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市区人均居住面积集中反映了一个城市人民群众的居住状况,反映了政府在城市住房建设,民生改善方面的绩效,因此,是考察政府绩效的一个重要指标。
  指标28: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城镇公共绿地面积的人均占有量,以平方米/人表示,生态市达标值为≥11平方米/人。具体计算时,公共绿地包括:公共人工绿地、天然绿地,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绿地。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建设的通知》中要求:到2005年,全国城市规划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平方米以上;到2010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以上。因此,市区人均绿地面积是考察政府绩效的重要指标。
  8.科教文卫事业。
  随着社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各种产业的不规范发展,以及物质丰裕的负面作用,人们面临疾病的种类越来越多,危害越来越大,因此,卫生与防疫工作成为市州政府高度重视的公共管理领域。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必然代表生活质量的提高,高质量的生活是要依靠精神文明来塑造的。我们应坚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和改革,积极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人均公共图书馆反映的是地方政府在指导、规划地方文化艺术设施建设,推进图书文献资源的建设、开发和利用等方面的工作业绩。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提高民众生活幸福感。
  指标29:当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及增幅。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新技术企业对整个社会各个领域带动作用明显。可以说一个地区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和增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地区的总体发展水平和发展层次,政府应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考察这个指标,可以考察政府在这一方面的绩效。
  指标30:平均受教育程度。本指标考察政府在坚持教育为本,科教兴国方面的公共服务措施。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使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国民素质,于社会稳定发展意义重大。这一指标可以衡量政府在这方面的绩效。
  指标31:电视频道接收数及年费用支出。
  指标32:卫生服务体系覆盖率。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与健康也就更加重视,进而也就对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关注。如何进一步提高卫生服务体系覆盖率,整合卫生服务资源,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与日俱增的卫生服务需要,是政府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三项,政府效能。
  政府效能是指对凭借公共权力获得政府能力的政府组织,完成政府职能规范的目标与任务的程度的综合评价体系。它强调的是质与量的统一,强调投入与产出这一简单数字化比数与实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同时,把维持社会稳定,促进平等与自由也纳入评价体系之中。   9. 执行力。
  进入21世纪后,执行力将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将是构成综合国力的重要促进因素,从而成为决定经济发展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一个政府的执行力如何,将决定民族的兴衰。政府执行力是提高政府效率的必然途径,因而也是一项重要的管理科学。
  指标33:省政府重点工作任务按时完成情况。省政府重点工作,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是完成政府工作的基本前提。省政府重点工作完成与否,质量好坏,决定着整个社会发展的好坏。因此,省政府重点工作任务按时完成情况是考察政府绩效的关键指标。
  指标34:专项资金到位率。所谓专项资金,是指国家或有关部门下拨的具有专门指定用途或特殊用途的资金。这种资金都会要求进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不能挪作他用。因此,专项资金到位与否,关系到指定用途的工作能否完成,是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
  指标35:配套资金到位率。配套资金是指为完成指定用途的工作,对于专项资金不足时,自身增加的一部分开支。为了节约预算,国家或有关部门下拨的专向资金一般都需要一定的配套资金,因此,配套资金到位率也关系到工作能否完成。
  10.公信力。
  政府作为一个为社会成员提供普遍服务的组织,其公信力程度通过政府履行其职责的一切行为反映出来,因此,政府公信力程度实际上是公众对政府履行其职责情况的评价。
  指标36:行政案件败诉和撤销率。行政案件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违法或不当,侵犯其合法权益时,依照《行政诉讼法》规定的程序提出起诉,由人民法院立案处理的行政争议案件。由此可见,行政案件败诉和撤销率这一指标可以直接反映出政府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指标37:政务信息网上公开程度。政务信息透明不仅是现代政府着力加强的公共服务职能,也是我国建设廉洁政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在各级政府机关和公共管理部门中逐步推行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目的是加大政务透明度,促进政府办公水平不断提高,保障公民参与公共事务,规范政府行为,制约政府权力,推动公众监督,是行政向民主化、法制化发展的具体措施。本指标主要考察政府行政办公信息的公开程度,办事是否公开,政务公开是否成为政府施政的一项基本制度,政府机关的职权、程序、办事结果、办事过程、时限、监督方式等方面是否满足公众的知情权,重大行政决策是否有公众参与和专家论证,公民是否有充分的权力评价政府,监督政府等等。政务信息透明度高,体现政府为推动透明性进程的主动意识强,能够为公众提供办事和监督的便利渠道。反之,则表明权力得不到有效制衡,外部监督差。
  指标38:越级信访数量的增减率。信访是群众来信来访的简称。指人民群众致函或走访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并要求解决某些问题。越级信访是指信访人反映信访问题不是到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或上一级行政机关反映,而是到更上一级的行政机关反映,或有权处理行政机关已经受理并正在办理时,又到更上一级行政机关反映。处理信访问题,维护地区稳定,发展经济是一个政府主要职责,这个指标可以反映政府在处理信访问题上的能力。
  11.回应力。
  近几年开始,从中央到地方,从理论界到实践界,建设服务型、责任型、法治型、节约型政府正日益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和政府改革的目标之一。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来看,建立健全政府回应机制,大力提升政府回应力,建设廉洁、高效政府,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效果是当前政府部门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
  指标39:议案提案办复率。议案、提案是人大、政协履行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大、政协委员行使民主权利、参政议政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协助党和政府联系各方面代表人士,听取意见,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一条重要渠道。议案、提案反映的都是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涉及各个领域及百姓的切身利益,因此,议案提案办复率可以作为考察政府在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方面的一个指标。
  指标40:群众投诉电话办复率。全省各市州全部设立了行政首长公开电话,有的市已经发展到了街道和社区,成为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与纽带,为群众搭建了参政议政的平台。群众意见的办复率如何,直接关系到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因此,将其列入考核指标。
  指标41:行政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行政成本支出问题是公共财政支出的重要方面, 也是影响政府管理绩效与评价财政支出有效性的主要因素。通过评估政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可以衡量的管理成本、管理效率和效益,达到节约行政成本,提高财政资金利用试率的目的。
  第四项,民生实事。
  民生实事指标本属于社会事业指标的范围。单独列为一级指标,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近年来吉林省政府一直把民生实事列为省政府的重点工作来抓,作为下级的市州政府,必须围绕省政府的中心工作来抓贯彻落实,体现其执行性的特点。评估市州政府的绩效,作为省政府重点工作的民生实事,其完成落实情况是重要的指标。二是各市州政府市情差别较大,各地实际情况不同,除省政府部署的民生实事任务外,自身需要解决的主要民生实事不尽相同,有各自的特点和主攻方向,需要区别对待,因地制宜,体现各地市情。为此,课题组提出了民生实事指标原则要求,即各市州在不低于省政府提出的民生实事目标数的前提下,结合各自实际,根据当地人代会讨论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年度民生实事指标,允许各地指标的差异性,鼓励创新和自我加压。
  (三)指标操作及评估方法
  对市州政府的绩效评估,主要采取日常评估与年终评估、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综合评估与专项评估、当年完成指标评估与前三年完成指标对比评估相结合,不同评估主体多维度的评估方法。
  市州政府绩效评估的基本工作程序包括:
  1.制定绩效计划。各市州根据省政府确定的绩效评估内容及指标框架制定年度绩效计划。年度绩效计划制定和备案工作要在每年4月底前完成。市州政府年度绩效计划制定后,要先送省政府绩效评估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省绩效办),由省绩效办协调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集中审核后,报省政府绩效评估委员会审定。审定后的绩效计划要以文件正式上报、备案,作为各市州政府年度绩效评估的依据。   绩效计划一经确定,不得随意调整。因不可抗力或涉及全局工作任务变化及其他特殊情况,确需调整的,须在10月底前, 向省政府提出申请,经省政府批准后,送省绩效办备案。
  2.自我评估。占绩效评估总分权重的2%。各市州政府每季度要对绩效计划指标完成情况,进行一次自我评估,及时掌握工作进度,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确保按时、高效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半年和全年工作结束后,各市州要将绩效计划完成情况形成自我评估报告,分别于7月15日和翌年1月15日前报省绩效办。
  3.跟踪评估。占绩效评估总分权重的13%。包括绩效计划完成情况、落实省政府重点工作项目情况和政府绩效评估工作组织管理情况的跟踪评估三项内容。跟踪评估由省绩效办组织,采取专项检查、抽样调查、实地察访和情况调度等方式进行。其中, 绩效计划完成情况的跟踪评估,占绩效评估总分权重的5%,重点评估市州政府绩效计划的分解落实和各项指标完成的进度、质量和效益;落实省政府重点工作项目情况的跟踪评估,占绩效评估总分权重的5%,重点评估省政府重点工程项目、民生实事和节能减排工作在各市州的推进落实情况;政府绩效评估组织管理工作的跟踪评估,占绩效评估总分权重的3%,重点评估各市州政府绩效评估工作的组织领导、内部评估办法和相关制度建设、日常绩效管理和评估的组织情况。
  4.年终评估。从翌年的1月下旬开始,由省绩效办统一组织。
  (1)绩效计划评估。占绩效评估总分权重的50%。由省绩效办牵头,抽调省政府办公厅、省监察厅、省审计厅、省统计厅、省公务员局等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组成评估组,深入各市州,按照各市州年度绩效评估计划,对各项指标完成的数量、质量和效益等进行逐项评估,具体采取“听、查、看、访”的形式进行。
  听,听取简要汇报。主要是听取各市州完成绩效计划情况的汇报。汇报主要包括按照任务完成情况、主要做法、实际效果以及比较突出的工作业绩等内容,没有完成或延期完成工作任务的,要说明原因和改进措施。
  查,查阅文件资料及电子文档。重点查阅各市州每项指标完成情况的相关资料,主要包括:工作计划、会议记录、工作部署文件、工作过程记录、检查报告、工程验收报告、工作总结、工作业绩、工作经验和前三年具有法律效力的统计数据等。
  看,现场实地察看。重点察看各市州相关工作任务完成结果、重点项目现场及工作的实际效果。
  访,走访服务对象。走访绩效计划指标涉及的企事业单位、服务对象和知情群众代表,发放民意调查表,听取他们对市州政府工作完成情况的意见和建议。
  绩效计划评估,采取总体评估计分办法,分别计算指标完成程度和贡献率,加总形成综合分值,然后按在绩效评估中所占权重折算后计入绩效评估总分中。具体评估赋分办法是:
  一是评估前,各市州政府要对每项绩效计划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自我验收,形成工作总结报告和数据汇总综合表,加盖政府公章,提供给评估组。
  二是评估组以市州政府提供的工作完成报告和数据综合表为依据,进行各项指标数据的评估与认定。
  三是对有正规报表的指标数据,评估组核查各部门向上级部门报送的报表。同时,核查数据来源的基础表,进行汇总看结果是否与上报数据一致。
  四没有正规报表的指标数据,主要核查数据的出处。如泥草房改造户数等,看有无分市(区)、县(市)、乡(镇)数据,乡(镇)有无分列到具体农户家的名单。
  五是对无数据来源、无公章确认的指标数据,一律不与核定。
  六是评估组对市州绩效计划指标完成数据进行初步审核后,再与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提供的数据进行核对,最终确认实际完成数据。
  七是总体评估计分办法。采取分别计算贡献率分值(计算贡献率分值不包括各项相对数评估指标)和评估指标完成程度分值,再加总计算综合分值的办法进行。每项指标得分最多不能超过权数的2倍,即增长100%为加分的最高限。其计算公式为:
  1.贡献率分值
  =∑
  ×该项指标权数
  2.评估指标完成程度分值
  =∑×该项指标权数
  3.综合分值=评估指标完成程度分值×0.7+贡献率分值×0.3
  (2)社会评价。占绩效评估总分权重的20%。由省绩效办通过相关会议、组织人员调查、发放评估卡和调查表等方式,组织社会各界代表对各市州政府进行评价。社会评价主体包括:省委委员、省纪委委员、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常委(占5%);市州委委员、市州纪委委员、市州人大代表、市州政协常委(占3%);省政府工作部门(占3%);县(市、区)政府、县(市、区)部门代表(占2%);街道和社区代表(占2%);企事业单位和群众代表(占5%)。属多重身份的评价主体,选择其中一种身份参加评价。
  (3)领导评估。占绩效评估总分权重的15%。由省政府领导分别对各市(州)政府全年工作进行综合评价。其中,省长评估占7%,副省长、省长助理、秘书长评估占5%,副秘书长评估占3%。
  5.绩效加分。全年工作结束后,各市州在自我评估基础上,对全年工作中取得的突出绩效,可申请绩效加分。加分项目包括: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确定的重点工作任务,取得突出业绩,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得到省委、省政府以上党政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排位大幅前移,进入全国前十名;工作受到上级充分肯定并在中央、省部级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介绍并推广。各市州申请绩效加分的项目依据,由省绩效办初审后,报省政府绩效评估委员会审定。绩效加分,根据情况每个项目给予1-2分的加分,加分最高不超过10分,加分分值记入年终绩效评估总分中。
  6.降低评估等次。对市州政府班子成员和工作部门主要领导在工作中出现违法犯罪或严重违纪行为被查处的;政府工作发生重大失误,造成重大损失或影响的; 出现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占该项资金数额5%以上情况的;以及维稳、安全生产、信访、环保、应急等工作出现重大问题的,由省直相关职能部门依据工作规程,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由省政府绩效评估委员会研究确定扣分或直接降低评估等次。
  7.确定评估结果。省绩效办将自我评估、跟踪评估、年终评估和绩效加分汇总后得出市州政府绩效评估总分。根据市州政府绩效评估得分,以及是否有降低评估等次的情况,提出拟确定市州政府绩效评估等次的意见,提交省政府绩效评估委员会审定。评估结果,向社会进行发布。
  绩效评估基础总分为100分(在前述评估考核时的1000分基础上进行折算),评估等次分为优秀、良好、较好、较差四个等次。评估得分在90分以上(含90分,以下同)为优秀等次,评估得分在80分以上的为良好等次,评估得分在60-79分之间的为较好等次,评估得分低于60分的为较差等次。
其他文献
潘懋元,今年93岁高龄的厦门大学教授,已经度过了78年的教育生涯:从小学教师、小学校长,到中学教师、教务主任,再到大学教授、教务处长、副校长、高教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直至
采用前瞻性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了解两种胆囊切除术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并进行单因素分析 ,筛选出两组手术的有关医院感染的因素。结果表明 ,这些因素均与传统的剖腹胆
看过前不久播出的《大明宫词》,总有一种怪怪的感觉,它冲击了人们对于电视剧的传统认识,以其标新立异引人注意。作为电视连续剧,它抛弃了电视剧的基本规则,而是按照舞台剧的
46集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里有这样一场戏:1864年7月19日,潮水般的清兵终于攻进了天京城,杀进了天王府,天王府陷入一片混乱。混乱中,石益阳突然离开李秀成率领的撤退人群,一边喊
中国戏曲音乐是中华民族艺术巨大的令人骄傲的宝贵财富。世纪之交的戏曲艺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怎样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戏曲作曲人材,在新的世纪到来之际,笔者拜访了戏曲作曲家关
关于京剧“四大名旦”称谓的由来,过去普遍流行的说法是: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开展读者评选名伶活动,投票选举结果,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苟慧生四人当选,始有“四大名旦”之
“首届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 2 0 0 2年 9月 7- 9日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联合主办 ,北京语
我崇尚个性在我的影片中 ,我最不愿意按照别人规定的模式去做事情。可能有人说我大逆不道 ,但可能这正是每个艺术行业最崇尚的一种个性。我特别厌恶我们曾经经历过的那个“文
斯大林: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文/左凤荣1953年3月5日21时50分,约瑟夫·斯大林去世,距今已经60年了。中国有句俗语:盖棺定论。但60多年来对于斯大林人们一直难以定论,对他的看法
吏治腐败是中国当前最大的腐败。整治吏治腐败,自然是当前反腐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吏治腐败,我们已习惯于用一种自上而下的思路去处理,政府希望通过办几件大案要案,处罚高官